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禪室問答錄:內在的永恆之處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內在的永恆之處

2021/11/02


學生:

前幾次課主要的感受是在脈輪和其它覺受上,但這次有了完全不同的體驗。可能因為能量的積攢,我一上坐馬上就可以進入很強的場裡面,然後能量會一直散開。前幾天會有很多那種強烈的喜悅,強烈的愛,特別的顏色,一切都像新世界一樣。有時忽然會進到一個特別光明的地方,它沒有線條,但我感覺那裡是個家園,後來這個覺受每次打坐會越來越強烈,我感覺自己橫著散開,上下起伏,也可能是因為我水的能量太重,全部都在流動中。再後來我有點疲憊,其實我想要的就是寧靜的家,但它一直在流動,在光影中變換。


後來我就想,我走在路上也會覺得周圍一切都在動,路也在緩慢地動,也分不清哪個是夢境,哪個是夢境中的夢境。但是昨天晚上打坐前,我覺得特別難受,其實我想要的就是不變的東西,我一直想找一個特別永恆的東西,但找不到。我剛才明白了那種恐懼,其實就是無論輪迴也好,在人世間也好,這種顛沛流離的厭倦感。我特別不喜歡這種感覺,覺得一切都在變,它發生的時候不管多美好,我就已經有了恐懼,對於它要結束的那種恐懼。


甚至上坐下坐,我覺得都一樣是在變化當中,很難去擁有和被擁有那種不變的東西。有時我會想自己到底在干什麼,什麼時候才不會再有這樣的起伏、下沉,在喜和悲裡面來回轉來轉去。



Yachak:

首先你要明白,當我們向不變的東西、向永恆進發的時候,我們會經歷很多變化。但你在這個變化中投射了個人的需求,你可能在生活當中會渴望一個不變的家園,一個可以讓你靈魂休息的地方,但是你發現所有事物都在變,沒有永恆的東西。你要去哪裡找呢?你不可能在外在找,那你只有再勇敢一點,不斷穿越這種變化,既然你體驗了所有在變換的東西,就一定會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在那裡看著它。所以你要尋找的是到底什麼在看到這些變化?看到所有變化的那個東西,那個點,它不就是永恆的嗎。


你的意識、你的覺性就是永恆的。所以當你經歷這些無常的變化,打坐當中的變化也好,生活當中的變化也好,你要明白你內心當中有個點它是永遠不變的。所謂的源頭,所謂那個不變,早已在你內心當中,你需要去感受它,你要把注意力從變動中轉移到不變,這樣你就進去了。


所以當我們有覺受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太關心覺受,讓它自然發生。因為這可能是對你身體和心理的調整,對情緒的釋放,當然也伴隨著能量的擴展,讓它發生就好了。當它釋放完,慢慢就不動了,我們必須要經歷這種釋放。


有時我們就是因為太過於追求不變、追求永恆安定的東西,我們會對這些變動的東西特別敏感,特別抗拒。事實上要達到不變的永恆之處,我們不能帶著任何個人的期待、個人的欲望,我們要把這種渴望和追求暫時放下,特別是對外在生活那種安定感的過於需求,必須要放下。你只要意識到真正安定的早已在我內心當中,它沒有離開過。找到這個安定之處,就是你真正的方向。


一旦我們去幻想一個所謂的永恆之處,這個永恆就還是在幻相當中。它不是真的永恆,也不是真的安定,它只是我們情感的投射。我們需要這個東西,所以我們投射為一個抽像的概念,或者一個現實生活的場景,但這兩者都不是永恆的。所謂永恆不變,就是把這些所有動的東西、內心所有期待的東西都要放下。如果你能當下放下,你就已經活在永恆當中,因為它離你的心最近,它並不遙遠。你之所以感覺它很遙遠,就是你放不下心裡面的東西,你還有期待,還有一種對幻相的逃離。當你對幻相沒有逃離,對實相也沒有期待的時候,你就在實相裡面。是你的期待、你的逃離把你拉開了永恆之處。


因為在我們行蘊裡面,你的心一動,你就離開了那個不動的地方。所以為什麼你的心一定要完全停止,你的心行一定要完全寂滅,你才能找到永恆之處。但是當你有期待、有追求、有逃避的時候,你的心就已經開始動。我們必須要臣服,不斷臣服下去。只要感覺我心裡面還有一點放不下,還有一點難以割舍的情感,我們都要嘗試一下徹底失去所有,那種死亡一般的感覺,真正地死一回。


當你的心死,當心停止,永恆的光明就會出現。所以我們在內在跨越心行的時候,是最難的,因為我們有太多想法、太多愛恨放不下,假如我放下,我死一回,那我就真正的復活了。

 

學生:

我打坐時會有“空”的感覺,您之前說過這種空是空性的倒影,有很多層。空性的體驗是不是不一定只是空,也有可能是一個了悟,或者是光明、無條件的愛?


Yachak:

真正對空的體驗一般是身體消失、頭腦消失,然後個體性也消失了,沒有自我。所以剛開始的空是身體的空,比如失去了邊界,變得虛無,如果你還能感覺到五髒六腑,那還是空得不夠徹底。所以最後的考驗不是你身體的考驗,而是你的心願不願意為了復活死一回,為了再生、為了涅槃,而做到百分百臣服。連你那些微妙的情緒,微妙的期待和渴望都要放下,你做到了就會重生。當你獲得了真正的永恆所在,你也不需要任何期待,你跟它一體了,你還期待什麼呢?你永遠活在實相裡。所以我們不能帶著期待走進它,我們要徹底死去,才能接近它。



學生:

我前兩天打坐體驗到先是心空,然後整個我全部空掉,一絲都沒有,我瞬間產生一個感受:剛才空掉的我從來沒有存在過。我就是一直在這兒,我沒有合一,也沒有分離。那個我又熟悉又陌生。還有一次也是從心開始,一空再空沒有盡頭,心在空與不空之間來回切換,最後就變成了空與不空同時存在。


 


Yachak:

你這個空還是相對於“有”和“存在”的一種空,不是絕對的空性。所以你在這種相對的空裡感覺到什麼都不存在了,但你對空還沒有找到實在的感覺,它是一種虛空的空。你進入到忘我狀態,融入到虛空中了,它只是空性的投影,而且有很多層次。有時候它能量比較強,有時光明比較強,但這還在過程當中,還不是實相。在實相裡連虛空的感覺都沒有,完全消失。


你對空的理解和判斷還是一個識別,頭腦的識別,你在思考這個東西到底是空還是不空。如果你達到完全的空,你根本不需要思考,你百分百確定。因為這個確定不是來自於頭腦,不是識別,是本性的一個自知自覺,本性不需要確認,它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就好像我不需要通過任何頭腦的理解和分析,任何參照物就知道“我是一個人”這樣的事實。達到本性後,本性自己確認了我就是唯一的實在,沒有懷疑。但你在過程中還是會懷疑,還是會分析,還是會試圖了解、試圖證明,那就說明還不是。


學生:

我在修行之前,對人或二元的東西是比較模糊的。比如善惡是非,還有人的好壞,我不想分那麼清楚,也不太認同道德或特定標準,然後看到佛法裡面說要去除二元,還有您提到“不思善、不思惡”。


但在覺知變得敏銳後,我反而對人事物有更明顯的分別。因為我發現以前很多無分別是假的,是因為我看不出來。比如一個人我如果看到他的壞,就會去聯想他的苦,我不希望看到他是壞的。但現在我發現很多人他就是很魔性,只是我原來不想那麼去看他。可能憐憫和真正有智慧的慈悲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Yachak:

是這樣的。過去你是非常單純的一個人。在你單純的世界裡面,你不想看到任何惡的東西,不想看到壞人。這是由你非常單純的心態所帶來的,再加上你又受到這些宗教文化的熏陶。但你看宗教知識的時候,你只是在運用它的概念,其實你並沒有理解什麼是沒有善惡的那種境界,你還不能體驗沒有二元性的存在狀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你必須要重新回到二元性,為什麼?你沒有重新回到二元性,去看清真相就不能超越它。要超越一個東西,你必須要完全能夠理解它,所以你重新看到原先的善惡,其實就是了解它的過程,你會變得更加敏銳,看到人的弱點,還有人性的貪嗔痴,所以不是一個壞事。它是你從一個單純的意識狀態,前進到一個更成熟客觀的狀態。


但在這個狀態裡,你還是要超越的,這個超越必須要等到你完全成熟以後,你知道人就是這個樣子。當你發現人就是那麼多缺點,人生就是有很多惡的東西,你知道,但不去排斥、不去批判,而是去超越,這時候就可以運用一元性的東西。


你通過什麼來超越二元性的善惡?其實就是靠看到人的本性,不是看到他人格的善惡,因為人格的善惡停留在心的層面,但心的本體就是我們的本性,它其實本來就是善的,它是不受污染的。所謂的污染,是在幻相世界,一個二元性的相對世界它才有污染,但我們的本性從來不受污染,哪怕一個惡人,他的本性也是光明的。但我們為什麼看不到他的光明,就像一面鏡子沾滿灰塵,當然看不到它的本來面目,但如果你把灰塵擦掉,就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明亮的鏡子。


如果把一個惡人裡面那種惡的印像去除了,你會發現他就是一個佛。所以你看人的眼光還要再深一點,你不僅僅是看到人心,還要看到他的本性,這樣看就對了。這樣你就是站在一元的角度,一個智慧的角度。你過去看,只是從宗教的概念看,所以這個東西很束縛人。我們剛開始修行、學佛,我們就有這種很概念化的學習方式,把講的道理直接搬到生活當中,比如這個事可以做,那個事不可以做,其實這就是一種束縛,自我的束縛。


因為你對它理解不夠深。當你能夠看到其實現實就是二元性的,在幻相裡面現實就是二元性,你就真正的成熟了,但成熟了還不夠,你還必須超越它,你必須要有智慧的洞見,穿透二元性去看。


學生:

那我們看到的是未經覺醒的佛性?


Yachak:

對。因為你自己內在還沒有完全覺醒,所以你看到的也是不完全的個體生命。當你完全覺醒,你就直接看到它的本性。因為你覺醒了,整個世界也跟著你覺醒了。因為你在實相裡面看到的就是實相,不可能再看到幻相,但不是說你是在逃避幻相。幻相還是存在,但是你發現它已經跟你沒有關係了,不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它就是一個影子。但如果你活在影子裡,這個影子就非常真實,你在做夢的時候這個夢真是很真實的,但你一醒過來,就知道這個夢是假的。


學生:

我最近慢慢開始從對現像和果的關注,變得開始覺知到因。我覺得我們對因果的了悟非常模糊,雖然相信世上有因果,但用三維世界的理解它不是線性的,所以不知道是什麼具體的因導致了果,也不知道現在種下的一些因到底是好是壞。


我越來越堅信世界並不是隨機的,但無法知道自己前世做了什麼,也無法線性理解因果,我特別想知道因果作用在什麼層面?心和因果的關係是什麼?


因果它是不是像物理定律,是注定或機械式發生,但當我們用心觀照它時,它就變化,像量子物理一樣。


Yachak:

其實因果它不是一種宿命論。它不是說這個事情已經注定會發生,或者因一定會帶來巨大的災難或痛苦。關鍵在於你處理因帶來的果時,你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一個什麼樣的意識高度。你站的意識高度和立場不同,果它也會改變。


所以因果的真正作用,是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做對了什麼。它其實是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它不是要懲罰,不是注定的。我們說這個事情注定是這樣,那是一種宿命論。但因果法則還是有變化的,關鍵在事情發生那一刻,你怎麼去看待它?比如痛苦發生了,你是從積極角度去看,還是從消極恐懼的角度去看它,那會導致兩種完全不同的因果。


當你能夠從積極的角度、一種智慧的角度去看它,你的人生也會改變。你不會再製造新的因,因為在這個問題上,你已經如實做出正確的選擇,它就不會製造進一步的果。如果你選錯了,因果會延續下去。比如你逃避的痛苦,你不去尋找它的根源,不去處理它,因果會繼續延續。


所以因果不僅僅是物理上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自然現像,它也是讓我們能夠去分辨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通過因果法則能夠提醒我們,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事情可以做,比如你行善可以帶來好的果,你就明白了這個事可以做。你行惡帶來痛苦,帶來不好的果,你就會明白它是不能做的。


所以因果是對人類意識的一種約束,讓人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善,不斷舍棄惡。因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他是既有善也有惡,人的內心既有善的一面,又有陰暗的一面。所以人就必須要做選擇,人有時沒辦法去認知這一點,他無法做出正確選擇。那就用因果法則來約束他,讓他學到教訓。當他學到教訓,他才會不斷去選擇善。


因果最終是幫助我們心靈成長,是不斷走向我們的善和本性的一個客觀條件。


學生:

所以當世的因是下世的果,不會是今生的果?


Yachak:

現世果報也有,比如你現實中做了壞事,你會被抓去坐牢。你亂吃東西就會生病等等。但有一些是心理層面的因,如果它沒有顯化出來,它會被帶到下一世。


學生:

前世未了悟的因就儲存在阿賴耶識裡?


Yachak:

對。比如我們今生的人生歷程,所遭遇的波折和艱難,其實都跟前世有關係,是前世帶來的因,包括我們如果能過得快樂,也是前世的因。所以我們能把握的就是今生,前世發生了什麼我們不知道,我們把握好今生,那下一生就有好的結果。


學生:

我感覺這個果對於不同人來說,在不同證悟程度是不一樣的果。如果我能很快地釋放果對我的影響,是不是這個因本身的選擇判斷也會不一樣?

Yachak:

如果你是站在一個較高的角度,你會同時看到在不同層面會產生什麼樣的果。那對你來說這個選擇需要更加精準,因為你走錯一步、說錯一句話,帶來的果就很大。當然對於一個證悟空性的人他或許能夠轉化一切未顯現的因,變成另外一種可能性,把較低形式的因果轉變為較高形式的因果。比如把一個敵人變成朋友,把一個惡人變成善人或求道者,這是有可能的。他也能夠轉化果對他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就一般人最終還是靠理智地分別和選擇。


學生:

前段時間我看了部電影叫《失控玩家》,它就講了一個幻境,其實看的時候我會跟現實生活作對比,在想是不是佛陀也是幻境的一部分,包括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幻境的一部分嗎?


Yachak:

對,都是幻境。


學生:

為什麼又在幻境裡給我們造了那麼多遊戲?如果那些都是幻境,修行也是在幻境中。


Yachak:

沒錯,修行也是幻境,但修行可以讓你醒過來。你在世俗生活裡,是在做夢,這個夢不會讓你醒,會一直做下去,無窮無盡。但你通過修行,有一天會夢裡面醒過來,但修行終究也是夢境的一部分,因為在終極實相裡沒有任何東西存在,包括我們生命的個體性。因為終極實相裡面它就是空性。所以你所看到的這些個體性的佛,他是從實相裡出來的,他是帶著實相的真理來的,可以把你們帶到實相。他故意進入幻境,扮演一個角色,但他的實相不是一個個體,而是無限的存在。所以我們說神、成道者,是無限的存在,他的個體生命只是無限存在在幻相中的投射,你看到的是一個投射,不是本來面目。


為什麼要創造那麼多世界?就是讓你們不斷提升意識。假如這個宇宙什麼都沒有,你就沒有任何體驗,也沒有意識,一直在沉睡。當然你也體驗到一種完全沒有痛苦的極樂,但你沒有意識,對萬事萬物都沒有意識。要有意識,你就必須進入幻相來收集經驗。



學生:

我們個體意識的產生可能是本源為了認識自我,雖然我們從本源分離了,但分離的原因就是為了認識本源,卻在這個過程中迷失了。


Yachak:

但你不會永遠迷失,它是設計好的,你一定會回歸。我們知道宇宙有兩種力量,離心力和向心力。你離心力越強,向心力也跟著很強,所以你離開源頭越遠,其實你回歸源頭的渴望就越強。這樣你終究有一天會被拉回去,哪怕你不修行,在人世過了幾百萬世,你也會被收回去。


學生:

這像一種宿命,沒得選,就是為這個而來的。


Yachak:

對,因為這個規定已經設計好。就在創世之初,當摩耶的力量想創造宇宙的時候,上帝就規定好,因為摩耶就像祂的妻子:你想要孩子我可以給你,但是你必須要按照我的意願生出七個孩子,這七個孩子就代表七個宇宙,七個靈性層面。不然摩耶沒有資格創造宇宙,影子無法去創造,必須要得到本體的力量、源頭的力量,才能創造宇宙。


當源頭想認識祂自己,心血來潮一旦產生,幻相注定會發生。因為當整個渴望誕生,這個渴望會影響海洋裡面的每一個水滴,這些水滴就開始進入造物界。每個人都在尋找他自己,每個人都想探索。


學生:

您說每個水滴都在收集經驗,那水滴的輪迴經驗是提前設計的嗎?


Yachak:

不是提前設計的,在剛開始時是自由選擇。只有進入人類形體後被業力困住了,它才是被設計的。


學生:

那最初的業從哪裡來?


Yachak:最初的業就是我們進到物質層面有了身體、特別是進化到人類以後,開始有了思想、情感、欲望,是這種東西在創造業力。你有了欲望你就不斷想去體驗,哪怕你死亡以後,你也會自動尋找下一個身體來體驗。還有情感,比如你跟一些靈魂特別親密,情感深厚,也會導致你不斷回來再次跟他相遇,再次體驗那種情感,這個就是輪迴。

 

學生:

所謂的業其實是在輪迴裡不斷疊加、不斷強化,形成了一個法則一樣的因果律?


Yachak:

對。其實所謂業力就是你心裡收集那些東西。你收集了很多的時候,你就算不想追求,它也會促使你去追求,會自動釋放。比如說你過去生有個欲望或追求沒有完成,到了今生這個欲望就會自動釋放出來,讓你去追求一個東西。


你的心收集的業力印像,促使你不斷回到物質界,在物質界你才能消耗業力。因為在能量界你沒有互動對像,無法消耗,必須回到物質界跟人互動、跟個體互動才能消耗業力,但是問題是你在消耗的同時又積累了業,它變成循環,無法掙脫。今生消耗前世的業,又積累新業,導致下一世繼續消耗。除非你開始覺醒,你就可以利用靈性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去破除循環,不然你就會輪迴下去。


學生:

源頭是不是幻相?


Yachak:

你不能完全用知識概念的角度來理解本體源頭,因為祂在你心智之外。我們只能理解心智之內的事物,我們能夠體驗時間、空間,但是當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時候,我們怎麼去理解這個東西?理解不了。你要找到答案,你只能回到源頭才能找到。


如果沒有源頭就不可能有幻相,沒有真就沒有假,沒有永恆就沒有短暫。你要這樣理解。幻相不能產生幻相,從相對辯證的角度來說,既然有幻相一定會有實相,既然有相對世界,一定會有源頭。要不然我們活在這個完全是幻相世界,我們也不叫它幻相,我們會叫它實相。所謂幻相的產生,它一定會有個相對東西已經存在,所以我們不可能說源頭是幻相,在理論和邏輯上都行不通。因為這個世界是相對、短暫的不可能是實相,實相意味著永恆和絕對統一。只有一個人在顛倒妄想的時候才會有這種錯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可以重新設定你是誰,你就可以重新設定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莫子

嗨,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各位聊一聊走出角色扮演跟掌握角色扮演。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以我來運作的。 那「我」有幾種不同的層次,之前我們有提過小我、高我、超我。那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我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為什麼要聊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