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是契機,臣服是通關密碼。
摘至The Eye of the I: From Which Nothing Is Hidden.
大衛.霍金斯 David R. Hawkins, M.D., Ph.D.
2001.06.23.
除非一個人完全不用努力就自動進入開悟狀態,就像拉瑪那·馬哈希尊者(RamanaMahrshi) 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那樣,否則更常見的情況都是,求道者在開始渴望開悟之後才會達到開悟狀態。
佛陀說,凡是聽聞開悟的人,將不會滿足於其他任何事物,因此開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有時,求道者在付出許多努力和耐心後,也會感到洩氣。在這個階段,小我假設有一個「我」正在尋求「它」(開悟狀態),因此會加倍努力靈修。傳統上,通往神的道路有兩種路徑,一種是經由心(包括愛、虔誠、無私奉獻、臣服、禮拜和崇敬),另一種是經由心智
(不二論(advaita或非二元性的路徑)。無論是哪條路,都可能在某些階段比較好走,或是各有階段性的強調重點。
但兩條路都有一個共通的想法會妨礙求道者,那就是認為有一個「我」或個人的「自我」或小我,正在努力尋求開悟的目標。事實上,更容易達到開悟境界的心態,是覺知到:沒有所謂的小我或一個「我」的身分在尋求開悟,而是一種非個人的意識在探索或尋求。
一個有幫助的方法是,用你對上帝的愛來取代你尋求開悟的意圖。我們可以釋出所有對於開悟的渴望,並明白「除了上帝,別無他物」是恆不變的真理,其他都是毫無根據的虛妄。這跟聲稱自己的經驗、想法與行為,都是出自「我」這個造作者是同樣的虛妄。只要靜心深思,就可看出身體和心智都是宇宙中無數條件因緣聚合的結果。生而為人,我們充其量只是這種和諧的見證者而已。出於對上帝的無限之愛,除了服事神,我們願意斷捨一切動機。因此,成為上帝的僕人才是我們的目標,而不是開悟。想要成為上帝之愛的完美管道,就要全然臣服,並撤除小我所追尋的靈性目標。如獲得的喜樂,就會啟動更進一步的靈修。
從喜樂和謙遜出發,剩下的旅程是必然的。我們終於意識到,整個靈性探索的過程是受到「了悟自性」這個終極天命所吸引而被啟動的,而不是被有限的小我所推動。用更淺顯的話來說,求道者是受未來所牽引,而不是被過去所驅策。很明顯的,除非是注定要開悟的人,否則對這個主題根本不會感興,連想開悟的念頭都不曾生起。對普通人來說,一生當中可能遇不到一個對開悟有興趣的人。開悟的這條路可能充滿著各種艱辛。
在西方世界,對於靈性追求者這樣的角色,從來沒有給過個正式的傳統地位。我們不會期望某個人結束他的世俗事務、斷捨一切,然後將餘生都用於追求真理。但在某些國家,比如印度,傳統文化中就有這樣的一條道路是被接受的,並視為正常的個人成長。在西方世界,認真靈修的人大部分是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組成靈修團體。這些人通常會到他人懷疑的眼光,被視為與社會脫節的人,除非他們進入修道院或神學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