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聽音之法
2021/11/04
學生:
我在看《楞嚴經》裡說人類靠耳根修是最容易的,但是沒看懂怎麼修。
Yachak:
你要修一個法門,必須要懂得它的原理。
真正的聞聲,不是聽聲音的表相,是要聽聲音背後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是中,就是空性。動和靜只是兩種對立的聲音之相,是一種感受而不是實質。所以說“初於聞中”,指的是你要聽在動靜之間“中”的狀態,中的狀態才是你深入的方向,而不是一直在聽一個聲音的物理現象。聲音聽多了,你會被它吸引,著迷在相上。我們要穿透聲音,聽到中,就要努力去聽聲音背後那個機制在哪裡,去找聲音的根源。找到那個東西,你就知道怎麼修耳根圓通。
比如聲音從哪裡起來,它怎麼沉下去,沉到哪裡了,去尋找那個能夠讓聲音升起也能讓它消融的地方,從那個地方去深入就對了。你不難認出動就是生,靜就是滅。但是生並沒有一個實體在生,滅並沒有一個實體在消滅,所以生滅就是一個現像,它沒有什麼實質。而動靜是我們對這個生滅現像的一種心理描述。
學生:
是不是就是無中生有?
Yachak:
所有的東西不就是從“無”來的嗎,不就是從空性升起來的嗎。
所以我們越聽到“中”的底蘊,就會聽到空性,除了空,什麼都沒有。以前有一個禪師去瀑布旁邊打坐,剛開始吵得不得了,但是他慢慢聽,聽到聲音深處,突然有一刻他聽到聲音完全靜止了。為什麼會感覺聲音靜止,就是他聽到了空性。
耳朵其實不僅是肉體的耳朵,它裡面還有一個耳朵。肉體耳朵你只能聽見物理的聲音,但如果啟動了內耳,你聽到的就是一種能量振動,它也有一種聲音,但是這個已經不是物理層面的聲音。
比如觀音法門聽到的海潮音並不是物理聲音,是一種音流,是能量振動發出的。所以你練耳根圓通,超越了物理聲音後,你就能聽到海潮音,吱吱響或者唰唰響那種聲音,然後你再從這個聲音聽進去,又可以聽到更深的音流和頻率。
直到你跟這聲音完全融合,放棄了個體性。就達到“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是個什麼境界?在受陰的境界,在受陰裡面你把那個能聽的耳識關閉了,等於聲音、動靜與你無關了,因為你的耳根不納受了。不生就沒有了動和靜的感覺。這就表示你跟那個聲音完全融合了。
你就是聲音、聲音就是你,沒有動靜二相。這時候能聞和所聞都空掉了。“盡聞不住”,盡管聽到聲音但是意識不住在聲音上面,這時候是什麼境界?破受陰的境界。再達到“覺所覺空”——連聽聲音的覺性,還有所覺的對像也完全空掉,就是完全脫離能聽和所聽。這快要破行陰進入識陰了。
“空覺極圓”,破行陰的境界。“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連空和覺的對立都滅了,就是達到本體的寂靜涅槃。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把整個照破五陰的過程表述清楚了,但是要做到並不容易,這個東西必須要有人親自指導,你才能修煉,靠自己摸索是很難的。
因為我們很容易著迷表像,可能我們連“中”的底蘊都還沒有找到,因為我們的感官太容易被外塵吸引了。
其實我們是要超越表像找到那個“聞中”的狀態。
學生:
我也是在看楞嚴經講觀音法門的時候,那段話我覺得很迷人,初於聞中,入流亡所,聞所聞盡,覺所覺空,我就自己在家裡試,我就想關閉耳根,體驗動靜二相不生的感覺,然後我就聽音流,觀察聲音過來的時候心的感受,結果那幾天眼睛干澀,牙齦發炎,最嚴重的一天感覺鼻根被連根拔起,滿臉小漩渦在轉。
Yachak:
你是聽什麼聲音?
學生:
我就是聽耳朵裡的音流,然後自己在琢磨什麼叫返聞聞自性。
Yachak:
聽音流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學生:
我覺得我可能試了很多別的東西,而且太過緊張了,太刻意了,守得太重了,感覺頭都要爆炸了。
Yachak:
那這就是你的問題了,不是音流的問題。音流它是非常美妙的一種音樂,是沒有辦法模仿的一種音樂。它有很多的旋律在裡面,從來不重複。你越是去聽它,越是能捕捉到那種很精微的振動。剛開始你是聽到很粗的聲音振動,有點像蟬鳴的聲音,但你越聽越細,在蟬鳴裡面還有更精微的振動聲音。
“初於聞中”,你要往深裡去聽,中的意思往深裡去聽,找到那個音流振動的本體。當然你一定找不到,因為那裡沒有一個實有的本體。
直到你聽得完全忘了你在聽,你跟這個聲音完全融合了,所以聽者就沒有了,沒有聽者就沒有被聽的對像。這就是“聞所聞盡”,這是一個止的狀態。在這個狀態裡面能聽的耳根和聲塵都脫落了。
在音流瑜伽裡,就是你要跟這個聲音完全融為一體,完全忘我,感覺你就是聲音,但這是只是最初的一步,然後放棄對聲音這個標籤的識別,不著在聲音的相上。就是“入流亡所,所入既寂”。
音流的聲音不會干擾到你。然後你會聽到更深沉的打雷的聲音在你的喉腔發出來。
但還沒有達到“覺所覺空”,如果達到覺所覺空你還能聽到從你的眉心傳出擊鼓一樣的聲音,這時候你的意識和無限的虛空融為一體。達到那種境界,就是完全合一的狀態。
覺性回到了本體,不再對外覺知,動靜的空性也完全呈現出來了。二元對立就破滅了,空裡面有圓滿的覺照。“空覺極圓”就是這個意思。當對空的意識也被釋放了,這時候就是沒有任何生滅感受的寂滅狀態。
在這過程你不能帶入自我意識。你是站在個人的角度去聽,你沒有忘我,這個就不對了。你還是想捕捉這個聲音,還是關注聲音的動和靜,那你就無法做到“入流亡所”。我們在聽的時候,要尋找聲音的本源,聲音從哪裡升起又回歸到哪裡?尋找這個源頭就是“聞中”的過程,以致於越聽越沒有分別,越聽越忘我,完全把自我消融到聲音裡面,最後忘掉聲音本身,忘掉對聲音的識別,達到那個沒有識別的本體,達到那個統一性,這就是聽音法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