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

你在浪費生命嗎? Are You Wasting Your Life? 克里希那穆提。 J. Krishnamurti。





你在浪費生命嗎?

Are You Wasting Your Life?

克里希那穆提。 J. Krishnamurti。

摘自The World Within: You Are The Story of Humanity。

2015/6/1。



他說他發現自己一次一次陷入執著,每次多少會根據對象的不同而改變模式,但基本上都如出一轍-一樣的困惑與痛苦、一樣的浪費精力、一樣的徒勞。他不知道該何跳脫這個無用的執著深坑。


我問他是不是在浪費生命,他欣然同意。那麼,他為什麼要因為執著這種更嚴重的浪費行為而困擾呢?如果整個生命已經是一種浪費,他為何還要擔心自己是否浪費更多生命去擔憂、困惑,被執著的痛苦所折磨?這是他浪費生命的問題,還是他的興趣問題?是否有個興趣一直蟄伏著,卻找不到一個值得他投入的出口?


他說他總是覺得內心有個從未被激發的潛藏興趣,那種感覺只是隱隱約約的,從來不曾爆發出什麼真正的火光。他說,他政治、商業、家庭,以及宗教都沒興趣,因為它們哪裡也到不了。他說他並非憤世嫉俗,但不知怎麼地,這個世界與它的種種從不曾強烈吸引他,或激發他潛藏的興趣。然而,這種不斷的執著心態令他深感困擾,他想要擺脫它,尤其這樣的執著並非愛的火焰。


找出為何任何事都無法激起他的興趣,為何他讓維持蟄伏狀態是一件重要的事,不是嗎?或許,如果他能了解這件事,便可能解決他的執著問題。他是否在等待某種情況來激發自己的興趣?他是否希望藉由別人的幫助來穿透惰性的迷霧?別人能幫助他嗎?顯然,在有意與無意之間,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外在因素來喚起他的興趣。看見他一己生命的全然無用,他深受震撼,或許他會將目光投向另一個人或某種情況,期盼它們能將他拖出怠惰的迷霧。其他人怎麼可能為他激發興趣?或者,他一定得自己去做這件事呢?到目前為止,當他沒有看見任何人或任何情況能激起他的興趣,他不需要自己身體力行嗎?他為何不身體力行?他害怕嗎?害怕自己若這麼做,他當前的生活方式與想法很可能必須改變?


不是的,他這麼回答我,那倒不會對他產生困擾,他會很高興展開一場內在革命與外在的變革。他覺得那不是他心生恐懼的原因他承認自己很害怕,但卻不知到底是什麼讓他感到害怕。他也曾仔細想過恐懼從何而來這個問題,但就是無法溯及真正的原因。

如果他能激發自己的主要興趣,就不會浪費生命,而他那更嚴重的浪費現象,也就是執著,也會隨之停止。「興趣」這個更大、更重要的問題,將會取代「執著」這個較不重要的問題。


在了解一己生命的浪費質時,他遭遇的是更大的問題,然後,那個大問題將會解決較不重要的問題。

那麼,他為何害怕?又在害怕什麼?是缺乏自信嗎?


「沒錯,就是這樣,」他回答我,「我自己怎麼沒想到呢?真是蠢啊!如果你知道怎麼開車,就不會有恐懼,但如果你不熟悉如何換檔、踩剎車等,就會害怕開車。你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時不會心生恐懼,恐懼只有在無知存在時才會出現。既然你對自己無知,那麼就會缺乏自信,就會有恐懼。有了自我認識,恐懼就會消失缺乏自信會讓你變得依賴、執著,造成種種煩惱。除了自我認識之外,沒有任何擺脫它的辦法你對自己愈是能保持覺察,就愈有能力發現是什麼阻礙了自己的興趣,浪費了你的生命。


「你的意思是,透過自我認識,我就能發現真正的興趣,存在就會變得有意義?」他問。


自我認識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如果你能付出時間與耐心來發掘那潛藏之事,真實的、最終的興趣將會出現,它超越了所有短暫的吸引力。若能持續對每一個思想感受保持覺察,深入思考、徹底感受、暫停評斷、暫停選擇,因為選擇與評斷會阻礙思想感受的完整發展,那麼,你會了解意識的許多層次。透過這種無選擇的覺察,那做為自我、無知、憂傷與時間之根源的渴求,便能獲得超越。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如此,生命會變得有意義,因為你在生命裡發現了創造。


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大衛.霍金斯。David R. Hawkins, M.D., Ph.D. 真實的開悟體驗。The Presence of God。




大衛.霍金斯。David R. Hawkins, M.D., Ph.D.

真實的開悟體驗。The Presence of God。

摘至:The Eye of the I: From Which Nothing Is Hidden.

2001.06.23.



真實的開悟體驗。

多年的內心掙扎痛苦,以及看似徒勞的靈修,最後在一種黑暗的絕望中告終。即使我退回到無神論的角落,也沒有從這無休無止的探索中得到解脫。理性與理智太過脆弱,無法勝任探尋極真理的艱鉅任務。


到了最後,心智本身遭受到了痛苦及毀滅性的挫敗,就連意志也被摧毀了。然後,發自內在的一個聲音喊道:「如果有上帝,我願尋求祂的幫助。」隨後,一切都停止了,進而消失無影,不復記憶。

心智(mind)及個人自我(personal self)的所有感覺都消融了。

在那個令人震撼的時刻,個人自我被一種無限的、無所不包的覺知所取代。

這種覺知光芒四射、圓滿、靜默,就像開悟者所保證的那種「一切如是」的本質。神性的偉大、美麗與祥和綻放其光芒,那是一種自主的、極的、永恆的、完美的顯化及未顯化的自性,也是至高無上的神性。這是我對神聖示現的描述···




臨在,照見本身的自性。


周遭一片寂靜,所有動作都慢了下來,逐漸靜止不動。萬物發著強烈的生命力,每一個個體都能覺知彼此。這種光芒四射的神聖本質令人難以抵擋,將萬物容在完整的「一」之中,使萬事萬物透過覺知及分享「存在」的基本特質,相互交流、溝通及和諧相處。

臨在(Present)是一種連續體,完全佔據了先前在普通感知中出現的空白空間。

內在的覺知與自性並無二致,它滲透進所有事物的本體中。覺知,是覺察到覺知本身和它無所不在的本質。「存在」及它本身有形或無形的顯現都是上帝的化身,平等體現在所有物體、人、植物及動物之中。

萬事萬物都因為存在的「神性」而連結在一起、合而為一。


無所不在的本體(Essence)涵蓋了萬物,無一例外。

房間所有的擺設在重要性或意義上,都與岩石或植物無異。

沒有任何一物被排除在全體(Allness)外,全體無所不包、完整圓滿,以及一無所缺。萬事萬物都是同等珍貴的,因為唯一真實的價值是這一切存在的「神性」。

「自性」是完整圓滿的,無所不在,無需無求,沒有渴望也沒有匱乏,也不可能出現不完美或不協調。在自性眼中,每一物都像藝術品一樣完美和諧。所有受造物的神聖性(Holiness)讓萬物彼此尊敬,所有一切都被賦了偉大的光芒,在虔敬中沉寂下來。


由此,神啟(Revelation)徐徐地滲透進一種無限的平安與靜默。

若從自性的眼中來看身體,能看出身體與其他萬物一樣,都不屬於個人,如同家具或其他物體一樣,只是萬有的一部分。肉身不具有個人性質,也沒有任何身分認同。它能夠自發性地行動,正確地執行身體功能,毫不費力地行走及呼吸。它是自我驅動式的,不用

外力驅動,所有行動是由神性的臨在決定並啟動。身體僅僅是軀殼,如同房間裡的其他物品一樣。


與他人對話時,身體會適當地透過聲音回應,但交流時所聽見的訊息會與更高層次的意義產生共鳴,揭開每一句話更深層次及更深刻的含意。此時,所有的交流都獲得更深層的理解,幾乎每個聽起來簡單的問題,實際上都是關於人類自身存在的問題陳述。表面上,所有措辭看似膚淺,但在更深的層次上,卻有深刻的靈性含意。

當身體做出適當的回應時,每個人都認為那是「我」在進行對話。這種想法非常奇怪,因為實際上根本沒有與這具身體相關的「我」。真我是無形無相的,而且不局限於一處。事實上,身體是以平行的方式,同時在兩個層次說話及回答問題。


在臨在的靜默下,心智是安靜的、不言不語,而且沒有任畫面、概念或想法產生,因為並沒有「人」在想那些畫面或念頭。既然無人在,也就沒有思考或做事的人。所有一切都是自行發生的,這是臨在本身的一個面向。在普通的意識狀態下,聲音會壓過寂靜的背景並取而代之。相反的,在臨在的狀態下,雖然可以聽到聲音,但聲音反而成為背景。臨在的寂靜勝過一切,因此寂靜實際上不受聲音干擾或取代。


無一物能夠干擾這種寂靜或擾亂的平和。即便有動作或行動,也不會擾亂到這種全面性的寂靜。這種寂靜超越了動作,但也包含了動作。由於時間不存在,只有一個持續不斷的「當下」,萬物都像慢動作一樣在活動。沒有事件,也沒有事發生,因為所有的「啟動」與「停止」、「開始」與「結束」,只發生在觀察者的二元意識中。一旦這種意識消失,就沒有可描述或解釋的連續性事件。

此時,一種自行揭示的全然知曉取代了思維,這是透過燦爛自明的本質所給的完美理解。猶如萬物都在無聲地說話,絕對的完美來充分呈自己。以此方式,萬物展現了各自的光輝並揭示了內在的神性。


臨在以極其溫的方式沁入萬物的圓滿本質之中,它的接觸具有一股融化般的力量。臨在的真正核心是内在的自性。在俗世之中,我們只能觸及到事物的表面,但在臨在的世界裡,所有事物的內在本質是彼此交織串連的。臨在是上帝溫柔之手的輕撫,同時也是無限力量的所在及展現。當它觸及萬物的內在本質時,你會覺知到其他的人事物也都感受到了臨在。


這種溫柔的力量無遠弗屆,由於它的圓滿及無所不在,對立是不可能存在的。它遍及萬有,從這股力量中誕生了存在本身;換言之,萬物的存在是由這股力量所創造出來,同時也因為這股力量而得以維繫。


這種力量正是臨在本具的特性,顯現出存在本身的精髓,它同樣存在於萬物中,毫無遺漏,因為臨在充滿了所有的空間及物體,每一片葉子都分享著這種神聖臨在的喜悅。


萬物都處在一種寧靜的喜樂狀態,因為們的意識就是一種神性的體驗。萬物的獨特之處,在於一種寂然且始終存在的感恩之情感謝自己被賜予機會去「體驗神的臨在」這份禮物。這種感恩正是禮拜儀式所要表達的,所有受造物及存在都反映了上帝的榮光。

人類的外表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氣場。一體自性(The One Self)透過每個人的眼睛閃耀著光芒。人人臉上都散發出耀眼的光彩,且同樣美麗。




神性的化身。


最難描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進入到了一個不同的溝通層次。人與人之間充滿著愛,所有的對話也變得更祥和與友愛。你從一句話所領會到的意義,也與其他聽到的人所領會的不一樣,就像是有兩個不同層次的意識在同一個形式的場景運作;或是有兩種不同的劇本,透過相同的話語表達出來。話語本身的意義,透過彼此的高我轉化到了更高的層次,產生出更高層次的理解和交流此時,可以明顯看出,人們的低階自我(lower self)並不知道他們的高我正在更高層次交流。人就像是被催眠了一樣,相信的是普通自我所在的那個實相,但這僅僅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如同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及角色。


只要忽略低階自我,高我便能直接相互交流,而一般的自我意識似乎覺察不到這種正在進行的高層次對話與此同時,人們的直覺可以感受到某種不尋常的事情正在發生。


意識到自性的存在,會創造一種使人感到極度喜悅的能量場。正是這個能量場創造了奇蹟並帶來和諧,為所有體驗到他的人帶來平安喜樂的感覺。

那些不遠千里前來尋求答案的訪客,在這種氣場下會突然領悟到答案,答案源自内在的了悟,使原先的問題顯得無關緊要。

這種現象是因為臨在將「問題」的幻相放在一個新的情境下,使得這個問題消失了。


身體持續地運作,反映著意識所要傳達的意圖。肉身的延續沒有太大的意義,它顯然是宇宙的產物。從世有形有相的所有東西,可以看出無窮的變化,而且無一不完美,無一物比其他物更好或更糟,也沒有所謂不同的價值或意義。


完美的自我認同,定義了所有存在之物本具的價值一萬物都是內在神性的同等展現。「關係」是二元意識的一種概念,在實相中,並不存在所謂的關係。萬物僅僅如其「所是」地存在著,並把存在的具體性質展現出來。


同樣的,如果沒有一個以固有思維來分門別類及看待事物的觀察者介入,就沒有需要被解釋或描述的變化或移動。每一個「事物」僅僅是為了展現神聖本質而不斷進化。因此,進化是意識的一種表現方式一從較高能量的抽象層次,到較低能量的具體形式層次,最終成為實體的物質。


換言之,創造的顯化方式,是從抽象的無形無相,透過漸進的形式,進入最終的能量模式,然後成為具體的物質。這顯化的力量,正是神性的全能展現,並以持續創造來表達。


創造就在當下、此刻。當下是連續性的,所以不可能有開始或是結束有形之物或物質本身只是一種感官現象,而不是存在的必要條件。存在本身是無形無相的,卻也在一切有形的萬物之中。


萬物始終都在創造的過程中,這意味著萬物都是神性的化身,否則根本沒有存在的能力。一旦意識到所有存在都在反映創造的神性,就知道萬物都值得尊重與敬畏。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尊敬所有生命及大自然的靈性」,會成為許多文化的特徵之一。


眾生皆平等。只有物質顯化會隨時停止,本體並不受影響,而且始終保留以物質形式再出現的潛力。本體只會受到進化本身的力量所影響。出自本體的物質會哪種形式顯

化,會因為已存在物質是哪種形式而受到影響。所以物質顯化的內涵,可能會促使更多的本體顯化為有形的形相(form),或是相反,這要看當下的條件而定。有人可能會說,受造物是在實現本身内在神性的指令或習性,傳統上稱此為天命或命運,亦即潛能的開展,以反映出既有的先天條件(梵文稱為古納(gunas),中譯為屬性,包括變性、悅性及惰性,或稱為行動、覺知和抗拒)人可以影響這些條件,將渴望和期待顯化為事實。透過選擇,人類的意識可以影響結果,但是創造的力量是神的職權。


創造的本性超越了時間、空間和因果關係。它是一份臨在的禮物,在覺知的意識中自行揭示。萬物的本質皆是神聖的,因受造本身就是出於神性。一旦下二元感知的批判與成見,萬物的極致完美就會顯露出來。

藝術試圖提取這種覺知,我們可以從攝影或雕塑作品所捕捉到的那一瞬間的定格畫面看到這一點。每個靜止的畫面都顯露著完美,只有將單一視角從疊加故事的扭曲中抽離出來,才能欣賞到這種完美。在進入歷史,也就是物質形式即將消逝前,透過藝術,才得以將那一刻的場景保存下來。任何一刻從背景抽離出來時,其純真的本性都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將它投射到有順序性的選定時間中,便會發展成一個「故事」。一旦被二元思考轉化為故事,就會被貼「好」與「壞」的標。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好」與「壞」的源頭實際上只是人類的渴望。如果某件事是被渴望的,就成了「好事」,如果不合人意,就成了「壞事」。人如果能在觀察時去除主觀的評判,那麼唯一能看到的,就只是不斷在改變及演化的形式而已,在本質上並沒有優劣之分,也沒有可取或不可取之處。


萬物顯化的潛力是由它們的本質與存在條件所決定,偉大之處在於,萬物的存在本身就彰顯了神聖創造的榮耀。僅僅是「所是」(being)的本質,無論是有覺知或無覺知的存在,全都是在實現上帝的旨意。正是因為神的旨意,未顯化的部分才得以顯化,造化指的就是我們所見證的顯化過程。


對普通意識來說,造化的本質並不是那麼淺顯易的,因此心智製造出了一些無解的難題,例如:為何良善的上帝會允許如此多的「邪惡」發生?

答案是:一旦超越二元感知及對現象的武斷分類,就不再有所謂的善或惡,可見宇宙本身是無害的。人類的心智建構了它自己的目標及渴望的場景,並衡量事情的發展是否與這個場景一致·悲劇或勝利只會發生在受到局限的二元心智之中,並不是獨立存在的現實。在有限的感知中,世間的所有一切看出現又消失。然而,實相超越了時間、空間和形式,是非物質的,所以無論人或物的存在時間是短暫或千年,都無關緊要。努力多活幾年或甚至多活幾分鐘,都是虛幻的的錯覺,因為在線性時間中體驗不到存在。只有當下這一刻是我們唯一能體驗且正在體驗的實相,其他一切都是抽象概念及虛構出來的。


所以事實上,人不可能活到七十歲,因為他只可能活在當下的這個瞬間。


在非二元性的實相中,一切都是圓滿的,渴望也會被感恩所取代。随著生命的進化,每個生命在任何一刻都能充分展現潛能心智主導的動機消失了,而行動則作為實現潛能的一個階段而自行發生;因此,行動的背後沒有主導者。在此,每個當下都有一種完整的滿足感。生理需求的享受是行為本身的產物,例如食欲是在進食行為的當下產生的,而不是對下一口的渴望。如果進食時被斷,也不會感覺失落。生命的喜悅源自每一刻的存在,能夠覺知到這種不間斷的完整滿足狀態,是一種存在的喜樂。


萬有一體的圓滿性是無法體驗出來的,有為一體的本身,才能知曉。自性的「真我」是上帝之眼,見證了當下一切的造化。所謂的順序,是由小我(「假我」)的感知所創造出來的幻覺,那是一種觀察焦點的轉換處理,從非局域性轉為局域性,從非線性到線性,從全體性到個別性。


感官知覺是小我的眼睛,它將無法體驗的無限,變成能夠體驗的有限,於是產生了時間、空間、時段、維度、位置、形式、限制及個體性等各種感官知覺形態。



你可以重新設定你是誰,你就可以重新設定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莫子

嗨,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各位聊一聊走出角色扮演跟掌握角色扮演。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以我來運作的。 那「我」有幾種不同的層次,之前我們有提過小我、高我、超我。那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我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為什麼要聊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