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雲南大理開悟者 Yachak本人錄音】心靈密談:直面恐懼。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心靈密談:直面恐懼 

(2019-08-07)


前言
直面恐懼:任何對事物錯誤的理解和答案都會帶來恐懼。
擔憂和掛慮也是恐懼的一種病變。
恐懼消耗大量能量,使身心失去平衡,缺乏自信。

看到生命的本體是沒有恐懼的,萬物平等的,所有因維護“自我重要感”產生的恐懼都會消失。
所有的恐俱都可以歸結為一個根本恐懼,就是“我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恐懼。

但是我們內在有能力認識自己,而這個自己往往是在沒有頭腦的評判、分別、對抗、期待,
在我們成為覺知的時候才會呈現。
活出“我真正是誰”,才能創造性地做出自由選擇


學生:我感覺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很巨大的恐懼、很深的一種恐懼。這種恐懼一部分來自於自卑,比如說我去做一件我不太擅長的事情,然後我就會設定我會“做不好”,這個“做不好”就會影響我,讓我的心不在這個事情上面,結果就真的出現不太好、不太滿意的結果。然後我內心又有一種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的傾向,對我自己做得不滿意的事情有一種嚴厲的自責,這種自責就會加深我內心的自卑和恐懼。這個自卑越來越強的時候,我又特別爭強好勝,又想著把一件事情做好。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發現會有一種更強的恐懼,這讓我更做不好,或者說我希望做到的那個結果已經嘗試過一次,沒有做好,再做一次可能在我心裡感受就更困難,這是一種恐懼。


Yachak:嗯。在你這一連串的恐懼裡面你真正要解決的是你最初的那個恐懼,就是你面對事情的時候產生的第一個恐懼。如果你把第一個恐懼看清楚了、解決了,那可能後面的一連串恐懼就沒有問題。



學生:我感覺到好像是最初來源於我對它的未知,我想掌控它但是又無法掌控,這時候我就感覺到害怕。


Yachak:未知的恐懼?這個未知的恐懼其實就是一種本能的恐懼,你有恐俱是很正常的。但是即便你有恐懼,你也不應該馬上做出一種退縮、逃避或者抗拒的心理反應。 當你面對一個恐懼的時候恰恰就是你需要去認真面對它的時候,如果你不能夠真實地面對它,那這個恐懼就永遠存在在那裡,它是不會憑空消失的。假如你抗拒了或者逃避了,那你就會滋生出其它的恐懼。然後你就會聯想到其它的事情,可能你會想到過去你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恐懼,或者在其它事情上你也有過這樣的恐懼。然後你就不由自主地對自己產生一個評判,你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失敗的人,那你就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裡面。


你越是評判自己你就越產生一種不自信,你就越容易自卑,陷入一種消極的心理。所以當你碰到這個恐懼的時候你應該做的就是,在當下真正地擁抱這個恐懼,不要害怕這個恐懼。假如這個恐俱是來自過去的一種習慣性反應,那你就接受它,因為你意識到這個習慣性反應不是由你能夠控制的。但是通過不斷地向它打開,不斷地向它敞開、接納它,那這個恐懼慢慢就可以得到轉化。假如你不向它打開、不接納它,那這個恐懼就會放大,變成一個非常可怕的東西。那它就會引起你內心的各種衝突。當你接納這個恐懼的時候呢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心態放在一個較穩定的狀態,在這個穩定的狀態你就可以去看、去分析這件事情我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我應該用一種什麼心態來看待這件事情?假如這件事是我不擅長的,那我可不可以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呢多學習、多請教,或者多一點耐心。


通過這種自我的思考和分析,你就可以掌握其中的一些規律,你要做好任何事情它都有一定的規律。包括你獨立生活,你自己做飯、和人相處,其實都是有一種規律的。那你掌握了這些內在規律的話,那我相信你就會擁有一些自信。然後在你有自信的情況下去把事情慢慢一件一件地做好,那這樣你的自信就不斷地增加,那你的恐懼就會減少。然後你會發現這些事情沒有你想像地那麼難。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你不能對自己有任何地評判,你也不要害怕別人對你的評判,或者對你的挑剔或者需求別人的認可,這些都不是重要的。在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學到東西,如何克服這種恐懼的障礙,才是最重要的。


學生:感覺有的時候可能心比較著急,老師說到這個去擁抱恐懼、接納恐懼,我覺得這點現在是有體會得到,它慢慢在減弱。感覺它現在這個狀態是像潮水一樣,來一波恐懼以後,通過擁抱、和諧相處的方式,這兩天也通過參它的方式,從本體的角度看穿它的虛妄,然後它會減弱,或者消失的一個階段。但過一會又會有別的緣起,可能更深的東西又被激發出來,然後又產生這樣的一個情況,這幾天的心理狀態就是在體會這個東西。


Yachak:嗯,如果這些心理的不斷起伏波動是因為外在的環境改變了,或者有一些事情沒有理清楚,自己還沒完全適應這種情境和狀況的話,是可以理解的。你在看待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你要認識到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就好像你現在獨立生活,換了一個環境,這是你過去沒有嘗試過的。另外你又不得不暫時放棄原來的計劃,可能會帶給你一個壓力,但是你要理解假如目前這個東西是你真正需要的,一定要跟隨你內心的指引。因為很可能你將來要做的事情、你將來的計劃是需要你目前的階段來作為一個基礎,一個平台。所以說當你換了一個新的環境、面對一個新的情況的時候,你要認識到它有一個逐步的過程,認識到事物的規律都是這樣的。首先能夠從理性上去認知事物,它有一個規律,有一個開始、有個過程、有個結果。當我們面對這個變化帶來的內在狀態起伏的時候,我們除了要處理好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要把它安頓好,頭腦也要有個大概的計劃和方向。


就是我怎麼處理目前階段的生活問題,在頭腦中有個明確的安排。在安排這些事情的時候你也要有個主次,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主次分不清楚那可能就會造成一種混亂,造成一種心理上的不安定。假如我把這個主次分清楚了,如果我這個階段以學習為主、以靜修為主,那其它的不相關的計劃就要放到次要的或者後面階段才去考慮。這樣你的心就能夠集中力量,能夠把它安住在當下。如果你的力量都被分散到這些瑣碎的事情、瑣碎的擔憂裡面的話,那你就沒有力量去平衡你自己。


安住在這種穩定的心態裡面,不斷地去強化它,讓你的心態越來越穩定。一旦你覺察到內心有情緒的起伏,你必須要有一種很高的警覺性,你一旦發現那個情緒又起來了,你必須覺察到它。通過接納、通過智慧的觀察你就可以把它轉化掉,對你來說就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如何有效率地轉化你內在的情緒,不讓它成為你內心的一個干擾因素。你內心應該是一種非常平衡的、穩定的狀態,活在當下的狀態,這個應該成為你的主要的核心部分。當它成為主要的,外圍的東西就很容易控制。所以假如你沒有去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就是主次的問題——所謂主就是始終保持內在的安定、安住,活在當下的感受,次要就是涉及到怎麼去處理生活的一些瑣事,怎麼去生活。那你把兩者的關係處理好了,那情緒起來的時候你就能夠控制好它。


學生:我覺得這個心理過程是這樣的,我覺得面對它的時候內在的信心和勇氣是有的,但就是外在一個主和次的問題,就是外在想要獲得突破、想要得到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沒有這麼快,沒有接受這個過程,那就不能接受這個當下,然後產生一種自我的評判。這個評判可能是現在內心更強的一種抗拒和矛盾。


Yachak:其實我們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專注,就像你過去搞那種電腦軟件一樣,你需要很專注,完全把心、把注意力放到裡面,這樣你才會做好。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在現在的生活狀態要做好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專注那你就可以做好,所以這些經驗它都是相通的。不管是放在你過去的工作還是現在的生活,甚至放在你的整個修行的“參悟”裡面,那都是一樣適用的,它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你只要有某個方面的經驗,你就可以沿用到其它方面,它都可以帶給你一個很好的一個積極地效果。


學生:我感覺這些因素是相互影響的,不能專注的原因是內在有一種情緒或者思考、擔憂的存在,但是又沒有完全地克服或者沒有擁抱,沒有跟它和諧相處,當這個情緒來的時候是一種抗拒。抗拒就更加情緒化,情緒化就導致落入一種自我的情感或者是思維裡面,它就不能專注。


Yachak:是的,它確實是相互影響的。你的思想會影響情緒,那情緒又會導致進一步的對抗,對抗又會導致更多的批判和逃避,那這種心理又會吸引更多的恐懼過來。所以你在處理這些東西的時候呢你只要抓住一點,能夠把那一點控制好,那其它方面就會變好。只要你抓住你擅長控制的那個點,你就會影響到其它方面。我們把我們某個內在狀態——思想狀態、情緒狀態,甚至是我們的身體狀態通過一種內在的努力,把它的頻率提升上去,那你在一個更高的頻率你看到的事物和你在較低迷狀態看到的事物完全是不同的。你頻率越高,你所看到的事物就越簡單、越透徹。甚至簡簡單單地你去專注於你內在那個真相,比如你專注於你內在那個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真相,讓它的力量來幫助你,來解決這些外在的問題。


學生:我感覺到這幾種都有在使用,都在體會,但是好像不夠深刻。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的身體不太好,這個可能跟以前對情緒的堆積有關,一個是思想跟行為動作的不協調。這個不協調有可能跟身體裡面堆積了許多負面的東西有關係。比如說做什麼事情不太有力,或者說恐懼的情緒也會導致不自信,不自信到身體的不協調到身體的僵化,或者是那一個不太重的東西沒有力量,手會不自覺地抖動。這些感覺做事情都做不好。


Yachak:是的,可能這個東西除了跟你的心理有關,可能也跟你的身體有些關係。首先你對它要有一個覺察,因為你沒有覺察的時候,身體是無意識的,完全沒有經過你的大腦,它就是無意識的反應,所以它可能會容易出錯,一出錯就緊張,緊張了就更加地出錯。在你有覺知的狀態、有觀照的狀態那你就會注意到更多的細節,你知道更多的細節你就知道怎麼去把握那個平衡。如果你只是注意到事情的局部,你忽略了其它相關的一些因素,那可能就會出現問題,可能就會做不好。因為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規律和技巧。首先你要有一個心態,你要關注你內在那個心態,它是不是足夠地和諧、足夠的穩定。你的頭腦、你的想法其實是走在前面的,你的心的感受是滯後的,那就相當一隻腳邁的步子比較大,另一隻腳邁的步子比較小,那就不協調。那你就不平衡、那你做事情就容易出問題,想的和做的完全跟不上。所以你要獲得這個身和心的平衡你必須要有覺知地去做事情,你內在的覺知狀態很容易知道你的心裡感受和身體有沒有達到和諧的效果:就是一種流暢地、自然地行為。


 

學生:感覺是這樣一個過程,但是有一個點就是說頭腦的反應它比內在的心靈感受要快的多,當我去覺察的時候我發現它處在一個混亂不平衡當中,然後我本能會逃避這個混亂和不平衡,或者相信我的頭腦,導致這個問題可能被積累,但積累到現在這個現狀就是: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頭腦式的加快地反應,然後當我去面對我內心的感受的時候,內心就是混亂的。我就會先面對這個混亂的過程,面對混亂的時候可能能夠平復一會,但是一旦開始做事的時候頭腦又變得很快。在靜態的狀態保持得還可以,在動態一起念、一做事又回到那個狀態當中。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平衡好像不太好把握。


Yachak:其實你是可以嘗試將你靜態當中那種心態的穩定性帶到生活層面,就是說在生活當中既能夠做事又能夠保持內在那個穩定性。那你完全是有條件去這樣嘗試的,因為現在沒有人催促你做事,沒有人強迫你一定要做好什麼事情。你完全有自主的能力去看自己在什麼節奏下是最容易保持內在的平穩性的。假如你發現你做事比較快就會失去那個平穩性,那你顯然要調整你做事的節奏,你寧願放慢一點也不要急著去做一件事情,這樣的話就有利於你保持心態的平穩。你現在仍然要把重心放在你內在那個平穩性上,這是個主要的方面,你把握好這個東西了,那其它的東西就好辦。



學生:還有一個點就是當我內在混亂的時候不太願意接受這個混亂,老想逃避這個混亂,這時頭腦就會給我製造很多的欺騙性,好讓我不去觀察和做這件事情,去做別的事,或者誘導我去往的方向去思考,不會專注在上面,好像內心抗拒比較強烈。


Yachak:嗯,那這時候你最好能夠先停下來,先不要做事。因為做事已經成為你逃避的一個手段了,你要切斷這個逃避的渠道,那你就不要做事,先把它放到一邊,你先花點時間靜下來,先把那個逃避的機制認識清楚,把頭腦逃避的衝動克制住。讓它恢復到一個自然的狀態,這樣你才能夠去做事情。所以你來到這裡其實是有原因的,這裡的生活節奏非常適合你去放慢速度,你來這裡不是為了做事的,你就是去觀察你自己,內在的這種衝突,內在的這種機制,你要如何去化解它?如何達到一個內在的穩定?當你擁有這個穩定的時候,你再去做事可能就完全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可以重新設定你是誰,你就可以重新設定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莫子

嗨,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各位聊一聊走出角色扮演跟掌握角色扮演。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以我來運作的。 那「我」有幾種不同的層次,之前我們有提過小我、高我、超我。那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我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為什麼要聊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