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新人類揚升意識:生活道場。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生活道場。

 (2016-10-08)


道場,在外它是一個地方或者場所,在內它是活出來的一種精神狀態。

 

只有帶來光明和智慧啟發的精神狀態才可以成為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在這個人心中攜帶著,以便向那些周圍的人持續散發靈感。

 

當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個人、一群人把這種內在狀態帶到生活當中,就會形成一個獨特的生活道場。這種道場有利於在平凡的現實生活中建立起一座靈性的宅院。

 

一起生活、靜心、交流,沒有多餘的人性面具。在和諧關係當中獲得啟發、鼓勵和引領。這是一個生活道場和個人生活場所不同的地方。

 

在過去舊觀念當中,道場是一個外在的、出世的,和現實生活有所區別的地方。你需要離開現實生活一段時間,花費一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然後再回來把你所學到的運用到生活中。但是當中有很多不連貫和計劃之外。

 

在新的觀念當中,生活道場就在你的周邊,或者你生活的城市。但是它不可能發生在一個缺少和諧和能量支持的家庭氛圍、工作環境。那種需要努力去適應周邊生活,周圍人的觀念是過時的。在新的觀念裡,你要先過得好,先讓你能夠成長,然後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你生活中的舊關係會逐漸鬆脫,剩下的將變得美好。

 

 

這是一個冒險。因為它意味著你要完全信賴你的內心來引領你,拋開你頭腦的局限和干擾。你要麼過新生活要麼過舊生活。舊生活是頭腦式的,確定式的,是依賴外在情況的;它裡面仍然有舊能量系統的幻影,比如程式化、商業化、社會規範、宗教影響等等。

 

新生活是心靈式的,它讓人意識到在物質和心靈之間是可以平衡的一種關係,你給出的都會回來。在這裡一切方法都是兼融的,因為真理只有一個,每個宗教和修行體系最終目標都是一樣的。只是新生活是一種更直接活出來而不關心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新生活就是生活在自然的道裡,在道裡過生活。物質、精神、修行合一,自然而平凡。但是作為一個生活道場,它應該是持續不斷的一種提升狀態,並把生活和修行的斷層、衝突減少到最小。只有在衝突最少時,你才可能看到生活的完美。而修行幾乎就是生活的自然習慣。

 

 

當修行成為一種自然習慣,和神的關係才會緊密,一切都會照料得很好。一旦你走入光明界,生活就是你想像中的,一切來得很自然。這才是人類應該邁向的未來生活。

 

所以生活道場最大的戒律就是你要把內在神放在第一位,和它不斷建立親密感、合一感。

最好的定力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然的努力。最好的智慧就是放開任何頭腦的限制和執著,隨緣而住。當你每一天感覺到充實、平靜、成長,那就是最正確的生活方式。

 

這一切當然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去行動的。這就是我們或者更多人目前要去嘗試的,建立一個分享地、開放地、可以互動和靜心的生活場所,即小道場。它不在於人多,也不在於賺錢,或者傳授知識。它只是為更多志同道合、有共鳴的人提供一個現實性的學習和參考而已。

 

如果你無法馬上找到或者親近這樣一個地方,至少你應該有所了解,然後從消除舊生活的障礙開始努力。


 


新人類揚升意識 。覺醒維度:突變 。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

覺醒維度:突變 。

(2012-05-15)



只有在非時間的維度,看事物才是一目了然的。因為這時大腦的運作幾乎完全停止了,能量來自於那個似乎不會損耗的無限領域。因此你的覺察力不能不變得十分敏銳。

如果敏銳僅僅是頭腦的訓練成果,那它注定會執著於經驗,而這些卻是自設障礙。這樣的敏銳也無法從客觀的角度把生活中殘留的各種無知和創傷連根拔除。然而來自非時間維度的能量卻是一種精微的能量,他不受二元事物的污染。你的行為、思想、情緒或念頭都無法使它變得混濁。只要那種能量足夠充滿,所有記憶、衝突、時間的漸進分別都一並消失了。

頭腦止息了。它和非時間維度是同時發生的。

因為一個更真實的維度出現了,所以頭腦所建立的龐大結構和模式就被視為虛假,在這種虛假的“看見”中,它也就坍塌了。

那種維度的感受力,是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的。因為那遮擋在你雙目間的屏障被移除了。而那些屏障就是偏見、局限、沉重的記憶、集體無意識等等此類。也許你剛才還對單調的生活、膚淺的關系、衰敗的事物擔心憂慮。。。但是這一切在真實的看見中都被更新了。


你具有了單純的眼光,看事物有更清澈的穿透力,專注力被拓展。於是生活的美和深度被重新發現了。


喜悅或者狂喜的片刻也許會降臨。頭腦喜歡追求或者通過回憶、文字重溫它,有時到了“多情善感”的地步。但那已經不是它的真實了。真實並不是文字、記憶可以抓住的東西。你也不可能通過經驗或者某種技巧方法重新體驗它。


所以,你需要時刻關注的僅僅是真實本身。關注真實也意味沒有任何遺漏的看見虛假。即那些不斷在頭腦湧現的情緒、思想念頭和分別觀念。真實似乎永遠無法通過修煉心智而來。因為那似乎只是在積累經驗,而可積累的總是時間範疇的,時間和非時間永遠沒有一個連接點;


真實也永遠無法通過邀請或引誘而來。有動機就有欲望,而欲望達成的總是時間內的結果。努力也不會帶到來真實,突變也不是努力的結果。努力是頭腦的習慣模式,努力裡包含著漸進,而漸進充滿時間的挫折感。然而,突變的途徑在哪裡呢?既然它不是頭腦的結果,對突變的分析和尋求就毫無意義、就落空了。


當頭腦意識到所有向內向外的欲求,渺小或偉大的理想都是一種騙局,是頭腦陷在時間裡自我麻醉和欺騙,它還能做什麼呢?它無地自容只能坍塌了。而這並沒有一個時間的過程。現在,你關心的是,如何持久的處於那種維度裡面?但是想到這點,你可以發現頭腦的舊模式又出現了。頭腦就是時間和欲望。頭腦永遠是陳舊的。陳舊就是死亡、衰敗、痛苦、哀傷。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超越頭腦理解的知(覺察)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超越頭腦理解的知(覺察)

2021-02-05 



學生:你今天早上講的,比如說我在打坐的時候問那個問題,我知道那個感受,我還知道有一個知(覺察),或者一個一直不動的那個東西在那裡,它也知道那個感受,我又知道那個知,那我又是誰,我就是一個意識嗎?


Yachak:知是能知的本體。它可以自知,也可以全知。在自知當中會發生了悟(開悟),了悟(開悟)不需要一個媒介,就像你不需要通過別人來知道你(存在)。能知和所知是同一個,知本身就是唯一智性。只有當唯一智性被想象分離出來的時候才有一個所謂孤立的我,這個我就是意識,這個意識能夠產生分別,它想要理解一切,包括知。但是這一切試圖理解知的努力是徒勞的。


Yachak:知(覺察)超越了頭腦的智力範圍。一旦智力開始活動,經驗和思考就被帶入其中,它已經不是原來的知(覺察),而是頭腦當中的知。知就是知道,它知道一切,但它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累積任何經驗和記憶,所有知識的源頭都來自它,它直接看見。所以全知意味著一無所知(什麽都不知、什麽都不需要知道)。要麽在當下知,要麽就一無所知。


Yachak:保持這種知就有了悟,試圖了解這個知就有分離。當這個知了悟它自己的時候,它就是一直都在的“存在”,沒有過去和未來之分。保持這個知去觀察一切事物和現象,就會了解它們的本質和特性。頭腦創造了分離的概念,把分離之意識當做我,從而形成主體和客體,一和多,來和去,生和滅等等二元對立想象,但這一切都是錯覺。


Yachak:你就是知,除了知你不可能是任何非存在的想象之物。擁有知(覺察),活在當下就是全部意義了,不必再畫蛇添足,不必再向知識尋求。你無法描述你是誰,因為你沒有名字,也沒有形相。你怎麽能說出我是誰呢?在那種狀態下,只有“我是”。只有“我是”,沒有更多的了。


Yachak:當你擁有知(覺察)和我在,你會發現萬法皆空的道理。六根和六塵,沒有一樣東西和覺受不是空性,唯有我存在。一切都是我的遊戲三昧。而你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認出它、保持它。放棄任何理解它或達到它的企圖。



學生:對,我就覺得好像我要用腦子去想,我就想不明白。

學生:生活中的那種覺知的那種感受,其實就是那種在打坐中很清明的那種知的感受是嗎?


Yachak:對,就是一種很清明的知的狀態,不管我的頭腦出現什麽我都知道。我的頭腦是昏沈、散亂,還是寧靜、安詳;或者我頭腦在想什麽我都知道,一切身心現象、相關情態我都知道。保持你的知,你就可以和你的頭腦,和一切現象保持一個可以觀照的距離,避免過多陷入頭腦的世界、執迷現象的世界。


Yachak:覺醒意味著記住你自己。但是記住你自己,不是記住你的頭腦意識,而是認出你的知,保持你的知,你就能找到我在、一直都存在的感覺,這就是覺醒的狀態。






學生:我這次來就從第三天開始,然後我進入那種很清明的狀態,然後過一會我就會覺得特別感動,但是我的頭腦又空空如也,就不知道為什麽感動,好像我就覺得我的心很感動,然後我就要不停掉眼淚,然後我就想知道這個是為什麽?是因為我每次到這種狀態的時候,我就覺得頭頂有一股很大的力量,然後是從下這樣撐著我的,然後我就覺得我也像個氣球一樣,或者我抱了一個氣球,然後每次一進入這種狀態,過一會,我就會升起一種超感動的感覺。


學生:今天早上我就感動完了之後,我就會產生一種很幸福的感覺,那種幸福就是你特別想吃甜食的時候,你突然吃了一塊口味很純正的巧克力,產生那種幸福感,但是它又沒有那麽濃烈,它是淡淡的,然後我就覺得很奇怪。





Yachak:存在伴隨著喜樂,但這種喜樂可能不是心理上也不是生理上的喜樂,它是存在本身擁有的極樂。這也是超出頭腦理解的一種喜樂,你那種感動和幸福其實是一種喜樂,我們平常的喜樂只是一種興奮,是有情緒的,但是在那種很平靜的狀態,沒有情緒,但是你仍然感覺到一種很幸福、很喜樂的狀態。它是存在的特質之一。因為你很少很夠接觸到它,剛開始它會被引導到你的心,成為情感的一種表達。


學生:我感覺隨時的感動和喜樂特別多,然後我今天還打坐還冒出一句,我說還有什麽比探索宇宙實相更美妙的嗎?然後我今天還有一個體會,就是心輪這里看到一個圖,就是那種兩層往中間走的黑洞的那種。但是感覺一直在往裡面,然後同時心臟又在跳,然後頭上上面又沖得特別厲害,往上的能量沖得特別厲害。然後我就發現我每次到這時候,我就會突然有緊張的感覺,會有一種害怕,就是未知的那種害怕。但是同步的覺受特別多,但是一下好像就有點緊張。



Yachak:你們心跳就意味著你們開始興奮和恐懼,興奮是接觸到一種不同的實相,恐懼是你在害怕自己從此消失。但是你要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實相,你必須要消失一部分,你不斷的消失、不斷的消失,才能夠最終融入到源頭。所以到了這個臨界階段每個人都會有些緊張,心跳加速,一個未知在前面等著你,而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麽?是不是死亡在來臨?是不是我從此消失在黑洞當中?


Yachak:但是你不用擔心,一旦你的小我消失一部分,你會發現你將融入到一個更大的存在裡面,你進入一個更有光明的體驗。你會發現你在一個更大的我裡面,你超越了身體,那個才是真正的你(高我)。不用恐懼,其實小我消失是很好的一件事,從此你沒有恐懼,你沒有我了,你還恐懼什麽?但是有個小我永遠都在擔心一些事情,永遠活在一種自造的焦慮、抗爭、衝突、矛盾當中。


Yachak:小我是很虛幻的一種東西,盡管它的意識結構極其精巧覆雜。你應該讓它臣服下來,要讓這個小我完全地臣服,要完全的融入到光明裡面,讓自己成為光,你會發現你的小我的虛幻性。而你真的是一個很強大的存在,強大到你身體只是祂一個小小的載具,但是如果你站在身體的角度去看你自己,你就是個小小的我,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


Yachak:我們在向內走的時候就是在一層一層地剝落,剝落這個小我結構,你不要帶著你的小我進去,你的小我不可能進入到真理領域,它一定在進入之前完全地散掉,完全地消失。但是這也會讓你有機會見證到你的大我,那才是最光輝的時刻,最極樂的、吉祥的時刻。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新人類揚升意識:高頻率來自選擇和感知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高頻率來自選擇和感知

 (2018-01-05)


身體和大腦作為物質的一部分,一直是受到物理空間低電壓的影響。這些低電壓是懸浮在生活環境當中的一種低頻能量頻率。這些頻率既受外在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也受到集體心理上的影響。而最大的影響則來自天體的運行引起的能量變化。


天體運行帶來好,也帶來不好。它是事物運行和發展的必然規律,是一切事物興盛與衰亡的幕後推手。對人的影響體現在身體、心理、情緒、智力方面。


生活周遭的頻率影響也是無所不在的。這些由人類自己創造的影像、聲音、電磁波、熱能和粒子,通過交通工具、機器、電器、科技產品所帶來。人體自身也散發出磁波。人的能量越高頻率,磁波就越強,輻射也越遠。


而正常人體所散發的磁波,主要是一種光波的形式。這些光波的波長決定光的輻射範圍。一個人的光場明亮,它所包含的高頻率波段就越多,比如阿爾法波、西塔波、伽馬波,甚至難以測量的宇宙光波。


光波,既有光的輻射效果,又有電磁的磁化能力。正常狀態下的身體能量場只能夠環繞在身體周邊很窄的距離,而較高的能量場能夠向外擴散和輻射,輻射的距離是由能量場中擁有的高頻波所決定。有些高頻波有來自宇宙的射線,被磁化在能量場中,當它輻射的時候是可以非常遙遠的。它能影響和磁化周圍較低的頻率,能穿透一切較低的頻率帶。


我們都生活在一張巨大的看不見的能量網裡面。這張網由很多不同的頻率線組合而成,各自傳輸著不同的能量頻率。當兩條不同的頻率線產生糾纏阻滯的時候,就很容易在這個點發生突發事件,嚴重的就是自然災害。有點類似蝴蝶效應。


盡管人無法逃避這張無形之網,但是卻可以自由地選擇特定的頻率。如果一個人的頻率低於正常狀態,或者沒有意識去做選擇,他就會很容易被周圍的能量頻率所磁化和影響。


比如在嘈雜的氛圍場所裡面,一個人是很快就被磁化和影響的。時間過久就會讓人覺得疲勞。觀看電視節目,其視覺、聲音效果加上引人入勝的內容,可以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之內將人的腦波磁化。


相對於電視,電腦輻射次之。但是網絡上具有誘惑性的內容和畫面,比如情色和暴力、邪惡和恐怖類,也可能瞬間磁化人的腦波。手機如果內容龐雜具有吸引力,也同樣可以潛移默化地磁化人的腦波。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個人第一天開始擠公交或地鐵上班,他肯定是不習慣的。因為周圍的磁場太過混雜。但是經過一個星期以後,他就不會再有這種不習慣的感覺。與其說適應不如說被磁化了。包括一個人在一個城市待久了,哪怕這個城市再怎麼混亂,假如他沒有有意識去選擇自己需要的意識頻率,他也會很快被磁化掉而習慣這個城市。


 磁化確實是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磁化的頻率往往和意識層面相通。不同的頻率產生不同的意識觀念,反過來也是如此。被低頻能量磁化,如同被一些粗俗、膚淺、頑劣的意識觀念所洗腦。這些磁化不僅強化某種意識觀念,讓這些觀念充塞在人的無意識深處。而且會降低大腦的感知力。讓人變得遲鈍和愚痴。


而高頻率的能量則帶來較高的意識層次。意識層次決定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而思想和行為模式則決定一個人生活於其中的實相。


同樣的世界和環境卻因為對頻率的選擇問題而呈現不同的生活實相。生活在這種低電壓的物理環境確實是生命的一種悲哀,但所幸的是人還是可以有選擇的。通過發展更高的感知力就能主動連接上更高的頻率線,來轉換意識狀態。讓思想觀念變得更開闊和深遠。


被低頻率低電壓的事物所磁化的同時,其結果是在磁化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精神。當腦波受到外在的影像、聲音、意識流所主導之時,自身的能量振動也糾纏在其中形成共振。為了從這種磁化消耗當中恢復過來,即便是個無意識地過程,也需要相等或更多的時間來消磁。這同樣是個消耗的過程。在消耗當中,能量就不能有意識的累積。單靠休息和睡眠只能恢復到原有狀態下所需要的程度。

要提升頻率,不可能完全做到不需要和外界的接觸,也不可能關閉掉已經和生活融為一體的科技產品。關鍵之處還是在於如何去把握自身的頻率變化問題。這就需要培養足夠穩定的對頻率的感知力。

有時候對外在事物的頻率感知是一目了然的,有時候通過身體的變化而感知頻率的下降。有時候通過思想意識的模式來感知頻率。能夠充分了解自己就能夠控制好頻率的磁化和反磁化。


被較低集體意識磁化的人們,已經基本上失去了選擇的自由。在他們的意識裡面,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是理應如此、理所當然的。在這種受困的實相裡面待久以後就如同住在擁擠的籠子裡讓人窒息,所以尋求快感體驗是唯一可以遺忘這種窒息的東西。這種磁化不僅磁化著大腦和身體,久而久之也腐蝕了心靈。


人應該有選擇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創造自己的生活實相。要善於隔絕那些帶入較低實相的能量頻率,阻止過多的被周圍低頻率事物磁化。同時利用一些實際的手段,比如素食來消除身體的磁化,利用放鬆和調節來消除頭腦的磁化。利用靜心、冥想來提升對磁化的抵抗力。


而最終的解決之道是在身體之內創造出另一個高頻率的光體。這樣即便身體受到外界影響,內在也可以維持在一個較高的頻率當中。釋放脈輪中低頻率的磁化,讓脈輪更輕盈旋轉更快,更有吸收能力。接觸高頻率的事物,讓這些高頻率的事物來磁化自己。這樣自然而然就不再對低頻的事物感興趣,也會提升自身的感知能力。


冥想獲得的高頻率要能運用到生活當中才可能帶來覺知力的發展和實際運用。除了身體,思想和情緒層面同樣也可以磁化一個人的意識狀態。從一個人的思想和心理的辨別入手也可以選擇到一個較高的頻率狀態。


正常活躍的能量頻率,包括有規律的生活狀態、對生活接納的狀態、樂觀不擔憂的狀態、歡快輕鬆的狀態、努力上進的狀態等等。這些是相對積極的生活狀態。但這些狀態如果把握不好,或隨著外界的影響,氣候、環境、事情的改變而變得不穩定。


這種頻率特定的思維傾向:生活有艱辛的一面,但也有美好的一面。只要努力和堅持,總會迎來幸福美好的生活。自我願望的滿足是很重要的,人生需要夢想。


平靜祥和的能量頻率,包括身體安穩的狀態、意識流暢的狀態、練習靜心的狀態、擁有洞察力的狀態、專注平衡的狀態等等。這些狀態如果把握得好就能夠跳出集體頻率的範疇,不再駐於一般人的實相當中,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但是對能量變化敏感。


 

特定的思維傾向:有很多的未知需要學習,很多的事物需要超越。體驗和融入真理才能獲得持久的快樂。需要在世俗和靈性之間努力平衡。人生的目標就是達到靈性解脫。

光明清淨的能量頻率,無苦無樂的狀態、無念無想的狀態、強烈放光的狀態、無欲清淨狀態。這種頻率是沒有任何磁化現像的狀態,但如果想要再深入一點,連這些狀態也不要堅持,讓身心散出去,融入虛空本體當中。當身心從虛空本體中出來,人也已經完全不同了。

 

特定的思維傾向:保持內在純淨無染的明和空是重要的,讓一切自動發生。

輕盈綻放的能量頻率,包括持久喜樂的狀態、自發的愛狀態、純真無分別的狀態、如夢如幻的狀態、非有非無、非善非惡的狀態。這種狀態衝破了那張壓抑住身心的無形之網。要維持這種狀態需要建構很多的能量層,外界影響越大需要建構的時間也越長。



特定的思維傾向:世界是覆蓋在極樂之上的假像。

一切可有一切可無,一切是遊戲。無論經歷什麼無法改變我是極樂的本質。我的身體存在僅僅是為了體驗極樂和服務其他生命。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揚升開悟: 揚升的人去了哪裡 ?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揚升開悟: 揚升的人去了哪裡 ?

(2016-08-15)


揚升的人去了哪裡?

揚升真正的含義是心靈的解脫,是沐浴在幸福和極樂的永恆生命之河。它並不是關於從此地到彼地,從現在到未來,或者擁有某些特殊的身體體驗。這些都是表面和外圍的,也是暫時的。唯有心靈的解脫是實實在在的,唯有生命之河帶來的極樂美妙是持續不斷的。但是這種極樂是清涼和寂靜的。難以描述的細膩如絲,並不是那種短暫的狂喜可以媲美。


心靈的解脫意味著沒有任何觀念的束縛,也意味著從所有思想裡解放。它不是要反對觀念和有相對意義的處世哲學,而是不再因為它們而受苦。這其實是心靈從思想感受的不斷對立糾纏中退隱,意識完全專注在心靈層面。因為心靈是純淨而直觀的,在它的世界並不需要任何的語言和思想。


揚升的人也用思想,就像使用身體的所有功能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心並不停留在這個物質世界可以感知的範圍。某種程度上你可以視他為“死人”,對物質生活、人情世故沒有一般人的心理需求和反應。但是他卻比大多數人活得更真實,因為他內在擁有統一與和諧一致。他所感受的是另一種存在狀態的奇妙和快樂,但是卻無法使用語言,它沒有一個主體來描述一個客體。只有心動那一刻,這個心指個體之心,它才意識到前一刻的無分裂狀態。真心其實是不會有心動這種感受的,但它卻可以感受周圍所有人的心。


這就是為什麼活在真心裡,你可以超然於思想,超然於心理,超然於外在的人和事,因為它不會因為好事情而激動,不會因為壞事而低落。沒有幻想,沒有期待,沒有掙扎,不會恐懼。它不會有這種感受。假如有心動,這種幾率很少,通常是感受到了周圍人的心引發的。還有一種心動就是對人充滿同情和慈悲的感覺,永遠內斂地保留在心靈背景當中,但也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到他的判斷。如果還有感受上的分別對待,或者需要努力去克服這種心理上的二元對立,那說明一個人還沒有真正入住真心。


入住真心就是個體心消融於“真空”當中。有什麼東西能真正影響真空呢?一切都在真空裡面,但真空不在一切裡面。所以揚升的心並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去,因為它就在這裡,此岸是彼岸。它無所不在,遍滿十方。當心意識到自己並沒有地方可以去,是任何事物都不住的,它當下就能自由。自由就會絕對地放鬆:人人渴望的一種沒有任何煩惱牽掛的境界。


但是如果內在煩惱的根沒有切斷,放鬆只是暫時的。可憐的是人們並不知道什麼是煩惱的根源和真正快樂意味著什麼,無意識地自縛於感官的囚籠當中,思想的囚籠當中,執著於這個世界帶來的快樂或痛苦的人和事,幻想另一個天堂的解脫等等。


所以揚升並不是什麼神秘事件,而是心靈從煩惱中解脫。這意味著所有能夠引起煩惱的心理結構都被認知和摧毀。這是一種寂滅的心理狀態。無以描述的寂滅,只有離開之時才意識到它就是極樂——宇宙的真實狀態、心靈的本來面目。只有離開之時才意識到所謂的生命毫無意義,唯一的價值就是通過它的永續創造遊戲襯托出寂滅極樂的永恆價值。但是找到永恆的幸福卻是每個心靈都應該去追求的,沒有真心就無法感受永恆的快樂。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

新人類揚升意識: 欲望之火-覺醒對話系列之七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

欲望之火-覺醒對話系列之七 

(2018-11-28)


小榕:

最近大病一場,喉嚨都已經完全發不出聲音,這也許是我這麼多年感冒最嚴重的一次吧。雖然說是吃錯了藥,但是由於這次感冒,我看到了我很多致命點,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生病的那幾天,我看到自己是多麼地貪婪,以前我一直覺得還算是比較知足寡欲的,而現在我覺得自己真的太貪了。生病的第二天,老闆請我們吃火鍋,我本來就是因為上火引起的感冒,我當時心裡一直在交戰,明明知道自己不應該去吃,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拒絕老闆的好意。但自己實在是貪求那一點美味,我看到貪吃蛇一般的自己,不斷地給自己的胃裡裝垃圾,還無比享受,過了嘴癮。結果感冒越來越嚴重了。

 

還不止貪食美食,前段時間雙十一我買了一雙鞋子,但是鞋子不適合我退了,然後我生病這段時間我就一直琢磨用退的錢再換雙鞋子,然後看中了一雙鞋子,我真的覺得實在是太不知足了,鞋子已經夠多了,我還要去買新的。就在我一直惦記那雙新鞋的時候,感冒也越來越厲害,我居然還在打那雙鞋子的主意,簡直是作死。我看到那種焦灼的內心,一種非常強烈的欲望在燃燒,好像不得到它就無法滿足自己一樣。


但後來師父的話點醒了我,他說我可能是最近欲望過多而感冒了。我當時還不願承認,還覺得自己一點兒欲望很正常合理,隨著我感冒的加重,我才意識到這是在點醒我不能再這麼貪心下去了,如果我不能放下這些浮在表面的生活,我的修行是不可能往前行的。生活帶給我的考驗我好像一個都沒有通過,都是因為我的貪心不除。


其實熄滅那團欲望之火,才發現生活原來真的很簡單,我們需要的其實很少,選擇吃飽而不是吃香喝辣,就會健康平安。選擇穿暖而不是穿金戴銀,就會精神煥然。選擇安住一隅而不是心繫大千世界(得到更多享受),就會安心自在。我們總是想要的太多太多,而忽視了我們真正需要和擁有的。


那種超出了我們需要的一切都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讓我們暫時舒適,等到欲望膨脹得越來越大時,就開始摧毀我們,致我們於死地。欲望不分大小,想要一棟別墅和想要一件衣服,並無二致,都是那種虛假的自我感在作祟。我們總想著要添加一點什麼才能讓自己高於別人而更有存在感,而存在是無法被給予或拿走的,如果連這一點都意識不到,還談什麼修行?!


一直崇尚極簡主義的我原來一點都不極簡,內心簡直就是極繁主義,修行就從內心的極簡主義開始吧!


-------------------------------------



Yachak: 

欲望主要是受外在欲望對像的刺激結果,其想得到滿足的動機是外在引起的,包括群體的意識影響,但內在的思想意識不覺悟是根本。欲望意味著自我和滿足對像之間的分離,以及生命本能的一種持續動力。這種滿足可能是感官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


欲望屬於陰火,火代表能量,能量太多會製造欲望,能量太少則渴望欲望。當欲望強烈的時候,它就必然向外尋求滿足,以便耗盡因欲望引起的焦躁不安。但是能量不斷向外消耗的同時,身體也容易受到外在陰氣和濁氣的入侵,導致身體不調而生病。


而且欲望是不會停止的,作為生命的動能,你無法停止它只能跟隨它。直到你已經體驗到足夠多因欲望而得到的暫時滿足,並不能將你從長期累積的負面結果中解脫為止。那時你才會總結人生經驗,變得處處謹慎和小心。你才能意識到修行是一條摸索和實踐之路,因為你確實需要學到並牢記很多教訓,你要覺悟到具體生活和不變真理的結合之處。


很多人在覺醒過後的一段時間,激情漸漸消退,原來的神聖感受也沒有了,又重新變回普通人的意識狀態。這是很正常的轉換,生活必須從最低處開始,幸運光環必須被拿走,這樣你才會加深渴望。渴望到頂點,真正持久的覺醒才會到來。因為那時你才能有足夠智慧和力量來刺破帷幕。就像小孩讓他們學會走路就必須不斷放手他們一樣。


無欲是人可以達到的高等存在狀態,至少黃金根種族的人類狀態應該就是這樣,它代表著能量上的平衡和充實。很多人錯把無欲理解為無思想、無追求的心靈停滯狀態,或者壓抑、禁欲的不完整狀態。其實無欲是自然的,當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人就會自然變得無欲。當內在達到極度的平和,無欲就會產生。在無欲裡面產生的是渴望而不是欲望,而且是向內深化的渴望,是所有欲望的精細滿足。


在內在製造渴望比欲望更為重要,如果你尚看不到內在目標和方向,你必須祈求內在的指引。這樣外在的選擇就不會和內在的成長有衝突,通過外在真相得以揭示。你可能收獲一些成功的經驗或者失敗的教訓,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看問題的方式不能出錯。你必須不失去你的靈性指導和心靈標準,如果失去一切經歷都沒有意義,而且還將迷失地更深、更受苦。你不得不以痛苦的方式再次回來。


欲望是一種能量,把能量浪費掉是很可惜的事情。欲望都是暫時的,只要不去行動,欲望引發的騷動就會止息下來,並轉化為精神力量的一部分,這樣不僅不會漏掉,也能增強身體的陽火。在欲望的動能當中,任何沒有看到欲望本質的行為都是無益的,因為它都在增加業的力量。


問題在於我們如何識別欲望的引誘,在欲望升起尚未燃燒那一刻就能意識到它的本質和結果?欲望總是伴隨著吸引、興奮、衝動,繼而焦灼、混亂、不平靜的產生,最後變成一種必須要得到滿足的執著和追求。如果能意識到它,就不會帶來後繼影響,如果意識到仍然有後繼影響,則是缺乏一個完整理解的過程。如果理解了仍然有影響,就是自身力量不夠,無法做出決斷。要有足夠力量,你的意識需要隨時處於當下,了解身心的各種狀態變化,身心不能脫離,這是最基本的靈性狀態。


渴望是自身需求得到滿足後會自然升起的東西。渴望不會帶來焦灼和興奮,因為渴望和渴望之物存在著一定距離。渴望的也許是一棟房子,也許只是心靈上的滿足,也許是靈性的更進步,不管哪一個都不會像欲望那樣容易帶來隱患。渴望能激發個人的奮鬥意識,但物質化的渴望可能會激發更多的潛在欲望,而形而上的渴望可能導致欲望的消失,並帶來無欲。


無欲實際是能量的無漏狀態,要獲得它需要經過長期的自我克制。無欲能和內心最深的渴望保持和諧一致,並把一個人直接地帶到渴望的目標。欲望是一個小火苗,一旦點燃就會持續地燃燒下去,直到得到滿足為止。但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好的結果,能夠帶來心靈平衡和堅定信念的是渴望,而欲望則是帶來焦慮和擔憂的東西,欲望的背後是五陰熾盛的結果。


表面看,很多人享受著隨心所欲的生活,但是那不過是一種短暫的錯覺。沒有人知道這些表面風光下隱藏的不斷追逐欲望所帶來的痛苦和焦灼。一個看似人人羨慕的成功人生,也不過是前生累積的福報或今生的艱苦奮鬥使然,這些都是會被消耗殆盡的東西。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真正不敗的事業,這個事業必須是建立於內心的精神信仰,它需要通過生活的磨礪才能屹立不倒。


在宇宙法則裡面,你所渴望的一切都會得到滿足。但前提是需要有非常高的平衡能量,除非你不再任由無關的貪欲不斷地泄漏和消耗,不讓它成為一種業力包袱來阻擋宇宙的顯化,你才能掌握好宇宙法則帶給你的重要支持。有時候能量太低也會導致欲望增多,通過欲望的方式來試圖獲得能量,這是一種被動的方式。人需要通過實踐真理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能量,並保持平衡和控制。這樣身體的陰氣會被逐一消滅,被動的消耗過程和欲望上癮不再驅使你,整個存在都可以從四面八方不斷支持你。


新人類揚升意識:淨化。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淨化。

 (2018-03-11)


淨化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一個持續地沒有歇息之處的行旅。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過去的全部業力負擔,但是只有一個人開始踐行靈性道路並將其作為一種長期的事業之時,才有可能懷著堅定的意志向上攀登,並告別過去那種無意識地喜怒哀樂、沒有精神目標和方向的生活。


 

盡管如此,山路陡峭,一不小心就可能滾落回原點。真正能夠用心投入到這份事業需要很大的專注、謹慎、不停歇。才有可能保證在前進的路上不被周圍的荊棘和石塊絆倒。這些荊棘和石塊就是一個人需要面對的業力淨化。


 

專注意味著外在的所有追求都不是重點。外在必然是為了滿足和服務這個內在事業,如果半心半意,很可能經歷很長時間都不會有太大進步。當外在追求和靈性實踐發生衝突時,要懂得捨棄外在或者調和兩者。


讓意識變得更專注於內在,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思想、情緒和語言。無論是行動或不行動,都要有意識地保持覺知和不遺忘。當專注變得更有力量,意識會毫不費力的保持在空和明的狀態之中。


進一步,在空和明當中,覺知和覺知的對象將融為一體。心靈的種種感受將不再那麼真實和可信。


謹慎意味著要小心警惕任何帶有自我傾向的人性弱點這些和靈性成長相違背的個人表現,也要小心任何會製造業力障礙的行為。帶有自我的行為總是積累或深或淺的印像,通過有意識地自忘可以減少這些印像。把自我看做非作為者將消除印像。自我意識越強,心靈就越容易受縛。但是剛開始也不可能通過壓抑自我意識來達到自忘的目的。


通過培養對真理的渴望和愛,自我意識能夠越來越向內臣服,並獲得不一樣的心靈體驗,直覺、喜悅和靈感都會增長。更神聖的力量也會慢慢蘇醒並融合人格。也只有這些神聖的力量才能成為一個人既不受縛印象又能自由行動的保證。這些力量也能徹底地淨化身體到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不停歇就是要意識到不進則退。不能為暫時的一些風景而停下腳步。謹慎讓一個人不至於走得匆忙而失去平衡,不停歇則避免惰性和容易滿足。在淨化的過程中很少有停下來休息的機會,從一個領域到另一個領域,從外層到內層。必須要隨時保持和內在認識相一致,才可能通過淨化的通道而不至於被遺留原地。


不停歇也是為了保證在各種誘惑當中保持清醒。人在太過放鬆懶散的狀態下,在各種生活享受當中,很容易忘記自己的目標和道路。

 


我們都處於深入淨化的過程當中。而且每一個階段都不曾相同,經歷過思想的抽離和叛逆,夢境般的意識狀態,接著就要經歷激烈的情緒釋放。這樣的淨化既是人類的共業,也是個人的業力。只是看清而不捲入,放下那些不再需要的、不適合當下情況的事物和關係。在放下的同時加深自己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加深自己更深層次的愛。



只有更深層次的無係縛之愛可以做到釋放而又不帶來執著的創傷和不捨。這種愛讓一個人站在超越個人情感的位置去處理個人的關係,它處理的不是你和我之關係,它處理的是我以及我的另一面向之關係。所以它是最徹底的關係淨化。


在生活中保持這種愛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在處理棘手和複雜的情感關係卻又是最簡單的。愛讓一個人意識到並不存在不同的另一個人。另一個人是一種感官錯覺。愛是遍在每一個人內心相同的東西。既然是相同的,我愛和你愛就不存在。只有唯一的愛存在。如果意識局限在我愛和你愛的分裂當中,執著和痛苦就可能產生。

 


只要有執著和痛苦,說明這樣的愛已經是分裂的。人們一直渴望在關係當中有適合的人或在意的人來滿足自己,但是這種想法恰恰不會得到真正持久的滿足。因為這樣的愛在給予和接受當中產生了分離。在愛的遍在當中製造了一個空洞陰影。



唯有活在愛中才不會渴望愛或被愛。唯有祝福的感受才是鬆脫業力枷鎖的體現。唯有不斷地努力攀登,不為暫時的勝利和失敗所動,才能一直活在至樂當中。真正的淨化總是讓人意識到唯有不斷放下才能獲得越來越穩固之體驗。


寧願去攀登極樂高峰,也不要徘徊在靈魂的荒野。攀登經受的淨化可能是具有一定壓力甚至高強度的,這個強度依賴一個人站的位置而定。位置越高就越感受到強度,因為稍微處理不好就容易掉回原點。而從原點再度攀爬可能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


所以一個精於攀登的人不會讓任何的事情干擾到內心的平衡,也不會讓淨化過程所帶來的苦樂在內心停留太久。更不會轉移目標到其它方向。只有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個人就可能取得巨大的進步。當然,一個人的精煉能力可能各有不同,能看到每個階段的成長就是最好的體現。


站在更高的角度,很難對全局視而不見。當你是多維感知的,你不可能只知道你的現實,你可以知道所有較低維度的、甚至每個人的現實狀況。你和所有現實融為一體。所以可能你需要付出和犧牲的比別人更多。你也需要比別人更淨化、更精煉。你可能得不到一些常人的快樂滿足,但你將在喜樂的海洋自我滿足。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新人類揚升意識:極性考驗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極性考驗 。

(2018-04-10)


事物走向極端便容易失去平衡。無論是任何事或者任何靈性訓練,都要求平衡的把握。不急不緩、不緊不慢、從容忍耐。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情緒和念頭,哪怕是在不得不快速行動當中也要有意識去維持。這樣才有望發展出越來越平衡的心理素質,在動與靜之間,開始與結束之間,起伏與落下之間找到一種平穩不躁的心態。



平衡久了,就能清靜,靜久就能止,而後能定。定力有成就是三昧。通過三昧來啟發智慧,就能開悟。開悟後就是無心於定而自定。這是比較傳統的戒定慧修法,是通用的做法。其實還可依據個人潛力和習慣有更多選擇。但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



無論如何,心不定就無法持續地專注。所以要小心警覺自己什麼時候容易失衡,什麼事情上容易不平靜。身體不適會影響心情,心情不佳會影響信念。對於一個追求靈性訓練的人,充分地了解身體和心靈所需是非常重要的。


行走坐臥就可以訓練靜定。心要有覺知,才能隨時調整內在狀態。慢慢就會找到一個最佳的生活常態和心境。對身心內外的警覺就如同獵鷹一般,時刻警惕獵物的出現。但是外在又要保持輕鬆自然。這種警覺剛開始是有意而為之,慢慢就變成一種自然反應。這一切都是讓自己更有意識,更能觀察自己的身口意,以及外在的狀況。讓心靈變得敏銳。


能夠從靈性訓練來改變生活內容是可行的。因為當你越是清淨,你就越不喜歡過去那種焦慮緊張的生活,容易帶來混亂遲鈍的生活內容。你的表達方式也會更隨和、更親切、更平靜。慢慢當你的覺性越來越高,你不會無意識地去做出任何不利於自己和別人的行為。你會完全掌握你的身體、情緒和思想。


這樣你就是一個完整的人。不然,你就容易受到外在的人事支配,習性驅使。讓自我的力量越來越弱,越來越分散。當你是一個完整的人,將有能力去經歷各種極性考驗,你保持著自我的完整,信任和不傷害。同時尊重別人的感受,不傷害別人,或者不計較別人的評判行為。如果你去評判別人,那你和別人也沒有什麼不同,你將失去內在的安寧和快樂。


極性考驗常常是相互衝突的力量,破壞、限制、對立、無法預測。是非常能夠磨礪一個人的考驗。這種考驗不需要你去邀請,因為它已經在這裡了,它取決於你個人想要達到的目標。假如一個人從覺醒到獲得開悟啟蒙需要七世的努力,那今生就要機會把這七世所需要經歷的成長集中起來完成。這意味巨大的壓力和考驗。當然如果你已經在過去完成了幾世,那你的壓力相對要小一些。


 


即便你沒有想過要在今生獲得解脫,那你也會在時代的大轉變當中經歷顛簸。而且你會發現和世界保持同步是如此困難的一件事,你必須不斷改變思想意識、挑戰舊我才能適應現狀。




當你的靈魂決定經歷這些考驗,以便淨化自己,你會在生存、生活、關係、情感等等各方面經歷脫胎換骨般的認識和提升。



比如,你會意識到一般性工作帶給你的權威、壓迫、限制和剝削感,你會渴望在面包和自我興趣、人生價值之間找到平衡。而你會尋找更自由、人性化並支持你靈性發展的工作方式。或者在其中找到一個出口,而不是成為社會普遍規則和壓力的犧牲品。


在個人生活中,你可能會經歷很多孤獨、無聊、喪失目標的時刻。甚至你不知道下一步的成長點在哪裡。這些時候通常不會有太多奇跡給你。你最需要的是沉入到內在,接受人與生俱來的孤獨和無聊,而不是企圖從外在獲得滿足。事實是越深入內在越容易有這種單獨一人的感覺。當你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尋到快樂和滿足,就是最大的一種奇跡。



在關係裡面,有家族的、原生家庭的、朋友、周圍人的關係。你不僅要在這些關係裡面保持自我完整,還要意識到所有關係問題都可能隱藏著過去某些未曾認識清晰的自我、情感和創傷,你將在關係裡面經歷掙扎和磨練,以便將迷失的部分找回來,同時通過寬容和諒解釋放掉負面情緒。你需要成為獨立自主的但又不對立和傷害的。這些磨練也能敲開你心的屏障,讓你能夠散發更高的振動。最終達到關係的平等和諧。


在情感裡面,你可能經歷諸多的情感選擇,以便讓你認識到什麼是你需要的,最符合你靈性發展的關係。認識到情感的不同層次極其表現方式,同時能夠超越較低層次的表現方式。諸如占有、鬥爭和過多依賴。你也會認識到欲望、激情、迷戀和真愛的各種不同。以及個人性格特質對情感的影響。

 

你可能最終會碰到那些最能整合你性格面向的人,既有相似又有相反。讓你認識到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的真實面,完善你不熟悉的面向。你不一定會和他們走到一起,但是能夠讓你超越對極性的追求,而偏向認識、接納和重塑你內在的完整。當你能夠這樣理解和體驗,一個人在你身邊或不在身邊就不再是重點。但是如果你遇到那個非常匹配,和你有同樣認識並達到一定完整的人,將會激發更多的神聖合一能量。


這些考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輕鬆。雖說是業力淨化,但真正要淨化的是內在的自私、傲慢、自負;挑剔、嗔怒、習慣思維等等這些自我傾向。如果一個人不斷經受這些方面的打擊和考驗,反而是好事。如果一個人不能改變他的壞習慣,不要說啟蒙,甚至連開始都難以實現。因為越往裡走,門越窄。膨脹的自我無法通過,消極心理也缺乏力量。謙卑和信心才能讓一個人穿行其中。

 

如果一個人不能深刻認識失敗和總結經驗教訓,也會讓自我的問題難以解決,並延續到將來。這些考驗周期可能是一年、三年、七年或九年。在這些考驗周期當中一個人集中於某個特定的成長範疇,常常動彈不得,處處受限,或者心想事不成。但是又不會讓人置於絕境。

 


面對改變的恐懼,不是不恐懼而是接受恐懼。但是如果意識到自己所經歷的狀況和自身成長需求的匹配,就能安之若素。聽從內在的引導,從內在尋找更多的平衡和穩定。以避免過多被外部事件和生活分心。通過更加緊密地專注於內在的道路和福佑當中而到達終點。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新人類揚升意識:割裂的人。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割裂的人。

覺醒對話系列之四。

 (2018-08-03)



——克里希那穆提指著外面的河水:“恆河就在我們眼前,整體人類都受到共業的驅策。個人這個詞的真實含義是整體而無法分割,因為它指的是那些從共業中跨出來的人”。


 


九月:

師兄,今天讀書觸發了我一個疑問,沒覺悟的人是割裂的人但是受人類整體業力的推動,覺悟的人脫離了整體業力是真正的“個體”,但是他卻才是真的和世界合一…… 有點暈,合一的不受整體影響,割裂的反而受整體推動,是因為維度不同?


Yachak:

這段話很有意思。讓我想到恆河既是靈性之河,也是業力之河。靈性和業力總是相互糾纏在一起,彼此依賴。所以個人和整體的對立和統一看起來也並不矛盾。


九月:

我忽然想到,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我們所有人其實都和世界一體,但是因為能量頻率的不同,和世界的共振不一樣,覺醒前是受到業力法則驅動,是因為這種能量更低。而覺醒後就從這種頻率解脫出來了不產生共振,而可以和更高的能量共振……


Yachak:

每個人和世界一體只是個意識上的說法,我更傾向認為每個人原來都是一個整體,從整體中產生了個體的需要,然後個體覺醒以後會重新成為整體。而不是變成和世界一體,那樣也只能算是一個群體,而非克裡虛那穆提說的“整體”。



從頻率共振的角度來說是可以有這樣一個思路,和整體共振的人的頻率與集體共業共振的人頻率決然不同。和整體共振的人他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不是受人們普遍認知和認同的習慣所決定,這些是共業的根源所在。他的習慣受整體的意志也稱為整體意願所驅使。但是這個整體意願遠非群體意識可以類比。


真正來說,業力的驅動力量很強大,靠個人主觀的力量根本是無效的。就像一個人試圖改變星球的運轉一樣。個人必須成為“個人”而非群體的一員他才有力量,那意味著他既要放下群體觀念,也要放下主觀觀念,他才有變回整體的可能性。個人只有借助整體的力量才有可能打破共業的驅動。


從意識的角度,分割指的是人的一種孤立狀態,在意識上和整體分離。因此它缺乏整體的力量,它需要外部給它力量。這個力量恰好就是人類群體所共有的意識。所以,想要改變孤立意識,不是要融入人類這個群體意識,而是放棄人類群體意識。孤立意識正是來自於人類群體意識。


九月:

我的理解是,整體是向內融入源頭,雖然與世界合一看似好像是在擴張,但是卻相反,所以整體不能外求。


Yachak:

個人要達到整體,並不是通過去尋求一個整體性,尋求一個和外在群體的合一。而是帶著自我了解去生活,了解自己作為一個整體和個體的無法分割性。這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又是最難的。難度在於人對外部世界感興趣,不斷向外尋求擴張。唯獨對了解自己沒有興趣。


當一個人沒有產生對自己的覺知,活著跟死了沒有什麼區別。因為一切行動都在群體意識的影響和驅動之下。當你有覺知,你就能分辨什麼是整體,什麼是群體意識,什麼是其分裂產品主觀意識。活在群體中你是沒有個人性的,是個犧牲品。活在整體中你就是個人,也是整體。整體就像一個主人一樣看管著他的所有:個人性、群體意識、主觀意識,但又不受它們影響。


在整體裡面並沒有一個內外的分別。因為個人本來就在整體當中。尋求個人到整體的途徑,只能從內在找到,從個人開始。內在的合一其實就是外在的合一。外在是無法從分離的形式中合一的。


九月:

合一是通過有且只有通過充分的覺知達到的嗎,還是有別的東西?


Yachak:

覺知是頭腦的一種狀態,如果頭腦完全變成一種覺知狀態就有合一的體驗。在這裡頭腦已經不是原來那個頭腦,原來那個頭腦並沒有整體性,只有孤立意識。而這種孤立意識來自於環境給它帶來的影響結果。如果這種體驗是完整的,身心也會相應的完整,在完整裡面,所有意識中心都會合一。所以通過修煉身心也能夠達到合一。


 


九月:這個整體和分割是我們意識上的一種分別狀態,所以是否有對整體的充分覺知是我們能否在意識上合一的分野。同時合一也可以通過身心的合一來達到,然後身心意識是相互輔助的,也不是割裂的?


 


Yachak:當我們有充分覺知,分別意識就會消失。所有的過程都變得不再真實,但是從意識的角度而言,確實有一個身心合一的過程,從最粗重的到最細微的。它是一個不斷向內探索自己的過程。了解了自己就了解了世界,因為個人和世界是一個整體。


 


九月:嗯……


 




九月:

師兄,關於分割和整體我好像有比較具體的認知了。一個孤立的人由於內心無力量,而不得不在群體中確立自己,因為他的意識和整體是割裂的。如果不依賴外在的確認就會陷入絕望,所以他的“個人”性其實是他接受他人的投射、受集體、民族文化和人類集體無意識的總和。


 所以他只能掙扎於其中,隨波逐流。而開悟的人,完全了解了道:整體,他可以“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他的意識是整個存在的一部分,他有全然的覺知。他之所以脫離共業,是因為他個人的無意識已經全部納入有意識覺知,也不再需要接受別人的投射、無需文化的認同和集體意識的驅動。他的內心是源頭的力量,不是外在共業的力量。


Yachak:

正是如此,整個群體文化都營造出一種孤立感,無力感和依附感。這是群體文化的核心作用,用來掩蓋“個人”是一個整體力量的基本事實。這種掩蓋可能是無意識的,也可能是故意而為之的。總而言之,它是種種生活固定模式、傳統陋習、生存壓力、社會潮流、精神恐懼的根源。


九月:

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求與整體的聯系,當我們向外的時候,我們會有家族感、民族感、國家感、人類感、生命感等等。接受的是這些集體的意識和無意識的驅動,但是這些全都有對立面,家族之外的人,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國家的人,不同物種的生命,有生命和無生命等等……


 所以割裂的人永遠和一大群相似的人站在不同的孤島上,越小的島業力相同的就越多,個人受業力家族支配,民族受人類業力支配等等。當我們向內的時候,就是心,就是整個存在,是不分裂的。所以不用和任何集體認同,也就不受它們支配。


Yachak:

嗯,整體不是孤立的文化、傳統、道德、習慣等等,它必然是超越這些的。而且也不是文化的綜合或者拼湊,這些就類似於在對立和分割中制造出更多細小的對立分割,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就好比通過對精神病院的病人有更多的觀察和了解,就會找到更多符合“事實”的精神病,而針對這些精神病的藥物就會不斷制造出來。作為群體文化,人自然而然就會認同和追隨這些事實。


人類集體只要沒有認識個人和整體的實質,無論發生過或即將發生多少社會變革、改造運動,其結果都是一樣的。但這並不是一件很難懂的事情,人需要的僅僅就是了解自己。只要能了解自己,了解內在的每一個“身體”,他就能找到合一的可能性,最終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而表達人本該擁有的自由和力量。


認識自己當然不能僅靠一般的方法,通過不斷地沉浸在概念、知識、思維意識這些頭腦對像當中,這樣的方法只會讓人變得更加受限。而是要把知識結合到生活具體的細節當中,反覆地觀察和驗證。


人人都覺得性格習氣是很難改的一件事情,究其原因不過是沒有很認真地去了解自己、觀察自己、覺知發生。如果一個人願意帶著改變或學習的態度去探索自己,不為自己找借口,不使用頭腦的既有經驗、不把問題推向外在,他就會看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經驗都是自己的選擇,用來挑戰自己的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而這個推動的力量之源正是整體的意願本身。

 

想要靈性進步更快,就應該把生活看成一個訓練場。不能主觀地把生活和靈性分開,而是每時每刻都用心去觀照內心,觀察世界,了解個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去挖掘和尋找整體的力量。如果一個人不去尋找整體的力量,那麼群體的力量就會將他分裂、分割、壓迫甚至摧毀。


找到整體的人,即使作為一個“個人”,他對世界的影響也遠遠超過一個個群體。在靈性影響上,再多的群體也是“烏合之眾”,遠不及一個“整體”能夠帶給世界更多的靈性光明。活在群體的人表面看似安全,實際上隨時可能受到自身或外在“貪、殺、妄、淫、盜”等等惡業的影響,自然災禍的影響。就像恆河水一樣,源源不斷。


所以克里希那穆提用恆河來比喻共業,其實很有深度。恆河是一股永恆的推動力量,一切了無生命的都會被它帶走。唯有那個跨出共業的人,才找到了止息這股力量的內在安寧。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新人類揚升意識:純愛的歷險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純愛的歷險

 (2018-02-27)


純愛的種子存在於每個人內心的潛力當中。只要能夠觸摸到內心深處最柔軟、最細膩也最單純的地方,就能夠發現純愛。因為純愛讓人全然敞開、溶解邊界和自我消失,所以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害怕純愛的。因為這樣的愛可能不受理性控制,得不到現實的理解和認可。



純愛裡面有一種細膩的陰性之美。它有一種想要去付出自己的衝動。所有的同情心、犧牲精神、慈悲都是從它那裡來的。純愛其實也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是融化對立和邊界的力量。但它這樣做不是為了掩蓋事物的不完美,而是讓人去領悟完美的可能性。


純愛也是情感的藝術,藝術的深淺取決於純愛的對像。如果是初期,這樣的純愛非常純真、稚嫩。大概只有在清純年齡才會有,這樣的愛是很容易變得脆弱和受傷害的,是易碎品。


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和經驗讓純愛越來越少。在有些人身上再沒有發生過;而在一些人身上則被層層保護,不輕易釋放出來。愛的純度越低,人心就越冷漠和疏離。表面相愛,內心猜忌。所以純愛的成長總是避免不了內在的各種爭鬥。似乎只有通過不斷調和才能體驗最初的純愛,讓它不再那麼易碎。

 

純愛的擴展階段體現在它在社會生活中的良知和同理心部分。似乎人都有一種共識,作為一個共同族群所需要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安全感。純愛的點點光輝散落到社會結構的各種組成關係當中。事實上社會也很害怕純愛,因為純愛可能讓世界的既定標準和秩序打亂。人會通過純愛尋找精神的自由、關係的穩固,婚姻制度將解體。所以純愛在社會框架內也是被限制在一定的道德標準之下。



純愛是上天給人最美好的禮物。只是在人生的艱難成長道路上它的神聖價值和意義被忽略了。愛的純度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成熟階段。

 


純愛是一道火焰,能把所有心靈的束縛和恐懼燒為灰燼。當一個人體驗到純愛的神聖力量的時候,會意識到那是一種恩典。沒有發展成熟的純愛就像微弱的火苗,伴隨著隨時可能會熄滅帶來的創痛。而當純愛的神聖恩典到來,它不僅不會熄滅,只會越燃越旺。



這種火焰般的純愛也會帶來痛苦或者淚水,但痛苦和淚水卻能夠清洗舊日傷痕,洗淨一切孤獨和冷漠。讓內在變得更柔軟、單純和信任。



阻礙純愛發展的是現實生活的復雜性。所以它只能作為生活的一小部分經驗學習而存在。其次純愛因為人的私欲、嫉妒、占有欲等等這些限制性情感而無法充分發展。情感創傷也是很重要的影響。



發展純愛只有認識到純愛的神聖意義時才會到來。它意味著對純愛價值的認識和對純愛的實踐。


 


想要實踐和發展純愛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意味著所有過去在愛之關係中的錯誤和失敗形成的影響全要回返自己身上,以便可以徹底釋放它們。



男女情愛中的混亂、糾纏、曖昧、背叛、不負責任等等後果也會全部回到自己身上,以便讓自己看清什麼是真正的純愛,以及影響和束縛純愛的枷鎖是什麼。



要承受得住外在的挑剔、評判和指責。這些負面效應將有利於消磁過去的業力。



純愛同樣需要睿智的判斷力和個人決斷力。一個人對純愛的理解和追求,包含著關係之間的純潔和自律、對自我需求和他人需求的深入了解。這樣才能有利於成長到成熟的愛之階段。才能在現實中保持應有的本色而不被周圍影響。什麼會助長純愛,什麼會影響純愛。應該摒棄什麼樣的人、事、物之關係。



就像火焰越旺越不會產生煙霧,純愛的燃燒也不會產生過多的喧囂和雜質。純愛讓一個人內心變得堅定而平靜。對純愛的發展需要有一天將愛的火焰分享給世界。這是一種內在的點燃,對個人也是更多純愛的回返。


最神聖和深沉的純愛則是把這種純愛奉獻給它的源頭,因為源頭的無限純愛,人才可能體驗到這種愛。人們通過宗教精神、偶像崇拜、接觸靈性人物來培養這種愛。但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內在尋求與這種純愛的合一。


合一讓人無法分辨是內在的純愛還是源頭的純愛。自己是愛者還是被愛者?這種融合的滿足是人夢寐以求的,自從身體誕生開始,純愛的種子種下,人就渴望這種融合。通過性、通過情愛、通過親密關係。

純愛的世界只有愛過的人才懂。在那裡也不需要太多語言、承諾和宣講。

每一年的秋天快要進入冬天的時候,源頭的純愛總是伴隨著星門打開、陰性力量增長而來。每一年的春天,同樣帶有純愛的氛圍,因為這時候事物的邊界很模糊,萬物將在陰陽混合中調和。心靈容易進入到最柔軟的地方。

 

但是之前或過後,通常是人心釋放最多混亂、創傷和脆弱的時候。作為感同身受者,既幸運又不幸。幸運的是可以如此直接感受到純愛帶來的效應,不幸的是在內在同時感受著兩種不同的能量。


這種時候,不需要把自己變得那麼堅強。將內在的脆弱和柔軟釋放出來,去感受純愛的力量。心靈將得到療癒。這也是一種成長的歷險。歷險不是冒險,要跟隨內在的律動和啟示,保有純愛,讓一切自動消融。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專訪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認出永恆真相。2021/11/09。



專訪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認出永恆真相。

2021/11/09。


錄音摘自:喜馬拉雅-晚風說頻道-Jade&Yachak。

https://reurl.cc/EZyzn0

文字整理:開悟合一。封面人像僅示意圖。


大家好,今天的節目資料是專訪Yachak老師的節目。

我知道大家很喜歡Yachak老師,這長達一小時的錄音節目主題是「認出永恆真相」。這主題透過Yachak老師與學生聊天,用淺顯易懂的白話文說出實相的狀態,包括為何想走向開悟的道路、練習的心理準備、什麼是業力、為何我們要來地球、要打坐多久才能證悟...等等,各個問題都是十分重量級的。另外,為了方便大家閱覽,小編花了好幾天聽了無數次打了逐字稿(約一萬五千多字)。還請大家多多珍惜!感恩!那麼敬請收看!


引言(主持人Jade敘述)


Yachak 是我在禪修上遇到的第二位肉身老師。兩年前我在尼泊爾寺廟裡閉關,習得南傳佛教的禪定方法,回國後不久疫情爆發,想要每年回去找老師學習的願望變得遙不可及。就在自己在家打坐遇到瓶頸的時期,我陪來大理尋找修行高人的朋友走進了 Yachak 的道場。


第一次見面,我的感受是對面這個長得有點像張震嶽的中年男人毫無任何宗教氣息,看不出是哪門哪派,只有一種淡定自若的氣場籠罩著周圍所有人。回答問題的時候,他總會停頓一下,然後就像連接了宇宙天線,總能給出不多一字,不少一字,精準、理性、智慧的答案。


幾天前我結束了在老師那裡一個月一度的禪七。在此之前,我打坐的時間上限是一小時。在道場老師和同學們身邊,每坐兩個半小時很快就過去。7 天之後,身體和智慧的收獲是無法言喻的。但對我最大的影響,是堅定了修行的決心。


除了這條路,人生其實是無路可走的。我花了二十多年明了這件事,又花了幾年逃避這件事。然而終究,所有無意義的造作和掙扎,連同軟弱和留戀,自欺和無明,必將層層剝落,清晰無餘的便是追尋終極真理的渴望。在證悟之人身上,我瞥見了一種超越語言和頭腦的光明圓滿。正是這光明散發出的恬淡和慈悲,讓我堅定了“真相就在那裡”的信心。餘下的,只剩用有限的生命去親證自見。


一位朋友講過一個故事給我。一群遊客去藏區的寺廟旅遊。遊客看到念經打坐的出家人想,他們怎麼能那麼閒,浪費了僅有的一輩子。而僧人看著遊客想,他們怎麼能那麼閒,浪費了僅有了一輩子。我們在世間追求的所有東西都是在拿起,增加,擁有,只有修行是不斷放下。靈性並不是另一件讓我們看起來更好的衣裳。走上這條路,僅僅是因為看到了真相。當你發現一切享樂和滿足都仍然是苦的,一切努力和證明都終將是無意義的,一切外在無常和內在混亂都是無法掌控,無從止息的,就會自然而然地踏上這條看似孤獨艱險的道路。


在採訪的最後,我問老師,在你眼中,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嗎?他說,如果我說這個世界是美好的,那麼在我心中一定還有認為它不美好的地方。如果我說它是不美好的,那我也同時承認了它的美好。所以它既不是美好的,也不是醜陋的。但有一種實相,是超越語言,超越二元的。那種美好,比你能想像出的最美好還要美好,只是我無法言說。


於是我決定安住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再求取,不再躲避。直到見到真相的那一刻。

—— Jade


以下錄音節目開始

Yachak:

有些人會想走向覺覺的道路,或者走向靈性是一種無可奈何,或者一種絕望的選擇或者是無路可走,我覺得這個不是真正的原因。那一個人最終走向靈性道路,第一個是他內在的渴望,第二個是他看到了真相,他已經看到人生是痛苦的真相,他從他自身的這些經歷的痛苦,或者從他周圍人的痛苦,他看到了所有人類經歷一個痛苦。這是一個現實,這是一個沒有辦法逃避的現實。


因為人的生命就是生老病死,還有種種在追求所有的滿足當中經受的所有痛苦。所以你一但看到了真相,你就明白佛法講的人生八苦,這非常care這現實,非常care人類生活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經歷了痛苦還是沒走上靈性道路,那他沒有看到真相。那當我沒有痛苦或者我能避開所有痛苦的因。那我覺得我才是幸福的。那怕我外在一無所有,我也不覺得有什麼遺憾。因為我內在找到最終的答案,一個沒有痛苦的答案。


主持人Jade:

那在這過程中您想過關於任何宗教?


Yachak:

嗯,沒有。(泡茶聲)因為我不想以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去修行,如果那時我選擇出家或是去修行什麼的,可能是一種逃避。可能是我無法面對這個現實,這個殘酷的現實而選擇的一種方式,當然我覺得逃避不是長久之計。

那最好就是留下來面對所有的問題,包括你不再有一個正常的工作,包括你不再有任何的時間實踐個人價值的野心。就是在社會上實踐個人價值的那種抱負,你可能會放棄這個機會,你會走上一條完全看不清的道路,就你沒辦法看很清醒,你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你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就是這樣一條道路。


主持人Jade:

道路這麼多您是怎麼選擇自己的路?


Yachak:

對於每個走上道路的求道者來說,他必須要有一個導師。如果這導師不是外在的,祂必須也是內在的。那我想剛開始你也許不會有緣份碰到一個又稱大師來做為你的導師,但是你可以嘗試從那些書本,從那些經典或者從那些過往的聖人裡面去把祂們作為一個榜樣吧!


那剛開始我們都是向這些聖人這些開悟者,尋求一種目標,一種指向。但這只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渴望」。 你渴望一個大師來引導你,但最終你還是要在你的內在,去跟你的大師產生一個連接。你內在也有大師如果你找到你內在的大師,那你就不會害怕任何的黑暗,那這條道路你就會走的很順。那所謂的外在大師是為了幫助你,去跟你的內在大師產生一個連接他們是一個啟蒙的老師但是我們最終要找到自己內在的大師。那你要找到內在的大師你就必需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靈性底子,比如說:信任、渴望、耐心、臣服。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靈性底子。你要相信在你內心當中有一種力量在冥冥之中在引導著你,你要聽從你內心的知覺。


那這種直覺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要採取什麼行動,在什麼時候應該保持耐心,對未來要保持一種不擔憂 ,不恐懼 一定要相信光明一定會出現,如果你沒有這種耐心堅定的信念,那你就很難走這條修煉的道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不斷在生活當中擔憂任何事情,那一但擔憂我們就會做出盲目的行動,但是你在盲目的行動當中,有可能你已經脫離你的靈性,靈性的選擇...你可能又從心回到那種世俗的方向,你又回到你那種習慣性的思維。

(Jade:嗯。)

所以你必需要有非常大的信任和勇氣。


主持人Jade:

嗯!但是我自己的經驗是這種信念與勇氣,和所有您提到的靈性底子,它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要擁有就能擁有的,這個遊戲我說它像一個你越爭扎繩子就會越緊的遊戲,所以它其實不是一個我從書本上讀來然後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就真的能獲得,即使能做到它可能只是我們腦子給我暫時的一個束縛,它和我追求其他束縛的東西其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所以真正的過程怎麼發生的?我們需要從頭開始怎麼做?


Yachak:

其實就是要保持對靈性的一個渴望,當你明白你對這個東西是缺一不可的,在你生命當中是最重要的一個東西,你無論如何都要堅持祂的時候,你發現其他的東西自然會到來。祂就這樣到來因為你的渴望,增強你的意願增強信心

而且你會發現在你深層的渴望裡面你會得到很多的助援。(Jade:嗯。)


一但你走上靈性道理你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會圍咬著這東西(靈性)而打開,你的物質生活,你的關係,你的情感取向,都會發現圍咬著靈性,那所有的跟靈性不相干的東西,慢慢會剝落。


所以我們並不是刻意去做什麼,對一切放棄什麼,這個是有點刻意。我們不一定要刻意去守戒,或者刻意要吃素,並不是這樣而是說,你內在的那個渴望,導致你對靈性的專注力增強,當你對靈性的專注力增強的時候,那些會打擾你專注的那些所有的生活習慣行為模式,都必需要退後一直到消失,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想走這條道路。


必需要增強渴望那你說這渴望怎麼來的,要不斷地去看到真相,不斷地意識到你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你要意識到如何讓你住在如何抑住你的自由,如何讓你活在一種受限的世界,你的生活模式包括你的關係,很多東西是束縛你的,如果你沒看到它們帶給你的束縛和痛苦,那你怎麼可能會渴望靈性的自由呢?


(Jade:嗯。)

所以我們有渴望也是源於我們真的體驗到那種束縛的痛苦,那這種束縛的痛苦,就會強化我們對於神對源頭的渴望。因為神和源頭在種體印象代表是靈性完全的自由,一種沒有束縛的痛苦,也許你剛開始可能對神對源頭毫無概念你認為是一個抽象的東西,當你開始不斷地追求靈性上的自由,不斷地打破那些限制你心靈的東西之後,所以你發現終點的東西離你不遙遠。(Jade:嗯。)源頭離你不遙遠,祂就是活生生的,祂就是無處不在的存在,只是我們沒有感受到祂沒有看到祂而已。


主持人Jade:

老師,雖然我從很多書上也聽到,這個東西離我並不遙遠,我可以一念之間離祂很近,但是我們很多人來到這裡跟您學習,就是感覺你離源頭比我們進的很多,所以能不能從...比較世俗的角度給我們描繪一下,您現在的世界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您有多快樂,然後您的痛苦也比以前減少了多少?然後您所描述的這種離真相神靈性很近的生活,在我們外在看來是看不出來的,我們看到的就是很簡單的生活方式,然後看到你很健康很滿足的一個精神狀態,但是內在的光芒內在的力量,我們普通人看不到,很希望你能描述一下是怎麼樣的世界?


Yachak:

每個人看到世界由他心靈,所發出的一個投射,所以當你心有個光明,所看到的世界也不是黑暗的,那怕表象是黑暗的,那怕這個世界看起來顯然是混亂的,有貧窮有飢餓有死亡有暴力等等....

當你內心充滿了光明,你看到的世界在你的實相裡面,那光明是滲透到所有的表相當中,這時候如果你是站在普通的意識狀態,所看到的假相你看到的事物種種形象是分離種種個性,但是你站在光明的世界去看,祂完全是統一的沒有分離沒有分別沒有二元性。(Jade:嗯。)


那所有二元性的分別都是一個幻相(Jade:嗯。)所以你問我看到的世界是什麼?


我看到的就是統一的世界,就是一個光明美滿,我並沒說否定外在的差別,而是我在我的實相裡面,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幻相,它不是真實的,那既然不是真實的就不會造成對我的影響,

它不會給我帶來痛苦(Jade:嗯。)


就像我過去發生的那些事情,在發生在我身上我也不會有痛苦,可能過去我經歷那些,家人的離世還有生活事業的挫敗,包括感情可能帶給我的痛苦,內心精神的痛苦,但現在這些東西可以說非常的遙遠,我就像看一個人(Yachak肉身),看另外一個人的故事一樣,感覺那個人不是我,我已經跟那個人完全決裂的。


主持人Jade:

那你現在還是會有瞋恨心,討厭別人會有焦慮緊張,然後不滿足,所有這些情緒嗎?


Yachak:

沒有瞋恨心,如果你真的看到內心的光明,不會有瞋恨心,但是不代表我們沒有情緒,我想生氣還是可以,但我的生氣裡面沒有瞋恨,它就是一種純粹的情緒表達,當你完全活在一個實相裡面,沒有時間、沒有過去、未來只有當下,在當下裡面你需要擔心發生什麼呢?一切都是滿足的。

只有你當回到時間裡面的時候,回到幻相的世界的時候,你才會擔心才會憂慮,你才會不斷地計畫未來,但是在我的世界裡面,不會過多的計畫。可是在某些具體的事情上,我會去做計劃,但是在這種計畫中沒有擔憂,那怕是我也經歷過經濟上的一種緊張貧乏,我也沒有任何的擔憂,因為我知道這事情終就會自動解決,我為什麼要擔憂?


我只有一個對我來說,唯一需要的只有一個,完全活在當下就夠了。因為事情它會自然地發生,不管是好是壞,你都接受它。既然它是你命中注定的一個東西,接受它就可以。但是往往你越是能接受,當下你越能接受真實的,你就能發現實情就能順利地解決。當你越擔憂的時候,你反而發現事情特別困難,特別的費勁,當你不擔憂的時候事情種是恰恰好,在它需要被解決的時候就解決了。


主持人Jade:

那如果是這麼說的話,一切都是我們看待事物、看待真相的能力和看到事物方式的不同,那你現在看到世人,他們比如說:忙忙碌碌在做所有努力會不會覺得...大部分世人的行為都是徒勞的?



Yachak:

在相對的世界裡面做的東西,它總是會有一個高和低分別,好和壞的分別。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沒有覺醒,他們總是會相對尋找一個更好的。一種存在狀態,所以他就會有一個不斷選擇,不斷的成就自己,不斷的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的方式,一種存在狀態。當他們覺得這件事(靈性)能帶給他意義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全力以赴去做這些事情,因為他們覺得有意義,但是事情只是在相對的部分帶給他進步。比如說他意識上可能是擴展提升,比方說他從單純關注個人提升到關注集體,關注世界這樣一個意識高度。


但他沒有解決一個基本性問題,那就是他的靈性的問題,就是他靈魂的滿足這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只有我們解決靈魂的問題,我們才能根本上消除不滿足的狀態。需要去做點什麼來填補內心那種不滿足的狀態,需要外在不斷地去追求不斷地去改變,才能獲得一點點的滿足。


但是這種滿足裡面是要付出代價的,你不管事要做什麼樣的...服務性的工作也好,你發現它種是有對立面,你發現總是不可能做的完美。你認為你在服務可能有些人並不希望你服務,你認為你做得有意義,但是有些人就會否定你的意義。

所以在相對的世界裡面,你就要隨時面對一個情況「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對立面」。這個對立面有可能遭致你,吸引來很多的批評、很多的嘲諷。那這就非常考驗你的個人的信念。


也許有緣有個信念能夠一直堅持下去,但是我覺得這種堅持並不能夠,帶來靈魂的快樂,它不能樣樣帶來真正的快樂,當你去犧牲、當你去奉獻、當你去盡你的責任的時候,其實是感覺到自己需要這樣做,但你忽略了其實你內心沈澱著許多不情願。但你沒去看這個東西, 你沒有讓自己獲得真正的快樂,或者這個快樂它只是短暫的。它不是長久的,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快樂,長久的滿足。你必須在一個相對的世界裡去找。統一的世界,沒有高低差別的世界,那你的服務才是真正的服務,你在相對世界提供的物質性的服務,還是精神性的服務,它都沒辦法圓滿,在統一的世界你會發現他本身就是圓滿的,你甚至都不需要服務,你在統一的世界裡面那你要怎麼幫助別人呢?

那你會發現當你站在一個統一的實相裡,當你站在一個圓滿的完整的意識狀態。活出那種狀態的時候,你發現別人會自動地被你吸引,那這時候這服務,關係就會自動地產生。


它不需要你推銷你自己,它不需要你去強調一些理念,它不需要你去堅定某種信仰,服務就自動發生,而且這服務完全是不帶有個人動機,沒有強迫性。所以他不會帶來悖念,這是真正的服務。


主持人Jade:

那2006年您還活在相對世界(編注:二元對立的世界)到有一天完全感受到自己已經完全活在絕對的世界、究竟的世界(編注:合一實相的世界)大概花多少的時間?



Yachak:

這個一個漸進的過程,因為你不可能說我修到一天,忽然就完全進入一個絕對的實相。它是漸漸的,如果真的要說明的話,你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內在的工作要做。簡單說比如說你從久久接觸靈性,慢慢建立起一種堅定的信念。


成為一個真正的求道者,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一個過程,當你成為一個真正的求道者,你這一生為了修行解脫,成為這樣一個求道者。求道者到入門,所謂入門就是你完全懂了怎麼去修練,你完全知道修行的條件。身體方面還有物質也有保障,時間空間也自由了這是最基本的。還有就是你在修行的道路,怎麼去理解,要怎麼達到這個狀態。


你現在處在什麼狀態,你必需要有個知識上的理解,還有修行怎麼去實修?怎麼去訓練自己?比如說你修佛法怎麼訓練自己去「止」和「觀」?如果你比較喜歡能量,怎麼去提昇能量?怎麼去喚醒昆達里尼?怎麼去打開你的任督二脈?這些都要去實踐。在實踐當中你獲得的體驗,慢慢的你又走到另外一個階段,你真正的開始入門了,入門以後就是說,你發現你已經很輕鬆掌握技巧,能量的技巧。還有「止」和「觀」的技巧你掌握了就入門。


從入門到修到一個階段,修到能入定的階段,又是一個新的目標,在入定之後能夠入定以後,才需要不斷地學習那種智慧-定慧等持, 你要定慧雙修,然後你就有機會開悟-明心見性。在開悟的路上,你就可以朝最後目標努力,就是去證悟,那你達到證悟你就可以解脫,就可以從所有的痛苦當中解脫。


你會發現所有的東西痛苦的東西,所有會引起心理機制,會因為你的思想過去那總扭曲的質量,已經全部的糾正過來,所以沒有任何那種讓你痛苦的想法和意識型態,這是在意識上巨大的轉變,那另外一個就是你的心理作用,不會在升起那種製造痛苦的情緒狀態,或者說那種情緒狀態在你的掌控之下,那這個靠什麼?靠你長期的禪定的修行。


另外一個靠你智慧的洞見,你要不斷地在這兩方面下功夫,才能讓它達成成熟的狀態,成熟的狀態下你就會證道你的本性,那一但證道本性你就等於就是說,你驗出了永恆的實相,站在永恆的實相 ,你會發現你所需要的一切東西,都在那邊,你在世間所追求的一切滿足,他其實都來自於那個實相,所以你到達實相,你在世間未滿足的東西,都滿足了,你就不會在擔心什麼 擔心金錢,不會擔心感情 也不會害怕死亡,不會害怕那些黑暗,你完全沒有這恐懼,因為你已經找到真相了!找到實相!那這些假的東西 幻相的東西,怎麼讓你感到痛苦或者恐懼呢?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和恐懼,就是不知道真的在哪裡,習慣把這些假的幻覺的東西當成真實的,所以就會有痛苦就有恐懼。



主持人Jade:

所以看到真相是,傳說中的開悟的狀態嗎?然後它是一個不會退轉的狀態?



Yachak:

你看到真相,它就是見性的狀態,或者說是開悟的狀態。你看到真相之後你還要跟祂融合,要獲得祂的力量,從實相裡面獲得滿足,或者說你要把那實相帶到你個人生活當中這個過程,那個證悟的狀態。所以證悟它包括...一個是...開悟是包括一個「看」,看見的狀態。或者「見」見性的狀態,在到一個證的狀態。



主持人Jade:

你所說的過程有可能是在一輩子完成的嗎?


Yachak:

當然有可能,怎麼會沒有可能。


主持人Jade:

因為大多是人覺得是聽起來是非常難。



Yachak:

只要你開始了總是有機會。但是我們不開始,我們一定覺得是很難,或者說你剛開始起步的時候,那這個過程你會看起來非常遙遠,但是你會發現,你一直往前走,會不斷加速,因為你剛開始會是 像一個在小道上走路,或者你坐上一個牛車在往前趕路一樣,在那個狀態下肯定不敢設想,什麼時候才能達到看似遙遠的目標,就像你從這裡(雲南大理)到北京坐著牛車或踩著單車。


但是這個東西他一定會轉變,比如說你成長到一個階段,你發現你會有一個新的存在狀態,你有了新的交通工具 你發現你有一輛汽車,然後你可以上高速公路 你可以快速的行駛,那這時候你覺得目標其實並不遙遠,這個信心是在你不斷進步當中建立起來的。你不能剛開始就有這麼大的願望,可能我相信99%都做不到,但是你成長到一個階段 ,特別是當你入門了,覺醒以後那個目標就看起來不遙遠。


主持人Jade:

那您剛提到業力的障礙。不管是在業力燃煤發芽之前還是發芽之後的過程,我們都會感覺到我們身上業力是很重的,這個過程也非常的漫長,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去理解業力,它是一個很實在的東西嗎?



Yachak:

所謂的業力,我在課堂中講解很多,就是你在前世累積很多善和惡,如果包括你的關係,你的情感,還有你執著所追求的一切,這些慾望,都會帶來這一生,你就會有個衝動,想要去追求他,然後去滿足他,那如果這些慾望他只是一些世俗的慾望,那他就會影響到你的靈性,因為世俗的慾望他是向外求的,那靈性他是要求你向內的,當你有很多這樣的慾望的時候呢?會感到你跟內心想要的東西是相互干擾相互衝突,這時候你就必須要處理這些業力,就是你所執著的一切外在的東西,所以在這處理過程中,對你來說是相對艱難的,很難放下這些根深蒂固的東西,有時候往往就是經歷了很大的一個挫折,很大的受苦,你才會往回走,你才會堅定的向內尋找。

但是如果你,真的,真的願意向內走的話,你的業力處理才會加速,所以看似你有很多業力。但是,你在向內不斷尋求的過程當中,他會處理的非常的快,如果你沒有向內走,可能這些業力,你一輩子都處理不完,但是一旦你走上靈性的道路,這些東西就會加速的清理,他甚至會把你過去生的東西都一起清理掉,所以你會感覺事情,會經歷很多各式各樣的變故,生活的變故,關係的變故,什麼都有,這個過程就是在幫助你,清理這個業力。



主持人Jade:

所以你怎麼看待業力?如果我們把現實生活中每件事情看成果的話,那我們就很絕望,因為因,它可能在以前就發生或在我們前世就發生了,我們根本不知道。但是,我們把這些(果)看做因的話...我們覺得其實我們還是有自由的,所以我一直想問的是,我們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


Yachak:

有沒有自由意志,是看你的所達到的意識層次,你的意識層次越低,它就越沒有自由意志,那你說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不就是自由意志嗎?但其實你看, 別人做什麼或者怎麼去思想,他已經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因為他的思想裡面,包含他那個過去帶來的一些影響,或者說那總習氣... 所以你在這總過去習氣的影響下你怎麼可能有自由意志?你所做的...所有的選擇,你的行為方式全都來自於經驗 來自於過去的影響,你怎麼有自由意志?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人的命運就是註定的,因為你所有行動都來自於思想,但是你這思想是由過去實踐著,所以你怎麼能決定未來會發生什麼?你沒辦法...像這樣的意識型態,他就是可以計算了,你可以從這個...算命的角度或是星盤的角度預測出,這個人未來會發生什麼,


另外一總情況,比如說你的意識是靈活的,是有創造性的,那你的命運就是有兩三種可能,就是說如果我的星盤已經決定我的生命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你是沒有辦法打破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被設定好了,既然在一個設定裡面 你怎麼去改變你的命運呢?其實在我們整個架構裡面,他還是有一些可以重新組合的東西。


我把一種更高的思想,靈性的智慧帶進去,那所有這些架構的東西都會改變,它的性質可以完全的不同,可以在星盤上可以看到我們會帶著什麼樣的課題帶著什麼樣的困難,但是這是占星學可以解讀的東西,那占星師也可以完全解讀你的關係或是怎麼樣的,你的未來適合什麼職業,你的性格又是如何,他可以解讀。但他唯一不能解讀的就是說,這些東西怎麼塑造你變成一個可以成為解脫的人,可以完全從你的個人命運或者自由度,他解讀不了這個。


因為他不知道,當你把靈性的智慧,這種創造性的東西,帶進你的生命節奏的時候 對所有東西都要,服務你的一切,都要為靈性而改變,比如說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在你的生命關係裡面,註定會遇到一個特別束縛你的伴侶,對你來說這是必然的世間的業力或是功課,但是如果我覺醒的比較早,我具有靈性的意識 那這個特別束縛我的一個伴侶,他反而會成為我成就(靈性上)的一個助援,那從這個角度來說,那個自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那從相對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存在,但是從你獲得解脫自由的角度來說,這個並不是束縛,因為你看到他並不是束縛,而是你成長到一個助力的時候,那你不就從這關係中解脫了嗎?當你從這關係中解脫的時候,那這星盤就沒意義了。它就是一個框架,它沒有意義了,所以我們還相信星盤就還相信二元性對立,我們沒有看到真正的目標就是獲得靈魂的自由,如果我們從靈魂的自由看待我們星盤的結構,就知道你在每個階段成長,在每個階段的束縛或者考驗,它都是為了這樣解脫的,不是簡單處理的問題。


但是星盤它就是告訴你,怎麼處理原生的困苦,怎麼擺脫那些困難,怎麼看待你未來的一些轉機,但是你如果沒有智慧,你沒有理解能力,你沒有創造你擺脫不了,你那根深蒂固的東西擺脫不了,當你去經歷這些事情,還是會受苦,所以這叫做是命運,你明明知道,這東西會受苦,你還是得經歷它,這就是命運 ,但是你有了智慧,它就不是命運,它可以讓你得到自由創造自由運用的東西。


我把一個束縛的東西變成一個成長的契機,那就是一個創造性的思維,那對我們這樣我們對命運就有一個重生的看法,或者說我們根本不用去關心命運這個東西,我們根本不用關心我們的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我們為什麼要關心它?因為它所有這些事情的發生,它只有終極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獲得解脫,如果你沒有看到這個終極的目標意義,那你就活在一條固定的命運線之上,就是這樣。



主持人Jade:

如果這一切的遊戲或故事就是讓我們解脫,這是一個很善意的過程,那很多人都不禁要問到底為什麼要經歷這一切?我們的源頭,我們的本性明明是很光明的也很圓滿的,也不是二元的我們為什麼要來到這二元的世界?來到地球上?為什麼從一個沒有時間到一個有時間的地方?為什麼要經歷所有的苦?經歷所有的無明?最終再回到源頭回到解脫?這一切是為了啥?



Yachak:

你要意識到自由是自由,解脫是解脫。你都必須讓自己經歷一個不自由的狀態不解脫的狀態,要不然你怎麼可能深刻的認識到什麼是自由,只有你經歷過不自由的狀態,那你才會對自由產生深刻的渴望。當你達到那個狀態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從來沒有經歷過這一切,你永遠是活在一種沒有挑戰,沒有束縛的狀態,那對於自由來說你是根本沒有概念,你甚至不知道你活在一個束縛當中,所以我們必須要經歷過受苦,經歷靈魂受限的狀態。通過不斷的去擺脫這種受限這種不自由,最後達到我們本性自由的狀態,那這樣的話經由幻象遊戲回到我們的靈魂世界,才知道自由是如此的珍貴,我們在不會迷失在幻相。


主持人Jade:

哪您回到源頭,會不會有一天覺得不夠滿足,然後又去經歷遊戲?


Yachak:

不是,它不是有來有回的一個遊戲,當你回到源頭的時候,你會不斷地創造新的遊戲,而且你那總遊戲的話,它完全是不需要受苦的遊戲,因為你已經知道你擺脫的這個幻相。你也知道在幻相裡面是沒有自由的,所以你不願意回到這不自由的狀態,所以你只會回到更寬廣的自由裡面,更深刻的自由裡面,所以不是我們回到源頭就無聊,在源頭達到最高的靈性層面,你還是可以不斷地去體驗,不斷地在幻相裡面去體驗也好,在其他的世界去體驗也好,你還是會不斷地成長。

它無窮無盡,但是你絕對不會掉回原來那個狀態,對於解脫的靈魂來說祂不會回不解脫的狀態,就像,一個人在荒野裡面好不容易走出那個荒野,你認為他會回到原來的那個地方嗎?不會再回去了....包括狄仁傑回到這個世界,他也不會在重新回到世俗人的狀態,但是不代表他不可以用一個普通人的身分來生活,但是他的內心不會在跟這個世界有任何的認同, 他不會創造新的業。


主持人Jade:

那他會不會想體驗新的地方,新的維度..然後...


Yachak:

這個沒有問題,他想體驗的話他是可以的。


主持人Jade:

那在宇宙間只有地球是二元的嗎?


Yachak:

當然不只地球還有其他星球,有生命的星球,如果它是處在較低的維度,它一樣是二元性的,只是每一個星球「人類」的存在狀態,可能會不太一樣,但總體上還是二元性的。


主持人Jade:

那如果說我們活在一個三維性的世界裡面,我們可以說最高的源頭,覺醒的靈魂是多少維度?


Yachak:

從你開始體驗到統一性(合一),就進入到第五維度,在第五維度你還是跟物質有一定連接,只是你的物質性還是比較平衡的,這兩者是非常平衡,而且你是對靈性有完全的認知,完全的信心,你會體驗到靈性帶來的滿足,這些滿足在你物質生活是相呼應的。你對物質生活也不會有過去的擔憂和恐懼的感覺,因為你有你靈性的力量來平衡世俗的生活,如果你達到一個完全超越物質的維度,比如說第六維度,第七維度,那你體驗到的靈性滿足就會更大,而且你能用運用源頭的知識和力量,來處理你物質生活上的需要來解決的問題,就你會運用自如在世界上。


主持人Jade:

想什麼就有什麼?


Yachak:

是的!如果你達到比較高的維度,你就是完全不用太多的行動,完全從你個人的心願意念,就可以去創造,所需要的東西。


主持人Jade:

最終活出來的狀態,每個人的原生故事外在境遇,是不是也不一樣?


Yachak:

在我們開悟之前我們可以採取任何一種形式選擇,隨著宗教也可以不追求..你可以結婚可以不結婚,你甚至可以去修苦行你也可以開公司...等等。但這只是一個普通人的自我追求,或者跟他個人過去著思想意識有關係,所以沒有誰對沒有誰錯這完全是個人的選擇,雖然每個人開悟的道路都不一樣,甚至個性不一樣但是他們開悟以後,但是他們總是會一個非常相似的共通點,因為它們活在同一個實相。

就是說祂們在同一個實相裡面所經驗到的,這些東西都是很相似的。所以祂們講出來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在那個法界大家是相悟的影響,共同分享彼此從法界裡面找到共同的智慧。

這時候他不一定要完全改變他的生活,如果他已經結婚了,他不一定要選擇我要單身,沒有這個必要,他還是可以保持原來的生活狀態,或者保持他原本的個性,這是和他開悟所得到的狀態是沒有衝突的。

那就是每一個人開悟,他的....從表面看外在特質都不一樣,有些人特別的宗教性,有些特別的喜歡自由,像這總情況就可以讓不同類型的人,去找到他們的一個榜樣,那些生活在世間有自己事業的人看到他的榜樣,他可能就可以在他那邊學到經驗,那宗教的可能就去找宗教的上師去學經驗,每個人都會產生他個人的影響力。關鍵是你個人會傾向那總類型的開悟者,一個老師不會強求什麼人會來找我,什麼人會來向我學習,祂不會去追求這個東西,祂讓一切都自然發生,但如果你被祂吸引,祂在某方面是有相似點的,或者你的個人生活狀態個人追求,是很符合祂所講的這些東西的 ,或者祂個人的經驗。


主持人Jade:

開悟的人能認出彼此嗎?


Yachak:

如果祂們有相同的意識狀態,當然是能夠認出的,就好像你看到另外一個自己,你看到他的內心狀態和你的內心狀態有相似的東西,或者有共通的東西,你就能看得出來。


主持人Jade:

那您在現實生活中有遇到開悟者嗎?


Yachak:

我很少碰到(笑),我不太愛社交,也不太愛尋思訪友。但是過去,可能是碰到一兩個...生活當中的...一個是比較自由的,就是不工作的,就是到處神遊,到處雲遊那種,那另外一個就是開公司的老闆,也是成家立業。所以他們兩個是相反類型的,但是我在他們身上看到同樣的東西,同樣的意識狀態 就是非常的真實,那種真實你可以感覺到,他完全不在意他外在的身分,不在意處在什麼環境,他完全就是做自己,完全活在他的世界,就你就會有這感覺,他完全的獨立,完全的完整。

他有他自己獨特的一個磁場,但是在他們之間人格層面還是有不同,雖然他們的意識狀態是非常像的,但人格層面有所不同,第一個開悟者傾向自由,所以他的思想觀念裡面會表達他的自由,那另外一個開悟者... 他是一個老闆可能會更強調他的服務,他可能會更渴望用他的實力用他的經濟能力去度,兩個人的傾向不一樣,一個個人化一點一個傾向社會一點,但是,是意識狀態是完全很接近的。


主持人Jade:

那除了意識狀態之外,那意身體層面?有沒有必須達到的或者共通點,因為...由於您之前提到我們修不同的路,像佛、道教、瑜伽...我們的呼吸狀態是差不多的,我們能做到的,然後以及我們身體中的氣,我們的脈輪打通的一個情況,在這個層面我們是不是也要經歷,不管走什麼路很相似的過程來達到身體層面物質層面相似的結果?


Yachak:

你達到開悟的狀態的話,你整個身心都會轉變,不僅是你的心智,你的情感,你的思想會轉變,包括你的身體也會有巨大的轉變,因為身心是一體的,你的心達到一個更高頻率之後,你的身體也會達到一個很高頻率的振動,那這總很高頻率的振動,在身體氣脈上運作是很暢通的,內在也是很平衡的,氣是很滿的,一個開悟的人一個得道的人,氣是非常深的,代表他是滿的。

那普通的人的氣就只是到喉嚨 ,一個得道的人他的呼吸可以到達腳底。每一個人証悟都是一樣,每一個人的呼吸狀態都可以達到這種程度,非常深,因為他控制氣的能力很強的 他能自由的控制這個氣,控制這個能量,所以他的身體是很暢通的,不是說他從此不生病,而是說 他在這個提昇身體的...這方面程度是非常熟練的,如果沒有達到這程度,沒有達到自如的程度,你在修證上沒有圓滿,修證圓滿才能達到證悟的狀態,所謂修證圓滿,就是你要達到三摩地,要達到止觀雙一,要達到四禪八定,所以這些...不管哪門哪派都是一樣。


主持人Jade:

那要達到這狀態最高效的,是不是就是打坐?


Yachak:

高效要看哪個階段,但是打坐它是普遍的,不管你修什麼你最終要以打坐為主的,特別你在最後階段,証悟的階段特別需要打坐,但是...每個人階段不一樣,需要特別的方法,有些業力重的,他需要特別的方法清理他的業,在來打坐會比較順利一點,那還有一些人就是在知識層面沒有準備好,那他可能是需要學習一些知識上的東西,還有一些是是心性上還沒準備好,

那他要學習在生活當中磨練,磨練他的心性或者去培養一些堅毅忍辱,但是打坐是每個人最終必需要...實踐這個東西,因為你在最後一個階段,你必須要達到一個很深的三摩地才能證悟,你在自然狀態下是不可能達到這狀態的。


主持人Jade:

假如一個人問你要打坐多久,多少年多少時間才能證悟到三摩地,假如他的其他東西都準備好了...


Yachak:

因為這東西是需要一個過程,這我們在打基礎的階段剛開啟,強調不花很多時間 你只要達到你能掌控的極限即可,這時候你剛剛好達到這個狀態,沒辦法在提上去了。沒辦法在增加了,那你就以這個為參考,隨著你不斷地進步,禪定的時間越來越長,你就可以增加時間。

但是你達到初禪,四禪八定的初禪之後,那你打坐是不能荒廢的,你必須每天都要打坐每天都要好幾個小時,因為這時候你才能保證提升的更快,能跟這些不斷湧入你身體的能量能夠完全地整合,然後有段時間你必須要完全的獨處,完全的不跟外界沒有連接,完全放下你的工作專修 。那個階段可能就...就是...獲得一個突破的一個階段...一般來說我們在開悟阿...證悟之前需要這樣一個階段。我們在打基礎階段不用刻意強調去專修,但我們進入四禪八定以後有固定的時間去專修是最好的。



主持人Jade:

那您現在每天是多少個小時打坐?


Yachak:

緩緩沒什麼事情的話 可以坐久一點,可能有七八個小時那如果有事情的話,至少也有五個小時左右。


主持人Jade:

那是因為您還在精進的過程中,還是因為?你覺得別的事情都沒有必要做?


Yachak:

當然是精進的一部分,但是他不是要達到某種目標的精進。這種精進更多的是,我想更多的活在一個實相裡面,我覺得活在實相裡面。會更幸福一點 。

所以我不願花太多時間在這相對的世界,那我在這些對的世界 我是在完成我的一些工作,靈性上的工作和一些責任,但大多數的時候我還是,回到那個統一(合一)的世界,那裏才是我真正的快樂,我並不是在追求一個所謂的技巧,因為這些技巧對我來說已經完全地不需要,我現在不需要任何的技巧。因為他是自動發生的,當我坐下來,我就自動進入那種狀態。就完全不想努力 那個實相就自動把我帶走,我只是在享受那個實相。我沒有追求任何實相,那是祂自動把我帶走。


所以在這過程我只是跟隨祂,這樣像在河流中漂浮一樣,讓祂不斷我把帶到更遠的地方帶到海洋。所以我沒有目標也沒有過程,我只是在這過程體驗那種親密感,跟源頭的親密,體驗那過程怎麼不斷地增強,不斷地擴展 體驗那總快樂,不用擔心任何事情的快樂,所以這個時間(打坐的時間),不是我刻意要設定這個時間,祂只是需要我。當你跟實相,越來越親密,越來越緊密,你自然發現你的時間是不夠用的,你會覺得8個小時一恍就過去了,所以你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在這世俗瑣碎的事情上。


主持人Jade:

老師,我聽到很多人提到,我們正處於一個末法時代,然後我們正處於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但是我也聽到另外一種聲音是,我們在黃金時代 這個地球上 ,我們每個人其實有心念去修行的話,都機緣很容易得到提升,所以我們現在所在到底是一個適合修行的光明時代,還是黑暗的時代呢?


Yachak:

我們是在一個黑暗轉到光明的階段,它是一個過渡期 所以講它末法也是對的,但是 講它是一個新時代也是對的,但是我們現在既沒有擺脫末法也沒完全迎來光明,我們是在過渡,當然你...你會看到這個世界的轉變會越來越快,你會看到時間會過得越來越快,人的覺醒越來越快,這就是趨勢,代表我們在這階段 成長是加速的,如果我們珍惜好這轉變階段,運用宇宙轉變期帶來的靈性能量,那麼就可以在這一生,就可以達到我們的靈性解脫目標,在完全加速你的成長,在相對過去來說也是好幾倍的,這速度好幾倍的,但是你必須要非常的有信心非常的堅定,才能實現這個目標,你才能跟得上這轉變的速度。


主持人Jade:

這邊提到過你常說每一年的11/11號12/12號,會感受到新的一年的能量,那最近幾年比如說經歷疫情和整個世界很大的變化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我們是在什麼樣子能量當中呢?


Yachak:

我們看到的這些外在的景象、外在看似混亂、限制的景象、甚至是內在已經覺醒的表達,靈性的覺醒必然會把我們內在隱藏的混亂帶出來,把社會層面集體意識層面一些深重的業力帶出來,如果你不讓它浮現出來 你怎麼可能去解決問題,你必須要把社會的...集體的陰暗角的東西全部,暴露出來才能清理它...所以這個清理是為了集體,走向更高的覺醒,更高意識層次所準備的。所以它是一個前期的工作,它並不是一個壞的東西,它是一個計畫。


主持人Jade:

那這過程中我們個人越無為越好,越順勢而為越好?


Yachak:

當然你要理解它在理解上去接納它、超然它,不被這種暫時的限制或者恐懼所擊敗所影響就好。修行不是完全的不關注外在的事情,但是你要明白所做的事情,是否對這個世界有用?

有時候你認為,你所做的事情是對世界有益的,但它不一定是真實的。你可能覺得自己是站在一個真理的角度,但是你帶來的結果是負面的,因為在這個二元性的世界 你強調好的一面必然助長壞的一面,它是相對的。你反對戰爭,但也在強化戰爭的力量,所以你站在反對角度你沒有辦法去改變這個世界,那為什麼要回到內在,當你回到內在的時候。所有的生命都是一體的時候,你就可以影響。所有人的心,所以我們修行我們打做不是真正的不作為,它是真正的作為,因為你的世界就是整個世界,你改變了整個世界你就改變了。

大家都是在一個...相互連接的網路裡面,當你在這有個改變 影響是巨大的,比你外在有為的那個行動會更加的影響巨大,每個人的改變不是外在的,一個世界他真正的改變是他的意識改變,所以外在他就能採取正確的行為。


像這種戰爭的暴力,如果很多人內在找到那個和平。找到那個不需要戰爭,不需要競爭 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和平,只要大部人能得到這種內在的和平,那這個戰爭就不會產生 就是人沒有找到內在的和平。所以他內在是混亂的,它充滿了暴力,這總混亂和暴力,當他成為一股巨大的力量的時候,它就需要一個發洩的窗口一個出口。

那個戰爭,社會的競爭,就是集體內在暴力和混亂的宣洩出口。

如果每個人都達到內在和平,還需要暴力的東西?不需要。

真正改變世界是每個人要找到內在的和平,而不是外在改變某些人行為方式,那是不會帶來圓滿的結局。甚至會強化二元對立,真正的善是來自於我們本性的一種至善,它不是來自於跟你的觀念跟個人情感有關的善,這是相對的。



主持人Jade:

那我們是不是只要把注意力或心放在當下,我們就可以用本性去選擇。


Yachak:

是的如果你如果能在當下看到你的行為,出發點不是來自於某個習慣性的模式的話,這時候你的本性就可以為你做出選擇,

你該怎麼去做、怎麼去處理 ,你就交給你自己的本性去判斷就可以,這個並不困難,關鍵是你要認出,你有沒有陷入一個習慣性的模式裡。當你是從本性出發,你發現一切都很自然而然

。而且不會帶給你太多的內心衝突,你會發現這結果是剛剛好的,但是如果你是從自我的觀念出發的話,那你就會有衝突,而且你發現這結果是不圓滿的,它是有業力的。



主持人Jade:

所以我們所做的所有努力我們把心放在當下,讓本性去選擇狀態。從一個斷斷續續的...需要我們關注的狀態,變成一個延續的自然地時時處在實相中的狀態。


Yachak:

是的,剛開始你必須要有個選擇。要不斷地去選擇那個最高的

「善」。最符合你本性的那個至善,沒有所謂道德觀念的線,但是他所有行為都是善,你要向這個方向去接近,你要慢慢地通過你不斷地去回到你的內心。

去尋找這個東西你就越對它越來越清晰,那你對它越來越清晰的過程就是不斷的體驗它證悟他的過程,當你完全的找到它跟它融合你就完全的成為一種本能,你的所有行為起心動念都來自於你的本性,這時你就可以超越你個人性的思想,那總習慣性的模式。



主持人Jade:

那老師現在你會覺得這世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嗎?



Yachak:

我看這世界不會用一個固定的方法來看,如果我說這個世界是美好的,那其實等於說我在心裡也認同它是不美好的。我說這個世界是不美好的,在我心裡某部分我還相信它是美好的。但是對於我的本性智慧來說,我不願意認同任何觀點,它就是一個幻相。因為在幻相裡面怎麼會分美好不美好呢!

我看到的是實相但實相又超越了語言,他甚至比你想像的美好更美好。所以我們對這世界沒有固定的看法。


假如說「這世界不美好,是因為你們太迷戀這世界了。」

我才說「這世界是受苦的,生命是一種痛苦的。」


但是如果,你們對這世界太悲觀太消極。

我又說:「這世界其實是很美好的,你們沒有發現它的實相沒有看到它美。」


主持人Jade:

那最終不管實相是什麼,虛相到實相從假到真,是不是我們每一個靈魂,生生世世,不管我們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最終走向實相開悟?


Yachak: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向真理。走向回歸之路,這是早已設定好的計劃。

不管他用了多少時間,終究也會回到源頭。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新人類揚升意識:覺醒對話系列之三 。靜不下心。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覺醒對話系列之三 

靜不下心

(2018-07-19)

 

學生:

打坐的時候感覺雜念特別多,靜不下來。反而覺得平常生活當中容易專注。有時候打坐很被動,不知道為什麼要打坐?


Yachak:

從妄念到清淨是一個逆反的過程。妄念是念念相續之間的擁擠,清淨則是念念之間被放慢的節奏,頭腦基本上就是一種瑣碎和庸俗的人生縮影。當頭腦放慢,你才能看到生活並沒有按照它應有的樣子來體驗。如果能夠完整地體驗生活每一刻,所有存在的對立面才會完成它的使命。過去就是過去,不需要再去留戀它,未來不是當下,所以不需要去擔心它。


如果有覺知,這種習慣性的留戀和擔心就會有意識地釋放。想要對念頭有覺知,那你的頭腦不僅要放慢,而且念念之間要拉長,長到感覺不到時間對你的催迫。念念之間的寂靜是你的頭腦休息的地方,也是會產生警覺性的地方,當你有警覺性,任何一種重復性的行為模式都會被看見,在它們將起未起之時。不能等到事後才去意識,那已經錯失了去深入它的機緣。


深入事物的本質只能在當下發生那一刻,深入本質就是完整體驗,完整體驗過的事物,你就有充分了解,那樣你就不會想再次體驗,因為你已經學會了。而那些不斷重複的事物其實都是沒有充分體驗的結果,等到下一次出現之前,你就會警覺。


打坐可以幫助你去體驗那種寂靜。盡管剛開始妄念不斷,但是因為它們都是重複性的,所以你只要不意願去繼續體驗它們,它們就會慢慢消失。你要對它們有一種死了的心,不再渴望與之相關的一切,它們不會對一顆死了的心有任何催迫。只要不是當下的事物都是死的,沒有意義的。但是頭腦的興奮狀態會欺騙,你不能上它的當。只要你的心死,頭腦就無法奈何你。


在打坐當中潛意識的活動也會充分釋放出來,讓你能夠有意識去釋放和清理。任何一種心靈波動在你不注意或無意識的情況下被積累在你的潛意識,你必須要去觀察、沉澱、從內在尋找答案。這不是思考,當然頭腦會在事情出現時自動思考。但是思考之後仍然要留一個空間給內在,讓內在自己尋找答案。


打坐需要的就是為自己創造這樣一個內在空間。在這個內在空間裡面你能夠體驗到平靜,清醒,安寧。這個空間讓你對事物有更深的探索和理解,這個空間也是可以讓你進入更高存在狀態的通道。


如果可能的話,這個內在空間會創造出神聖感、純淨感、徹底地放鬆。頭腦總是傾向世俗的,所以當你的頭腦被世俗的事物所占據,它就和內在空間有衝突。在這種衝突狀態下,你就無法體會內在空間所創造出來的美。


如果你的心不夠平靜,大腦過於活躍,最好不要去試圖抵抗它。這只是提醒你的注意力如何被限制在日常生活瑣碎當中。如果不能有意識地從根源上去調整自己,打坐無疑對你又是一種折磨。你可能認為在日常當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專注,那樣會好一點。但那不代表你對於內在的探索有足夠的深度。


你的內在探索不可以通過日常的專注來替代。平常的注意力是對某個具體的事物的專注,它是非常孤立的一個點,也是非常表層的。它是有選擇地釋放你的能量。它會暫時讓你忘記了其它的事情,所以在那個片刻你是平靜和清醒的。但是當你在真正探索你的內在,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持續的、整體的、多層次的覺照現像。



如果你能學會停留在頭腦的寂靜當中,那是一個背景和核心。這樣你就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覺知,無論是有妄念無妄念,有情緒無情緒。打坐就是為了讓你去尋找和穩定這個寂靜的空間,然後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斷去擴展它。它和日常的覺知是相符的,也是共同作用的。打坐讓人安定,覺知同樣讓人安定。只有安定才能讓你觀察得原來越細,這樣你才能自主地掌控自己的思想、情緒和念頭。減少那些不必要的能量損耗,減少煩惱發生的頻率。你也能夠對事物的真相探索得越來越深,將你超拔於它們的限制和束縛。


學生:

如果打坐的時候特別昏沉,該如何克服?


Yachak:

昏沉就是你的身體比較累,或者中午以後陰氣上升容易犯困。從昏沉到清醒有一段過渡的時間。你要等待那個時間點的到來,陰陽會自動調整。但是不要中途放棄,比如去睡覺。那樣你就無法利用這種能量的轉換。


你的思想狀態也是昏沉的原因,當頭腦裝著各種各樣信息的時候,它會傾向昏沉來試圖遺忘這些東西。所以要注意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要讓自己保持警醒,放鬆身心。不要讓任何問題遺留到打坐當中。


學生:

對事物形式的認同是不是要到開悟的時候才會破除?


Yachak:

不需要等到開悟的時候,只要你能領悟到事物的虛幻性、變化性。當你的心眼開始打開的時候,你也會直接地看到事物內在的本質,而不是它們的形式。形式都是騙人的,用來迷惑感官的。在它們內在只有量子狀態,只有能量屬性,而能量的變化又依賴心智。心智能覺知到能量,就能影響控制能量。也就是你的心智狀態會影響到外在的顯現和體驗。因此認同外在事物的形式,根據外在形式來分別、評斷、貼標簽更是膚淺的。


要觀察的是自己的心相變化,心相變化才是外在顯現的關鍵所在。心相變化也反映出心智的固定和習慣模式,很多心智模式對於完整體驗事物都是無益的,甚至是自我設限的。能夠去除這種心智受限模式就能夠釋放對事物的簡單認同。就能真實和客觀地看到事物的本質,這樣就不可能有任何執著產生。


開悟是一種了解的能力,這種能力讓你能夠不再受到心智模式的影響,能夠直覺地、即時地看到事物的本色。所以也沒有什麼需要認同或不認同之分,就像你已經知道一切是幻,一切是因緣,一切都不是固定。那你就不需要分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了,不管你喜歡某個形式還是不喜歡,內心都知道沒有什麼不一樣,形色就是空無。


通常你無法覺察、控制好你的念頭,比如在你喜歡一個東西的時候,或者去追求一樣東西的時候,你無法覺察你的內心是否有貪愛的、想得到它或者想再一次體驗它的那種欲念,你無法很深地或者沒有能力去覺察那種執著的痕跡,這種念頭就慢慢變成一種印像,這種印像的累積就形成了一個業力。當有了業力,就不是你在控制它,而是它在控制你了。


追求開悟就是為了打破這種心念的執著和慣性。你的覺知力應該比你的念頭還快、還穩定。你的覺知力越深刻你就越覺醒,直到有一天你感覺不到需要覺知為止,因為你和覺知融為一體。但你對事物的本質還是了了分明的,沒有什麼能夠迷惑你。不再對任何事物的形式產生認同和追求,對事物的愛欲已經斷了,沒有了愛欲自然也沒有憎恨,所以也不會自尋煩惱。


你越來越不知道執著為何,但你會很完整地體驗事物,不再習慣分別好壞,或者逃避和掩飾。頭腦不用的時候會進入深眠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你會了解作為人的存在狀態其煩惱是無窮無盡的,暫時的快樂不過是一種假像,本質也是一種煩惱。因為頭腦的緣故。


這種狀態是難以描述的,它既不是了悟,也不是不悟,只是沒有在悟的人。就像把一個人的頭砍掉了,所謂的悟和不悟的區分就沒有了,悟的人和悟的對像也不復存在。煩惱的心或不煩惱的心,認同或不認同的心,執著或不執著的心都同時寂滅。



 

新人類揚升意識:熱愛修道/靈力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熱愛修道/靈力

 (2020-01-10)


靈力是一種精神力,遊走於天地寰宇之間,是自然無形之力。靈力也是一種電力,但這不是物理的電,而是來自普拉那能量較高的層級(普拉那共有276種),在那個普拉那層級有取之不竭的電力能源。電擁有形成、轉換和毀滅物質的能力,這個電力和身體內部的精神體緊密連接。人身可以使用的精神力只有少量,不足以轉化成形。使用精神力大部分都要依賴自然無形之力。讓身體成為一個媒介,借由吸收、凝結、再釋放才能使用精神力。這就需要身體首先能和自然相互貫通,要和自然融為一體才能真正體驗精神力。後天的精神力可以培養,比如氣功、健身、體育、訓練意志之類,先天的精神力不可培養,只能靠領會才能契入。


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不可有執念,不可強加個人意志,不可逆行而為,方才是自然的精神力。使用個人意志,一是力量不夠,二是會造成能量反噬,三是如果違背天意則帶來重業。所以精神力的使用和心性也有關系,心性純淨就能使用,心性不純而誤用會招來業,心性廣大精神力也越強大。在一個人還沒有領悟宇宙大道之前,任何沒有指導的自我靈力追求都可能是誤入歧途和危險的。


精神力不僅僅是一種普拉那能量,同時也連接宇宙心、神力。作為普拉那能量,不同的靈氣結合會帶來不同的精神力,所以沒有人擁有完全相同的靈力體驗。物質的媒介同樣帶有一些靈氣的成分,比如道場、聖人墓地、器具,經咒、藥草等,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了密法能力。因為天地有陰陽之氣,人心有善惡的能量屬性,在自然萬物中也有對應。所以由此產生白魔法和黑魔法之分。要掌握所有的靈氣實則是一門精深的靈氣科學。地球上很少有人能去研究這門科學,盡管從整個宇宙的靈性景觀而言,這些科學也還只是它的一小部分。地球作為一個宇宙級別的靈性進化中心,靈性法則嚴格,二元對立劇烈,所以在地球上大部分人的修行目標都是以脫離痛苦和煩惱的業為首要。


靈性極高的修道者不必使用靈力,使用宇宙心就可以影響一個人普通修道者的內心,從而控制他去使用靈力的想法。更高的是神力,但是擁有神力的至高者通常不使用神力,如果使用也是用來喚醒人心。控制力是修行獲得信心非常重要的一個來源。如果我們沒有控制身體和心靈的能力,如何能夠叫做有靈性呢?在一個人喚醒靈能或靈力的最初,不僅身體需要改換狀態,心輪也要完全打開。如果心輪有自我限制、堵塞和恐懼,它就無法向外開放吸收更多的精神力。那樣的話即使修煉靈力也會很慢、很弱,如果強行修煉則容易反噬。


從最基本的精神控制力而言,一個修道者首先要培養的是平定一切身心煩惱的能力,和不受外在環境影響的能力。好比我們人性當中都有冬天怨冷、夏天怨熱、雨天怨雨,環境差怨環境的自然傾向。但是通過正確的認識和靈性訓練,我們就能夠超越這些表面的影響,完全適應成長的道路。這是我們內在有精神控制力的緣故。而控制力是日復一日地堅持、養成習慣、不斷挑戰自我極限才能收獲的靈性能量,是自然到來的禮物。


一旦擁有控制力,就可以擁有一個更健康有活力的身體,讓身體更有承載靈氣的能力。也會更願意主動去提升自己,掃清一切道路上的障礙,努力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帶有警覺性和泰定地面對生活,發展全觀的能力,有效處理問題的能力。這種深入生活細節去修行的過程本身就會帶來一種成長的莫大樂趣,是智慧結合控制力的結果。


要獲得更多的精神力,其中之一就是控制身體、感官、情欲的泄漏。減少有漏的生活習慣,不讓身心過度勞累,這是積累精神力的需要,同時在心性上悟入自然大道。不要向外在投射出我們的種種不滿足,也不需要妥協於任何世俗力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平衡和釋放不必要的關系和業力,同時有能力活在自己創造的實相當中。當你的力量擴張到身體之外,你就是一個更大精神的控制者,需要更穩定的心智平衡能力。


證悟我們內在的神性是修行的高級階段,最終修行是要帶我們超越身體和精神極限,達到止息狀態,一切心的狀態都要止息。這樣我們才可以和宇宙融為一體,獲得無限極樂的滿足,同時從那個宇宙本體裡面源源不斷產生出精神力。這個本體是真正的靈性寶藏,你需要的一切靈力、智慧和喜樂都可以從那裡獲得。如果一個人達到道的本體狀態,那他使用精神力和他的證悟是並行不悖的,如果沒有證悟只有精神力,精神力就可能成為證悟的一種障礙。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新人類揚升意識:元素之力。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元素之力。

 (2020-04-01)


宇宙作為無窮豐富的存在性體驗景觀,元素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相互交融和平衡,對於宇宙生命而言元素是進化遊戲的一部分,它在較高的進化階段被當作自身意識的擴展媒介而使用。源頭作為一切的創造者,既把自己設計為“造物主”角色,也把自己設定為不同的遊戲角色分工,比如“獵人”和“獵物”、“維護者”和“破壞者”、“覺醒者”和“迷失者”。遊戲必須設計得足夠復雜和精巧,不然遊戲將無法深入其中,更不會讓靈魂的潛力發揮到極致。獵人在自己的圍場中尋找獵物,有時落入自己設下的陷阱,有時又獲得一線生機突出重圍。有時成為主角和正面人物,有時成為配角和反面人物。最終,獵人發現一切都是關於尋找自己的遊戲,獵人一直尋找的獵物,正是他自己本人。


被濁性意識束縛的靈魂很難想像這種遊戲的原理,因為他們意識不到精微的意識和層面,厚重面紗讓他們深陷夢中之夢,看不到遊戲的全貌和自己的真實面目。盡管超越濁意識很難,但那不是不可行的,再厚重的面紗也是程序設計的一部分。噩夢往往是推動靈魂醒覺的有利條件之一。對精微意識的體驗和追求,很大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首先意識要從現實夢境中清醒過來,從各種受限的濁生活形態解放出來,並擁有一定的元素控制能力。


一個從世俗生活之夢中醒來並回家的靈魂,就如同一個從遊樂場成長起來的孩童,想起了自己真正的家不在虛擬遊戲當中,不再把遊戲當做真實——雖然這不意味遊戲從此結束。很少有靈魂願意再次回到如同荒野的濁意識世界,這是個很容易失憶和迷失的世界。所以那些醒來的靈魂當他們決意回來的時候,一定會首先設定一個基本的人生路線,以便在恰當的時間醒來。這意味著對於遊戲程序的某種嫻熟。


元素就是生死的獵場。在這個獵場裡面,沒有獵物,沒有對手,唯一存在的是獵人和他所創造的多維遊戲。元素在較低層面是低電壓的,具有很大的現實束縛性。為了對抗元素的力量,物質能力顯得尤為突出。但是發展物質能力的同時也會造成被物質所捆綁。所以要發展三摩地的控制力量,而且三摩地必須圓滿,才能從根本上控制元素。三摩地有各種不同的層次,這些層次組成了內維度的不同世界,通過內維度外在世界得以存在式體驗,這就是所謂的天堂狀態。決定一個人死後去向的,正是這些內維度的探索和體證。


三摩地就好比穿越維度所需的能源,能源不足就不能達到高維度。在連結源頭之時,元素的力量被證明是源頭的影子。元素盡管強大,仍然來自於一個更實在、超越的本源。而這個本源看不到、摸不著、沒有出處,自我覺知而且就在我們的本性當中。遊戲者自己就是本源,但是在證悟我們本性之前,我們只是進化遊戲當中的獵物。


元素充滿了迷惑性,它會讓所有進入圍場的“獵人”輕易成為獵物。實力在這裡就是一切,只要獵人不輕易把一切元素的力量同化並認同為本源,就不會落入陷阱。也沒有人可以真正模仿獵人,因為一旦模仿“獵人”就成為心智的俘虜。最終,一個人是通過徹底地臣服而發現了自己的本性。在無窮無盡的元素之流當中,微妙的欲望會讓人輕易失去對本性的自覺。要讓本性的意識在心中永不失去,三摩地的頻率必須足夠充沛,因為本性的頻率是高於一切元素的。如果本性自然顯現出來,一個人就會知道。在那個純陽的狀態,沒有任何意識昏昧和做夢的可能性,在這種狀態下,心智會失去作用,本性會宣告它自己。


不圓滿的三摩地,即使偶有瞥見也很快失去。心輪沒有完全打開之前就沒有足夠的能量空間邀請本性的入駐。這些偶然的瞥見在本質上沒有什麼特別價值,因為心智很快會取代那一線流星般的光影。但是本性卻不是心智的產物,本性是一個人褪去浮華和濁意識欲望及多維幻相之後的天然無價之寶。


沒有打開脈輪之前,基本上很難達到三摩地。但也有例外,在持續地每天好幾個小時的禪修努力當中,以及團體的共修當中,有可能暫時衝刺到初禪和二禪的三摩地。但是因為沒有脈輪系統的持續供給,一旦鬆懈下來境界很快就會失去。初禪和二禪是適合明心見性的頻率,三禪需要完全打開全身氣脈。四禪是最好的三摩地,因為觀的力量最強大。


要將精微意識擴展到身體之外,則需要借助元素的力量。元素的力量自然流動,身體要非常地平衡才能逐漸感知和契合它們。一旦想要停滯在某種體驗就有落入陷阱的危險。元素的探索是遊戲的一部分,元素的世界也帶有一定的欺騙和誘惑性。它考驗著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悟性和理解能力。在元素世界的嘗試漫游讓一個人熟練地掌握其中的規律和技巧,並避開其中隱藏的風險。


在濁意識生活領域,處處充滿恐懼,有限的快樂隨時可能被生活戲劇衝散。在精微的能量領域,只有體驗而沒有業的累積。其最大的挑戰就是無法達到全面覆蓋,元素的探索仍然有限。在空無邊際領域,發生的最大迷惑就是把這些空無邊際的體驗看成是本性。因為還有概念上的污染和執著。唯有超越這些局限和迷惑性,本源的真相才得以呈現。站在本源的體證基礎上,再回頭進入元素之力,三摩地因此臻至圓滿。


宇宙當中有六種基本的元素,地、水、火、風、空、識。這些既構成了物質存在的基礎,也組成了宇宙生命從粗濁到精微所有層面的意識體驗。它們都可以成為獨立的力量載體。

 

地元素和我們的肉體有關,也和一切固體有關。地元素有阻抗的作用,通過觀想遍虛空的地元素,來鞏固身體的機能,增強對外的免疫力,防止能量流失和寒氣、邪氣、病氣入侵。簡單的步驟就是從觀想身體的地元素開始,慢慢向無盡的虛空處填滿。當地元素的觀想成就,一個人甚至可以將地元素從虛空中單獨抽離出來,在虛空中、水面上行走。


水元素和流動的液體有關,我們的身體大部分也由水元素組成。水元素具有衝開阻滯的作用,從身體內部開始觀想遍虛空的水元素,可以讓身體得到充分的滋潤,能量在氣脈當中流動自如,對我們的情緒體和心輪有療愈和擴展作用。如果想要擴展我們的心輪,借用水元素和無邊的海洋融合起來,我們的本性就如同海洋一樣。


火元素和毀滅有關,火元素和我們的內呼吸系統和能量體相連,通過呼吸控制可以迅速增強能量,清理脈輪低頻的能量。觀想身體成為了火元素遍及虛空,可以燒掉一切昏沉、散亂、夢游的意識形態。但如果過多使用也會導致大腦的眩暈。


風元素和陰陽氣息的律動有關,可以當做傳輸、移動和減輕重力的媒介。一旦能夠感知到這種輕盈如風的律動,就可以從觀想身體風元素開始遍及虛空。讓身體變得更容易安住不受身體沉重、疼痛之苦。


通過觀想空元素一切顯相回到元素的初始狀態,空元素讓意識暫時忘記一切,超越有形。觀想完空元素進而觀想識元素。而識元素讓本性當中的靈明覺性變得“無所不在”成為可能。正是無所不在的意識成為心靈獲取喜樂和宇宙之愛的源泉。


另外還有四種顯色,大自然的四種基本顏色,赤、黃、青和白色,其它顏色都是從這四種基本色調和而來。色彩和物質可吸收的光的波長有關,閉著眼睛看太陽,首先接受到的就是紅色、其次是黃色,而白色是七種顏色的初始色。不同色彩的光有其不同的屬性和意義,紅色連接我們的肉體,所以觀想身體是紅色遍及虛空可以吸收太陽的第一道光,增強身體機能。


觀想黃色遍及虛空,可以吸收太陽的第二道光,第二道光連接我們的心智體。所以黃色可以用來平衡我們的心智體,讓情感和理性達到和諧。


青色其實也是天藍色,代表的是天空最純淨的顏色和最高層面的天堂。青色連接靈性體,對應我們的靈性通道眉心輪和心輪。通過觀想青色遍及虛空,可以讓身心獲得平靜,進入感受本有的自性特質。


白色是源頭的顏色,觀想身體充滿白色或白光遍及虛空,可以淨化一切身心質礙,感受來自天堂的光輝。這些元素的力量和感受必須跟隨身體的具體的感受而進入,自由轉換。最終可能只會有少數元素能對應自己的能量特質並進入自己的精微意識當中。


可視、可聽、可念、可觸的一些元素也可以成為一種修煉的輔助,比如符號、聲音、文字和實物。但是因為處於有形範疇,一般情況下它們只能影響感官和心理,而無法把人帶到精微的能量層面。任何有形的輔助形式最終都無法持久,因為它們會帶來感官和心理的疲勞。同樣是水,液態水是精微水元素的影子。水的力量可以很強大,精微水元素則更強大。


另外一種情況,在隱秘元素的注入之下有形的元素會得到加強或改變其固有屬性。通過這種方式,一些隱秘的力量能夠感知和傳遞,其力量的強大取決於注入這些元素的個人和團體。但因為有媒介的作用,其性質和屬性強弱不同,假如不適合自身的身體條件,仍然無法更好被自己的能量系統吸收和利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通過自身的能量振動來捕捉和觀想元素,連接真正需要和適合自己的元素力量。擁有一定的止定能力以後,就可以嘗試借用元素之力來擴展能量和知覺,直到達到純陽狀態為止。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新人類揚升意識:無為的三重境界。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無為的三重境界。

 (2019-02-10)



不求生。


不去追求那些超出需求之外、虛浮不實、迷亂心神之物,不求生似乎是一種無欲無求的態度,但其實這裡面包含著對生死來去的真正認識和覺悟,不求生不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方式,不求生不意味著求死,而是積極地去創造另外一種存在性。


消極只會轉移更多負擔給他人,不求生應該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無為不是對生存本能的一種對抗,或者對個人自由的放任態度。無為要效仿的是天地萬物的自然運行規律,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基礎上,以最簡單省力的方式來獲得存在的滿足。



有求必有所得或所失,無求便無得失之心,所以不求生主要是一種覺悟了的生活智慧,回歸樸素自然的天性。求生的本能衝動越高,所涉入的人事糾葛和善惡是非就越復雜,因此日久必定心神不寧、靈性遲鈍,甚至墮入邪道。反之求生的本能越低,由得失分別心帶來的煩惱就越少,人心就趨向至簡和中道,因此更容易不費力地達到人生的安樂幸福。



求生也必然涉及到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領域,對不求生的無為態度而言,知識和經驗只能發揮在生活的某個領域,而這個領域無法代表生活的全部意義,甚至當知識和經驗充當了內在直覺部分的權威,對生活意義的感受將會變得扭曲和混亂。只有無為的智慧可以指導生活的全部領域,因為它是超越心智的一種大知,不依賴主觀和私欲,擁有它自己的邏輯,可以全方位俯瞰生活的每個部分和細節,調整著人生的每一步方向。


不求生的境界也許會被看成是不為世間名利財色所動,“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高尚操守,甚至不為自己帶上超然於世的隱士光環,以表明和世俗的決然不同。但是不求生並非有一個精神境界可以追求,它是自然無為的,一種沒有經過任何思想推理和渲染的存在,和生沒有對立,和死非一異也。


在生裡面體驗著某種程度的死亡,但是又和死亡的一般意義相距甚遠。它是充實的、自由的、簡單的、不匆不忙的,它是神秘和難以定義的,是一種從頭腦的慣性抽離出來行走在寂靜中的認知方式,也是一種接近於“禪”的沒有目標和掛念的生活方式。


 




不求死。



厭倦生、寄望其它空間、天堂或極樂世界、來世福佑、崇拜精神不朽等都是求死的一種活法,這在宗教信仰裡面尤其看重,此生可以活得罪孽和不堪,但是希望死後可以活出更高的存在狀態,或者通過死亡達到最高的靈性體驗和解脫。死亡有時也可以成為一種和神聖律法討價還價的生意,不遵守生時的清淨,卻幻想死後的逍遙。


不求死不反對信仰,但也不像世人因不了解死亡而恐懼避諱,不把死作為生的對立面,而是把生死看成生命進化的兩個孿生伙伴,沒有孰輕孰重。生和死不是一個需要時間和地域來衡量的問題,生死本來無二,生不代表永恆,死不代表結束。在生裡面體驗死,在死裡面體驗生,這是對生死的完整領悟。生不值得恐懼,死也不值得期待。


不求死就是把當下的存在看做永恆的一點,在死的體驗中有真正的不死,這和普通意義上的生死無關,反而更超越的“生”需要通過體驗“死”來達成。認識並體驗到靈的不生不死就是超越生死的永生狀態,而生死不過是其表面的一個小小瞬間,只要靈蘇醒過來,那麼對死亡的一切恐懼和想像都化為烏有。


看清求死和求生一樣,同樣是內在某種錯謬、欲望或恐懼的驅使,是無明的表現。只要還有這樣的無明,永生的本性就無法示現自己。了解自己的本性無生也無死,所以不求死就是不活在妄想、幻想、迷情的虛假世界裡面,只要有片刻的妄想就有片刻的“生死”。只要遠離無明的蠱惑,本性自會證悟自己。


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體驗“活著的死”,所以才有對死亡的絕對把握和信任,但除非一個人現在就開始體驗這種“活著的死”,不然在死亡降臨的那一刻,他將迷失在生的依戀裡面、死亡的恐懼裡面,再次進入生死的循環。


 



不求解脫。

                                               

一個內心清淨到無一物的人,本身就是解脫的,因此對解脫的欲求就不會升起。回歸本性的人就好像回到水裡的魚,掙扎是不可能的,甚至連解脫的想法都是多余的。但是當魚還在想像的岸上之時,掙扎會增強渴求解脫的力度。而那些連掙扎都不會的魚是注定要渴死的。


解脫是沒有解脫可求,沒有生死可了,只要還有生死來去之念就不是真解脫。魚在水裡面不會去問水在哪裡,處於解脫當中就不知道什麼是解脫。如果還有個解脫存在就是作繭自縛了。魚不曾離開過水,水也不曾離開過魚。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錯覺?是心營造的夢幻讓其感受不到解脫就在眼前。是對生的無止境追求導致對解脫的遲鈍,是這種遲鈍引起的受縛狀態傾向對死的幻想。


參透生死自然就是解脫,它可以無限遙遠也可以無限接近,關鍵是人心的清淨無染。生死它不是一個對立、來去,不是一個真假、而是一個幻,但是站立在實相中就連幻的概念也不需要。因為在幻裡面確實沒有什麼可得到的,沒有什麼可解脫的。這就是真正的無為,是道的本然狀態。但在無為裡面是可能無所不為的,它也是在無限地自我創造當中。

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新人類揚升意識: 覺醒的四門功課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 覺醒的四門功課 

(2020-03-13)


意識。


意識可以改變命運,意識只有在具體的創造過程中才可以轉化為智慧。智慧無論何時何領域都可以讓人不斷獲得成功、進步,不會因時間而消失。智慧不是理論和教條,剝除宗教對靈性的形式化和繁瑣儀軌遵從,靈性就是意識在實際生活當中所獲得的智慧總和。而實際生活也不完全指外在環境的活動領域,也包括一個人進入靈性道路後的內層面體驗。把靈性看成是一條前人鋪設好的道路顯然是錯誤的,真正的道路不是外在可見的,而是內在的精神上升旅程。但是內在的旅程開始之前必然經歷一段混亂、難以抉擇、目標不清晰的過渡階段。


在沒有跨入內在道路之前成長過程一定是曲折的。因為個人已經習慣用有限智力作為靈性發展的向導,就像處在外在生活情境中一樣。但是真正的向導並非來自我們有限的智力判斷,也非外部環境所造就,而是超越心智範疇的靈性直覺和智慧。而這些直覺和智慧就在一個人內在隱藏著。


和外在的生活領域相比,靈性道路和世俗道路既有相交的部分也有完全相悖的地方。對於個人的外在生活,一些人非常熟悉的意識領域對其他人卻可能是完全陌生的。即使對同一個生活命題,理解的程度仍然大有差異。在一個命題沒有完全發展出足夠智慧之前,它就會不斷反復出現。這些外在干擾因素影響著一個人進入內在道路的準備時間。而靈性覺醒的意圖不是要“避開”這一部分成長——假如它已經出現在個人的生活領域當中,那意味著需要通過靈性的方式從其中獲得足夠生活經驗和智慧。靈性道路並非兒戲,它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和精神準備才能保證順利穿越諸靈性層面。


每個靈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為這種成熟而努力,智慧作為靈魂的經驗就儲藏在心靈的潛意識當中,這些帶來智慧的意識需要通過具體事件的碰撞而被引發。知識是書本的結論,是他人的經驗。時間在其中起到模糊和弱化的效果。但思想和道路的龐雜只是一個幻像,真正的靈性很簡單,靈性成長就是意識向真理的轉變過程,這個過程就發生在生活日常的每一刻,每一個抉擇、每一個會激發勇氣、信心和耐性的考驗。頭腦往往攜帶著諸多頑固的舊有習慣經驗,唯有戰勝頭腦才能獲取靈魂的智慧。


就終極真相而言,並不存在一條真實的道路,“河流不存在,道路也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不同意識層次對道路的不同想像。很多人不能有效發展出更多靈性的智慧,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宗教的條條框框限制了他們的想像能力。第二個原因就是知識沒有被轉化為智慧,靈性停留於概念成為一種無法實際運用的知識。忽略了我們生活當中的行為模式、一言一思,就等於把靈性和生活割裂開來,其進入內層面的準備時間也必然拉長。


有三種不同意識形態的人。一種是完全確信個人和宇宙為一體的人,能夠只用意願就可以滿足自己的一切所需。原因就在於其意識當中沒有自相矛盾的思想觀念,限制性思想已經清除,因而意願的力量是百分百的。一種是尚未完全轉化意識的人,雖然也相信宇宙會滿足自己的願望,但其內在並不能做到百分百,因為限制性的想法依然存在。所以宇宙也不能完全配合意願。而最後一種是只有限制性想法的人,意識依賴外部反應,個人的力量是分離和孤立的,沒有使用靈性知識的能力和智慧。第一種就是覺醒進入內層面道路的人,第二種是覺醒過程中的人,第三種是沒有覺醒的人。


只有將靈性意識具體化運用,並在過程當中去看到什麼在阻礙這種意識的發展並努力超越之,才能利用現實經驗發展出靈性智慧。在社會和個人生活的每個領域,去看到真實的力量之源並不依賴於外在,解決問題的根本應該從內在意識轉變開始。一旦把力量之源置於外在,增長的就是個人經驗帶來的限制性想法,一旦限制性想法過載就自然產生恐懼和逃避的企圖,而忘了個人真正的成長目標是在當下情境中使用靈性意識去獲得智慧。只要有智慧作為向導,一個人自然擁有真實的力量,而外在的“虛幻”力量也會褪去。


 

關係。


關係即是業力可以消耗自身的夢境現實。我們會遇到什麼的關係和問題即是內在心像的個別反映,這些個別心像和集體心像組合在一起,構建出龐大而復雜的夢境現實。客觀而言,夢境既非好也非不好。但是沉浸在夢境當中而將其視為實相,必然會受苦。如果在夢境現實中保持覺醒,則可以削弱夢境現實帶來的影響。對待業力的物理呈現,既不靠批判也不應逃避,而是勇於承擔一切發生而不執著其結果。沒有業力的呈現和消耗,意識就會被過去拖累而無法前進。不論集體或個人,任何過多的業都需要被消耗才能加速意識的覺醒。而通過業力的物理呈現,外在的夢境變遷時時衝撞著一個人的內心,讓人開始質疑現實的價值觀念和個人存在意義。


夢境現實的衝撞也讓人逐漸看清和厭倦心靈所受的種種限制和束縛,為靈魂的成熟和覺醒做好準備。而這些限制和束縛一方面和我們的客觀現實有關,另一方面它也在揭示我們為達到靈性自由所需要的完整意識和精神狀態。自身的性格弱點和不足是帶來束縛的內部原因,性格和其弱點在夢境現實通常是受批判和不認同的,但是當其有價值的一面被充分利用,就會轉化為一種靈性潛能。社會環境不接納的某些“缺點”卻可能是靈性成長的有利條件,只有當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都被有意識地運用到靈性成長當中,才會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整合。在高八度頻率的靈魂諧音當中,個人相衝突的性格面向也會變得完整和諧。內部和諧也會帶來外部和諧。生命的存在是一種巧妙的設計,任何一種面向的存在不是單一的,而是陰陽互補的。找到自身內在互補的意識相互協調、平衡,就會發展出更完整的意識人格。


關係的另一個重要之處在於,它是發展出自由和愛的必經之道。關係是自由還是束縛,也許剛開始是由其業力屬性所決定,但是通過內在的愛之擴容,即無條件地接納和寬恕將得以釋放。愛不是個人的情感之愛,也不是欲望占有之愛,這些愛無法解決業力的屬性問題。唯有帶來自由的愛才可以成功實現業力的解脫,這裡面顯然包含著神聖的意願。因為只有在和神聖意願對齊的時候才可能產生這種帶來自由的愛。真正的自由裡面也同樣包含著這種愛,這種自由不是肆無忌憚、我行我素的自由,而是試圖與靈性真相對齊帶來的智慧選擇。這種自由發展到與真理合一的高度,即是沒有給與者,也沒有被給與者,也沒有任何給與的東西的自由。當心靈品嘗到這種無人我對立、無主客對立的自由,關係的問題即告結束,不會再產生任何束縛性的業力屬性。


 


二元。


萬事萬物都以二元劃分得以確認和歸類。但是事物的本體卻不在二元,因此真我、真心都不在二元表現形式當中。二元性是有生滅和暫時的兩極搖擺現像,樂極生悲、陰極陽生,苦樂交替、生死輪回,沒有什麼是固定不變的。二元心即是心像在二元性場域的表達,主動和被動、果斷和猶豫、熱情和惰性、喜歡和厭恨等等都是它搖擺的方式。二元心沒有根基,因外境和心像的相互結合而起變化,追逐二元心就是一種不覺醒的狀態,在這裡二元心認知外境為實有,心像為恆常的我。因此是顛倒之狀態。在顛倒裡面,一切外在的活動和行為都由心像在推動,人心沒有自我主宰的能力。


頭腦是二元心通過心智體在思想層面產生的波動。要控制二元心的表達幾乎不可能,只有回到真心才有機會。但是通過對其產生覺知行為則可以減少這些無意識的波動。不輕易認同我們的頭腦,即是成為頭腦的觀照者,通過對頭腦的觀照行為來緩衝頭腦的釋放速度,等待一個啟用智慧的時間。這個時間很短暫,它只會在頭腦暫時停止的片刻出現。一旦智慧呈現就可以了解頭腦的本質,瓦解二元心對外境的攀緣,以及對不恰當思想產生的行動之結果進行糾正。如果頭腦沒有付諸行動心像就沒有釋放業力的機會,行動及可能帶來的結果就會改變。但這並非通過壓制,而是通過覺察頭腦的本質。但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讓二元心像變得沒有力量,這會在喚醒我們的真心並與之融合時發生。


觀照我們的頭腦,可以清理頭腦的混亂形態、庸常形態、機械形態,增強頭腦的敏銳性。認清它的慣性模式、搖擺機制、可承受的壓力範圍、迷失的時間表等等。錯誤的思想觀念、限制性的思想觀念在二元心裡面埋下恐懼、孤立和易受外在傷害的伏筆,這些將影響一個人行為的外在表達和結果。不穩定的心理容易帶來不友善、不圓滿或固定模式的外境反映,因為心物一元,外在並非一個固定實相而是當下心境的一個鏡像反射。通過外境反映也可以大致了解我們內在在害怕擔憂的事物,提醒我們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變得更成熟完善。而了解的意義不是去試圖影響和改變外在,或者妥協現實力量,最終為了找到內在真相。


找到真心就要在二元心之間平穩安住,這樣才能隨時平衡好二元心的搖擺可能,不能等到二元心達到極限時才有所行動,那時已經無法啟用智慧,頭腦的過去經驗將成為主導。雖然尚未證悟到真心是什麼,但是有意識地將注意力放在平衡的位置就是去感受它的途徑。在兩極當中保持平衡是可以產生覺知和專注的所在。只要二元心獲得足夠的平衡,覺知力就會漸漸向內轉移,讓意識可以突破表層思想,進入潛意識的領域。


 


覺性。


一個人的覺醒程度取決於他的覺知能力,當覺知到自己的本體,就是跳出頭腦的片刻。一旦意識將本體認同為自己的真實身份而非頭腦、二元心,就是覺醒的狀態。覺醒狀態有穩定和不穩定之別,不穩定的時候頭腦的影響依然強大,二元心難以平復,迷失一段較長時間才會重新開始產生覺知。最微妙的迷失是當心對某些細微的情感、情緒、體驗產生依附的時候,因為沒有遇到壓力覺性的力量自然就會鬆懈下來,並把它們錯認為本體。突然的覺知會讓頭腦無法再繼續運作。真正的穩定發生在意識和覺知發生融合的時候,這是真正的覺醒。這意味著意識已經獲得超越心智體的智慧。因為靈性通道已經完全打開,覺知的能力也開始向更精純、細致的方向發展。


覺知不同於一般的頭腦意識,頭腦意識對外屬於感官,用來對外部情況起感受、知覺和認知能力。對內則是意根,意根是不斷思量、審視和評判取捨的心念。正是這個意根把心像認同為真實的“我”,由此產生出虛假的自我意識。覺性是先天的、沒有思想、沒有二元分別。正如我們的真正“視覺”隱藏在肉眼的後方一樣,覺性隱藏在思想意識的背景當中,當思想意識產生活動,覺性即刻依附其上不分你我。覺醒的目標之一就是讓覺性和思想意識能夠產生一段分離的空隙,從而去觀察思想過程而又不完全涉入其中。這樣才能避免把思想當做覺性來混同。


用一個比喻來說,二元心是一個24小時對外營業的酒店,隨時準備迎接那些在夢境現實中有業力聯系的客人。外在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則是六個招待客人的伙計,他們站在酒店的大堂。而意根的身份則是大堂經理,負責信息的傳遞。他的任務是從外在收集信息並傳達給後堂的老板,同時將老板的指示再傳達給六個伙計執行。這個後堂就是我們的心像所在之領域。老板對信息完全是被動的,不分好壞照單全收。伙計對指示也是被動執行的。如果沒有覺性在一旁監督,意根會不斷收集信息並自動創造出束縛性行動。


要理解的是,“自我”是在看似毫無間斷地信息傳遞和思量中產生的,“自我”並不是什麼反面角色。只有當它在冒充真正的主人時才會出問題,一旦把自己從本體中分離出來,把自己看成是孤立的、而非整體的一部分,它就產生了對“失去”本體的根本性恐懼。所以它必然想要抓住一切可抓住的事物來逃離這種恐懼感。但越是逃離就越適得其反,因對事物的種種執著而備受煎熬。但是當自我的力量被聚焦於尋求真理和真相,釋放錯誤認同,它就正確發揮了作用。這種情況類似於夢到自己努力從一場噩夢中醒來,夢雖虛假,夢中的自己也不實有,但結局卻是帶來真正的覺醒。


當覺知反觀這個分離性自我,自我感也被證明是虛幻的、暫時的。它也是依賴六種感官的運作、心像的活動而起作用。當六種感官和分離性自我都止滅的時候,就是真正見到真心的時候。通過簡單的覺知能讓人保持覺醒狀態,但要見到真心本性覺知的精度和力度必須足夠。當二元心平靜下來,我們所獲得的是二元心平靜安詳狀態,是心像混亂不安之另一面。這不是它的止滅狀態。分離性自我維繫著二元心,它必須打破才能真正止滅二元心。因此分離性自我是最後一道屏障。之所以不能靠簡單地覺知,其原因就在於只有提升我們的所有細微體的頻率到一定程度,才能溶解分離性自我所依賴的固有能量。而這些能量其實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斷餵養小我意識所形成的保護罩,或者說是由意根在無覺性的狀態下創造出來的各種根深蒂固的思想模式。


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禪室問答錄:聽音之法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聽音之法

2021/11/04



學生:

我在看《楞嚴經》裡說人類靠耳根修是最容易的,但是沒看懂怎麼修。


Yachak:

你要修一個法門,必須要懂得它的原理。


真正的聞聲,不是聽聲音的表相,是要聽聲音背後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是中,就是空性。動和靜只是兩種對立的聲音之相,是一種感受而不是實質。所以說“初於聞中”,指的是你要聽在動靜之間“中”的狀態,中的狀態才是你深入的方向,而不是一直在聽一個聲音的物理現象。聲音聽多了,你會被它吸引,著迷在相上。我們要穿透聲音,聽到中,就要努力去聽聲音背後那個機制在哪裡,去找聲音的根源。找到那個東西,你就知道怎麼修耳根圓通。


比如聲音從哪裡起來,它怎麼沉下去,沉到哪裡了,去尋找那個能夠讓聲音升起也能讓它消融的地方,從那個地方去深入就對了。你不難認出動就是生,靜就是滅。但是生並沒有一個實體在生,滅並沒有一個實體在消滅,所以生滅就是一個現像,它沒有什麼實質。而動靜是我們對這個生滅現像的一種心理描述。



學生:

是不是就是無中生有?


 


Yachak:

所有的東西不就是從“無”來的嗎,不就是從空性升起來的嗎。


所以我們越聽到“中”的底蘊,就會聽到空性,除了空,什麼都沒有。以前有一個禪師去瀑布旁邊打坐,剛開始吵得不得了,但是他慢慢聽,聽到聲音深處,突然有一刻他聽到聲音完全靜止了。為什麼會感覺聲音靜止,就是他聽到了空性。


耳朵其實不僅是肉體的耳朵,它裡面還有一個耳朵。肉體耳朵你只能聽見物理的聲音,但如果啟動了內耳,你聽到的就是一種能量振動,它也有一種聲音,但是這個已經不是物理層面的聲音。


比如觀音法門聽到的海潮音並不是物理聲音,是一種音流,是能量振動發出的。所以你練耳根圓通,超越了物理聲音後,你就能聽到海潮音,吱吱響或者唰唰響那種聲音,然後你再從這個聲音聽進去,又可以聽到更深的音流和頻率。


直到你跟這聲音完全融合,放棄了個體性。就達到“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是個什麼境界?在受陰的境界,在受陰裡面你把那個能聽的耳識關閉了,等於聲音、動靜與你無關了,因為你的耳根不納受了。不生就沒有了動和靜的感覺。這就表示你跟那個聲音完全融合了。

你就是聲音、聲音就是你,沒有動靜二相。這時候能聞和所聞都空掉了。“盡聞不住”,盡管聽到聲音但是意識不住在聲音上面,這時候是什麼境界?破受陰的境界。再達到“覺所覺空”——連聽聲音的覺性,還有所覺的對像也完全空掉,就是完全脫離能聽和所聽。這快要破行陰進入識陰了。


“空覺極圓”,破行陰的境界。“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連空和覺的對立都滅了,就是達到本體的寂靜涅槃。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把整個照破五陰的過程表述清楚了,但是要做到並不容易,這個東西必須要有人親自指導,你才能修煉,靠自己摸索是很難的。



因為我們很容易著迷表像,可能我們連“中”的底蘊都還沒有找到,因為我們的感官太容易被外塵吸引了。


其實我們是要超越表像找到那個“聞中”的狀態。




學生:

我也是在看楞嚴經講觀音法門的時候,那段話我覺得很迷人,初於聞中,入流亡所,聞所聞盡,覺所覺空,我就自己在家裡試,我就想關閉耳根,體驗動靜二相不生的感覺,然後我就聽音流,觀察聲音過來的時候心的感受,結果那幾天眼睛干澀,牙齦發炎,最嚴重的一天感覺鼻根被連根拔起,滿臉小漩渦在轉。


 


Yachak:

你是聽什麼聲音?


 


學生:

我就是聽耳朵裡的音流,然後自己在琢磨什麼叫返聞聞自性。


 


Yachak:

聽音流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學生:

我覺得我可能試了很多別的東西,而且太過緊張了,太刻意了,守得太重了,感覺頭都要爆炸了。


 


Yachak:

那這就是你的問題了,不是音流的問題。音流它是非常美妙的一種音樂,是沒有辦法模仿的一種音樂。它有很多的旋律在裡面,從來不重複。你越是去聽它,越是能捕捉到那種很精微的振動。剛開始你是聽到很粗的聲音振動,有點像蟬鳴的聲音,但你越聽越細,在蟬鳴裡面還有更精微的振動聲音。

“初於聞中”,你要往深裡去聽,中的意思往深裡去聽,找到那個音流振動的本體。當然你一定找不到,因為那裡沒有一個實有的本體。


直到你聽得完全忘了你在聽,你跟這個聲音完全融合了,所以聽者就沒有了,沒有聽者就沒有被聽的對像。這就是“聞所聞盡”,這是一個止的狀態。在這個狀態裡面能聽的耳根和聲塵都脫落了。


在音流瑜伽裡,就是你要跟這個聲音完全融為一體,完全忘我,感覺你就是聲音,但這是只是最初的一步,然後放棄對聲音這個標籤的識別,不著在聲音的相上。就是“入流亡所,所入既寂”。


 


音流的聲音不會干擾到你。然後你會聽到更深沉的打雷的聲音在你的喉腔發出來。


但還沒有達到“覺所覺空”,如果達到覺所覺空你還能聽到從你的眉心傳出擊鼓一樣的聲音,這時候你的意識和無限的虛空融為一體。達到那種境界,就是完全合一的狀態。



覺性回到了本體,不再對外覺知,動靜的空性也完全呈現出來了。二元對立就破滅了,空裡面有圓滿的覺照。“空覺極圓”就是這個意思。當對空的意識也被釋放了,這時候就是沒有任何生滅感受的寂滅狀態。



在這過程你不能帶入自我意識。你是站在個人的角度去聽,你沒有忘我,這個就不對了。你還是想捕捉這個聲音,還是關注聲音的動和靜,那你就無法做到“入流亡所”。我們在聽的時候,要尋找聲音的本源,聲音從哪裡升起又回歸到哪裡?尋找這個源頭就是“聞中”的過程,以致於越聽越沒有分別,越聽越忘我,完全把自我消融到聲音裡面,最後忘掉聲音本身,忘掉對聲音的識別,達到那個沒有識別的本體,達到那個統一性,這就是聽音法門。


 


 

禪室問答錄:消除心魔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消除心魔

2021/11/3


學生:

您之前提到“輪迴就是涅槃”,又講到清理阿賴耶識,破識蘊,我特別感動,一種靈魂的感動。因為前段時間我經歷了業障的功課,對輪迴、業力、幻相有了不同的認知。


對我來說,輪迴曾經是一個抽象、有點詩性的概念。包括學占星時,我只是清晰認識到在人一生中的很多模式、運勢周期和成長情境也是在不斷輪迴的。但關於前世或生生世世,這部分更像是今生自我的一個延伸,不能深刻地理解輪迴到底是什麼。


從六月到現在經歷的事,我一直不敢回頭看。這段時間持續在清理被魔植入的信息。但這個月,我被迫回到當時發生事件的場景裡,很多記憶和信息重新浮現出來。那個聲音不斷跟我說“活在她的身體裡,感覺怎麼樣?”,“她的債就是要你還”,還說“你生生世世都要下地獄”。有天打坐時我喉輪自動說出了大概二十種不同的死法。這些是我從小到大最害怕的:殺戮、血腥、奸淫。我試圖把這當做清理的過程,但它們總是切中我最深的恐懼,暴露我全部弱點。


在認知層面我知道輪迴是幻相,也明白在輪迴的可能只是心體,所謂“前世的我”和現在的我不是同一個。但我依然不知該如何去理解幻相中的輪迴。

 

有一天我崩潰了,感覺承受不了,精疲力盡,跪在地上大哭。忽然我好像分裂成了兩個自己,一個我已經粉碎了,她不停在問“為什麼”。而另一個我在看著那個粉碎的我,同時心輪爆發巨大的光芒,穿透整個身體,有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而且一絲情緒波動都沒有。


我意識到一個是高我,一個是小我。小我不停問:如果我是假的,那這些痛算什麼?某部分的自我好像在死去,但這種死卻不是失去,而是讓另一種東西被釋放出來,一種真正的力量。


前兩天在房間,我看到逆光中的灰塵,想起那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眼前看到的塵埃,好像充滿了隱秘的韻律,但同時它又是隨機的,只是在飛舞,很短暫。我心中充滿了對這種現像的感受,但還無法去把握自己感受到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Yachak:

你跌倒的地方,就是你站起來的地方。所以你的遭遇,並不是說你跟別人不一樣,而是你重新找回你力量的地方。那個力量不是過去那個你的力量,是你靈魂的力量。


所謂那個魔,它只是你的心魔。你現在沒有外魔。為什麼會有心魔?可能本來就存在你的阿賴耶識裡面。過去的你對非常悲慘的人生、非常黑暗的力量,存在著一種巨大地抗爭和恐懼。你努力擺脫這種黑暗,但你發現都失敗了。你越想擺脫它,它就纏著你越深。這個黑暗成為你的一部分,這就成為你阿賴耶識裡的心魔。


所以這種聲音並不是外在的,是來自於你過去的小我,活在和恐懼黑暗對抗中的小我。你努力抗爭,努力掙脫,你發現你完全是無助的。但為什麼說這個地方是你站起來的地方?因為你需要在這種極端劇情中,才能戰勝你根深蒂固的恐懼。你的恐懼就來自於那個地方,所以你必須重新回到那個地方。這就是為什麼你要重新經歷你過去的恐懼,那些阿賴耶識裡面的恐懼。


但是你不要擔心,你的靈魂不可能被這些黑暗和心魔打敗。因為你的靈魂是實相,你的小我只是一些碎片。你所經歷的恐懼也好、掙扎也好,現在都是一些碎片,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自我。所以你現在只是在處理過去的碎片,你要處理碎片,必須要站在你的實相裡面,站在靈魂的角度去處理。


你不要用現在的自我,因為現在這個自我也是過去的延續。你無法用小我來打敗小我,就好像你無法用頭腦來戰勝頭腦一樣。那你怎麼做?就是放開它,超然於它。幻相並不是總看來像做夢一樣,不疼不癢,其實它有時特別真實。就像你聽到這種聲音,感受到這種痛苦,它本身也是幻相,但因為你跟它靠得太近,你不知道而已。只要你的心能夠不為所動,跟它拉開一點距離,你的心要非常堅定,就是要站在靈魂角度來看待這些幻相。你不要把它看成實相,你要把它看成是過去自我延續下來的一些碎片,它就沒有力量。


當你把它看成一個實相、一個實體的時候,它當然比你的自我更加強大,而且你已經陷入它的圈套,你認為它很有力量,其實是一種認同。就好像我們認同小我、認同頭腦的時候,我們馬上沒有力量。只有靈魂是有力量的。你的靈魂就是高我,所以當你站在高我的角度,不會有恐懼。


你看到一些碎片,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像在自我表演,你要不為所動。所謂不為所動,就是你不要跟它糾纏,同時不要升起任何情緒,你不值得為它悲傷。哪怕你曾經做過天大的錯事,犯了天大的罪,你也不要認同,因為你的靈魂從來沒有受過污染,在實相裡面你從來沒有輪迴。所謂過去的你經歷的那些又算什麼?就是一場夢,你就把它看成一場夢。


當你又無意識夢到這些場景的時候,你就拒絕它,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就要有這種堅決的勇氣。你現在缺乏的就是面對黑暗和恐懼時那種非常堅定的意志:我就是不為所動。你要讓你的心變得更加強大,只有你變得強大,才能戰勝幻相。所以我們要打破輪迴,要打破幻相,我們的心必須要非常光明,非常強大,這樣你才能站在實相裡。假如你本身就無法戰勝這種恐懼,你就永遠跳不出幻相。


那輪迴到底是什麼?輪迴就是過去所收集的一切印像,一切人生故事,一切傷害和快樂的一個延續。假如這個印像特別深刻,比如巨大的創傷和恐懼,它在你心裡就會留下特別深的印像。


所以當這個種子被觸發的時候,你會感覺它特別強烈和真實。但是它只是一個碎片,所以並沒有任何魔在你心裡面,它是碎片,也沒有外魔干擾你,在這裡你是受保護的。現在你聽到自己過去的碎片,所以要戰勝這些碎片,不再認同它。要認同你的靈魂,那個光芒無比的靈魂才是真正的你,才是真我。


所以我們要跳出輪迴,就是要找到真我。


站在真我角度,我們發現輪迴這種無盡的生死循環其實就是種假像,因為靈魂並沒有參與其中,並沒有受到任何傷害。之所以感覺到傷害,是我們的意識在認同它。就像我們在做夢時認同夢境。但當你醒過來的時候,發現夢裡面全是假的,那在夢裡經歷的一切傷害就會全部消失,不留下任何痕跡。因為你現在是在夢裡面,所以在夢中你不可能不認同它,但你要不斷提醒自己,這全都是夢。


要提醒自己,你的靈魂是非常強大的,一定要堅定這個信念。我們說輪迴即涅槃,它指的是一個人清理阿賴耶識後才達到的一種境界。對你們來說,輪迴就是輪迴,涅槃就是涅槃,夢就是夢,醒就是醒。


比如一個人醒過來了,然後他再假裝去做夢。這時候對他來說夢就是醒,醒就是夢,輪迴就是涅槃。但是你還沒有醒過來,你就不能說這句話。你不能假裝輪迴就是涅槃,輪迴裡面還是有很多挑戰、很多苦難,如果你的心沒有力量就沒有辦法戰勝它,你就沒有辦法讓自己醒過來。所以當你們還在輪迴裡面,不要輕易地放鬆,一放鬆業力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跑出來。到時候到你就會像普通人一樣軟弱,哭天喊地,覺得無助和悲慘。


一般人表面上心境平和,只是因為他沒有遇到事情,一旦遇到事情,所有內在的痛苦、巨大的悲傷就會全部跑出來。所以這並不代表他真正堅強或者有力量。你只有成為一個修行人,才會變得堅強和有力量,才會有勇氣去面對所有業力帶來的考驗和難題。所以為什麼我們一旦修行,就不要放鬆警覺性,因為你的考驗隨時都會到來,你一旦放鬆,就會被打敗。你就會被輪迴抓得死死的,跳不出來。


學生:

那我現在聽到的聲音不是植入了,是嗎?


Yachak:

是過去的一些碎片。這些碎片有你恐懼的東西,再加上你前面經歷的事件,讓恐懼和這些信息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對你意識的催眠。因為過去的你一是有恐懼,二是有很強的自卑意識,那種不認同自我的意識。


學生:

對,現在那個聲音內容全都是羞辱。

Yachak:

其實不是有個實體在羞辱你,是你過去的那些種子。你曾經對自己感到非常的無價值,可能你認為自己做錯了一些事,你總是不斷譴責自己,總覺得自己不配,總覺得自己應該下地獄。這種心理深深地埋藏在你的阿賴耶識裡。

所以當這個事件到來,就把你阿賴耶識裡這種情緒全部觸發了,它形成一種內在的聲音碎片在不斷向你攻擊。是你自己在攻擊你自己,明白嗎?所以你現在要釋放的是你過去的自己,不認同自己的你,譴責自己的你。


學生:

我發現當我想抵抗這些聲音,越是用頭腦和意志抵抗,越痛苦,但是當我徹底臣服,突然就感覺有一個我死去了。然後我再面對聲音時,好像就不痛了,當那個自我認同沒有的時候,我就不知道它在羞辱誰,也不知道它在說什麼,好像沒有了對境。


Yachak:

你不要再去認同它,也不用去對抗它,只是臣服就好了。


把你的注意力對齊你的高我,你的靈魂。當這些聲音出現,你就去想你的高我,想你的靈魂,想你的源頭,這樣就會加快清理。不要把它注意力放在這些碎片上,而要放在你最想要的那個東西上。


學生:

但由於集中處理黑暗意識,會讓我格外對神聖意識敏感,這個時候就形成一個很強烈的二元性。我發現自己特別容易被在一片黑暗中的神聖光明意識吸引,我對它會產生一種很強的認同,並且容易被它帶走。


但我又意識到,其實應該把這兩種東西看成是一樣的,無分別的,無論是對光明還是黑暗,都不要產生動搖,或者出現一種只認同光明而不接受黑暗的認知。


Yachak:

不是這樣的,在黑暗裡面你必須認同光明,你不能馬上拋棄光明,哪怕它只是暫時的,它也是能夠把你拉出黑暗的一種力量。


我不是說你要去緊緊抓住這個光明,而是說你要意識到,出現這個光明,就是你意識當中的那種覺性出現在黑暗裡面。你在這種恐懼中是黑暗的,但突然出現光,說明你覺性和靈魂的光出現了,這時候你是應該認同光明的。但你不應該把它看成一個想要抓住的東西,你應該意識到,當光明出現,你就要站在你的靈魂的覺性裡面,不要再認同黑暗,然後這個光明就會擴大,把黑暗驅散掉。


有時我們的靈魂力量就是在極端事件當中爆發出來的,也許將來你再回頭看,就是你力量的源泉。要有鬥志,要像一個靈性戰士,拿著一把寶劍不斷披荊斬棘,這樣才能打敗所有輪迴當中的幻相。必須要有這種品質。如果我們不能先成為一個戰士,我們就要去追求所謂的大愛,根本做不到的。連黑暗都處理不了,我們怎麼可能做到無條件的愛,所以要明白這個道理。


學生:

您說的心魔,是不是就是每個人在輪迴中五蘊所積累的那些無明?


Yachak:

對,無明就是心魔。你對一個東西沒有看到真相,或者給出了錯誤的結論,就會導致你陷在一個錯誤的思想觀念當中,然後通過因果法則給你呈現一個巨大的果報。


學生:

它可以是任何一種形式的無明嗎?比如執著。


Yachak:

所謂心魔,當然跟你的心有關,跟你的思想情感有關。比如你的思想出現了一些扭曲的意識形態,它也會變成你的心魔。因為你在消極負面當中,會對自己、對世界有一種錯誤的看法。另外一種就是你的情感,如果你長期處在一種非常恐懼或悲痛的情感中,你對自我的認知也會出問題,你看不到人生的光明。

學生:

所以隨著修行過程深入,每個人都會對抗自己的心魔?


Yachak:

每個人都要消除自己的心魔,當我們看到它,就能消除它。我們不需要對抗,只要看清真相。因為心魔就是你過去沒有看清楚的東西,它才會延續下來。

比如一個因果裡,當事情發生時,我們看到它的因,就可以在當下處理掉它。所以你們說我為什麼看不清楚因,其實就是洞察力還不夠深。你要有一個非常深的洞察力,在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它的原因是什麼。一般來說我們承受的果裡面已經包含了這個因,如果你看的足夠深,沒有帶入個人主觀經驗,只是用你的洞察力去看,你就知道我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你看到了,就可以解脫出來。


學生:

心魔和小我的關系是什麼?因為我自己感受是這個心魔好像和想蘊結合在一起,它就像一套算法,自動創造很多情境。


Yachak:

是的,是五蘊相互配合,創造劇情,創造了一個心魔。為什麼叫魔?可能就是你這部分小我意識比較扭曲,它看起來特別黑暗,特別可怕。

 

如果你的小我意識不是特別扭曲,它就不叫魔,它可能只是一個煩惱。魔是指特別扭曲、黑暗的一種能量,是你在過去投入了太多負面性能量,所以導致了心魔。你要把這種對自我的譴責,低價值感拋棄掉,要認識到你的靈魂是光明的,這樣你才能消除那個黑暗,重新接納你自己。


學生:

穿越五蘊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消除心魔的過程。


Yachak:

對。我們穿越五蘊,就是要不斷把五蘊裡的無明給去掉,把光明帶進去。你越是活在一種光明裡面,你對因果的洞察力就會越深。你會有一種直覺,不需要思考,不需要任何知識經驗,就會有直覺這個事情不能做,非常堅定。你有智慧以後就會這樣,你不會去造業。


一般人都是害怕果,害怕不好的事情發生。但是我們不要害怕果,既然發生了,就代表我們前面有個因已經造了,我們就承受它。但不要再為下一生造業,要把目前的因消除掉,不要讓它延續到下一生。


這樣我們在輪迴當中就不會被這個力量牽著走。你找到因了,你知道怎麼去處理它,就很好辦。我說這個因不代表是你前世發生了什麼,而是你當下感受到的那個痛苦、那種恐懼的原因在哪裡,去找這個。你把它詳細羅列出來,你就知道怎麼去克服它。


學生:

如果我開始修行,那在過程中我就能經驗與察覺到自己五蘊裡的心魔。但如果我不修,這種心魔其實依然存在於五蘊,形成根深蒂固的習氣,只是我意識不到。那這些印記是不是就成為一種潛在的、塑造命運的東西?因為起心動念和選擇都由這些無明驅使。


Yachak:

這些很深的東西其實就藏在你的潛意識。雖然你的顯意識可能是一個很正常的人,但你會發現潛意識有些東西總是在影響著你的顯意識,影響你的動機和行為,就像一種多重人格。這是因為我們內在有一些扭曲的能量沒有去處理,在阿賴耶識裡作怪。但如果你開始禪修,你就會直接去處理這些東西,讓它顯現出來。


學生:

我現在看見這些印記後,就感覺自己從小到大的很多深層行為模式都是被它們驅使的。


Yachak:

是的。其實你過去的思想、行為模式都是受到很深的業力印記影響的,只是說它還沒有強烈地爆發出來。當你修行,進入很深的地方,你就會觸及那個東西,把它帶出來,帶出來就是為了讓你釋放它,消除它。


水晶與人類的覺醒-艾克哈特.托勒。Crystals and the awakening of humanity - Eckhart Tolle。



水晶與人類的覺醒-艾克哈特.托勒

Crystals and the awakening of humanity - Eckhart Tolle

1111水晶天使的祝福-人類意識的綻放。


地球,一億一千四百萬年前,一個旭日初升的清晨:在這個星球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朵花,綻放開來迎向陽光。這是宣告植物生命進化轉變的關鍵事件,在此之前,植物早已經覆蓋這個星球好幾百萬年了。當時的條件可能並不適合花兒遍地綻放,因此,這第一朵花也許很快就凋謝了,而花朵的綻放在當時也必定是相當罕見的。然而,有一天,當一個關鍵性的臨界點到達時,突然之間,整個星球到處彌漫著各式各樣的色彩和芳香-如果有一個觀照的意識在此觀察,就會目睹這一切的發生。

 

很久之後,這些優雅而芬芳,我們稱之為「花朵』的存在,在另外一個物種的意識進化當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人類逐漸被花朵吸引而著迷。隨著人類意識的進化發展,花朵極有可能是人類所珍視的東西當中,第一個沒有實用價值而且與生存無關的。花朵也為無數的藝術家、詩人、神祕學家帶來了靈感。耶穌教導我們:從對花朵的省思中,向它們學習如何生活。

而據說佛陀曾經在一次默示中,拈花不語,只是凝視著它。半晌,一位名叫大迦葉的僧人,若有所悟地開始微笑,他是現場唯一領悟了這個開示的人。傳說那個微笑(也就是說,那個領悟)被二十八位大師相繼傳承下來,後來就變成了禪宗的起源。

 

能夠讚賞花朵的美麗,可以喚醒人類(無論多麼短暫)去正視他們自己最深處的本體  (being)--也就是他們本質--之中的美麗。首度體會到「美」,是人類意識進化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為喜悅和愛的感覺與這個體會息息相關。如果沒有這樣全然地領悟,花朵就不會成為我們內在深處那至高至聖、無形無相的一種有形表達。和孕育它們的植物相比,花朵是瞬間即逝、脫俗空靈又更為嬌貴的。它們彷彿是從另外一個領域來的信使,是有形世界和無形世界之間的橋梁。它們不但具有令人愉悅而且優雅的香味,同時也帶來了來自心靈世界的芬芳。如果我們用比較廣泛的定義來使用「開悟」  (enlightment)這個字,而不是從傳統定義上來說的話,我們可以把花朵視為「開悟」的植物。

 

任何領域的生命形式,舉凡礦物、植物、動物或人類,都在經歷「開悟」的過程。然而開悟極為稀有,因為它不僅僅是進化上的一個突破而已:它同時意味著發展中的一個斷層,從不同層次的本體跳躍到另一個。而更重要的一點是:物質性的減少。

 

有什麼東西會比石頭(最密實的一種物質形式)更為沉重而且不容易穿透呢?然而有些岩石分子結構經歷了一些轉變,變成了透光的水晶。有些碳原素,經歷無法想像的高溫和高壓,轉化為鑽石,而有些重礦物則轉變成為水晶寶石。

 

大部分在地上爬行的爬蟲類(最固著於土地的生物),幾百萬年來都毫無改變。然而他們之中,有些卻開始長出了羽毛和翅膀,變成鳥類,抗拒了長久以來拖住他們的地心引力。他們從爬蟲類進化為鳥類的過程中,並不是變得更善於爬行或步行,而是完全超越了這些行為。

 

自遠古以來,花朵、水晶、寶石和鳥類一直對人類心靈有著重要意義。就像所有生命形式一樣,它們當然也是萬物之中的那個至一生命、至一意識的短暫顯化。它們對人類之所以會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義,以及人類之所以會對它們如此著迷並感覺親切,就是因為它們脫俗空靈的特質。

 

人類的認知當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臨在(presence)、定靜和警覺,就能夠感受到神聖生命的本質,這本質就是在每個受造物、每個生命形式當中永存的意識或靈性,同時人們也能夠認識到,它和人類自身的本質是合一的,所以能夠愛它如己。然而,除非上述這種情形能夠發生,否則大部分人類只能看到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無法覺察到它們內在的本質,就像人類只會認同於他們自己肉體和心理上的形相,而無法覺察到自己的本質一樣。

 

然而,當面對花朵、水晶、寶石或鳥類時,即使一個沒有臨在,或是臨在很少的人,都可能偶爾會感受到:在這些物質存在的形相之外,有更多難以言喻的東西。而這些人可能完全不知道,這就是他們會被這些東西吸引並且感覺如此親切的原因。


由於水晶和花朵空靈的本質,相較於其他的生命形式,它的外相比較不會遮掩其永存的靈性。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所有新生的生命形式-嬰兒、小狗、小貓、小羊等,它們是如此脆弱、嬌柔,在物質世界中尚未完全成形。天真、嬌柔和美麗-這些不屬於塵世的特質,還是能夠從他們的內在透亮出來。它們甚至會讓那些感覺比較遲鈍的人都忍下住開心起來。

 

所以,當你全神貫注,並且對著一顆水晶沉思冥想,但在心智 (mind)上不去定義它們時,它們就會成為你進入無形世界的一扇窗。你的內在會有個開啟(即使很小),讓你因而進入心靈的領域。

這就是為什麼自古以來,這三種「開悟』的生命形式,在人類的意識進化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方說,蓮花之寶是佛教的一個重要象徵,而白鴿,在基督教中代表著聖靈。它們一直在為人類注定要發生的一個更深遠的地球意識轉化奠定基礎,而這正是我們現在開始目睹到的心靈覺醒現象。


1111的水晶祝福

天使數字1111的含意是,能量的通道打開了。你的思考會馬上變成現實,請聰慧的選擇思考。請讓思考和願望一致。


當你全神貫注握著水晶或凝視著祂,打坐時握著祂,祂會帶你進入開悟的門口-空性的覺察裡,只要不起心動念觀著幻象!祂會帶給你嶄新的開悟體驗!





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禪室問答錄:內在的永恆之處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內在的永恆之處

2021/11/02


學生:

前幾次課主要的感受是在脈輪和其它覺受上,但這次有了完全不同的體驗。可能因為能量的積攢,我一上坐馬上就可以進入很強的場裡面,然後能量會一直散開。前幾天會有很多那種強烈的喜悅,強烈的愛,特別的顏色,一切都像新世界一樣。有時忽然會進到一個特別光明的地方,它沒有線條,但我感覺那裡是個家園,後來這個覺受每次打坐會越來越強烈,我感覺自己橫著散開,上下起伏,也可能是因為我水的能量太重,全部都在流動中。再後來我有點疲憊,其實我想要的就是寧靜的家,但它一直在流動,在光影中變換。


後來我就想,我走在路上也會覺得周圍一切都在動,路也在緩慢地動,也分不清哪個是夢境,哪個是夢境中的夢境。但是昨天晚上打坐前,我覺得特別難受,其實我想要的就是不變的東西,我一直想找一個特別永恆的東西,但找不到。我剛才明白了那種恐懼,其實就是無論輪迴也好,在人世間也好,這種顛沛流離的厭倦感。我特別不喜歡這種感覺,覺得一切都在變,它發生的時候不管多美好,我就已經有了恐懼,對於它要結束的那種恐懼。


甚至上坐下坐,我覺得都一樣是在變化當中,很難去擁有和被擁有那種不變的東西。有時我會想自己到底在干什麼,什麼時候才不會再有這樣的起伏、下沉,在喜和悲裡面來回轉來轉去。



Yachak:

首先你要明白,當我們向不變的東西、向永恆進發的時候,我們會經歷很多變化。但你在這個變化中投射了個人的需求,你可能在生活當中會渴望一個不變的家園,一個可以讓你靈魂休息的地方,但是你發現所有事物都在變,沒有永恆的東西。你要去哪裡找呢?你不可能在外在找,那你只有再勇敢一點,不斷穿越這種變化,既然你體驗了所有在變換的東西,就一定會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在那裡看著它。所以你要尋找的是到底什麼在看到這些變化?看到所有變化的那個東西,那個點,它不就是永恆的嗎。


你的意識、你的覺性就是永恆的。所以當你經歷這些無常的變化,打坐當中的變化也好,生活當中的變化也好,你要明白你內心當中有個點它是永遠不變的。所謂的源頭,所謂那個不變,早已在你內心當中,你需要去感受它,你要把注意力從變動中轉移到不變,這樣你就進去了。


所以當我們有覺受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太關心覺受,讓它自然發生。因為這可能是對你身體和心理的調整,對情緒的釋放,當然也伴隨著能量的擴展,讓它發生就好了。當它釋放完,慢慢就不動了,我們必須要經歷這種釋放。


有時我們就是因為太過於追求不變、追求永恆安定的東西,我們會對這些變動的東西特別敏感,特別抗拒。事實上要達到不變的永恆之處,我們不能帶著任何個人的期待、個人的欲望,我們要把這種渴望和追求暫時放下,特別是對外在生活那種安定感的過於需求,必須要放下。你只要意識到真正安定的早已在我內心當中,它沒有離開過。找到這個安定之處,就是你真正的方向。


一旦我們去幻想一個所謂的永恆之處,這個永恆就還是在幻相當中。它不是真的永恆,也不是真的安定,它只是我們情感的投射。我們需要這個東西,所以我們投射為一個抽像的概念,或者一個現實生活的場景,但這兩者都不是永恆的。所謂永恆不變,就是把這些所有動的東西、內心所有期待的東西都要放下。如果你能當下放下,你就已經活在永恆當中,因為它離你的心最近,它並不遙遠。你之所以感覺它很遙遠,就是你放不下心裡面的東西,你還有期待,還有一種對幻相的逃離。當你對幻相沒有逃離,對實相也沒有期待的時候,你就在實相裡面。是你的期待、你的逃離把你拉開了永恆之處。


因為在我們行蘊裡面,你的心一動,你就離開了那個不動的地方。所以為什麼你的心一定要完全停止,你的心行一定要完全寂滅,你才能找到永恆之處。但是當你有期待、有追求、有逃避的時候,你的心就已經開始動。我們必須要臣服,不斷臣服下去。只要感覺我心裡面還有一點放不下,還有一點難以割舍的情感,我們都要嘗試一下徹底失去所有,那種死亡一般的感覺,真正地死一回。


當你的心死,當心停止,永恆的光明就會出現。所以我們在內在跨越心行的時候,是最難的,因為我們有太多想法、太多愛恨放不下,假如我放下,我死一回,那我就真正的復活了。

 

學生:

我打坐時會有“空”的感覺,您之前說過這種空是空性的倒影,有很多層。空性的體驗是不是不一定只是空,也有可能是一個了悟,或者是光明、無條件的愛?


Yachak:

真正對空的體驗一般是身體消失、頭腦消失,然後個體性也消失了,沒有自我。所以剛開始的空是身體的空,比如失去了邊界,變得虛無,如果你還能感覺到五髒六腑,那還是空得不夠徹底。所以最後的考驗不是你身體的考驗,而是你的心願不願意為了復活死一回,為了再生、為了涅槃,而做到百分百臣服。連你那些微妙的情緒,微妙的期待和渴望都要放下,你做到了就會重生。當你獲得了真正的永恆所在,你也不需要任何期待,你跟它一體了,你還期待什麼呢?你永遠活在實相裡。所以我們不能帶著期待走進它,我們要徹底死去,才能接近它。



學生:

我前兩天打坐體驗到先是心空,然後整個我全部空掉,一絲都沒有,我瞬間產生一個感受:剛才空掉的我從來沒有存在過。我就是一直在這兒,我沒有合一,也沒有分離。那個我又熟悉又陌生。還有一次也是從心開始,一空再空沒有盡頭,心在空與不空之間來回切換,最後就變成了空與不空同時存在。


 


Yachak:

你這個空還是相對於“有”和“存在”的一種空,不是絕對的空性。所以你在這種相對的空裡感覺到什麼都不存在了,但你對空還沒有找到實在的感覺,它是一種虛空的空。你進入到忘我狀態,融入到虛空中了,它只是空性的投影,而且有很多層次。有時候它能量比較強,有時光明比較強,但這還在過程當中,還不是實相。在實相裡連虛空的感覺都沒有,完全消失。


你對空的理解和判斷還是一個識別,頭腦的識別,你在思考這個東西到底是空還是不空。如果你達到完全的空,你根本不需要思考,你百分百確定。因為這個確定不是來自於頭腦,不是識別,是本性的一個自知自覺,本性不需要確認,它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就好像我不需要通過任何頭腦的理解和分析,任何參照物就知道“我是一個人”這樣的事實。達到本性後,本性自己確認了我就是唯一的實在,沒有懷疑。但你在過程中還是會懷疑,還是會分析,還是會試圖了解、試圖證明,那就說明還不是。


學生:

我在修行之前,對人或二元的東西是比較模糊的。比如善惡是非,還有人的好壞,我不想分那麼清楚,也不太認同道德或特定標準,然後看到佛法裡面說要去除二元,還有您提到“不思善、不思惡”。


但在覺知變得敏銳後,我反而對人事物有更明顯的分別。因為我發現以前很多無分別是假的,是因為我看不出來。比如一個人我如果看到他的壞,就會去聯想他的苦,我不希望看到他是壞的。但現在我發現很多人他就是很魔性,只是我原來不想那麼去看他。可能憐憫和真正有智慧的慈悲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Yachak:

是這樣的。過去你是非常單純的一個人。在你單純的世界裡面,你不想看到任何惡的東西,不想看到壞人。這是由你非常單純的心態所帶來的,再加上你又受到這些宗教文化的熏陶。但你看宗教知識的時候,你只是在運用它的概念,其實你並沒有理解什麼是沒有善惡的那種境界,你還不能體驗沒有二元性的存在狀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你必須要重新回到二元性,為什麼?你沒有重新回到二元性,去看清真相就不能超越它。要超越一個東西,你必須要完全能夠理解它,所以你重新看到原先的善惡,其實就是了解它的過程,你會變得更加敏銳,看到人的弱點,還有人性的貪嗔痴,所以不是一個壞事。它是你從一個單純的意識狀態,前進到一個更成熟客觀的狀態。


但在這個狀態裡,你還是要超越的,這個超越必須要等到你完全成熟以後,你知道人就是這個樣子。當你發現人就是那麼多缺點,人生就是有很多惡的東西,你知道,但不去排斥、不去批判,而是去超越,這時候就可以運用一元性的東西。


你通過什麼來超越二元性的善惡?其實就是靠看到人的本性,不是看到他人格的善惡,因為人格的善惡停留在心的層面,但心的本體就是我們的本性,它其實本來就是善的,它是不受污染的。所謂的污染,是在幻相世界,一個二元性的相對世界它才有污染,但我們的本性從來不受污染,哪怕一個惡人,他的本性也是光明的。但我們為什麼看不到他的光明,就像一面鏡子沾滿灰塵,當然看不到它的本來面目,但如果你把灰塵擦掉,就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明亮的鏡子。


如果把一個惡人裡面那種惡的印像去除了,你會發現他就是一個佛。所以你看人的眼光還要再深一點,你不僅僅是看到人心,還要看到他的本性,這樣看就對了。這樣你就是站在一元的角度,一個智慧的角度。你過去看,只是從宗教的概念看,所以這個東西很束縛人。我們剛開始修行、學佛,我們就有這種很概念化的學習方式,把講的道理直接搬到生活當中,比如這個事可以做,那個事不可以做,其實這就是一種束縛,自我的束縛。


因為你對它理解不夠深。當你能夠看到其實現實就是二元性的,在幻相裡面現實就是二元性,你就真正的成熟了,但成熟了還不夠,你還必須超越它,你必須要有智慧的洞見,穿透二元性去看。


學生:

那我們看到的是未經覺醒的佛性?


Yachak:

對。因為你自己內在還沒有完全覺醒,所以你看到的也是不完全的個體生命。當你完全覺醒,你就直接看到它的本性。因為你覺醒了,整個世界也跟著你覺醒了。因為你在實相裡面看到的就是實相,不可能再看到幻相,但不是說你是在逃避幻相。幻相還是存在,但是你發現它已經跟你沒有關係了,不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它就是一個影子。但如果你活在影子裡,這個影子就非常真實,你在做夢的時候這個夢真是很真實的,但你一醒過來,就知道這個夢是假的。


學生:

我最近慢慢開始從對現像和果的關注,變得開始覺知到因。我覺得我們對因果的了悟非常模糊,雖然相信世上有因果,但用三維世界的理解它不是線性的,所以不知道是什麼具體的因導致了果,也不知道現在種下的一些因到底是好是壞。


我越來越堅信世界並不是隨機的,但無法知道自己前世做了什麼,也無法線性理解因果,我特別想知道因果作用在什麼層面?心和因果的關係是什麼?


因果它是不是像物理定律,是注定或機械式發生,但當我們用心觀照它時,它就變化,像量子物理一樣。


Yachak:

其實因果它不是一種宿命論。它不是說這個事情已經注定會發生,或者因一定會帶來巨大的災難或痛苦。關鍵在於你處理因帶來的果時,你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一個什麼樣的意識高度。你站的意識高度和立場不同,果它也會改變。


所以因果的真正作用,是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做對了什麼。它其實是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它不是要懲罰,不是注定的。我們說這個事情注定是這樣,那是一種宿命論。但因果法則還是有變化的,關鍵在事情發生那一刻,你怎麼去看待它?比如痛苦發生了,你是從積極角度去看,還是從消極恐懼的角度去看它,那會導致兩種完全不同的因果。


當你能夠從積極的角度、一種智慧的角度去看它,你的人生也會改變。你不會再製造新的因,因為在這個問題上,你已經如實做出正確的選擇,它就不會製造進一步的果。如果你選錯了,因果會延續下去。比如你逃避的痛苦,你不去尋找它的根源,不去處理它,因果會繼續延續。


所以因果不僅僅是物理上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自然現像,它也是讓我們能夠去分辨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通過因果法則能夠提醒我們,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事情可以做,比如你行善可以帶來好的果,你就明白了這個事可以做。你行惡帶來痛苦,帶來不好的果,你就會明白它是不能做的。


所以因果是對人類意識的一種約束,讓人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善,不斷舍棄惡。因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他是既有善也有惡,人的內心既有善的一面,又有陰暗的一面。所以人就必須要做選擇,人有時沒辦法去認知這一點,他無法做出正確選擇。那就用因果法則來約束他,讓他學到教訓。當他學到教訓,他才會不斷去選擇善。


因果最終是幫助我們心靈成長,是不斷走向我們的善和本性的一個客觀條件。


學生:

所以當世的因是下世的果,不會是今生的果?


Yachak:

現世果報也有,比如你現實中做了壞事,你會被抓去坐牢。你亂吃東西就會生病等等。但有一些是心理層面的因,如果它沒有顯化出來,它會被帶到下一世。


學生:

前世未了悟的因就儲存在阿賴耶識裡?


Yachak:

對。比如我們今生的人生歷程,所遭遇的波折和艱難,其實都跟前世有關係,是前世帶來的因,包括我們如果能過得快樂,也是前世的因。所以我們能把握的就是今生,前世發生了什麼我們不知道,我們把握好今生,那下一生就有好的結果。


學生:

我感覺這個果對於不同人來說,在不同證悟程度是不一樣的果。如果我能很快地釋放果對我的影響,是不是這個因本身的選擇判斷也會不一樣?

Yachak:

如果你是站在一個較高的角度,你會同時看到在不同層面會產生什麼樣的果。那對你來說這個選擇需要更加精準,因為你走錯一步、說錯一句話,帶來的果就很大。當然對於一個證悟空性的人他或許能夠轉化一切未顯現的因,變成另外一種可能性,把較低形式的因果轉變為較高形式的因果。比如把一個敵人變成朋友,把一個惡人變成善人或求道者,這是有可能的。他也能夠轉化果對他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就一般人最終還是靠理智地分別和選擇。


學生:

前段時間我看了部電影叫《失控玩家》,它就講了一個幻境,其實看的時候我會跟現實生活作對比,在想是不是佛陀也是幻境的一部分,包括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幻境的一部分嗎?


Yachak:

對,都是幻境。


學生:

為什麼又在幻境裡給我們造了那麼多遊戲?如果那些都是幻境,修行也是在幻境中。


Yachak:

沒錯,修行也是幻境,但修行可以讓你醒過來。你在世俗生活裡,是在做夢,這個夢不會讓你醒,會一直做下去,無窮無盡。但你通過修行,有一天會夢裡面醒過來,但修行終究也是夢境的一部分,因為在終極實相裡沒有任何東西存在,包括我們生命的個體性。因為終極實相裡面它就是空性。所以你所看到的這些個體性的佛,他是從實相裡出來的,他是帶著實相的真理來的,可以把你們帶到實相。他故意進入幻境,扮演一個角色,但他的實相不是一個個體,而是無限的存在。所以我們說神、成道者,是無限的存在,他的個體生命只是無限存在在幻相中的投射,你看到的是一個投射,不是本來面目。


為什麼要創造那麼多世界?就是讓你們不斷提升意識。假如這個宇宙什麼都沒有,你就沒有任何體驗,也沒有意識,一直在沉睡。當然你也體驗到一種完全沒有痛苦的極樂,但你沒有意識,對萬事萬物都沒有意識。要有意識,你就必須進入幻相來收集經驗。



學生:

我們個體意識的產生可能是本源為了認識自我,雖然我們從本源分離了,但分離的原因就是為了認識本源,卻在這個過程中迷失了。


Yachak:

但你不會永遠迷失,它是設計好的,你一定會回歸。我們知道宇宙有兩種力量,離心力和向心力。你離心力越強,向心力也跟著很強,所以你離開源頭越遠,其實你回歸源頭的渴望就越強。這樣你終究有一天會被拉回去,哪怕你不修行,在人世過了幾百萬世,你也會被收回去。


學生:

這像一種宿命,沒得選,就是為這個而來的。


Yachak:

對,因為這個規定已經設計好。就在創世之初,當摩耶的力量想創造宇宙的時候,上帝就規定好,因為摩耶就像祂的妻子:你想要孩子我可以給你,但是你必須要按照我的意願生出七個孩子,這七個孩子就代表七個宇宙,七個靈性層面。不然摩耶沒有資格創造宇宙,影子無法去創造,必須要得到本體的力量、源頭的力量,才能創造宇宙。


當源頭想認識祂自己,心血來潮一旦產生,幻相注定會發生。因為當整個渴望誕生,這個渴望會影響海洋裡面的每一個水滴,這些水滴就開始進入造物界。每個人都在尋找他自己,每個人都想探索。


學生:

您說每個水滴都在收集經驗,那水滴的輪迴經驗是提前設計的嗎?


Yachak:

不是提前設計的,在剛開始時是自由選擇。只有進入人類形體後被業力困住了,它才是被設計的。


學生:

那最初的業從哪裡來?


Yachak:最初的業就是我們進到物質層面有了身體、特別是進化到人類以後,開始有了思想、情感、欲望,是這種東西在創造業力。你有了欲望你就不斷想去體驗,哪怕你死亡以後,你也會自動尋找下一個身體來體驗。還有情感,比如你跟一些靈魂特別親密,情感深厚,也會導致你不斷回來再次跟他相遇,再次體驗那種情感,這個就是輪迴。

 

學生:

所謂的業其實是在輪迴裡不斷疊加、不斷強化,形成了一個法則一樣的因果律?


Yachak:

對。其實所謂業力就是你心裡收集那些東西。你收集了很多的時候,你就算不想追求,它也會促使你去追求,會自動釋放。比如說你過去生有個欲望或追求沒有完成,到了今生這個欲望就會自動釋放出來,讓你去追求一個東西。


你的心收集的業力印像,促使你不斷回到物質界,在物質界你才能消耗業力。因為在能量界你沒有互動對像,無法消耗,必須回到物質界跟人互動、跟個體互動才能消耗業力,但是問題是你在消耗的同時又積累了業,它變成循環,無法掙脫。今生消耗前世的業,又積累新業,導致下一世繼續消耗。除非你開始覺醒,你就可以利用靈性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去破除循環,不然你就會輪迴下去。


學生:

源頭是不是幻相?


Yachak:

你不能完全用知識概念的角度來理解本體源頭,因為祂在你心智之外。我們只能理解心智之內的事物,我們能夠體驗時間、空間,但是當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時候,我們怎麼去理解這個東西?理解不了。你要找到答案,你只能回到源頭才能找到。


如果沒有源頭就不可能有幻相,沒有真就沒有假,沒有永恆就沒有短暫。你要這樣理解。幻相不能產生幻相,從相對辯證的角度來說,既然有幻相一定會有實相,既然有相對世界,一定會有源頭。要不然我們活在這個完全是幻相世界,我們也不叫它幻相,我們會叫它實相。所謂幻相的產生,它一定會有個相對東西已經存在,所以我們不可能說源頭是幻相,在理論和邏輯上都行不通。因為這個世界是相對、短暫的不可能是實相,實相意味著永恆和絕對統一。只有一個人在顛倒妄想的時候才會有這種錯覺。

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禪室問答錄:把心放在真修上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把心放在真修上

2021/10/31


學生:

兩年前我在尼泊爾有過十天的密集禪修體驗,每天十三、四個小時,所以體會過比較集中的狀態變化。到第十天的時候,身體完全消失,全是光明,感官能夠和周圍融為一體,聽到很遠的聲音,也有非常喜悅的狀態。所以這次我其實大概知道整個過程會經歷的階段,比如腿從疼到不疼,念頭在什麼時候會減少。

這次時間不如那次密集,我的體會是思維特別難控制。生活中我的打坐是斷斷續續的,但我一直在很多時刻保持覺知自己。面對身體角色、情緒,我都能比較快跳出來,非常平靜地覺察當下。但念頭對我而言就特別難。我覺得七天肯定是不夠的,你要是決定走修行這條路,它是一輩子的事情。

我生活中慢慢在剝離很多以前的東西,工作社交越來越簡單。但並沒有下定決心要把修行當做這輩子最重要的事。但這次我意識到必須要在某個時間點做個決定,不一定要有特別明確的目標,比如這輩子要修成什麼樣。但我越來越明白生活中其實除了這條路是無路可走的。這幾天我聽了老師講的法之後,就更加確信這條路是唯一的路,我們的時間不多,人的肉身是非常寶貴的,應該珍惜時間。以後要沉下心來,花生活中最多的時間在修行上面。


yachak:

你在過去有禪修10天的經驗確實非常寶貴,是你對整個禪修過程的一個瞥見。從最初怎麼靜下來,到怎麼超越身體融入到光明裡面。但它畢竟是個瞥見,我們真正要完全達到那個境界,還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在上面。

我們內心確實要為自己做一個重要的決定,到底對我來說生命最重要的是什麼?如果你還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那你還沒有准備好成為一個真正的求道者。你對什麼是短暫什麼是永恆,什麼是幻相什麼是實相,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都還看不清楚,你怎麼可能為自己做這樣一個決定呢?它需要極大的勇氣和信任,還有洞察真相的能力。所以一旦你做了決定你就開始真正地求道了,之前不過是在做准備而已。修行其實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是受環境、我們的業力、我們身體的各種習氣所束縛的。如果不能非常堅定地克服它們,哪怕你一直在渴望改變,也會發現進度非常緩慢。事實上你可能根本分不清什麼是真修什麼是假修。假修是滿足於簡單的信仰和理性認知,追求愉悅和舒適的生活狀態。真修就是要努力去克服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始終把最重要的東西放在第一位,讓自己的心和行為都服務於智慧和真理。


你看你只有在集中訓練的時候,才有那麼高的覺受。你不集中訓練,狀態肯定是差很遠。至於念頭多,你一定要去觀察一下你的念頭到底是來自哪裡。我們念頭多,可能就是對生活當中的瑣碎投入太多的關注和熱情。所以這些關注和熱情,包括做事、行動、說話,這些瑣事就變成我們頭腦的影像。當你靜下來之後,這些收集來的影像你沒有及時地處理。當我說處理的時候,不是說看到它就可以了,你必須要消化它,不是說我覺知到這個問題就可以了,你要看到為什麼產生和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才是覺察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處理問題。不是說看到它、我不跟它糾纏,還不夠,要看得更深入一點。到底是什麼讓我停不下來?這樣你才能保持一個最佳狀態。


因為我們在生活當中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留下痕跡。這些痕跡變成我們內在的一些印像,這些印像將來就會變成一種業力,所以我們必須每一天都要清理業力。每一天,不管你做過什麼,你都要找個時間來清理。


像我們打坐其實就是清理。比如說上午發生了什麼事,我下午打坐,一定要把這些印像全部都清理掉。要不然怎麼辦呢?你頭腦全部是這些影像,你根本就沒有辦法完全活在當下。你要完全活在當下,你就完全得對所經歷的一切人事都保持一種無心的狀態,不要太用心了。你應該把這個心放在真正的修行、內在的探索,外在越無心越好,這樣的話它就不會留下太深的痕跡,比較容易清理。但是無心不是順其自然,無心裡面還要有覺察以及改善自己的意願。


學生:

我這次嘗試了一下大部分時間止語。因為我之前的很多念頭都是關於各種個人對話的,止語後確實少了一些。但另外一個問題是因為不說話,我就開始幻想一些對話,想跟人說的話,然後也會出來很多挺困難的事情。


yachak:

為什麼你們頭腦都那麼多語言呢?是平常生活說話太多,還是說因為在這裡打坐時間太久,覺得無聊,自言自語。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還沒有真正地學會享受寧靜。可能你們感覺寧靜是一種單調的東西,但其實寧靜它是可以不斷地深入進去的。但首先你得願意活在寧靜當中,願意持續地活在那種沒有語言的狀態。然後你會發現它有深度,這種深度會帶來一種喜樂、一種輕安。當你找到這種喜樂輕安的時候,你會非常不願意活在頭腦裡面。

學生:

我觀察到自己大部分念頭都是跟對話有關,然後這個對話好像都是來自於想要給自己帶入一個社會角色的衝動。需要某種存在感,或者是需要表達一些什麼觀點、什麼形像,大部分是關於這種東西的。


yachak:

你是在尋找一個自我的角色嗎?還是一個自我的定位。


學生:

我感覺大部分都是跟這些有關系的,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比如我當時應該說那句話,或我希望這個人是怎樣的,等等這些。


yachak:

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回到過去,反省一下自己。但是反省歸反省,我們解決不了過去的任何事情,要避免反省過度。

因為我們真正能夠改變自己,不是在過去改變,過去的已經完全過去、了結了。比如你想要真正確立一個新的自我,你就從現在開始,不是從過去開始,過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我就從現在開始,我怎麼去表達我自己,我怎麼去關照自己內心所想,這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學生:

我之前雖然朋友很少,但偶爾交往中,我還是會有意無意勸他們走修行之路。但這次來後,您講了修行全過程,我自己梳理了一下,我突然就沒有那個想法了。以前很多人我看他不修行,覺得他苦,我就說你要修行,你可以解脫,但實際上可能對他來說如果時間沒到,他的世俗的欲望還很大,修行路可能對他來說更苦。因為這不是一般人能堅持到最後的,一定要大福報、大勇氣、大無畏的精神。所以我以後可能不會再主動勸別人修行了。


yachak:

其實你們大部分都是好心,都喜歡把自己父母朋友介紹過來修行,但往往忽略這個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對修行感興趣,適不適合修行,有沒有准備好,你們要多觀察一下。


有時候如果他年紀大了,或者身體有病,他也許不太適合打坐的修。還有一種朋友,你要看他有沒有善根和慧根,如果他有靈性傾向,又有熱情,你就可以介紹。


好心當然值得贊同,但是我們也要看這個人是否真的准備好,有這個渴望。如果他非常渴望,甚至不用去說,他自動會來找你的。真正渴望修行的人,渴望求道的人,他一定會到處去尋找。他不是在等,他是自己去尋找。

 

還有一些業力比較重的人,基本上不用考慮他會馬上修行。因為修行這條路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是很高的。


比如我們說要有堅定的信念,還有信心、毅力、忍耐,如果你在人格層面都沒有完善,在世俗層面還沒有經歷過很多考驗,基本上你不會有這種心態。就算你來修行也堅持不了多久。修行不是靠一時衝動,它是靠你在世俗生活當中磨練出來的那種心性,只有你具備了比較優秀的心理素質才能堅持得了。不然你半路就會退出,這樣的人也是很多的。


所以有些人他是有渴望,但磨練太少,心性還不夠成熟。像這樣的人不能太急於進入專一實修,只能讓他學習基礎理論,等待磨練得差不多了再來實修,那是最好的。


還有如果他是對世間愛欲特別執著的人,也是修不了的。對世間的愛欲很執著,肯定放不下。他來這裡想的也是世間的事情,他的心不在當下。這樣的人必須等到他善惡業相對平衡,生活比較輕鬆,沒有太大煩惱和責任的時候,這種狀態就適合修行。


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你讓他怎麼修行?他坐下來念頭會更多,需要釋放的東西會更多,所以能夠修行,都是要靠業力相對平衡以後。處理完我們的惡業,再平衡我們的善業,不讓它們影響我們心智的穩定。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實修,要不然真的很難。當然如果你有堅定的求道之心,你會加快這個進程。


學生:

我以前接受的修行訓練是關於“觀”比較多。在生活中遇到情境我也會覺察情緒,覺察當下。但對“止”的話,用隨息的方法,還是比較困難。想問有沒有關於“止”的特別練習,是不是對於止和觀,側重點也不一樣。


yachak:

其實都一樣,比如你學習的是以觀入手,通過觀達到止,但這種止不是特別深的止,只是對你所發生的一切有覺知和觀察。而我說的這個“止”,它是有深度的。當達到很深的止,你所有感官活動都停止了,包括呼吸,你又會升起另外一種觀。但這種觀和你前面那種觀又不太一樣。所以不管是止還是觀,都有層次,你現在使用的觀只能用在感官層次,但如果感官完全收回來了,你的觀它又不同。如果你沒有達到更深的止,那你更深的觀也起不來。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觀照你的行動、一言一行、顯意識的思想,但是潛意識的活動你是觀照不到的。比如你做事的時候,你在觀照自己做事的狀態,但可能潛意識有一些情緒在波動,你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你觀的能力還不夠強,還不夠深入。你要達到很深入的觀,即便在做事,也能夠觀察到潛意識有些東西在活動,這就需要一個深深的止。


所以根本上來說它們沒有衝突。我講的這個止,不是一般那種頭腦平靜、身體放鬆的狀態。這種狀態在我看來它只是靜,還沒有達到止。真正的止,是你的呼吸完全停下來,沒有呼吸,你頭腦也沒有活動,這才是真的止。在止裡面它有個定,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你通過止才能達到定。但是在靜的情況下,你沒有辦法入定,會受到外在干擾,比如說外界出現聲音,馬上把你的注意力拉到外面。就說明你現在還沒有達到一個非常止的狀態,只是比較平靜。


學生:

我在觀的過程中,就發現靜的時候很容易觀,說話的時候就很難,容易說錯話。


yachak:

你的定力不深,那個觀就起不來。如果定力足夠深,觀就自動成為你的一種本能,那就說明你的止觀完全融在一起,止和觀沒有分離。但是你沒有達到之前,你發現當你止的時候你不能觀,當你觀的時候又不能達到很深的止。所以你的觀還是一種有意識的觀,不是本能的觀。


真正的觀不是靠我們的意識,是靠我們內在的智慧本體,所以要真正達到全觀的狀態,要在止的基礎上。所謂全觀它是三百六十度的,不僅是觀照我的身體狀態,包括精神狀態和外在的一切我都在觀,沒有遺漏,但是當我們在練習靜心時,觀的可能是自己,對外在一點感覺都沒有,這是局部的觀。

要達到全觀你的定力就要非常深,就要達到很深的止,那個觀會自動發生。


學生:

生活中的“定”是什麼定義?


yachak:

定有很多種,它不一定是說坐著不動才叫定。你說話的時候也可以定,只要你的心一直保持在如如不動的狀態,它也是定的。你也可以思考,思考時你的心成為一個觀照者,這也是定。所以我們說的定不是狹義的,它更寬泛,是你在行住坐臥中都有一個中心,一個穩定不變、沒有受到打擾的中心。

我們打坐只是為了去訓練定心,然後把定應用到生活中。如果你發現你只能在打坐當中保持,說明定力還不夠深。夠深的話,能真正達到道家講的觸事也不動心。碰到事情,心裡不動,就是真正有定力,是一種泰定,泰然自若的定。不管什麼事情來,我的心就是不動,好事壞事都不動。

定力靠什麼?就是靠我們不斷用氣息穩定在不呼不吸的狀態,不斷滋養它。這種定不是肉體的定,不靠意志控制行為,它是靠那種很精微的氣息。


因為很精微的氣息本身能量波動就不同。比如物質層面的能量波動是齒輪狀,你達到那種很高頻率的伽馬波,你入定時,腦波就是一條直線,但平常是大波浪。如果你稍微靜心達到止,它起伏會小一點。而真正入定就是一條直線,這時候如果給你做檢測,你跟死人沒有區別,心臟和大腦都是一條直線,但是你還是活的。


我們聽過這樣一句話:死之前先死。意思是什麼?你要達到類似於死亡的狀態,沒有任何波動,那你對死亡就絕對有把握。到你死亡那一刻,你完全不動,不受到業力的牽引,你就會跟你的本體融合,你就會解脫。


死亡的時候出現的那種幻境,是你業力釋放出來的。如果你看到幻境,心一動,進去了,你就進入輪迴。這個時間非常短,你的本體出現就是幾秒鐘,一閃而過。如果你不能保持不動,你就不能解脫。


學生:

您說的那種入定,是能所合一嗎?


yachak:

不一定是能所合一。能所合一不是單指呼吸,它是指整個意識狀態,但是意識狀態會決定你的呼吸。比如你意識狀態的能和所消失了,你就沒有自我了,自我所有的心理狀態消失,就沒有能和所、主和客之分。這種狀態你身體也會變,呼吸狀態也會改變,完全地停止。但假如你把呼吸停住了,意識卻沒有轉變,你的個體性沒有消失,那個狀態就是不完整的。


學生:

合一的狀況下,如果出現雜念,那個雜念是什麼?


yachak:

進入到內在合一,你不可能再出現任何妄念,但不代表沒有念頭。你要明白念頭和妄念是不同的。妄念是你的意識在活動,頭腦在活動,但是當你合一的時候,頭腦不可能活動。但為什麼還有念頭?那是殘余的影子,你經歷事情的影子還在,影響還在,它是自動釋放的。它不是你主動去思想,不是走神,完全不同。所以那些念頭出來,像影子一樣。


但如果是妄念,馬上就會干擾。因為它在你頭腦意識裡。但是當你合一,念頭是在外圍活動,你可以看得很清楚,它進不了你的內在。所以這時候有念頭和沒有念頭是沒有區別的。所以你說三摩地有沒有念頭?照樣有念頭,但是這念頭跟自己一點關系都沒有。


所以有人證悟空性,不是代表他一直沒有念頭,而是這個念頭也完全變成空性。當你沒有達到空性,那念頭就是一種“有”的狀態,它是有力量來破壞你的。


學生:

我狀態比較好的時候,感覺分辨的二元性思維會比較弱,能看到所有發生的事,它們是無限的。有時思考意識一回來,就有了概念和邊界,比如這個人、那個物體、桌子、聲音。


yachak:

你沒有概念和標籤的時候,它就是統一的。所以我們把對所有事物的概念去掉,你就無法在頭腦和理性層面認知這個東西。比如這個杯子,我把杯子的概念去掉,其實意識上我已經對它很模糊了,這個模糊裡有一種混沌的心態,或者說統一。在混沌裡面就沒有分別。


我們為什麼會有分別和二元對立,就是因為已經貼上了標籤。這是桌子,這是茶壺,哪怕你沒有思考,你也已經知道它是這個,因為標籤早已植入你的頭腦。所以你在分別認同的是你對它的標籤。但你對它並不是真的認識,一棵樹你認識它嗎?不一定,你只是通過一個標籤認識它,這是樹。但你發現每一棵樹都完全不一樣,它是一個非常獨立的生命的現象。


 

你可以重新設定你是誰,你就可以重新設定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莫子

嗨,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各位聊一聊走出角色扮演跟掌握角色扮演。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以我來運作的。 那「我」有幾種不同的層次,之前我們有提過小我、高我、超我。那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我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為什麼要聊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