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新人類揚升意識:割裂的人。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割裂的人。

覺醒對話系列之四。

 (2018-08-03)



——克里希那穆提指著外面的河水:“恆河就在我們眼前,整體人類都受到共業的驅策。個人這個詞的真實含義是整體而無法分割,因為它指的是那些從共業中跨出來的人”。


 


九月:

師兄,今天讀書觸發了我一個疑問,沒覺悟的人是割裂的人但是受人類整體業力的推動,覺悟的人脫離了整體業力是真正的“個體”,但是他卻才是真的和世界合一…… 有點暈,合一的不受整體影響,割裂的反而受整體推動,是因為維度不同?


Yachak:

這段話很有意思。讓我想到恆河既是靈性之河,也是業力之河。靈性和業力總是相互糾纏在一起,彼此依賴。所以個人和整體的對立和統一看起來也並不矛盾。


九月:

我忽然想到,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我們所有人其實都和世界一體,但是因為能量頻率的不同,和世界的共振不一樣,覺醒前是受到業力法則驅動,是因為這種能量更低。而覺醒後就從這種頻率解脫出來了不產生共振,而可以和更高的能量共振……


Yachak:

每個人和世界一體只是個意識上的說法,我更傾向認為每個人原來都是一個整體,從整體中產生了個體的需要,然後個體覺醒以後會重新成為整體。而不是變成和世界一體,那樣也只能算是一個群體,而非克裡虛那穆提說的“整體”。



從頻率共振的角度來說是可以有這樣一個思路,和整體共振的人的頻率與集體共業共振的人頻率決然不同。和整體共振的人他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不是受人們普遍認知和認同的習慣所決定,這些是共業的根源所在。他的習慣受整體的意志也稱為整體意願所驅使。但是這個整體意願遠非群體意識可以類比。


真正來說,業力的驅動力量很強大,靠個人主觀的力量根本是無效的。就像一個人試圖改變星球的運轉一樣。個人必須成為“個人”而非群體的一員他才有力量,那意味著他既要放下群體觀念,也要放下主觀觀念,他才有變回整體的可能性。個人只有借助整體的力量才有可能打破共業的驅動。


從意識的角度,分割指的是人的一種孤立狀態,在意識上和整體分離。因此它缺乏整體的力量,它需要外部給它力量。這個力量恰好就是人類群體所共有的意識。所以,想要改變孤立意識,不是要融入人類這個群體意識,而是放棄人類群體意識。孤立意識正是來自於人類群體意識。


九月:

我的理解是,整體是向內融入源頭,雖然與世界合一看似好像是在擴張,但是卻相反,所以整體不能外求。


Yachak:

個人要達到整體,並不是通過去尋求一個整體性,尋求一個和外在群體的合一。而是帶著自我了解去生活,了解自己作為一個整體和個體的無法分割性。這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又是最難的。難度在於人對外部世界感興趣,不斷向外尋求擴張。唯獨對了解自己沒有興趣。


當一個人沒有產生對自己的覺知,活著跟死了沒有什麼區別。因為一切行動都在群體意識的影響和驅動之下。當你有覺知,你就能分辨什麼是整體,什麼是群體意識,什麼是其分裂產品主觀意識。活在群體中你是沒有個人性的,是個犧牲品。活在整體中你就是個人,也是整體。整體就像一個主人一樣看管著他的所有:個人性、群體意識、主觀意識,但又不受它們影響。


在整體裡面並沒有一個內外的分別。因為個人本來就在整體當中。尋求個人到整體的途徑,只能從內在找到,從個人開始。內在的合一其實就是外在的合一。外在是無法從分離的形式中合一的。


九月:

合一是通過有且只有通過充分的覺知達到的嗎,還是有別的東西?


Yachak:

覺知是頭腦的一種狀態,如果頭腦完全變成一種覺知狀態就有合一的體驗。在這裡頭腦已經不是原來那個頭腦,原來那個頭腦並沒有整體性,只有孤立意識。而這種孤立意識來自於環境給它帶來的影響結果。如果這種體驗是完整的,身心也會相應的完整,在完整裡面,所有意識中心都會合一。所以通過修煉身心也能夠達到合一。


 


九月:這個整體和分割是我們意識上的一種分別狀態,所以是否有對整體的充分覺知是我們能否在意識上合一的分野。同時合一也可以通過身心的合一來達到,然後身心意識是相互輔助的,也不是割裂的?


 


Yachak:當我們有充分覺知,分別意識就會消失。所有的過程都變得不再真實,但是從意識的角度而言,確實有一個身心合一的過程,從最粗重的到最細微的。它是一個不斷向內探索自己的過程。了解了自己就了解了世界,因為個人和世界是一個整體。


 


九月:嗯……


 




九月:

師兄,關於分割和整體我好像有比較具體的認知了。一個孤立的人由於內心無力量,而不得不在群體中確立自己,因為他的意識和整體是割裂的。如果不依賴外在的確認就會陷入絕望,所以他的“個人”性其實是他接受他人的投射、受集體、民族文化和人類集體無意識的總和。


 所以他只能掙扎於其中,隨波逐流。而開悟的人,完全了解了道:整體,他可以“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他的意識是整個存在的一部分,他有全然的覺知。他之所以脫離共業,是因為他個人的無意識已經全部納入有意識覺知,也不再需要接受別人的投射、無需文化的認同和集體意識的驅動。他的內心是源頭的力量,不是外在共業的力量。


Yachak:

正是如此,整個群體文化都營造出一種孤立感,無力感和依附感。這是群體文化的核心作用,用來掩蓋“個人”是一個整體力量的基本事實。這種掩蓋可能是無意識的,也可能是故意而為之的。總而言之,它是種種生活固定模式、傳統陋習、生存壓力、社會潮流、精神恐懼的根源。


九月:

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求與整體的聯系,當我們向外的時候,我們會有家族感、民族感、國家感、人類感、生命感等等。接受的是這些集體的意識和無意識的驅動,但是這些全都有對立面,家族之外的人,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國家的人,不同物種的生命,有生命和無生命等等……


 所以割裂的人永遠和一大群相似的人站在不同的孤島上,越小的島業力相同的就越多,個人受業力家族支配,民族受人類業力支配等等。當我們向內的時候,就是心,就是整個存在,是不分裂的。所以不用和任何集體認同,也就不受它們支配。


Yachak:

嗯,整體不是孤立的文化、傳統、道德、習慣等等,它必然是超越這些的。而且也不是文化的綜合或者拼湊,這些就類似於在對立和分割中制造出更多細小的對立分割,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就好比通過對精神病院的病人有更多的觀察和了解,就會找到更多符合“事實”的精神病,而針對這些精神病的藥物就會不斷制造出來。作為群體文化,人自然而然就會認同和追隨這些事實。


人類集體只要沒有認識個人和整體的實質,無論發生過或即將發生多少社會變革、改造運動,其結果都是一樣的。但這並不是一件很難懂的事情,人需要的僅僅就是了解自己。只要能了解自己,了解內在的每一個“身體”,他就能找到合一的可能性,最終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而表達人本該擁有的自由和力量。


認識自己當然不能僅靠一般的方法,通過不斷地沉浸在概念、知識、思維意識這些頭腦對像當中,這樣的方法只會讓人變得更加受限。而是要把知識結合到生活具體的細節當中,反覆地觀察和驗證。


人人都覺得性格習氣是很難改的一件事情,究其原因不過是沒有很認真地去了解自己、觀察自己、覺知發生。如果一個人願意帶著改變或學習的態度去探索自己,不為自己找借口,不使用頭腦的既有經驗、不把問題推向外在,他就會看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經驗都是自己的選擇,用來挑戰自己的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而這個推動的力量之源正是整體的意願本身。

 

想要靈性進步更快,就應該把生活看成一個訓練場。不能主觀地把生活和靈性分開,而是每時每刻都用心去觀照內心,觀察世界,了解個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去挖掘和尋找整體的力量。如果一個人不去尋找整體的力量,那麼群體的力量就會將他分裂、分割、壓迫甚至摧毀。


找到整體的人,即使作為一個“個人”,他對世界的影響也遠遠超過一個個群體。在靈性影響上,再多的群體也是“烏合之眾”,遠不及一個“整體”能夠帶給世界更多的靈性光明。活在群體的人表面看似安全,實際上隨時可能受到自身或外在“貪、殺、妄、淫、盜”等等惡業的影響,自然災禍的影響。就像恆河水一樣,源源不斷。


所以克里希那穆提用恆河來比喻共業,其實很有深度。恆河是一股永恆的推動力量,一切了無生命的都會被它帶走。唯有那個跨出共業的人,才找到了止息這股力量的內在安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可以重新設定你是誰,你就可以重新設定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莫子

嗨,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各位聊一聊走出角色扮演跟掌握角色扮演。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以我來運作的。 那「我」有幾種不同的層次,之前我們有提過小我、高我、超我。那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我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為什麼要聊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