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新人類揚升意識:九乘誡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九乘誡
 (2018-10-19)


一棵大樹生長出不同的枝幹和樹葉,形式上有粗細和曲直,但本質還是同一棵樹。九乘佛法就像一棵大樹上的不同枝幹,認識了九乘就認識了修行的不同樓層和梯子。它們是:


顯教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外密三乘:事部、行部、瑜伽部


內密三乘:大瑜伽、無比瑜伽、無上瑜伽


阿底瑜伽(無上、大圓滿):實質是沒有過程和中間,是直徹心源,非禪定的無修狀態,無改的單純本質。這種單純你可以看做天空般純淨或純粹,非比量的寬敞。或者你可以叫它光明,這光明並不可見,至少不會立即肉眼可見,但光明卻能夠真實地從存在中感受和汲取


它是流動的自然,自然是一種沒有迷惑的無滯狀態。不管有意念還是無意念都無法影響它,對於禪修的追求和後續狀態也與其無關。它沒有禪修那種暫時的體驗和出入感,對其而言,體驗者和體驗對像已經成為一體。它不是在享受體驗,它就是體驗本身。體驗是本然而自發的,這和心理條件無關,也無關任何的努力修持和自我改造過程。


它的覺察相續不斷,其中沒有怠惰和乏味的可能性。“當下”是其正常感知的存在狀態,反而“非當下”狀態:凝滯於心的扭曲以及客塵經驗反而是膚淺的。膚淺的生命存在狀態裡面,只有短暫的幸福和持久的空虛感。在當下裡面,有永恆的喜樂,它超越了一般的幸福概念和感官享受。對當下而言幸福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幸福的差別是相對於受苦程度而存在的。在無迷惑的當下裡面,不存在差別性。


阿底瑜伽就是最簡單、最直接地認出你的本性,而你的本性除了是一個佛,沒有其它。認識心的本質就是認識唯一的你自己。當你認出心的本質,你也就認出心和客塵的差別性不過是一種假像,世界除了一座佛的壇城沒有其它。最終壇城也會消失,只有光明的本質留下。那就是沒有邊際,沒有參考點的無央之境。


無央是一個整體,心的本質是無法分割的,就像天空一樣。被分割的心必定是心的凝結狀態。無央就是法界,當一個人了解和掌握了這無上的瑜伽奧秘,他離開身體之時必定融入到無央法界當中,並宣告輪回的結束。


阿底瑜伽認為最高的瑜伽修持是超越任何努力的,只要簡單地放鬆在任何情境當中,讓心性自然的顯露,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不必過多思考,不必試圖扭曲和改造當下的真實狀態,不必糾正心的不自然。就是簡單放鬆,心就會敞開變成一種明晰的力量,這種明晰的力量和周圍流動的空間結合為一,並帶來深度的擴展。


就像你在快要入睡卻仍保留著一分意識的過渡階段。唯一不同的是,你是要在意識完全清醒當中經歷這種狀態。你並不會感覺到身體能夠把你和外在相隔,你的心也不必認為是處於內和外,或時間當中,你的心是完全休息的,就像准備安全地回到它的源頭。


 

心必須要有力量,才可以隔絕萬緣。如果不是出於一種無明妄想的原因,自然流動的心是可以變得有力量的。在難以獲得自然的情況下,“頓超”和“立斷”是它的輔助手段。但這已經是屬於有為的範疇。


除了阿底瑜伽之外,更接近大圓滿的是阿努(無比)瑜伽和大(瑪哈)瑜伽,這兩者都屬於金剛乘,是很夠破除無明的利器。阿努瑜伽屬於修氣脈明點的瑜伽,修氣能夠得空,修脈能夠得樂,修明點能夠得光明。修氣脈成功一定會得到空、明、無念的三摩地境界,在此境界明心見性是容易的。通過阿努瑜伽的極致,自然而然會傾向於阿底瑜伽的單純。


大瑜伽修生起次第,選修一位佛菩薩本尊,通過灌頂、觀想、三摩地的方式來獲得內證,從而證悟到形色、聲音、意念本淨的實相。修本尊是有為法,其意義在於都攝六根,在意念中生起本尊淨相來達到自淨其意。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如果一個人已經見性,要做到阿底瑜伽的自然才能有所依據。而那些已經證悟空性的人自然會走向阿底瑜伽。或者通過一個成就者和一個根器相應的有緣學徒之間傳遞心印,得其心髓。根器不相應則很難成功。即使如此,作為一個平常人去體驗那種簡單的放鬆和自然,也會得到很多生活的領悟和短暫幸福。但卻不是阿底瑜伽的無修狀態。



這其中的困難在於心可能並不願意承認如此簡單的事實,心的自然樸實無華,不努力不改造,看起來不高明。或者是心不會簡單地就放下一切舊的習慣,對於一個仍然對物質幻像有所貪求的心,心可能會給自己一個自欺的錯覺:認為心可以分割為不同的部分,一部分用於追求物質,一部分用於充實自我,一部分用於體驗解脫。又或者心只是在想像一個“空”的概念,從理性上認為一切是幻像、非實有,但卻缺少明性。這樣去實踐也必然變成一種枯燥和乏味的行為。


如果沒有這樣的根器,退而求其次可以修習無上瑜伽。先修成內在的壇城,開啟中脈智慧,得以明心見性,然後再推及外在,從氣脈的體驗轉到心的外部證悟。不過要修成這樣的瑜伽,清理業力是個關鍵,這些煩惱業力阻塞在各個脈輪當中。只有在清理這些業力、障氣到一定程度,並在正確引導下,懷著打破業力禁錮的決心,才有可能帶來成功。這也一條成長比較快速的道路,修真、安那般那、十六特勝、昆達裡尼瑜伽這類修持需要對氣息有絕對的掌握。


問題在於我們可能無法了解,什麼時候才算是清理完內在的障礙。這只能從自己的身心變化和感應來獲得內在引導。需要靈活地掌握和利用自身的現有條件。外在現實會客觀地反映你的內在成長階段。


這是內密三乘,外密三乘是事部、行部、瑜伽部。比較注重事相,程度上不同,最重視的是事部,最少注重是瑜伽部。比如儀軌、淨身、素食;修觀想、贊誦、持咒、專注等。這些是比較難修的,但是有計劃和步驟。成就起來比較慢,通常需要幾世的時間。它的直接利益在於積累資糧、破除對外的執迷、淨化業障。


剩下的三乘就是顯教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身聞和緣覺以跳出輪回、自求涅槃為主。菩薩乘自利利他,追求一切圓滿的佛果,其過程也是相當漫長的。它就像最粗壯那根樹幹,總攬了所有其它乘的可能性,闡釋了很多宇宙觀、世界觀和生命觀。對於解脫卻不是最直接的,除了禪宗以外。


一個人久修不成,是缺乏資糧的緣故。資糧是一個人的善根功德和智慧積累,好比人做事業沒有資本就無法開展。沒有一定的資糧,想要修行或成就較高的法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小乘的止觀、四聖諦、十二因緣法;菩薩乘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般若。這些都是可以用來積累資糧的。通過積累資糧,培養小乘的出離心和大乘的菩提心,在此基礎上才可能在其它乘上發展。


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成為一個全面的佛學者或者通過佛教的規範,任何修行的道路和層次其內在都是相通的,特別是無上瑜伽,是萬法歸一的最佳體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可以重新設定你是誰,你就可以重新設定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莫子

嗨,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各位聊一聊走出角色扮演跟掌握角色扮演。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以我來運作的。 那「我」有幾種不同的層次,之前我們有提過小我、高我、超我。那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我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為什麼要聊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