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禪室問答錄:自愛與蛻變。Yachak。




Yachak。

禪室問答錄:自愛與蛻變。

2022-07-04。

文字整理:夏至。


學生:

這次禪修對我而言和以往不同,因為這一次,我帶著四隻貓,駕車三千公里,一路從北京到大理。我很篤定:我要留在師父身邊。這是一個決絕的決定,它是我對真理的渴望。老師今天的課程對我而言信息量很大,下午打坐時,我觀了一下:我一直是一個情感非常細膩和敏感的人,對我來說,情感方式就是我的生存和生活模式。在過往的生活經驗中,我都處於一種非常自立而自我的狀態,我很自信自己的的生存方式與情感模式,因為它們給了我很多生活的熱情,提供了一種創造力。然而開始修行的過程中,我不斷對親密關係、業力模式進行思考,忽然發現:曾經塑造我整個人生的這些模式,它們開始變得不真實,我感到所有從前架構的體系都崩塌了。我進入了一種狀態之中,不知道該用什麼來映射自身的存在?當我把所有向外的投射全部收回時,我感覺“我”不存在了,不只“小我”不存在,而是整個我徹底消失了,這讓我感覺消極。


後來我一直思考:如何能愛自己?我的確不會愛自己。在禪修學習中,我很擅長去“參”與“悟”,嘗試在與高我的對話中將自己帶入一個更合一的狀態,以此突破心智層面的困擾。但我在“愛自己”這個命題中一直很難突破,每次都特別努力,但總會感覺在和他人的交往中,依然無法看清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次來到大理,我第一時間給老師發了求助信息,這是我為“愛自己”邁出的第一步。我感恩老師的反饋,這是對我的恩典。


打坐時,我很多次都問高我:我們的“小我”它本來就是一個業力的投射,它有什麼可愛的?其實我也很想問老師:所謂愛自己,是愛這個“小我”還是愛那個“存在”?那個存在本身就完美的,我不知道怎樣去愛祂;而這個小我,它本身就不完美,我也不懂怎麼去完全地愛她。另外,最近身體層面也給了我很大的警示,讓我被迫關注自己的身體,也許這也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但在這個方面,我真的很笨拙,想請老師講一講。



Yachak:

當你要學習愛自己,首先不能把“小我”認同為一個虛幻,也不要認為身體是無價值的。如果以這種立場來思考,會陷入一種宗教迷信之中。雖然宗教教導我們:這個物質世界與人心的本質是空性,是一種幻相,但在幻相中的我們不能去一味否認身體需求和個人需求。例如你要求自己完全做到大公無私、只考慮他人,那你並非懂得“真愛”——真愛意味著你的愛是雙向的,既愛別人,也愛自己。如果只懂得愛自己卻不愛他人,那是自私的;而如果你只愛他人,卻不懂愛自己,那是你壓抑自身需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無法自愛的行為模式。


如果我們想活出真愛,就不要陷入一種單向的限制性思維中。包括在你與他人的關係互動中,你不能無止境地付出而不求回報。當然,如果你的付出完全出於一種分享、一種純愛,你並未消耗自己,反而變得更加充盈,這就屬於無條件的愛;但是當你還沒有找到這種愛、這種力量,你就需要非常真實地表達你的內在需求、情緒和想法,不要害怕他人的不接納,不要追求別人眼中的所謂完美。愛自己,就要接納自己的全部整體,哪怕是去接納一個小我的意願,這和修行並不衝突。我們應當站在高我與整體的角度去愛小我——它代表了你的人格,你必須接納它、愛它,這樣才能與靈魂、高我合一。如果你不懂得愛人格,總是排斥與否認它,又如何成為一個既有靈性、又具備完整人格的存在呢?我們生活與工作的世界,它總有二元性、總有對立面,因此不必用一種虛假的修學理論去排斥或逃避現實,這不代表“超越”,真正的超越應該建立在理解和愛的基礎之上,全然接納小我。你既承認它的不足,也不去助長它的貪、嗔、痴,這才是正確的一種愛。當“小我”得到你愛的滋養,自然會服務於高我、服務於你的靈魂,再也不會與你的靈性成長產生對抗。


當我們以這種方式愛自己的各個面向,卻仍然發現有無法實現的小我欲求,這時需要臣服。例如,你希望某個對像回饋給你愛、而他卻沒有這樣做,這時你的小我非常失落,又不能強迫對方回應你的愛,你唯一能做的是臣服。因此,你不是沒有愛,是一直壓抑愛,沒有把自己的愛以恰當的方式釋放出來,或過多地投射於外部對像。假如這條向外求索的道路、不斷投射的需求已經不能繼續了,就該把這些能量轉回於自身內在:多關心你的當下是否平和、是否喜悅,有了煩惱就去洞察和化解,有對立性想法就去接納、去臣服。當你能做到這一點,會發現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它沒有評判,沒有否定,也沒有抗拒,而這種“愛”不僅屬於你個人,它同時屬於任何一個人。


我們都需要先活在一種對自我的無條件之愛中,身體累了就去休息,不要強迫自己處理繁重的工作、抑或強忍疲憊努力修行,這樣不是愛自己。假如你們的身體狀況欠佳,或始終存在某些壓抑的情緒、欲求沒有得到滿足,你們就嘗試像關心內在的小孩那樣去傾聽內心、去愛內在的自己,關心它為什麼不快樂、有什麼被壓抑了?你會慢慢看清一切的根源與內在機制:也許是你不斷評判自己,不斷以負面和消極的思想與心智模式限制自己。比如你容易感覺到身體障礙與困擾,是因為你不懂以充滿愛的語言、情緒和思想去關心身體。假如能做到這一點,你能成長得更快,並釋放全部潛力。


我知道這次你搬來大理,有很大的決心向真理靠齊,渴望融入實相。這個決心十分可貴,但你也必須要改變過去的習慣,不再把過度的情感與關懷投射於他人身上,要更多地關心自己的生活和內在狀態。如果過去的生活方式、情感模式已然無法滿足你的需要了,那麼就舍棄它,因為過度沉浸於過去的美好或傷痛也是一種“無愛”的表現。我們只有處於當下,才能懂得如何去關愛與照顧身心所有,讓自己活在一種自由、平和、喜樂與沒有內在衝突的狀態中,它是一種純然的愛的滿足。




————————————————————




學生:

我發現自從1月以來,自己對能量的敏感度一直呈現遞減的狀態。記得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我每一天都好像被轟炸式的能量猛烈的洗刷,有時候身體甚至凝住了動也動不了。但隨著每次課程的推進,能量對我的衝擊感好像越來越弱,有時甚至微乎其微。我開始有點自我懷疑,同時我檢視自己的身心,又覺得這並非是退步。相比過去,我身心的狀態真的輕盈了很多,這個進步是我以往修行那麼多年都無法想像的。我嘗試去反思,必須承認自己有點在追趕能量,由於初次的體驗太驚心動魄,無形中產生了一種期待,希望一直都能以同一個幅度進步,當現實沒有達到預期,我就有挫敗感。我覺得自己必須得擺脫這個思維模式,否則修行也不過是三維的一個追求,永遠都在期待與追趕而忘記了當下,盡管它是很平凡的,波瀾不驚的。




6月我跟三位同修合租了一個房子,我終於有屬於自己的房間以及打坐空間。過去我一直都住在不同的客棧,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擁有自己的空間是這麼的舒服。之前有位同修說:“每個人的房間就是自身能量場的延伸,帶著愛去滋養這個空間,我們也會感受到來自它的滋養和療癒”。像我這種一向習慣漂泊流離的人,第一次感受到這句話的力量。我從前對這個世界很多東西都沒有概念,包括“愛自己”,我都是透過Google去搜索“如何愛自己”。因為過去在一些糾纏的情感關係中,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而在一些靈性課程中,他們會教導我們首先要愛自己,但我本質上對於“自愛”是沒有概念的,這次體驗讓我發現我原來不需要用任何外在的形式寵愛自己,原來靜靜的跟自己獨處就是了。




我還得到一種深刻的體悟:跟隨老師學習以後,我更能夠很好地整合與接受從前接觸過的宗教元素。記得在高中的時候,我每天都會路過一間教堂,我當時連什麼是基督教都不知道,但被那個建築物所散發的聖潔感吸引。後來很長的時間裡,我都會參加基督教的活動,但漸漸我發現聖經很晦澀。慢慢接觸佛法之後,我就被那滴水不漏的般若智慧震懾住,從此我就否定了基督教、否定了聖愛,我覺得佛法才是最究竟的,聖愛不及空性終極。但漸漸地,我的棱角好像被溫柔磨平了。這幾天的靜坐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很聖潔、很純淨的能量,它仿佛很難用佛法的用詞去描述,更神奇的是我並沒有覺得自己背叛了佛法,反而覺得很開心,原來宗教的核心都這麼的接近真理,原來愛與法可以共存。




四月份老師告訴我:可以找一些輕鬆的、不影響修行的工作,但我卻莫明生起了對生存的恐懼以及強烈的匱乏感。結果過了幾天,老師就突然賜給了我一份神聖工作,讓我整理公眾號的錄音文字。由於我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以為“整理”就是搬譯和修剪,原來遠遠不止——我需要契入老師語言背後的內在振頻,保持語言的凝練而不破壞完整性。由於我的左腦邏輯性以及結構性的組織能力較弱,這項工作對我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恩典。之前老師說我的“單純”需要錘煉,而這項工作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生命中原本可能注定要經受的、或許是三維世界中比較稠密的磨煉,如今卻可以在滿滿的恩典與被保護的狀態下發生。我心中的感恩真的無法言表,只能用至誠的工作態度和盡快提升的工作表現來回報。



Yachak:

你前面所提到的關於各派宗教的不同之處、而內在核心又是相通而沒有衝突的——的確如此。最高空性與最神聖的愛可以完全統一,我們只是被宗教外在的形式和語言欺騙了,認為自己追求至高空性就不應該追求聖愛,而事實上,兩者可以完全融合。我們不需要被限制在這種文字的法相中,應當超越它,只有這樣,我們的意識才能無所不包、滲透至所有宗教的內核之中,讓自身的靈性智慧快速提升。




在打坐之中,我們不需要執著,它總是會有起伏、會有變化,也許這一坐很好,下一坐卻失去了狀態。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當下,和自己在一起。當我們處於一個最深、最完整的當下,會發現真正的實相並沒有一個“過程”,我們不需要考慮任何外在形式、外部技巧,也不用追求任何體驗以及對體驗的期待,我們完全可以超越它。既然活在當下是如此美好、如此圓滿,為什麼我們還要被頭腦欺騙?所有的形式與技巧最終是為了把我們帶到一個圓滿的“當下”——當你達到了,就會明白:你不需要再追求任何別的體驗了,它要發生時會自然會到來,越刻意追求,反而越難達到。當我們放下了所有追求,放下自我,安住在當下,一切就會自然發生。



至於工作方面,剛開始一定具挑戰性,對文字的感受、組織與整理需要一個過程。你在整理文章時,需要去感受文字背後的振動、力量、以及它的韻律。比如,我在表達智慧層面與表達愛的層面時,它們的振動是不同的,你需要去感受它們,體會它們的節奏,嘗試融入於文字背後的振頻之中,這樣才能完整傳遞語言背後所包含的一切要素。假如只是簡單地將語言翻譯為文字,它是死的,又或者我們會把個人的習慣理解和風格摻雜其中,以至於破壞了原有的韻律和振動。其實你只要做到保持客觀中立,呈現出語言完整的邏輯性與感受性,一切會非常順利。



——————————————————




學生³:我從前有很多自我評判和限制性思維,上次課程老師也給了具體的方法,回去以後的那兩天,我就發現我大腦裡面的負面思維已經全都不見了。它明顯是一個很大的恩典,因為靠我自己的力量,大腦不可能空白到那種地步,基本上什麼都沒有,只有心輪擴張得很大,我在腦海一片寂靜的感覺裡度過了兩天時間。




回想前面幾十年,自己內在一直有各種各樣負面的意識或者創傷。但是這個月以來,我覺得自己很平靜、很充實、很豐富,生活給我展現了很豐盛的那一面,讓我想起來老師對我說的那句話:驚喜你就分享,高興你就擁抱。從那之後我就按照自己的心意,想做什麼就直接去做。我找同修要了一個畫軸,他們給我做了一個特別漂亮的生命之花,在拿回去上色的過程中,我體會了完全沉浸在當下的塗抹的快意;別的同修帶我去採摘桑葚,我也體驗到了大自然果園的幸福感覺;還有同修給我做了一個聲音很好的鼓,好像它自然就會從我心裡面流淌出來我要的韻律與節奏;我還和大家一起去海邊玩飛盤,他們幫我克服了對飛盤迎面而來的恐懼。這裡的大家猶如會十八般武藝:會畫畫的、會音樂的、會木工的、會星座的,我對他們的特長充滿了好奇,覺得特別有趣。



上個月我基本都是在自由自在、像小孩子一樣的欣喜和愉快中度過的。我想了一下,好像很多年沒有過上這種自由快樂的日子了,無憂無慮地回到了三歲。我看到自己的內在小孩,她已經不是蜷縮在牆角的小孩了,我看到她從牆角裡走出來,對每一個同伴都懷抱著很多的愛和喜悅,希望跟他們很愉快的度過美好的時光,讓我從心裡面生出來一種生命值得慶賀的感覺。我在那段時間沒太打坐,可能是被大自然和與大家的互動充分解放了,反而打坐方面並沒有退步,有了提升。這一次禪修過程中,我也感覺到了脈輪的轉動、感受到了恩典。有一個糾纏我很多年、位於左肩的緊張的筋膜,突然在某天晚上就放鬆了下來,我整個上半身突然找到了一種平衡,它讓我更加安靜了。




聽到老師關於未來的設想,我挺高興,最近感受到道場有陰陽結合的力量出現,它更加完整了。我對老師未來的療癒課程特別感興趣,並準備在這一年中跟大家一起快樂成長,希望未來可以好好學習療癒課程。我想:如果有一條路,它讓你越走越安心、廣闊和喜悅,能從自我的小愛走到越來越大的愛,那這就是我要堅持走下去的路。人生其實很短暫,沒有時間瞻前顧後,也沒有時間去思考現階段達不到的境界,我能做的其實只有眼前應該做的事。




Yachak:

你的分享展現了一條十分喜悅、鬆弛、自由與靈性的新道路,它是以“心”為主的道路。過去你受限於頭腦的概念,而事實上你完全能夠活出一種年輕、純真與喜樂並存的生活狀態。你能夠突破頭腦限制與過度的二元性對立衝突,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成長。其實我們的修行,往往是從心開始,而非一定以智慧開始,如果每個人的心都無法活出它本是的樣子,又如何去了悟生命的終極與真相呢?唯有我們完全接納自我,全然活在當下,百分百依照心的直覺去生活與體驗,懂得分享和連接,這樣你就能成長在全新的道路之上。




而你透過這種嶄新的生活體驗,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心一直就渴望這樣的生活:自由,喜樂,充滿愛的連接,這是一條極為適合你的特殊道路。你不必完全按照傳統思想或成長路線去修習,不一定要追求達到某種修行成就,你就按照自己的心去成長,遵照自然規律慢慢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體驗,這樣就不會再陷入頭腦的想法與糾結之中,不會再不敢於活出真心。一旦你找到真心,你所渴望的一切靈性體驗都會隨之而來。你繼續按照現在的方式去生活、修行就足夠了,不必以固定標準要求自身,這不再符合你當下的現實。



另外,你是有個人天賦的。你的內在擁有一種非常敏銳的、對能量的覺知,你具備成為療癒師的潛力。明年你可以嘗試接觸一些療癒技巧或方法,也許能夠找到自己生命的天賦角色,為更多的人提供靈性服務,這也會同步幫助你的靈性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可以重新設定你是誰,你就可以重新設定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莫子

嗨,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各位聊一聊走出角色扮演跟掌握角色扮演。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以我來運作的。 那「我」有幾種不同的層次,之前我們有提過小我、高我、超我。那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我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為什麼要聊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