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最後的聚會:愛與療癒。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最後的聚會:愛與療癒。

2022/04/06。

文字整理:行果、小榕。


 

學生:

我覺得人生中確實有一些大的東西過去了,但是有一些過往的情緒會在那裡,這麼多年以來,只有我妹妹一個人能看到那一部分,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見,就是從來沒有打開過的那種感覺,有時候確實有點看不清楚。


Yachak:

是關於哪方面的?


學生:

可能主要是情緒,其實過去的事情都能想通,但是有一個巨大的悲傷在那裡。


Yachak:

感覺好像過去的情感沒有得到充分滿足,還是說它已經失去了?

 

學生:

其實我得到的也挺多的,真的是對外界沒有更多的要求。



Yachak:

不,你不能這樣想。這樣想不對,這是一個安慰,自我的安慰,你不要想我得到很多了,所以我可以忽略傷痛,傷痛就是傷痛,我們不能對它有任何掩飾。其實你在掩飾的時候,或者用一種樂觀的、積極的態度去看,你就會掩飾它,逃避它。我們要看到痛苦的實質是什麼,或者怎麼去超越這個痛苦,才是我們需要學會的東西。



學生:

我現在好像卡在這裡了,我看不清楚。就覺得有一個情緒和一個能量在那裡。


 


Yachak:

是關於分離嗎?


 


學生:

嗯,我很害怕分離。


 


Yachak:

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都害怕分離。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都害怕分離,都害怕得不到愛,都害怕因愛而痛苦,每個人都有這種悲傷,不是你才有的。有些人看不出來,只是他在不斷地掩飾,他用一種表面的樂觀或者快樂掩飾悲傷,但不代表他沒有,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因為這種悲傷是對無常的一種深刻的體驗,我們發現想要的東西都抓不住,或者非常地無力。當你認為獲得它的時候突然就消失了,當你認為你可以去維系它的時候,你發現你根本就無法把控,它其實是一種命運。可能我們總會去參照,去從別人身上找到一種好像可以達到完美的例子,但是沒有人可以達得到,哪怕你處在一個看似表面穩定的關係,你還是達不到最核心的永恆擁有的狀態。


 


所以我們怎麼可能抓住這個東西?當你發現你抓不住的時候,你就自然會有那種悲傷,所以悲傷不是問題。悲傷是一種現實。問題在哪裡?問題在我們怎麼去超越短暫的、無法把握的情感,如果你能超越你就成功了,那悲傷就不復存在了。如果你不能超越,你還是用一種我們人性可以體驗的二元性去看,看待我們的情感或者愛,永遠都有悲傷,沒有辦法超越。所以真正的超越並不在二元性裡面,不在人性的情感裡。你要達到那種純粹的愛,沒有痛苦的愛,你必須要超越人性,要不然你永遠超越不了,哪怕你真的找到一個終身的伴侶還是超越不了,有一天你還是會體驗到分離的痛苦。


因為你是從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愛,你沒有把握和理解真正的愛是什麼?你還不認識它,因為你的愛裡面是有附加的,有附加個人的情感、個人的期待、個人的投射,本來這愛是存在的,但是當你加入很多個人的投射和期待的時候,它就被污染,它就變成個人的愛。而個人的愛一定是有悲傷的。


 


所以我們不是不能找到這種沒有痛苦的愛,還是可以找到的。關鍵是我們要去除掉投射,去除掉那種期待或者迷戀,你發現你愛或者喜歡的其實是基於一種迷戀,或者是一種盲目地對感情需求的飢渴,但是往往是這個東西把愛扭曲了,因為你在愛裡面會加入個人的色彩。但如果你是純粹找核心的東西,比如當你發生愛的時候,你去尋找愛的時候,你沒有加入個人色彩的時候,如果你能讓愛不斷地擴展、不斷地流動,你不斷跟它融合的時候,你會發現愛是沒有痛苦的,它也不跟某個具體的對像有關係,這樣你對某個具體對像沒有執著、沒有執念的時候,這時候你就超越了所有的個人痛苦。


所以個人痛苦往往是個人的投射、個人的期待造成的,跟愛沒有關係。我不是說你們不應該愛,你們反而更應該愛,如果你不愛,你不表達內心的愛,你就是一個心裡非常壓抑的人。你們不是要成為壓抑心的人,你壓抑心並不代表你沒有痛苦,你越壓抑,你的心越不流動,關鍵是我們怎麼去認出愛,在關係裡面認出愛,但是又不加入個人的色彩,這才是最難的,但也是最重要的。你不能超越這個東西,你永遠都解脫不了,你愛得越深,你就越痛苦。


當你擁有這種自然流動的愛,這種來自神性的愛,你會非常滿足的。過去的記憶,過去的關係,你發現就是一個幻影,如夢如幻,好像並不真實。所謂不真實,你就感覺其實就是你自己過去做了一個夢,你自己在不斷地投射這個夢,好像顯得很真實。但是當你超越這個夢,你用愛的角度去看它,不是用個人的投射去看,就很清晰了。在愛的外圍它就是夢境,但是在夢境的中心它卻有愛,我們為什麼要造夢?其實我們內心都有愛,我們想去抓取,但一旦我們抓取,發現愛就不流動了,愛不流動就會痛苦。本來我們的心就是要擴展,但你發現如果你擴展了,卻得不到別人的愛的回應的時候,你就開始緊縮了,或者開始抗拒這種愛,你不想去表達愛,但是你不表達愛或者你抗拒愛,其實你反而更加痛苦。因為當你因為某個人產生這種愛的情感的時候,你反而需要去流動。但因為你的某個個人的投射沒有得到滿足,你就把心封閉了,愛不流動了。


你想像一下,你內在有如此巨大的愛,卻不流動,你有多痛苦。其實你還是要讓它流動,你不要去逃避它,不要去壓抑它,還是要讓它流動。但這個流動必須要在沒有任何投射、沒有任何迷戀的情況下讓它流動。你不再把那個人作為一個迷戀的對像的時候,你就超越了痛苦,是這樣。當你把他作為一個平等的靈魂去愛的時候,哪怕這個人真的沒有給你任何愛的回應,你還是可以去愛,但它超越了這個個人的身份,它是一種靈魂的愛。當你達到靈魂的愛的時候,跟這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你就是愛。哪怕這個人曾經傷害你、曾經拒絕你,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愛能夠擴展,當你擴展你就很幸福。


當你的愛如此強大的時候,還有什麼痛苦?痛苦不就是我們自己制造的一個幻相嗎。我們的頭腦老是想限制這個愛,就很痛苦。或者老是想用一種理性的方式解決一個你根本無法用理性解決的一個愛的問題,就非常地痛苦。理性怎麼能夠解決心靈的問題?解決不了。你要解決心靈的問題只能靠更深的愛、更強大的愛、更流動的愛、超越痛苦的愛,這是唯一的解決之道。如果你不想成為一個進入仇恨、進入封閉、進入壓抑的人,你就要讓你的愛更深,超越所有二元的分別,超越個體和個體之間的對立感,這才是你真正需要去探索的。你不是要再回到過去記憶中的那種人的事,那裡根本就沒有愛。哪裡有愛?全是夢境和想像。所以愛跟個人沒有關係。


 

學生:

但是老師我現在因為也碰到一些問題,當別人需要我關心和幫助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力量不夠,就像您剛才說的,他向我倒垃圾的時候,我就會覺得我好累,好辛苦,然後我接不住。我想愛他,但是我覺得自己的能量很有限。


Yachak:

對嘛,如果你力量不夠的話,你必須要保持一個適當,你幫助他是在你可以做得到的那個程度就可以了。比如他向你傾訴,你可以去傾聽一下。當你發現你無法去解決他內在那個問題的話,你可以給他一些鼓勵,但是你不需要去承擔他的負擔。當我們說同理心的時候,其實我們不涉及情感,不是要把你的情感跟他的情感進行交融,在這種交融裡你可能會投射自己很多的東西在裡面,你可能會過度地憐憫他,過度地同情他,導致在這種憐憫和同情裡面,你跟他的情緒產生一種融合,導致你的頻率就跟著他下降。當你頻率下降的時候,你反而不能幫助他。你這種幫助可能是一種非常個人的意願,不符合他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不是站在這個角度同情他。但我們可以嘗試去傾聽,因為你很認真去傾聽的時候,你反而忘記了他的情感,忘記了他當下的情緒狀態。因為你想聽的是他語言背後的那些東西的時候,你反而會找到很多靈感,能夠真正解決他問題的一種靈感。所以我們怎麼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我們是聽,不是去共情。共情不好,共情會把你拖下去,他很悲傷,你去共情他的悲傷,他會把你拖下去。當你在傾聽悲傷的時候,你發現悲傷裡面其實還是有很多信息帶給你,這種信息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關鍵。


如果你真的想幫助他,你要找到他在表達裡面或者在他的語言背後那些重要的信息,你找到那些關鍵的重要的信息的話,你就可以幫助他。要不然你永遠幫不了他。他是在給你倒垃圾,而你又假裝是個好人,這樣沒有用。所以幫助人需要智慧,不是僅僅需要敏感。但敏感是第一位的,但是有時候敏感並不能幫助別人,反而是智慧,看到問題的根源。看到他在陳述裡面有多少是客觀的,有多少是主觀的,有多少是他創造出來的幻相,如果你把他創造出來的幻相破掉,他就能發現他自己的真實,那就能幫助到他。假如你不斷地安慰他,其實只是在利用安慰來逃避他的真相,這樣你怎麼能幫助他,他會把你拖下去。


所以你看很多幫助者都是在這種憐憫和同情當中,就把自己糾纏到別人的故事裡,本來是別人的故事,你卻摻和進去,把他的故事變成自己的故事,那你不是跟著受苦嗎?所以我們要有智慧,就是要非常的中立,非常的超然。當你有中立和超然的時候,你就找到一種愛的體驗。我們說智慧它是幫你破除假像和幻相的,當你把他的假像和幻相破除掉,你的愛開始流動,流動到他的心裡面,你就真正幫到他,他的創傷也可以療癒。如果你要做到這一點,你要先從自己開始,學會怎麼去療癒你自己。嘗試用愛、用智慧、用中立的態度去療癒你自己。如果你做到了,你就有能力去療癒別人。


 


如果你自己還沒做到,你真的沒有辦法幫助任何一個人。你只是在跟他糾纏,本來是他的業力,都變成你的業力,導致你的靈性進步突然就停滯了,因為你增加了自己的業,在這條道路上一旦有業力糾纏,你們就很難進步。所以這裡面非常需要智慧,你的智慧達到了,還有你要懂得什麼是愛,這個很重要。愛如果是不帶個人情感的,不帶個人投射的,不帶頭腦的限制的,它就能流動。一旦你內在的愛流動,他也會跟著流動起來,因為他會感應到那種流動,如果他陷入悲傷、陷入壓抑裡面,進入封閉裡面,如果你流動了,他也會跟著你流動,你就把他解放了,就會把他從痛苦中喚醒。所以你才是重要的,別人都不重要。如果你一直保持在你的那種狀態裡面,別人真的不重要,反而你的存在特別重要,別人會感受到你的那種自由和流動。


學生:

今天中午我們一起聊了聊《圓覺經》,然後就聊到關於表達情緒的事情,關於怎麼去看到情緒。就是說當情緒發生的時候,我覺得像我和另外一個師兄就會有一個相同的模式,因為怕情緒失控,就很快把它給壓制住,壓制的速度就快到自己都沒有反應過來。然後我的伴侶就說當這個情緒來了,不要去分析它,要看到它,但是我就想,因為壓制的恐懼在於當我看到情緒來的時候,我就怕情緒越來越大,自己出不來,所以才想趕緊喊停,或者趕緊用一種方法把它控制住。那當情緒出來的時候,我們怎麼很自然地去觀它,並且讓它自動地流淌掉?


Yachak:

其實我們的頭腦沒有辦法解決情緒的問題,因為它要麼是認同,要麼是抗拒。所謂認同就是你給它貼一個標籤的時候,你就認同它,比如說我此刻感覺到非常痛苦,非常悲傷,然後你就認同它,給它一個定義。所以在這種認同裡面你就無法自拔,你就深陷進去。一個人在一種情緒裡面為什麼可以沉浸那麼久?並不是那個事情真的很重要。比如說有些人一分手可以痛苦好幾年,他可能就是不斷地給痛苦貼標籤,我失戀了,我很失敗,我的命運很糟糕,我被拋棄了,他不斷地貼標籤,不斷地下定義,本來是件很小的事情,分手不是很平常嗎?但是你不斷地貼標籤、強化的時候,就變成一個巨大的事件。在這種巨大的事件裡,痛苦就加深了。是這樣一種情況。因為你在認同這個事件,你賦予它很多的標籤和重要性的時候,它就被強化了,它是完全主觀的。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這麼痛苦、這麼長時間的療癒期,其實就是個人的認同起的作用。第二種就是抗拒,我必須要非常地樂觀、非常地積極、非常地堅強,在這種心理暗示裡面,他在抗拒情緒,抗拒悲傷。所以在這種抗拒裡面,導致他壓抑,不想看見,所以情緒出現,他就否定,用另外一種情緒掩蓋它。


所以你看頭腦它幫不了忙,它總是在二元性的對立裡面,要麼認同,要麼抗拒,總是走極端。所以你怎麼可能療癒自己呢?就算你暫時壓抑住了,過了一段時間或者過了幾年,你碰到類似的事件,傷痛又會觸發。這表示你其實並沒有療癒它,你只是忽略它,把它壓進潛意識裡,然後你認為沒有情緒,不是這樣。當一個東西我們沒有看清楚它,沒有從一個中道去看清楚它,我們就沒有辦法超越它。第二個,你沒有用愛去接納它的時候,它也不會被轉化的,能量還在。因為你在那個事件裡面,你是因為缺愛,得不到愛的滿足才產生了那種悲傷或者情緒。所以你能做的就是你要給它足夠的愛,讓情緒能夠得到療癒。當這個情緒被療癒、被愛接納的時候,就化解了。因為你沒有得到愛的滿足,這個情緒怎麼可能化解?它是你內心的需求,你卻不滿足它。但是當你發現你又不能讓另外一個人來滿足你的時候,你要靠你自己去滿足它,所以你要不斷地去給它愛,不斷地去消解這個情緒。突然有一刻你就超越了。


當你達到愛的狀態的時候,你發現其實並沒有痛苦這個東西,痛苦就是因為你過去的一種缺失感,對愛的缺失感導致你痛苦。而且你把這種愛的缺失感投射到外在,投射到某個人身上,他沒有回饋給你,所以痛苦就加深了。然後你又不斷地用各種標籤去貼,不斷地批判你自己,你覺得我不應該去愛,你覺得我不值得被愛,就產生了這種情緒。但是當你發現你不斷給它貼標籤,不斷地下定義的時候,你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這個模式導致你在未來的情感關係裡面還是這樣,不斷制造一種失敗的體驗,不斷制造一種我自己沒有得到愛的滿足的體驗,它就導致你情感的一種命運。其實你沒有發現這個命運就是你最初因為不斷地貼標籤,不斷地批判自我導致的一個結果。所以如果我們要得到愛的滿足,要去做這個工作,我們去把過去無意識制造的這種模式給清理掉,把那種自我否認、愛的匱乏的這些狀態清理掉。


 


首先是心智上去清理這種思維模式,不要去過度認同,也不要抗拒,完全接納它。一旦你的心智模式轉化了,再用你自己的愛去擁抱它,擁抱這種情緒,去滿足這種自我需求的時候,這個問題才可以解決,這樣愛就流動了。其實在你的情緒背後是一種巨大的愛的能量,因為你的情緒導致愛不能流動,然後你就覺得我沒有愛或者我不值得被愛,其實全是錯覺。你內在有個巨大的愛在那裡,要不然你不會有那麼大的情緒,或者巨大的壓抑和傷痛在那裡,一定有愛,非常強大的力量沒有得到釋放。所以如果你讓愛流動的話,你發現它就滿足了。你的所有的自己編撰的那種人生故事、情感故事就完全消失,這時候你就可以用愛去創造你的實相,用你的愛去連接所有的愛,這個愛不就擴大了嗎?當愛流動的時候,不就跟所有的心都連在一起了嗎?你不就滿足了嗎?它就不是原來那種投射的愛,它是靈魂的愛,這個靈魂的愛就不會有痛苦,因為你沒有一種失去感,永遠在擴展,永遠連著所有的靈魂,怎麼會有匱乏感?所以你們有情緒不要去壓制它,讓它流動,去看它需要什麼。其實你不斷地去尋找它的根源,你發現你就是想要愛。但是你不要把這種需要投射在某個人身上,要去啟動你內在的愛,自給自足。


 


學生:

但是自己愛自己還是有點不太會。


學生2:

老師你冬至的時候就記得你有講流動這個話題是吧?我就覺得這兩個字我是認得的,但是流動是什麼感覺我就不知道、不明白,然後我覺得我這一期好像才明白,是那樣的感覺,而且我一明白那樣的感覺之後,我被卡住,過一會我就知道我被卡住了,雖然我現在可能感覺不到心輪什麼的,但是我就知道我被卡住了,我就知道我沒有流動了,然後我這期才感覺到,就有點滯後了一個季度。


Yachak:

其實當你處在一個很放鬆、很接納、沒有任何掛慮的狀態,不管你有什麼煩心事,你都無所掛慮,也不擔憂的時候,其實就很流動。當它流動的時候就很自發,它會自然流動,你不是刻意去流動的。當它流動它就像大自然一樣,永遠處在一種非常和平的流動中,它就像流水緩緩的,你感覺你心裡面有一種力量在緩緩地向外不斷地蔓延開來,跟周圍融為一體。不斷地向外擴展,擴展到無限這種感覺。你感覺你處在一個無限的點上,不斷地流動。所以這時候你就不用關心流動,你要關心的是什麼在限制流動?你在流動狀態你是很容易看到什麼在限制流動,有一個思想,一個情緒,一個執念,一個想要作為的欲望,你就感覺你的注意力馬上從一種流動集中在某個固定的東西上。比如你有個思想,你不斷地去追逐思想的時候,其實你的心就不流動,就固著在思想上面。或者你有情緒,你不斷地去糾結情緒,而不是去觀察情緒的時候,或者你不斷地去認同情緒或者逃避情緒的時候,也是不流動的。你只有處在很中道的情況下,你才是流動的。


學生:

在我們不斷地向內探索,其實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精微程度了,外在我們的人格特質裡面細膩和粗大,它是會被這種不斷地往內深入調節和平衡嗎?


 


Yachak:

會的。其實一個完整的人他一定有很細膩的一部分,但是他也有堅強和陽剛的一部分,就是寬裕溫柔,發強剛毅,它同時具備兩種特質,它可以變得很溫柔,也可以變得很剛強。所以當一個人完整的時候,他會同時具備兩者,當然他的個性可能會有所傾向,比如男性可能陽剛多一點,女性的話溫柔多一點,但是他們內在是一樣的,就非常寬裕。所謂寬裕就是非常地寬廣,可以接納萬物的感覺,不管是男性女性都可以達到這種境界。另外一個發強是,所謂發強就奮發圖強,他們對人生都非常積極,嚴於律己,對自己要求特別高。齊莊中正,就比較中正,有一種莊嚴感,內在中正,沒有私心雜念的那種中正。文理密察,就能文能武,文科也很厲害,理科也很厲害,比如說表達能力也很強,或者他的文藝也特別厲害,左腦右腦都特別好用,一個人整合後都是這樣。所以為什麼有些人他達到那種開悟狀態,他的各種藝術天賦就會爆發出來。他原來可能從來沒接觸過,或者說一個特別有藝術天賦,他可能也會變得非常的理性,非常的邏輯化,他原來不足的地方都會完全平衡過來,這樣才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人。


 


本來我們的大腦都是有非常多的潛力需要去開發的,我們靈性提升,我們就是在不斷地開發大腦的功能,能夠密察,就是看得很細,道理可以分析得非常深入,非常透徹,別人不注意的那些細節,他也可以注意得到。聰明睿智,不是一般的聰明才智。他是睿智,洞察力非常深刻。所以當你沒有整合的時候,其實你的特質就是偶爾會出現一些,但它不完整或者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或者就是總是在兩個極端搖擺,一會特別感性,一會特別理性,都不平衡。


 


學生1:

我有一個不喜歡表達的原因,是因為我感覺經常在判斷,我的頭腦可能太喜歡掩飾了,然後導致我有時候都判斷不了我是從心表達還是從頭腦表達的,然後我一旦判斷,然後我就覺得都是頭腦的,然後我就不表達了。


學生2:

我就發現有的時候我情緒出來以後,第一步就是頭腦趕緊做工作,然後做完工作以後我發現是頭腦的時候,我就用我的高我把頭腦給滅了,但是把頭腦滅的時候,我就在想情緒解決了,完事了,就感覺勝利了,結果過一段時間,情緒又出來的時候,我就感覺失敗了。


 


Yachak:

你沒有觸及到心,還是過度使用頭腦。其實很多情緒是跟心有關係,我們必須要做心的工作,要認識到情緒跟你的心有什麼樣的連接,它的內在需求,你沒有看到這個的話,頭腦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頭腦只是一個理性的判斷,就算你真的可以用理性去判斷這個情緒,你還是解決不了那個情緒的根源。因為情緒很可能來自於你內心的一個缺失,對愛的缺失,對需要流動的需求,你沒有明白心想表達什麼,所以這個問題就解決不了。你看頭腦都是非常武斷地想去壓制這個情緒,這會造成你心靈的破壞。


學生2:

有時候我會覺得可能我是對愛的缺失,然後我就在想我什麼都不缺,但其實我覺得我缺了。因為我覺得內在是圓滿的,我本來應該不缺的。

學生3:

你這樣說很干,因為感覺你自己都不信。

學生2:

然後說出來我就覺得很委屈,我明明很想要,但是我還說我有。


 


Yachak:

其實你們就是老是替你們的心做主,老是用頭腦去判斷。雖然你們的頭腦是知道一些大道理,但是它不代表心的語言。它不能故作堅強,故作什麼都不需要。你要多聽聽你心裡面真正想要什麼,心裡面有需要,並不是什麼錯事。只是說我們看到這個需要,我們要想下一步怎麼去獲得滿足,但你不能把這個滿足投射到外在,你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你必須要不斷地到你的心裡面去找,找這個缺失的東西。


 


學生4:

這應該就是最難的一步,外在沒有回應。


 


學生5:

那不得等到心輪完全打開了才能找到?


 


Yachak:

你現在不能去預設這個東西。其實我們往往在最痛苦的時候反而更容易找到真愛。你會發現力量其實在一種困境裡反而特別容易被激活。不是說你一定要達到圓滿,你才能找到那種真愛的感覺,不需要。關鍵是你能不能在當下接受這個東西,假如你逃避過去了,你又用一個頭腦的判斷,我現在不可能找到那個東西,你就真的把真相給逃避掉。所以我們要多聽一下心的語言。在當下它想訴說什麼,或者你可以感覺到它有沒有那種力量,是可以感覺到的。


 


學生:

老師您也說我們需要表達出來,但是不要透過一個外在的人物來滿足,就是跟別人表達的時候也不要有期待,然後在表達的過程當中,當下去感受自己的心,是這樣嗎?


 


Yachak:你要相信,當你發現這種愛的缺失的時候,你向外去求,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你越求,你就越增長這種匱乏感。反而你越不求的時候,你越安之若素的時候,你不斷地從內在去找到圓滿,你發現外在就會來服務你,你缺失的東西它會自動到來,這不是你求來的,是因為你自己圓滿了,外在會來配合你,會給予你更多的愛。但這個給予,它就是你由內而向外所散發的一種頻率,一種圓滿的頻率。在這種圓滿裡面你的外在所有關係都會圓滿。這是恰當的方式、正確的方式。但如果你自己感覺到不圓滿,你不斷地向外投射、向外求的時候,你還是在一種匱乏狀態去求的話,哪怕你得到別人的回應,得到了別人的愛,也是匱乏的,不滿足的,有漏的。


 


學生2:我現在覺得那麼多人愛我,他們都那麼愛我,給了我那麼多愛,是因為我自己內在有愛對吧?我感覺是一種一體性。


 


Yachak:這不是你求來的,而是在你內心確實感受到那種一體性,因為你找到這種一體性,所有人都在回應這個一體性,所以是你創造的。


 


學生:

但我覺得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他們先融化我的,後來我才覺得自己能慢慢融入。


 


Yachak:

當然需要一個契機,但是在這個契機裡面,你確實也沒有投入過多的個人期待。所以你並沒有創造出匱乏感或者依賴。


 


學生3:

所以像這種情緒特別壓制的,這種情況其實是需要一個極大的痛苦的體驗才能激活它的心的連接是吧?因為很小的東西它很快就處理掉了,不足夠碰觸心的地方。



Yachak:

是的,其實這種潛意識的東西很可能是過去沒有得到滿足,一直在積壓,累世就這樣積壓,他沒有辦法去看得很清楚。他認為只是外在的一個需求,其實不完全是,它是內心的一個真正的需求。這種情況需要你的內心擁有巨大的愛去衝破幻相,必須把內在的愛徹底喚醒,才能衝破。



學生3:

那如果傷痛特別深,沒有辦法去看到傷痛是什麼的時候,不一定要去找到那個創傷是什麼對嗎?需要去看到它嗎?還是它會到一個階段自動浮現出來。


 

Yachak:

你會看到一些模式,但是我們不完全要看到所有的因緣,因為因緣這個東西它是非常久遠的,它是累生累世一點一點積累的,不斷地慢慢延伸下來的。所以你看到的某個因緣不代表是最初的,但如果你真的看到了,其實它也是一個療癒的過程,你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你需要克服的是什麼,你會看得很清楚,但是我們最終的蛻變還是靠我們的心能夠發出光明,一旦心能夠發出光明,它能夠衝破這種幻相,這是徹底的療癒,就不會再陷入過去的陰影,那種習慣性的模式。如果我們心不夠強大,根本就衝不破。它就是命運,就是輪回的根本。


 


學生4:

老師我感覺這個也挺悖論的,要是心裡有這麼大的一個陰影,怎麼能有光明?


 


Yachak:

不是這樣的。你不理解,我們內在一直都有光明,我們看不到是因為我們被這種陰影所遮擋。如果你努力深入去看的話,找到光明,然後再跟它深入地連接,就可以衝開陰影,所謂陰影只是幻相,它並不真實,只有光明是真實的。我們內在的光明是一樣的,你要相信這一點,我們本性的光明是一樣的,我的光明和你的光明沒有任何的區別,你為什麼感覺到沒有力量?可能暫時陰影比較多一點,使你產生了一種錯覺,你沒有力量。當然這個首要工作你要先去除掉一部分的陰影,你才能夠在某個時刻給它一個巨大的衝擊,它就化開了。如果它很稠密的時候,你肯定是沒有辦法一下子衝破,你需要一點一點來釋放這種陰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可以重新設定你是誰,你就可以重新設定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莫子

嗨,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各位聊一聊走出角色扮演跟掌握角色扮演。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以我來運作的。 那「我」有幾種不同的層次,之前我們有提過小我、高我、超我。那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我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為什麼要聊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