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靈魂的功課。
2022-02-15。
文字整理:行果。
學生:
每個人靈魂的功課是設計好的嗎?是固定的嗎?
Yachak:
功課不是固定的,但靈魂的目標是固定的。你要達到較高的世界,必須要完成較低世界成長所必須的經驗,這個經驗可以通過不同但相類似的生活劇情或內心體驗來完成。它不是固定的,它是由你今生的人生選擇、環境、個人想法共同創造的。
學生:
所以不管選擇哪一條線,都會經歷相似的命題?
Yachak:
對。一定會相似,但劇情不完全一樣。有人是通過外在的遭遇來完成功課,有人透過內在體驗來完成。那為什麼有人選擇內在?可能相對於外在而言,內在體驗會更好地成長,更有安全感,或者在一定環境下可以得到保護。對於另一些人,他們能更快適應或處理外在事件,可能就會讓功課發生於外在。所以每個人都會經歷功課,只是形式不同。你經歷的方式會是適合你的,也許你人格不認同,但靈魂一定更適合這種方式。所以不要看表面的形式,而要看靈魂有沒有獲得成長。或者有時我們會選擇外在的功課,有時又去體驗內在的功課,它會相互交替。
學生:
靈魂的功課或者成長的內容,它會不會提前劇透?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
Yachak:
一般不會劇透,但它會給你提示。如果你開始走靈性道路,一定會得到內在的提示,關於你當下在經歷的對你有什麼影響、有什麼靈性幫助。如果你能連接信息源頭,當一個問題出現,你會同時看到不同層面的答案,它的信息量特別大,大到你都不知道原來我們的人生、命運可以設計得那麼巧妙,巧妙到你無法思考。你在某個點經歷的所有問題、所有挑戰,都有一個終極答案,還有一個相對的答案。但你站在三維是看不到的,你在三維是根據人生經驗來看事物,它已經是受限的,你看不到終極答案,也看不到多層次的相對答案。所以這兩種答案同時存在,因為維度是相互疊加、包容的,所以答案和真相也是相互疊加的。
學生:
疊加的概念是指更高維度的答案涵蓋了較低維度的嗎?那終極答案是包含了所有相對性答案嗎?
Yachak:
更高的包容較低的,但終極答案是超越所有相對答案的。它需要你更高的智慧才能理解,一般來說我們看到的都是相對答案。所謂相對答案,就是你靈魂成長、進化所需要的組成部分,如果你缺少這一部分經歷,就不完整。因為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在靈魂的功課與設計裡,它已經設計好,只有通過才會變得完整。但我們站在人的角度很難去理解,因為你對自己有固定的看法與觀點,認為自己應該過怎樣的生活、走怎樣的道路。但靈魂並不固定,它有很多經驗要去完成,可能過去它走了一條比較順暢的道路,那今生它一定要選一條曲折的道路,才能完成成長。
學生:
那透過星盤分析出的靈魂功課,算劇透還是娛樂?
Yachak:
它涉及到人格完整層面的內容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的人格其實就是受行星影響,它有一定聯繫。但從更高的靈魂角度而言,不會帶有任何相對性的劃分,一切都是體驗和成長,靈魂不會去劃分所謂好與壞。而占星還是會強調你應該避開壞的,去追求好的結果,這是它的局限性。占星之所以能給你建議或提示,就是讓你能避開一些不好的東西,但有時你必須在這種事件裡去成長,因為靈魂想體驗它。靈魂是不受限於二元性經驗的,它沒有痛苦、沒有善惡,所以不害怕體驗。
學生:
我們會在生命事件中去做不同的選擇,這些選擇就代表我們在完成功課嗎?
Yachak:
如果這個選擇是發自內心的,它就是在完成功課。但有時我們選擇錯了,可能只是一種衝動、一種基於個人需求的選擇,而不是靈魂的選擇。當我們不是很有意識時,會按照個人想法做選擇,當然你最終也會完成內容,但這種選擇會給過程制造出更多曲折性,而不是一條直線。因為體驗會不斷創造,無窮無盡,如果不能有意識地按照靈魂計劃去選擇,你可能會在迷失的狀態不斷體驗下去。但你並沒有真正獲得靈魂的進化,也許你的體驗很豐富,卻是在一個水平面上,沒有跳躍性,就像不斷重復做同樣的事。
學生:
那這個靈魂的體驗是不是也對應了業力的消耗?
Yachak:
它一邊消耗,一邊增長。我們所有的體驗、行為都是在增長業力,業分善惡,如果你增長的是善業,對你是有幫助的,但如果你是無意識的去體驗,業就有善有惡,非常受限。當你善業增多,慢慢會走向一種靈性解脫。所以從因果來講,宗教為什麼勸人棄惡從善?其實就是讓你將來不至於墮落。但你不管做什麼、善也好惡業好,都有業,就算你什麼都不做,它也是一個業。
學生:
業力永遠消耗不完,不可能為零嗎?
Yachak:
永遠消耗不完,但你可以讓它達到非常平衡的狀態,在善惡業平衡的狀態下,你就可以跳出因果這張網。但你要達到極致的平衡、那種沒有善也沒有惡的狀態,需要在三摩地裡完成。因為所謂的善惡其實就是起心動念,你的念頭要麼善、要麼惡、要麼無意識。“惡”不一定代表你有嗔心和恨心,可能只是一個看法不對,你的人生觀、對自我的認知不對,它已經是惡業了,比如你對自己有評判和不接納,也是惡的。當你沒有這些東西,而你的善業也不需要刻意增長與追求,不需要去思考如何變得更有道德、變成所謂的聖人,它就達到一種極致的平衡。在達到平衡後,你的靈魂在那種狀態下可以和業力脫離。
我們之所以在業力之網中,是因為靈魂跟業力有一種“黏附”——去認同善念與惡念,認同你的想法,靈魂就會和業黏在一起,這時你們就不超脫,困在因果裡。但在三摩地裡你可以與它脫離,這時你就明白靈魂是“非善無惡”,但它所有的行為又完全是符合善的,沒有惡的,這叫做至善,不是相對的善。所謂至善,是你站在靈魂或本性的角度自然而然所做的一切、包括起心動念都是善的,沒有扭曲。一旦你進到二元性裡,對自己與他人分別和評判,它就已經扭曲,有了相對性,就不是真的善。所以要找到這個東西,你不“死”成百上千回是不可能的。所謂“死”是指你的二元性觀念,要徹底死掉,心智主體不再認同,不再受它支配。
學生:
就是要不斷超越自己原來的分別心?
Yachak:
是的。當你不願意臣服、一直掙扎的時候,其實就是不想失去小我、不想“死”去。這種掙扎裡有一種固有的觀念和執著,這種執著讓你痛苦又無法擺脫,每擺脫一次,你就感覺好像死了一次。當你經歷這種“死亡”時,確實會感覺被抽空了,自我死掉了一些,但一次遠遠不夠,要成百上千次才徹底。所以佛法講開悟需要大死一次,一點都不剩。但這種“大死”跟前面的“死”不一樣,前面的你還有痛苦,還會感覺失去自我,沒有力量。而徹底“大死”會讓你忽然變得很有力量,因為沒有了限制,你會感覺過去是那些東西一直在限制你的思維,讓你無法看到真相、超越痛苦。但真正的“死”能讓你復活,前面的過程只是為了不斷接近那個狀態,突然有一刻你就超越了,不會再掉下來,永遠處在那個狀態,沒有限制性。假如還有限制性思維,它也沒有了力量,像影子一樣飄來飄去,對你沒有任何束縛。
假如你在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意識形態裡都有這種扭曲和限制性思維,那就真的要“舍我”。因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被各種各樣的觀念嚴重扭曲,要擺脫它特別困難,比如你對自己的不接納、苛刻、想要變得完美、想要獲得別人認同,這些全是社會觀念帶給你的枷鎖。
學生:
我們此生投生為人,碰到的人或者降生的家庭,也是由業力注定的嗎?
Yachak:
有一部分是注定的,有一部分是可以改變的。比如你跟這個家庭的緣分特別深,那你一定會出生在這個家庭。假如你在投生的時候沒有緣分特別深的父母,這時就可以挑選,你可能會投生到比較投緣的家庭。所謂投緣是指在過去你們沒有業的糾纏,但這個家族的某些基因符合你的需求,對你今生的成長有利,它有一定的選擇性。但如果你跟某些人的業力牽扯特別深,不管是善業還是惡業,那你無論如何一定會遇到他,這就是注定的。
學生:
那遇到的這個人是不是會呈現出一種跟過去不同的關係?
Yachak:
這要看你在關係裡需要完成什麼,是償還債務、了結緣分還是重續舊緣,這關係到你的意圖,所以意圖不同,你在關係裡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如果你這個業力模式不是特指你與某個人的聯繫,可能只是為了解決內心的一個問題,那你是有選擇的,不一定要選某個特定的人來解決,換另一個人也一樣,他是為了幫助你完成功課或者學習某些靈性課程,那他就不是注定的。所以有時你發現並不是跟所有人的緣分都特別深,但這些人的出現還是會幫助到你。比如有的人和父母緣分並不特別深,就屬於第二種情況,可能是透過投生到這個家庭去解決自身的成長問題,而不是過去業力的糾纏與捆綁。所以人的命運中,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可以改變與靈活選擇的。
學生:
我父親在我四歲時就過世了,在一個不正常的年齡忽然走了,這是他自己業還是與我的業也有關?
Yachak:
跟你沒有關係,是他的業結束了,剛好在那個時間,他這一生要完成的已經完成。但對你而言,在你的靈魂意圖中你可能做了一個選擇,想要去學習在一個沒有父親的童年環境裡成長,想要收獲經驗。所以某種程度上,這是你靈魂的意圖,你們之間並不是因為過去的某種惡緣導致分離,是你們有各自的成長道路。
所以你不能想自己為什麼失去這份父愛,而要看到在沒有父愛的情況下,你能學到什麼?這個情況能讓你成長的部分是什麼?去看到這個真相,你就知道它發生的意義所在。如果暫時看不到,可能在這一部分你還沒有完成,沒有完全達到成熟,也許你內在沒有培養出一種像父親一樣照顧自己的情感,如果你能做到照顧自己就像父親在照顧你一樣,達到那種情感的完整性,你就會知道這一切發生是為了什麼。可能就是為了讓你變成一個非常堅強、強大的男性,或者培養出一種懂得從男性角度去照顧別人的人格。
學生:
不同的人出現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時間點和時間長短可能不一樣,但其實他們給我們帶來的人生意義可能是一樣的,只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他們帶來的影響,對嗎?還是說就是有某個人、某段關係對關係而言本身就有不同意義。
Yachak:
我們在每個成長階段,所遇到的人、所維繫的關係,都是有原因的。比如你在童年、青少年接觸的是父母、同學、親友,對你而言那個階段要求你從家庭的角度、同學師生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的關係、親情的重要、人性當中的溫情,或者去認識溫情之中潛藏的人性弱點,比如仇恨、自私、嫉妒等等,它是你學習成長某個階段所必須體驗的,既有善也有惡。當你成長到一定階段,又會進入親密關係、家庭和親子的關係,轉換到另一種學習狀態。然後當你走向靈性,你所接觸的人又是另一種狀態,它已經不是原來世俗的關係,你認識的靈性同伴,可能是帶給你靈性道路的相互扶持、信心,在這種同伴關係裡,你會感受到心靈的擴展和更純粹的愛,沒有自私和小我的愛。
所以每個階段出現的同伴,都是為了服務你的成長,但如果你還沒有達到這個階段,你不會碰到這種同伴。比如你沒有走靈性道路,永遠不會碰到靈性同伴,一旦行走了就會碰到,這會幫助你認識你在這個階段需要完善什麼,而過去階段的關係學習可能就結束了。你任何的得到與失去都是在服務你的靈魂成長,當你站在靈性角度,所有的經驗無論好壞都是在幫助你成長。當你真正明白如何去學習、如何找到統一性,就達到了靈魂的成長目的。
學生:
當我走上另外一條道路,原來的關係是不是會自然脫落?還是說關係依然還在,但我的心跟它已經不再糾纏了。
Yachak:
當你走向更高階的人格,較低的人格必然會脫落,你已經不在那個模式之中,不在那種向外需求、依賴、向外獲得滿足的狀態,你就會走在完全創造性的道路上,可以去創造你想要的實相。過去你是沒有力量的,有依賴性的,你就不能創造,你是被設計的。你碰到什麼人、出生在什麼家庭都是設計,就是為了完成進化,變得更完整。而一旦你能獲得自己內在的完整,就可以去創造人生。你想讓什麼人出現在身邊,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過什麼樣的生活,都可以創造,這個狀態是不固定的,它就不是一種命運。
學生:
聽起來有點殘酷。
Yachak:
當你在業力中,它就是很殘酷。你沒有力量,未完成的、沒學會的東西都需要再次經歷,而一旦你學會,就可以徹底和它告別,不再經歷舊的模式,你必須要重新創造一個新模式。所以在較低的三維和四維,我們被業力捆綁,因為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思想限制。但當你達到五維的世界,你就可以創造一個實相,比如你想創造一個道場、一個有愛的團體和社區,都可以創造。但你必須活出那個狀態才能創造,當你力量足夠,可以活出來,很多人就會跟著你一起活出來。
所以在第五維度,你們要成為一個奉愛的大師,能夠跟宇宙之愛始終保持連接,要找到你今生的靈魂使命,實現它。你在世俗生活中是沒有使命的,你所謂的使命不過是一種個人追求,事業或責任,它不屬於靈魂。靈魂的使命是要活出一種靈性實相,活出一體之愛,活出那種分享自己去服務眾生的狀態。當你完成這一部分,才能繼續進化到第六維度,所以它是一個過程,每個人都必須經歷。每個維度都有它自己的功課,到達更高維度我們會更傾向於服務,不像第三維度完全是服務於自我,到達第五維度以上你是透過服務他人來成長,擴大你的心量,增長你的功德。如果你心量不夠大、功德不夠,你沒有辦法進入第六維度和第七維度,每個維度都有它的規則。我們在較低維度學習的是業力功課、因果法則,或者學習怎麼通過愛、接納、寬容去釋放扭曲的關係,所以它沒有所謂的能動性與創造性,因為這一切是規定好的,沒有完成的課程你只能不斷經歷去完成它。但是當你達到第五維度,你是自由的,可以創造你想要的生活形態。
學生:
這樣講的話,人生道路到底是必然還是偶然?比如我此刻坐在這裡。
Yachak:
有必然也有偶然,所謂必然可能是你今生在處理自己的業力到某個階段時,會走向靈性,這是必然的,因為這是你靈魂成長的終極目標。但所謂偶然可能你不一定是尋找我,也許會是另一位老師。像你能來這裡是通過朋友介紹,這就是偶然的,她不是注定要把你介紹過來。
學生: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一條必然的路要走,但是不是在初期能量都是混沌的,好像擺在面前有很多選擇可以選,可能每個選擇都會導致不一樣的道路。然後必須要等到能量明確到某種程度,這條真正的必然道路才會顯現出來。
Yachak:
你的成長意圖不明確的時候,反而會有更多機會去選擇。比如你不知道該走哪一條道路,是學佛還是走身心靈、或者練習其他法門,這時你其實是有選擇的。但是當你特別清晰,反而它就是你自己創造的、在內在已經選擇好的道路,它就是注定的。
學生:
我很想知道現在自己的靈魂功課是什麼,卡在哪裡了。
Yachak:
如果你功課沒有到,也不需要急於解決它,你必須讓它自己完全顯露出來,才能去解決。因為你必須經歷一個過程,經歷它對你的限制和受苦,如果這些東西還沒有給你帶來致命的受苦,你不會有力量去解決它。你想要提示或引導,必須要等到一個時刻,要來到一個你無法忍受它的時刻,這樣才能一次性把它處理掉。我們做內在功課要等時機成熟,時機沒有成熟之前要保持耐心。
你要從各個角度多方面去理解與體驗它,對它完全熟悉、了解,這樣就可以捨棄它。我們成長為什麼有反反復復的考驗?因為你對這個課題沒有吃透、沒有完全理解,它就會重復出現。所以成長永無止境,比如某個階段你已經學過一個東西,但當達到一個更高的階段,也許你又得重新學習和體驗它,但這時候你體驗它是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一種不同的高度去理解它。所以成佛為什麼要經歷那麼長時間,三大阿僧袛劫,就是反反復復體驗,從完全不同的層面去學習同一個東西,直到圓滿。
學生:
這麼說來這一生只能完成靈魂成長的一小步?但另一個角度來看,時間不也是虛幻的嗎?三大阿僧袛劫也是幻相。我一方面覺得很絕望,覺得靈魂有那麼多功課要做,要千萬年才能完成所有功課,但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時間也不存在。
Yachak:
當你站在解脫的狀態,和未解脫的狀態完全不一樣。所謂功課,就是在你沒有解脫之前的功課,是你要通過學習才能成熟、才能解脫。但當你解脫了,那就不叫功課而是體驗。因為生命既然無窮無盡,就是要不斷體驗,哪怕成佛還是要體驗。既然如此,時間沒有任何意義,它本來就不存在。對於靈魂而言就是永恆的體驗,但當你站在解脫的角度去體驗,就沒有任何痛苦與煩惱,它的性質不同。當你體驗著痛苦和煩惱,就會有一種“時間感”,會想要盡快結束這一切。當你達到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狀態時,時間對你而言就無所謂。不管它是長是短或者是永恆,你不會有厭倦感,厭倦感是你還在受苦當中才會產生的心態。
當你解脫,不再受苦,其實體驗不體驗都一樣。如果不想體驗,就去涅槃,一個宇宙周期後再回來體驗,這就是自由,你想體驗什麼都可以。如果不想體驗物質層面、人類生活,完全可以換到另一個世界去體驗。生命會變得很廣闊,你不會把自己的意識局限在這個三維世界。
學生:
去了解自己的前世經歷有意義嗎?
Yachak:
如果它是自然出現的,可以去了解。我們看前世只是為了更多理解今生遭遇與前世的聯繫,或者今生的一些思維模式深受過去影響,它可以幫助我們看自己看得更清楚更徹底。但你沒有必要刻意去了解它,因為今生的顯現已經告訴你,那些根深蒂固的東西肯定是前世帶來的,還有那些莫名的創傷,一樣是前世帶來的。它們是你今生要完成和克服的東西,所以你只需要關注今生要完善什麼,至於過去是怎樣的人、受過什麼傷害已經不重要,就算你過去是大修行人,今生還是得老老實實從頭開始。因為你要解決問題,要從當下開始,不能帶著過去的印像來處理今生的問題,你一定會帶著偏見。
我們對自己所有的善惡都要接受,要去超越它。不要因為過去可能有惡的東西就否定自己,真的不重要,善惡是相對的,我們都在收集經驗,最終只是為了超越它。假如你還有自己曾經做錯事的想法,就代表你還沒有超越,我們可能傾向於不斷批判自己獲得一種所謂的道德感,但這不是真正的道德,真正的道德是完全接納善惡,同時超越它們,不受影響。
有道才有德,你沒有站在“道”的角度去理解,怎麼說自己是道德的?很多道德其實是虛假的觀念,它對人是一種束縛,對自我是一種傷害。所以社會為了規範去做越道德教育,其實人就越墮落。為什麼?因為“智慧出,有大偽”,如果你把一些東西稱為智慧或道德,那虛假的東西也會跟著出現。人學了這些,就會用它評判和要求自己,認為做這個道德做那個不道德,人就開始分裂,一分裂本性就無法認識。因為你只有完全在統一性裡,才能找到本性,因為本性完全超越善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