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新人類揚升意識:隻手之聲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隻手之聲 。

(2019-12-03)


一隻手是不可能拍打出聲音的,這種聲音被稱為無音之音,這種無音正是維持宇宙的最原始的聲音。兩隻手掌拍出來的聲音是因緣的結合,是一種暫時的生滅現像,人的耳朵只能聽到這種因緣和合的聲音。一隻手拍出來的聲音是來自於“一”的聲音,兩隻手拍出的聲音來自“一”的影子,二元世界。影子離不開實體,但影子和實體有一個相互重疊的地方。因此一隻手發出的聲音超然物外,但是同時又絕對離我們很近,這種聲音只能通過心靈的靜寂才有可能聽得到。頭腦任何地嘗試理解這種聲音都注定是失敗的,頭腦只能理解因緣的事物。某種意義上它甚至不是去傾聽,而是成為它,成為這個聲音。


 


世間的龐雜學問,無論正統還是旁門,其實都來自影子,本質仍然屬於幻相領域。水中月無法等同於真月亮,盡管風平浪靜的時候,水面也會清晰地倒影出真月的細節。但是只要漣漪吹起,月亮的影像就會失去完整和穩定。世間的知識學問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時間和條件下就會失去原貌,成為了一種相對性的悖論,經不起質疑。在影子裡確實沒有任何真實和絕對的真理可言,因為它是圍繞著一的意志而運動的,就像影子總是跟隨著實體。要認識多中的一,才能認識絕對的真理。認識一中的多,即使成為一個博學家,也不是一個真理的持有者。


 


當禪師要弟子去參悟“隻手之聲”的時候,他並不是要你去理解什麼高深的道理,他是要你承認頭腦的絕望和失敗,知識和經驗的無能。要認識唯一答案,除了成為它並沒有別的方式。當頭腦不再起作用的時候,那扇理解之門才會打開。而這扇門又將發生在哪裡?


 


不僅聲音如此,感官所體驗的一切事物都離不開主客兩者,因是主,緣是客,因和緣組合在一起的世界是二元世界,是相對的世界、是多的世界。主為能客為所,一切能所的無窮變化造就因緣的無數次結合、離散、再結合的過程,因此一切事物都是無常變遷的,沒有恆定的東西,剎那間就會變滅。但是同時又在能所的變化體驗當中衍生出更多的體驗,無窮無盡的多,無窮無盡的快樂和煩惱、愛和恨的交織。這就是“人生如夢”的緣起,緣起性空。但是站在“一”的角度看短暫無常的人生就有了另一番作用,世界還是一樣的世界,但是它的存在意義卻完全不同。影子就是影子,它永遠無法替代實體的唯一性。抓住了一,那後面無數的零(人生空夢)就有了真實的生命根基。沒有一作為根基,人心就成為了夢游者。


 


個體對自我價值的“定義”來源於神最初的心血來潮:我是誰?神的問題對神而言是即刻知道的,因為神代表的是真知和無所不知。但是在它的影子裡面卻因為這一音形成了無窮的運動,每顆心都在試圖證明自己“我是誰?”。神的第一音是真實的聲音,其它的聲音都是影子裡的騷動。為了讓靈魂聽到這種無音之音,在每一個宇宙和不同維度都有它的顯現,比如從造物界的第一個聲音“OM”開始,經過大天使界就成了笛音、琴音,經過天使眾神界就成了鼓聲、雷聲、海潮音。而我們的靈魂覺醒就是從海潮音開始的,或者叫鈴聲。這些聲音都來自無音之音,就是源頭最初的那一音的化現,因而是絕對真實的,不是幻音。幻音無論多麼神奇,都離不開因緣作用,有開始有結束,而來自源頭的聲音永遠都在,即使你不去聽它。


 


造物界的進化旅程是因神而起的一個無止境的游戲,祂隨時可以讓造物界瞬間停止,那樣的話所有進化當中的靈魂都會回到原始的沉睡狀態,繼續做一個沉睡的神。但是愛將不會被創造。愛是因為表面的分離而產生的,只能通過分離才會創造更多愛的渴望,神也一樣渴望愛。這種愛從生物體生存的本能一直到動物的肉慾,再到人類的情愛,一直都在不斷進化著,直到發展出對神的真愛,這時候的愛才算是達到了成熟的階段。如果說二元世界有什麼是絕對的真理,那就是愛。


 


愛是起點也是終點,靈性道路因愛而展開,最終與源頭的結合而達成愛的真正滿足,但在愛完全滿足之前渴望就無法停止,只會隨著靈性的不斷進步而逐漸變得強烈。就像河岸的魚掙扎著想要回到水中,月光鳥因渴望月亮而折斷了脖子,或者像羅摩因渴望與神結合而頭發滲出血來。我們也應該有如此的品質,把自己浸入河水但是又不弄濕衣裳——看似不可能,但是心相信的東西它就一定能夠實現,幻相世界一切體驗都來自心的創造,你有什麼樣的心就會有什麼樣的體驗。你抓住了“一”就等於放棄了“二”和“多”,它們的幻相本質自然會顯露無遺,不會再威脅到你。


 


在分離性的幻相世界裡面,不要去愛神的任何創造物,那不過是替代品,它的影子。這就好像愛上夢中的某個對像一樣,再美好也是虛幻的。要愛就要真愛,愛每個人內在的神,萬物當中的神,那才是唯一真實的愛。通過真實的愛才能認識多中的一。這種愛總是默默燃燒的,真實的愛不會帶來痛苦和失望,愛得越深內心越充實,這種愛不會因分享他人而失去半點自我力量,給出的同時就已經開始填滿,它是不帶期待無條件的。這就是真愛的本質。只有這種愛可以把人心從二元性幻相的執著和物質泥潭中救拔出來。


 


進入道路意味著與神談一場永恆的戀愛,神渴望你的愛,正如你渴望祂的愛,愛的主客體本是同一個,卻只能通過分離的假像才能認出來。愛的語言是超越時間的,超越頭腦、超越世間的任何聲音的。這種聲音並不是從因緣相互作用而來,但卻是真實可信的,這扇門敞開在你的心靈深處,它是靈魂的語言。認出靈魂才能認出真愛。如果我們想聽到隻手之聲(它一直都在這裡),首先我們的心應該完全向萬物開放,不要因害怕世俗的規則和傷害而封閉退縮;完全專注在一上,而不是多上;把自己的心獻祭出去,給唯一的真愛;讓心獲得足夠力量。當這種專注達到臨界點的時候,一的力量就會降臨將我們身體的中軸線串成一條光柱,那時候我們才可能聽到“隻手之聲”,才能懂得什麼是來自一的真實聲音。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覺醒是最徹底的療癒-透過臨在。李爾納・杰克伯森。 Leonard Jacobson。


李爾納・杰克伯森。

Leonard Jacobson。

覺醒是最徹底的療癒-透過臨在。

2013/9/17。


了解臨在,並透過臨在的力量,

把自己從過去中解放出來。



臨在的呼喚


全然覺醒與開悟只是意味著在當下時刻全然臨在。而臨在是最簡單的事情。它是你的本然狀態。


每一個時刻,你都可以自由選擇:你是在當下的真理和實相裡?還是允許自己被誘惑而進入頭腦的世界?所有的念頭都會把你帶離當下時刻。如果你相信這些想法(我們大多數人都如此),那麼你就會迷失在頭腦的世界裡。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講,我們已經習慣了思維,以致於思考從來沒有停止過。念頭有它們自己的生命。我們甚至沒有選擇思考,而思考可以自動進行。我們只是從一個念頭被拉向另一個念頭,而從未真正體驗當下時刻的神聖。



當下時刻沒有過去的記憶和未來的幻想。所以,當你臨在時,過去的痛苦和局限會魔幻般地消失。對未來的焦慮也會消失。你只是在這裡,全然臨在於此刻。當你全然臨在時,你內在的體驗是祥和,愛,接納,力量,真理和慈悲。分離和恐懼消失。你存在於一體中。



當你全然臨在時,念頭會停止,你的頭腦會寂止。然而,更深層次的寂靜有待顯露。隨著你的頭腦沉寂下來,一扇內在之門被打開, 它允許無限和永恆的寂靜顯現出來。這個無限與永恆的寂靜就是你本體的實質。它是真實的你,你的本來面目。它是所有存在的本質。它是純粹覺知永恆寂靜的顯現。它就是你的“本我”。它是你與所有存在在合一中的維度。它是你的佛性。它是你與神同在合一里的基督。它是覺醒之男。它是覺醒之女。


 


真正的臨在是什麼樣?


臨在,是覺醒進入你“本我​​”的維度,進入超越了思維頭腦的生命的維度。你是靜默的,全然與當下之存在共處。如果你全然臨在,就只有當下時刻。這就是覺醒進入生命實相的涵義。你是如此的全然臨在,你只存在於當下時刻,而且只在當下時刻。你現在覺醒進入了永恆。在覺醒臨在的最深層次,過去與未來已經消失,你只能利用當下時刻。你無法在時間的世界裡運作,原因很簡單;因為在臨在的最深層次裡已經沒有時間。你已沒有了在當下時刻之外的自我感。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一位覺醒的人總是在臨在的最深層次運作。他也可以在臨在的較淺層次裡運作,以便可以利用時間的世界。即使當你參與時間世界的活動時,他仍然深深植根於臨在而且始終確認當下時刻為生命的實相。


 


 



如果你從根本上覺醒進入了臨在,你將不會有評判,恐懼和慾望。你生活在接納的狀態裡。你作為愛活在世上。分離的幻相消失了。你的生活有著與萬物合一的強烈感受,同時對存在的客觀或者永恆的維度有著持續的覺察。你眼中的他人都是平等的,開悟的, 即使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同樣,你看動物和自然界也是如此。你不可能故意地去傷害他人。你很慈悲,而且行為正直。你不可能不誠實,因為你的內在絕不允許你那樣。當你徹底覺醒進入生命的實相時,你就基本上就掙脫了Ego(舊譯,小我,Ego)的動機及其反應對你的束縛。



這並非意指一個覺醒的人就是完美的。有時候,你也會像其他人那樣的去反應, 去體驗恐懼和不安,或者受傷和生氣的情感。所不同的是,你現在知道你只是暫時性地陷入了分離的幻象裡。你不會相信故事呈現給你的一切。你知道這是過去將它自己投射到了當下。你不會認同這個體驗以及從這個體驗中升起的任何情緒反應。不過,你會對自己體驗到的一切負全部責任。你擁有並接納這個體驗,但是不會把它當做事實而去行動。在恆常的變化中,你知道自己是那永恆不變的“一”。


 


把自己從過去中解放出來


在真理層面,當下時刻之外沒有生命存在。遲早,我們必須都要接受這個簡單的事實。



如果你要全然覺醒進入當下時刻,並且從根本上安住臨在,那麼你就必須要把自己從過去的纏縛中解放出來。它不是你的真實過去。是你記憶中的過去,每當你思考你就通過頭腦與它進行了連接。你也必須要把自己從想像的未來中解放出來,而未來無非是你把過去向前投射的結果。它僅是空想而已。

真實的未來不在頭腦的世界裡。正如真實的過去只能從當下之門進入,真實的未來也只能通過當下之門向你展開。

把自己從過去中解放出來,你需要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1. 如果​​有來自過去的情感,一直被壓抑在內,你就必須要允許這些情感上浮並有覺知地,負責地將它們表達出來。你不是要試圖消滅這些情感。你只是單純地允許它們去表達。凡是存在的都有權利存在,這包括需要,受傷以及怒火等情感。如果在你小時候這些情感不被允許存在,因為當時這些情感太過痛苦,或者不允許它們去表達,那麼就必須要恢復它們那曾經被拒絕的有覺知地表達。



2. 寬恕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使過去從你的內在釋放掉,同時也可以把你從過去裡解放出來。寬恕那些傷害過你的人,對你傷害過的人,要求得他們每個人的原諒。寬恕必須發自內心。有時候,在你寬恕傷害你的人之前,你需要先去全然感受你遭受到的痛苦和對傷害你的人的怒火。




3. 對有些人,為了能真正地寬恕和釋放,有必要先療癒過去。好消息是,經由覺醒的臨在的力量,即與神合一的狀態,以一種不可思議而且超越信仰的方式,可以成功進行情緒和靈魂的療癒。在給他人做案例的過程中,我經常看到由於我們成功地將過去創傷性的經歷帶入覺知裡,人們的生活就被改變了。這些經歷也許是今生或者是前世的,而在此之前,它們一直被投射到當下並影響著人們對目前生活的體驗。



4. 如果在某種程度上你還有怨恨,愧疚或責怪,那麼你就不可能臨在。原因很簡單,這些情感會把你禁錮在過去。你必須把這些情感帶到表面。以愛和接納的方式把它們帶入到覺知裡面。要辨認,擁有,坦白以及表達這些情感,但是不要把它們投射到任何人身上。不要相信它們。你允許它們進入覺知,這樣它們就不會再隱藏同時也不會再無覺知地控制你。怨恨,責怪和愧疚,這些情感顯示你沒有為你自己的生活或自己負責。因為責怪別人要比為自己承擔起責任容易的多。



5. 以下是最難懂也是最難克服的。如果你不停地藉由回憶過去的幸福經歷而製造愉快的情感,你就會永遠停留在頭腦和Ego(小我,我執)的束縛裡。認同幸福的回憶會把你禁錮在頭腦的世界裡,同時把你要迴避的那些不快的痛苦的記憶牢牢鎖在原地。這是因為頭腦是個二元對立的世界。除非當你全然臨在時,合一被揭示並且成為你存在的基礎,否則你無法逃避二元性。預測未來事件所衍生出來的愉快情感,也會導致同樣的結果。只有當下時刻可以成就你。只有當我們全然覺醒進入當下時刻時,二元性才能被超越,合一才能被揭示。


 


轉自:http://www.leonardjacobson.cn

談拉瑪納•瑪哈希/我是誰?李爾納•杰克伯森。 Leonard Jacobson。




李爾納•杰克伯森。

Leonard Jacobson。

談拉瑪納•瑪哈希/我是誰?

2013/9/17。


學生:

拉瑪納•瑪哈希有這樣幾句名言:

“頭腦必須被摧毀。”

“保持無念,只是'在'。”

“找到'我'的想法之根本,發現'我是誰? '”


如果不思考,人能夠在這個世界裡運作嗎?難道頭腦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裡日常運作所必需的?拉瑪納說的“摧毀頭腦”是什麼意思?


李爾納・杰克伯森:

我很難相信拉瑪納•瑪哈希會說頭腦必被摧毀,但如果他確實有這樣的表述,那麼這是毫無益處的。


覺醒的存在,其真正的本質是毫無評判,既不贊成也不反對任何事情,所以,說“頭腦必被摧毀”,這與存在的真實本質不符。


Ego會在覺醒中被除掉或被摧毀的說法或暗示是很常見的,這也是覺醒的一大障礙。頭腦/ego絕不會允許它自己被摧毀,沒有一個活著的人有摧毀頭腦/ego的力量,原因很簡單:想要摧毀ego的意圖或嘗試無非是ego在尋找辦法摧毀它自己,而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就像是一所房子要把自己裂開一樣,(是不會成功的)。這樣的結果只是頭腦被加強了。它製造了一種內在的緊張和恐懼,而ego會決心要確保這一切不會發生。它想要變得靈性化,但它不想讓你真正覺醒。


拉瑪納•瑪哈希已經覺醒到一個幾乎沒有頭腦/ego剩下的層次。他所經驗到生命的喜悅和的自由,完全擺脫了頭腦的干預和限制。但他沒有摧毀他的ego。它只是不見了。這很可能更多地與他過去世的準備有關。



佛陀沒有摧毀他的ego。它只是臣服了。

藉由愛和接納是把ego帶到它應處的位置上的唯一方式。愛是存在中最有力的能量,最終也只有愛和接納能使ego臣服。當它臣服時,它就不再試圖將你囚禁在頭腦的世界裡。它會允許你深入臨在。有時,你是如此深地植根於臨在,以致於你覺得ego消失不見了。但它並沒有被摧毀。它是被愛、被接納而進入了最為溫順的臣服狀態。實際上,ego無法抵擋愛的力量。它的本質是以暴制暴。它的存在的目的是對付評判和排斥。它對生存的威脅會做出有力的回應。你沒發現談論摧毀它只會引發它的防禦和躲避行為嗎?



大部分人不懂得真正地愛和接納自己的含義。這意味著你允許和承認之前被你否定、壓抑或試圖除去的那些方面都是你的一部分,而不要有絲毫的評判。這沒你想像的那麼困難,因為在本體層面,你就是愛和接納。因此如果你覺醒進入本體,並允許你一直在譴責的自己的那些方面上浮,讓它們在本體的覺知中被擁有、承認、和表達,巨大的放鬆將會發生。它將使你甚至更深地進入臨在和本體之內。



你還引用了拉瑪納•瑪哈希的其它幾句話:

“保持無念,只是'在'”。


當然,這也說得沒錯。但一個人如何能夠安住於無念呢?你無法止住思緒,這是不可能的。但你“能”選擇在“現在”這一刻全然臨在。當你全然臨在時,念頭自動就停止了。你沒試圖去停止思緒,那樣做會是一種評判。你只是單純地選擇和處於當下的事物同在。你無法思考當下時刻。你只能思考過去或者未來。因此如果你是真正臨在的,念頭就會停止。只是“在”,是“只是臨在”的另一種表述方式。



如果你完全臨在,就沒有思想。如果沒有思想,那麼毫不誇張地說,也就沒有了時間。在此刻之外沒有生命存在。你已無法在世界上運作,因為沒有世界存在於此刻之外。你需要一班護理員來照顧你,或者是在你周圍建立一個靜修中心來照顧你,並接收你悟道的開示。



當拉瑪納覺醒時,他沒有參與這個世界的生活。他就待在寂靜裡,待在為他建立了的靜修所裡。這是印度的美麗之處;印度文化允許一個人進入那種全然覺醒的狀態並停留在那裡。他們知道如何去回應一個全然覺醒的人。



但這種覺醒方式有很多的限制。人類在集體層面覺醒的時刻到了。開悟不再僅限於被選中的少數幾個與世隔絕的人。如果集體層面的覺醒要發生,我們就必須要學習如何在這個世界裡運作。這意味著我們得在“無時間的全覺醒狀態”和“時間的世界”之間找到平衡。



這是一個平衡的問題。當你覺醒時,最深層的覺醒狀態會成為你的根基,也會成為你生活的根基。你知道當下時刻是生命的實相,你永遠不會再認同頭腦層面的生活。你知道在頭腦層面發生的一切本質上都是幻相,因此你不再當它是生命的實相。你不再認同它的任何部分。你認識到頭腦層面的人生只不過是個遊戲, 而這個遊戲有時歡快有時悲傷,因為頭腦是一個二元性的世界。你會放鬆並接納頭腦世界和經驗世界的二元本性。


你不再支持或反對任何事情。你已經超越了評判。生命被全然地接納,死亡也同樣被全然接納。喜悅被全然接納,痛苦也同樣被接納。但你如此深地安住於此時此刻,你不再被困在頭腦活動及其思想與情緒的世界裡。你不再相信你的想法、信念、概念和觀點。你深深地植根於合一。你能隨意地回到寂靜和臨在之內。事實上,寂靜和臨在作為你存在的基礎總是在那裡,即使當你進入頭腦的世界裡時,也是如此。


拉瑪納全然地覺醒進入到了生命非個人的維度。但是,我們真正的挑戰不僅是覺醒進入生命非個人的維度,而且還要允許個人的維度作為非個人維度的完美表達而存在。這只有在ego被帶入到臣服狀態時才會發生。



我有時會對那些參加我的工作坊的人說:

“你最好趕緊開悟,因為那是容易的部分。艱難的部分是當你覺醒後,要找到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方法。那將是一個漫長的反複試驗的旅程,會持續你的餘生。” 在這個漫漫人生之旅中,你唯一需要的是以下問題:

“我在生活中所做的選擇,是支持我臨在並引領我更深地進入祥和、愛、與合一?還是我所做的選擇在帶我遠離臨在?我這一刻的行為是真正與我的真實本質,亦即愛與合一的最深層面保持一致,還是違背了我的完整性?”

最後,如果你能像拉瑪納所建議的那樣堅持自我求索,並且真正懂得如何問這個問題“我是誰?”你將不可避免地進入寧靜和純粹覺知的狀態,它就是你的真實本質。“我是誰?”這個問題將最終使你成就“我是臨在”。


 



轉自:http://www.leonardjacobson.cn/

 https://danniesq.pixnet.net/blog/post/37373911


 

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

薩古魯週記:人類所遭受的最大折磨是心理疾病。



 薩古魯週記: 

人類所遭受的最大折磨是心理疾病。

2020/8/29。


是什麼造成了一個人突然有心理疾病?他們有眉有任何可能或者希望能從疾病中走出來並且停止用藥?


人類所遭受的最大折磨是心理疾病。


問:

在幾年前的一場Sathsang上你提到過人類所遭受的最大折磨是心理疾病。是什麼造成了一個人突然有心理疾病?他們有眉有任何可能或者希望能從疾病中走出來並且停止用藥?


薩古魯:

如果你有見證過,你會知道眉有什麼是比心理疾病更折磨人的,因為人類的頭腦具有極大的能力。如果這些能力用對了,生命會變得不可思議。如果它們對抗你,你會無路可逃,因為造成折磨的源頭甚至不是來自外在。如果使你受折磨的刺激是來自於你的鄰居、岳母或你的老板,你可以逃跑。心理上,眉有人能使你受折磨。別人做出某種行為,然後你以某種方式回應。但是如果別人什麼也眉做,你卻也受折磨,如果你到了這種地步,那就是一種心理疾病。


那如何從中走出來?這取決於受傷害的程度。有些人能走出來,但在一些病例中,它已經反應到大腦的病變中。這種狀況需要外在的化學藥物支持。大多數人是靠服用鎮靜劑,但是你無法只是抑制大腦的一部分——整個系統都會受到影響。


理智和瘋狂之間的界限是非常小的。你們很多人很享受跨越這個界限的感覺。比如說你對一個人很生氣地大聲喊叫,他們害怕了,做了你想要他們做的事。你會說,“你知道嗎?我對他真的發怒了,他立馬感到不安,然後做了我想要他做的事。”你發怒了然後又回到正常,你似乎很享受這樣。假如說你發怒了,然後無法回到正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你不斷跨越那條界線,通過憤怒、仇恨、嫉妒、酒精或毒品。你跨越理智的界限,享受一小會兒瘋狂,然後又回到正常。我想讓你知道,很多喪失理智的人都曾是像你一樣完全“正常”的人。只是某一天,就不再是了。某種東西短路了,突然之間他們就回不來了。


你不斷跨越那條界線,通過憤怒、仇恨、嫉妒、酒精或毒品。你跨越理智的界限,享受一小會兒瘋狂,然後又回到正常。


這和你身體疾病的發生是一回事。你今天可能眉事,明天早晨醫生卻告訴你有問題。每天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同樣地,心理疾病也是這樣。如果你的身體出了問題,至少你會從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那裡得到同情。但如果你的頭腦出了問題,你不會得到同情;眉有人想要靠近你,因為那真的太不容易了。你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是在胡鬧,什麼時候是真的發病——你眉法判斷。當他們胡鬧的時候,你得對他們強硬,當他們真的發病的時候,你必須對他們富有同情。那像是在走鋼索,不容易的。患病的人是痛苦的,而在他身邊的人甚至更加受苦。


我們必須建造一個社會結構,使得患心理疾病的幾率很小。為什麼我想要回到曾經存在於這片土地上的文化,是因為在200-300年前,這個國家很少有心理疾病患者,而這僅僅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結構。逐漸地,不知不覺地,這種結構被我們瓦解了。今天,甚至在鄉下都存在著患心理疾病的人,這在過去從未發生。即使有,也是小到可以忽略的比例。這個比例正在上升。你可以明顯地看到在那些所謂“富裕”的社會裡,這個比例相當高。這是因為人類是社會動物,除非他超越某些東西。要麼我們應該致力於超越,要麼我們應該構建一個支持性,而非苛求性的社會。如今,我們構建的社會結構十分苛刻。


這種情況發生在印度,但西方國家更是如此。如果你想住在美國,即便你接下來30天都不吃飯,你的帳單仍會高達3000美元。這個社會的結構是這樣的,它對於個人極為嚴苛——一個人不能坐下來休息一會兒。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一直運轉著。很多人需要從某些事情上解脫出來。如果在他們的生活中有足夠的Sadhana(靈性練習),那你可以讓他們365天一天24小時都運轉著,因為生命短暫,我們不想只是坐著無所事事。但如果眉有靈性練習,對人們來說擁有他們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就很重要。


我們創造了一個持續挑戰的社會,總是處於一種競爭的模式中。在人類內部有一種叫做“戰鬥和逃跑”的反應。人們不負責任地在用“我喜歡腎上腺素”這樣的字眼。你不明白腎上腺素是什麼。腎上腺素是系統中的應急設備。如果有一只老虎撲向你,腎上腺素會讓你逃脫。但是,如果你只是在紐約打腎上腺素,然後去散步,你就會出問題。你不應該一直處於那種狀態。如果你不死,你就會崩潰。


我們的教育體系非常苛刻。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它。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是輕而易舉的。對於其他人來說,他們可能讀了25遍,卻仍眉有理解,但是他們可能有能力做別的事情。“不,我們不允許他們做別的事情。他們必須先做這件事。”有這麼多可怕的殘酷的結構——這些結構不是為了人類的福祉而建立的。我們正試圖著為我們所建造的更大的機器制造齒輪。我們想讓機器活下去;我們不關心個體的人類發生了什麼。我們需要為我們所建造的那台大機器制造零件。它是假的;它隨時都可能倒塌。如果你不是由為那台大機器制作合適零件的材料所構成的,你就會在很多方面崩潰。


有些人天生就有些心理狀況,可能會自然發病,但那是很小的一部分。我們對解決剩下的那部分人負有責任。


一個人在心理、情感、身體上需要一定空間,以及某種能夠滋養他的氛圍。這種氛圍在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就是缺失的;甚至一個嬰兒也不再能得到。曾經,一個母親會抱著嬰兒在她胸前哺乳,不管多長時間。如今她會看表,“你怎麼不喝快一點?我要走了!”分娩後一個星期,她便回到了工作的地方。我不是在說女人不該工作,我是在說人類應該活得好一點。如果人類需要活得好一點,有一些內在現實是必要的。一個孩子成長時不應該擔心他的未來會怎樣。但從第一天到學校,他就擔心比鄰居家的孩子少拿兩分。這些都是垃圾。這會摧毀人類,但我們卻認為這是成績、幸福和效率——不,如果你擊跨了人類,那你創造的這些垃圾還有什麼用?


有些人天生就有些心理狀況,可能會自然發病,但那是很小的一部分。我們對解決剩下的那部分人負有責任。但對一個已經患病的人,出路在哪裡?如果他們已超出了一定界限,藥物是必須的。一段時間內,如果我們同時配合一些Sadhana(靈性練習),作用會更好,對化學藥物的依賴會下降。


重要的是,每個人在身體層面都是不同的,在頭腦層面更是如此。所以眉有特定的方法。總的來說比較難。如果你想為那些人創造一個健康的氛圍,則需要很多的基礎設施——包括物質方面的和人員。不幸的是,我不認為誰有意願為此投資那麼多的人力物力。


這需要很多的專業知識、關愛,以及某種程度的投入來幫助他們走出來。即便如此,你也許也無法把他們完全帶出來。在他們自身的限制範圍內,你可以使他們感到舒服而不再受折磨。但這需要很多的專注、奉獻以及某種程度的專業知識與同理心。


原文鏈接:isha.sadhguru.org/us/en/wisdom/sadhguru-spot/understanding-mental-illness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ishayoga.net/sadhguru-spot/understanding-mental-illness/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禪室問答錄:滋養。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滋養。

(2020-07-10 )



學生:

我現在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跟工作上做事有關,我感覺我應該更多地去扮演那個角色是因為我感受到他們對我的需要,我的存在給到了他們滋養,然後這種感覺滋養了我,因為以前我都是習慣一個人單打獨鬥。但這種角色還是對我的修行造成了一些障礙。


 

Yachak:

滋養是單純的行為還是雙方的協議呢?

如果在所謂的滋養當中有施和受的關係,那說明還是有相互需要的成分,在這種需要當中“自我”和“他人”都是存在的,而“自我感”仍然是重要的——是需要去不斷獲得肯定和維系的一種心理滿足。不管行為本身是主動或被動的,只要有相互需要的關係存在,無形中它就成為了雙方的一種默認協議。一旦關係是屬於“自我”參與的某種協議,那它一定是包含著某些期待、需求和責任。在努力維繫這份協議的過程中,對人心的刻意“雕琢”就發生了,你希望雙方都表現越來越好,滿足自己或維系關係的穩定;別人或許希望盡可能配合你,或許反抗你、反抗這份協議的束縛。而你怎麼保證永遠都處於“滋養”的狀態呢?


 


所有的協議都是非自然的,一旦有“自我”的參與人心就會扭曲,因為你不可避免你的個人行為帶有個人的觀念和投射,你不可避免在事情的兩極當中搖擺,你並不是一個事情的主導者。你想做好人,但你發現做好人意味著犧牲自由,你想追求自由,但你發現你陷入了自我主義。當你從“單打獨鬥”的自由當中脫離出來,你又陷入了另一種需求當中,就是希望獲得眾人的肯定。而你不明白的是,這不過是一種等價交換而已,你所獲得的就是你需要失去的。


 


在這種有對立的關係當中,不管是施者還是受者,都可能被那種滋養或被滋養的感覺而進入思想的“自我催眠”狀態。如果這種“催眠”的時效過期了,如果一方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要,或者沒有那麼大的滋養能力;又或者另一方發現這種“受滋養”的感受是不斷改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那這種對“滋養”的渴望和協議就消失了。所以人不需要催眠自己,盡管“自我”很喜歡被強調重要性,但是這種自我重要性就像慢性毒藥一樣,只要當事情演化到一定程度你才能看清它的本質。


 


人絕不能依賴任何心理上暫時構建的協議來獲得滿足,誰能保證那個需要你的人有一天不會因為別的原因而拋棄你呢?誰能保證這種關係不是建立在一種很現實的如金錢和利益的需求之上呢。當然,我們不能總是從消極的角度來看關係的“滋養”,只是要明白一切美好的生活階段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它需要很多因素,環境因素、個人命運、緣分、努力等等才能構建出來,心理上的協議代表著一種依戀情節,人人都在相互需求以獲得滿足。但是依戀也意味著沒有任何事物是永久的,所以才會如此想要通過協議緊抓不放。工作關係是如此,婚姻也是如此,一切家庭關係都是如此。不過這一切都逃不過命運和外力的“大趨勢”。人的行為不可能只產生一種果實,有苦就有樂,有贊美就有詆毀,有依戀就有厭離。而“自我”通常只想要好的,不想要壞的。自我的這種心理沒有得到根本認識和解決的話,它就會在一切自然的發生當中不斷地自尋煩惱,甚至給他人帶來痛苦。


 


要像一個有智慧的人一樣,看到沒有“施者”和“受者”的存在,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不要讓你過多的“自我”觀點來參與這個過程,不如此你將看不到實相,你也會喪失這種存在感。一旦你領悟了存在感,你就無需任何自我重要感。你就可以自然活在關係當中,讓關係成為一種“滋養”,但是如果需要就從關係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要看到真正的滋養者只有一個,那就是來自每個人內在深處的東西,演化出一切情感和思想但又超越一切情感思想,那個活生生的、生機盎然的才是生命滋養的源頭。天地大道才是真正的滋養者,大道沒有施和受的想法,因為一切對立面都是它。大道完全能照顧好一切自然、人類、宇宙的演化,包括一只螞蟻的需要。認識這個非一般智力所能理解的法則,然後順從它,你會發現生命的當下就是最好的滋養,存在就是滋養。沒有存在的滋養就會變幻出一堆個人的想法。


 


是否真的有誰可以給人滋養呢?成為滋養者表明我們內在的某扇窗打開了,這種存在性的滋養難能可貴。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它打破了個人和他人的孤立感,認識到我並非是孤立性的存在,我的存在和所有人的存在是一樣的源頭。但是如果我們想永遠體驗存在帶來的樂趣和充實,就要把個人情感和關係放到更大的視野來考量。像一個有道的人一樣,心可以包容萬物,可以不受這個身心、世界的影響。這才是真正的滋養,因為這種滋養是源源不斷的,沒有對立存在的,不會因為自我犧牲而帶來消耗的。所以你要認識到什麼對你是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是活在暫時的協議滋養好呢,還是成為一個永久的滋養者更好呢?想要成為一個永久的滋養者,就要先學會滋養自己,讓自己獲得充分滿足。而且你必須能夠隨時活在自然的存在性當中,成為一個存在的通道,這樣滋養才是充裕的。


 


在這個階段,你選擇這樣一個場景和角色就是幫助你打破你原來那種單打獨鬥的習慣模式,把自己的心量擴大出去。你能夠打破以前那種很自我的狀態,讓自己變成群體的一部分,去分享你的知識、智慧、存在,這是與你有利的角色扮演,但你仍然要看清角色和存在性的不同。存在是一直都存在的,角色是一種暫時的身份和概念。並不是說我們一定要離開那個角色,只是說我們通過這個角色來鍛煉自己,有人挑選了輕鬆容易的角色,有人挑選了復雜艱難的角色,但是這些角色一定對個人的成長是有必要的,不然它不會出現在你的生活和道途當中。重要的是看到自己需要成長的是什麼,自滿、抗拒和逃避都是沒有意義的。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保持灑脫從容的心境,認識到想法是可以隨時改變的,戲劇畢竟是戲劇,要提前為戲劇散場那一刻做好準備。


 



薩古魯週記:什麼是真正的家?



薩古魯週記:什麼是真正的家?

2020/1/27


在此,薩古魯分享了關於家的記憶,以及他對於把一個房屋變成一個家所必備的元素的觀點。他強調一個人的家對其生命所產生的影響是如此深遠:“那個我們稱之為‘家’的,它是一個孵化器,是它把我們培養成人。”


什麼是真正的家?

Sadhguru(薩古魯):

當我們說“家”這個詞的時候,它勾起舒適、陪伴和愛的記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即便在他們的人生中住過不同的家,最重要的往往是那個伴隨他們長大的家。很可能是因為從童年到青春期再到成年這個期間,是我們對生命的視角和理解變化最快的時期。在這個階段裡,我們探索各種不同的方式來體驗我們周圍的環境。因此,支持、養育我們的“家”的氛圍自然而然地扎根在我們的頭腦裡,遠比我們成人以後看到和經歷的很多其它事情更加深刻。





你需要學習包容和接受,即便不是全世界,至少是你世界裡的那幾個人。





我仍然清晰地記得我早年待過的不同的家。我爺爺的家是一種有幾代歷史的“柴明達爾”式的居住方式,它空間寬敞、散發著力量。幾乎那個地區發生的一切都是從這個家開始發生的。我爸爸的家,相反,是一個安靜、舒適、充滿了陪伴和愛的家,但是沒有什麼大事發生。後來我騎摩托車穿行了整個印度。除了少數時候是在外面野營,否則幾乎一直以來,我只要敲開某人家的門說:“我很餓”,他們就會給我吃的,然後要麼我離開,要麼他們會讓我在那裡洗澡和休息。一般來說,他們甚至不想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會問他們是誰,可仍然有一種絕妙的和諧。我們在一起呆幾個小時,我睡在那裡,第二天早上,我就走了。這些經歷以不同的方式,培養了我自己對家的理解。


建立一個家庭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其他生物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已經具備了謀生所需的技能,而我們需要大量的培養才能成為圓滿的人類。是我們稱之為“家”的孵化器,把我們撫養成人。這個孵化裡最重要的層面是包容性。家是一個養育生活和成長在其中的人的地方。同時,它之所以成為家是因為它的門對其他人開放——家庭、朋友、生意伙伴和那些與你有某種關系的居住者。當然,有些會留下來——尤其是女婿和兒媳。有時,是像我這樣的流浪者,來來去去。從很多方面看,我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大多數時候,我住在別人的房子裡,不是我自己建造的家。如果有一天我失去能力時,也許我會呆在家裡。


我曾經住在有超過四百個家庭成員的家裡。他們可能不知道其他每個人的名字,但他們大概知道他們是誰。一代又一代的人同住一個屋檐下。人們在同一個房子裡出生、長大、結婚、生子、過世。但時過境遷——現在每一代人都搬進自己的新家。由於種種原因,如今人們經常搬遷,而幾代以前並非如此,那時候社會以農業為主,流動性很有限。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工作、整個世界都有了很大的不同。雖然建築的結構和美學可能已經改變了,但是構成一個家庭的基本價值是相同的。家應該培養更深維度的包容性。你需要學習包容和接納,即便不是全世界,至少是你世界裡的那幾人。




歸根結底,家是一個空間,它應該把你轉向內在,允許你去體驗到其實只有一個家,而它是在你之內。




和我們一起住的人不是我們希望的那麼完美,他們永遠都不會是。如果你接受這一點,你將有能力體驗超出你想像的生命。家就應該為你的生命而培育你,所以當你踏入外面的世界時,你會變得包容得多。與他人共住給予了學會去接納的機會。但隨著教育程度的增加,你失去了允許別人穿過你邊界的能力。即使有人只是碰了你,要麼他們完蛋了,要麼你完蛋了。我們的文化正往這個方向發展。我們是幸運的,在這一代,我們仍然擁有一定的包容性。我們在家裡一直被灌輸著這樣的理念。我們的兄弟姐妹、朋友和家人的生活與我們在很多方面都相互交疊,這是非常好的。


雖然世界上大多數家庭是為了尋求慰藉、陪伴、愛和歸屬感而建立的,在印度,我們有一個特殊的元素。曾經有一段時間,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被聖化的空間。讓人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提供有利於健康、成長和內心綻放的空間被認為是消極和冷漠的。因此,每個家庭都有一個聖化的空間。今天,那個文化的殘留依然存在,盡管在過去的幾代裡有了很大的變化。例如,我的曾祖母做禮拜的房間是房子裡最大的房間。在那裡,她唱歌、跳舞、哭、大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我的祖母把這個做禮拜的房間改到一半大小。而當我母親在其它地方建立家園時,做禮拜的房間變得比一個廁所還小。當我的女兒建立她的家時,做禮拜的地方僅有掛在牆上的一個架子。


就在我眼前,神性的重要性在這四五代人裡萎縮了——從屋子裡最大的房間到牆上的架子。到了下一代,連架子都將消失。這是因為曾經,通過聖化的科學,我們能以強有力的方式轉化一個空間進而轉化生命,但慢慢地,我們把它降低為非常基本的形式,其意義我們無法把它解釋給下一代。對他們來說講不通的東西,他們自然會開始拒絕。幾百年前,是你的祭司、你的權威、你的古魯,或是你的經文為你思考;而今天,很多人為自己思考。他們是否真誠地思考是另一個問題,但至少他們是在為自己思考。




家不是關於富麗堂皇的建築,而是人們的包容使其成為一個家。




一旦你開始為自己思考,你將無法接受任何非邏輯的話,無論那是出自什麼權威。我們正在把世界從權威是真理,變為真理是權威。這是一個很好的轉變,但中間的轉折期可能是荒蕪之地。這在我們的家庭中有所體現,家裡那些體現我們的傳統、歷史和文化的許多東西,以及許多敘述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正確解讀的故事的擺設和裝飾,正在被下一代拋棄,因為他們不理解這些東西的意義。這是智力和邏輯的本質——它剖析一切事物。如果我想了解你,剖析絕對不是最好的方法,但這是人們一直運用智力在做的。很多事情可能不會有任何邏輯意義,但是他們可能有很多生命意義。家裡的那些人、東西和建築並不需要邏輯上說得通——但他們對你來說仍意味著全世界。


家必須成為培育認知的孵化空間,它應該讓你意識到,最終,一個人能真正了解的唯一的家就在其內在。如果這一生你都沒能意識到最終極的家就在你之內,那麼最終你唯一知道的家將會是墳墓。那些對你來說邏輯上講不通的東西並不意味著它不應該存在。家始終就是在培育這個認知。一個人喜歡的東西,另一個人不喜歡,反之亦然。但是,因為你們住在同一個家裡,你們接受了現實。你不必嘗試去喜歡它。學會接受你不喜歡的東西是人生中巨大的功課。家可以把我們帶到這個境地。如果你想要所有人、所有事百分之百按照你認為應該的方式發生,沒有人會想要在你身邊。


我致力於聖化盡可能多的家,是為了創建必要的能量以便使你們意識到,不是牆壁、裝飾、氣味、聲音或味道使其成為一個家。歸根結底,家是一個空間,它應該把你轉向內在,允許你去體驗其實只有一個家,它就在你之內。那個家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如果你轉向內在,你將變得非常具有包容性。只有在我們將自己認同為身體和頭腦時,我們才會有明確的“你”和“我”的界限。如果你轉向內在,在你之內將會有一種深刻的包容意識。一個家應該培養這種包容性。家不是關於富麗堂皇的建築,而是人們的包容使其成為一個家。




原文鏈接:https://isha.sadhguru.org/us/en/wisdom/sadhguru-spot/what-makes-a-home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ishayoga.net/sadhguru-spot/what-makes-a-home/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打通中脈能量與覺醒。李爾納・杰克伯森(Leonard Jacobson)。




李爾納・杰克伯森(Leonard Jacobson)。

打通中脈能量與覺醒。

2022-02-19。



學生:

我一直跟隨不同的老師禪修打坐,他們傳達的一個信息是除了不斷的覺知以外,必須要打通中脈才能開悟覺醒,所以我做了很長時間身體方面的功課,後來看到李爾納老師的覺醒兩步舞就很困惑,打通中脈是必須的嗎?



李爾納・杰克伯森:

對於這個提問我的回答是非常簡短的,太可笑了這麼說。你根本不需要打通中脈,其實他們講中脈的時候講的是昆達裡尼能量。對於有些人呢,這股能量會啟動,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就開悟覺醒了,實際上人們很容易迷失在這股能量裡,跟當下實際存在的某個東西臨在這麼做更容易的多,當你真正的和當下的某個東西臨在的時候,你就是覺醒的存在。



人們很輕易的就使用開悟覺醒這兩個字,但其實他們並不知道開悟覺醒是指什麼,他們本身對開悟覺醒並沒有體驗,你可以有所謂開悟覺醒的體驗,這也包括昆達裡尼能量啟動的體驗,或者我們將其稱作是巔峰體驗,那這種體驗也是非常美好的,美妙的,但是這並不是開悟覺醒。




開悟覺醒是:是誰在體驗這一切?


我是。


寂靜。


臨在。


純粹覺知。


我就是純粹覺知的那個寂靜的本體。


我就是那個—我是。


這就是覺醒的你,是你所是的那個我是,那是永恆的,完全寂靜的本體,純粹覺知,這才是真實的你。



如果你能夠保持臨在而不是迷失在頭腦裡,你將活在人間的天堂裡。天堂確確實實就是在這裡的,但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臨在,我們體驗不到它。我們迷失在頭腦裡了,在頭腦裡念頭從來也沒有停下來過,我們一直都是在夢幻裡,所以我們無法體驗真正在這裡的一切。



我可以告訴你們真實的你究竟是誰?不管你知道還是不知道,因為我知道你是誰,當你臨在的時候,你就是愛的能量,這跟你愛誰或愛什麼沒有一點關係,你就是這個樣子的。而其他人是能感覺到你這部分的,他們會對你的這份能量產生回應。你也是接納的能量,沒有評判,你是慈悲的能量,你的力量是由內而發,你感覺到做自己的那份自由。



而且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自由的去表達自己,你已經不再擔心別人對你有什麼看法了,你也不會在其他人那裡尋找愛了,因為你本身就是愛,當你本身就是愛的時候,你為什麼需要其他人愛你呢?你也不再尋求接納了,因為你本身就是接納的能量,所以你就會越來越放鬆,越來越放鬆。


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禪室問答錄:怎麼理解“神聖計劃”。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怎麼理解“神聖計劃”。

2022-02-17。

文字整理:行果。



學生:

怎麼理解您說的“神聖計劃”?


Yachak:

“神聖計劃”就是宇宙周期的演變,用佛法來說就是“成住壞空”,它是一個完整的循環。


學生:

那個體靈魂也有神聖計劃嗎?


Yachak:

當宇宙進入循環時,宇宙當中所有的生命也要跟它一起完成。比如我們現在要進入一個新的宇宙周期,那人類也有機會去完成他的循環,提升到另一種存在狀態,這是“靈魂的收割”——過去靈魂剛進入宇宙周期時,是一種播種狀態,沒有任何物質和二元性體驗,是個單純的靈魂,當宇宙周期結束的時候它就成熟了。就像《聖經》講的麥子成熟,等待收割的時間。當我們完成這個宇宙周期,代表靈魂的二元性體驗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體驗,有機會上升到一個合一的世界。


學生:

那所有在這個時代的靈魂都有機會被收割,對吧?因為這是宇宙的神聖計劃。


Yachak:

每個靈魂都有機會,但要看它願不願意去結束二元性體驗,如果不願意,也沒有辦法收割。它們也會進入新的宇宙周期,但還是會選擇同一個維度的相似體驗。當地球提升到更高的維度,不願意跟隨的人,就會選擇去其他星球進化,一個更適合體驗的地方。


學生:

是不是現在地球很多外星靈魂就是這麼來的?


Yachak:

是這樣,大家都在尋找機會結束這個周期,結束過去所有的業。所以這個周期的業力清理特別強烈,不會讓你平緩舒適地來清理,一定非常強烈。因為要在這個時間內清理完過去所有的惡業。

 

學生:

我們投生在這個關鍵的時代,是不是意味著就是來做這件事的?



Yachak:

假如你今生覺醒,基本上就代表你是這個目的。如果沒有覺醒,你對這些一無所知,那它就和你沒有關係,雖然你處在這個時代,但你完全保持無知和沉睡,就代表沒有到收割的時候。收割是針對體驗比較充足的老靈魂,對於小靈魂、年輕靈魂可能體驗不夠,還沒有到收割的時間。


學生:

那像我這種比較年輕的靈魂,是不是沒有機會了?


Yachak:

靈魂的成熟度不是按照時間或者次數,有時一生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如果你充分地去學習和體驗,一生就可以變成老靈魂,完成累世的經驗。當你有意識的去經歷體驗,它會不一樣,你的每個體驗、每個功課都去做到完整,其實這個體驗就結束了。如果你是無意識的,它就不完整,有時你是帶著一種過去的習慣和經驗在體驗,沒有看到全貌,所以就需要累世體驗。你今生出現的任何功課,可能是你每世都在體驗的,但那不是有意識的。當今生你有意識地去體驗它,就會解決累世的問題。這時你就完成了它,代表你已經“老”了,你看它看得很徹底。如果還有很多困惑和無明,就代表你還很年輕。比如某種感情問題,如果你曾是無意識的體驗過,那你每一生都會體驗相同的問題。但今生你有意識地去體驗關係,就學會了,一生就是老靈魂了。所以所謂的小靈魂和老靈魂,不是按時間計算的。


學生:

這是不是意味著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要很珍惜。


Yachak:

我們要有意識地去學習,要在問題中成長。我們必須對自己很真實,不能用主觀經驗去限制它,要更開放地接受和面對問題,不逃避、不掩飾,就會學得很快。我們每一世都在做相同的事,學習、工作、結婚、生子,一模一樣的模式,為什麼還是不成熟?因為在過去可能遇到問題我們總是逃避、找借口,或者以一種是非善惡的觀念去評判,這就代表靈魂還是不成熟。要從一種超越二元性的靈魂角度去看待問題,今生就會成熟。所以你說它是時間問題,也是對的,但有時時間的問題可以瞬間躍過,只要你是有意識的,找對方向,就會很快。但如果沒有帶著完整的意識,你還是只能一步步體驗,每一生只解決一小部分問題。當我們帶著終極真理和有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它就可以瞬間跳過去。



學生:

假設我們的靈魂剛開始從源頭下降的時候,它的狀態是A,然後父精母血是B和C,那A加B加C就等於D,而D又和E、G結合形成F,它其實是無限的循環,如果我去追溯前世,沒有哪一個前世是最初的那一個,對吧?它都是載體狀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父親的業力、母親的業力、自己的業力,然後像滾雪球一樣滾啊滾,最原初的那個狀態就不見了,是這樣的嗎?




Yachak:

這個問題有非常複雜的一面。因為你在轉世過程中個人會創造很多業,還會承載他人帶給你的業,比如父母。甚至還會有同頻相吸,你會吸收掉和你業力相似相關的那些心智模式。


 


學生:

那我們修行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把前面積累和吸收的業都清掉。但您之前也說過,比如我現在覺醒了,那所有跟我這條鏈條相關的因緣都會有機會覺醒。當一個人覺醒,它影響的是一大片人,是整個鏈條。因為佛經上說是“無量劫”,那就是有無量生命狀態會發生變化,是這樣嗎?

 

Yachak:

是的,但不是所有人跟你一起覺醒。你想像一下這個分叉,它是一層一層下來的,一般來說是跟你最近、緣分最深的靈魂群體先受到影響。但如果這個緣分已經過了很長時間,比如最初他可能是跟你連接的,但在過程裡不斷分叉後,他可能進入了其他靈魂家族,那你對他的影響就會減少,他會受另外一個家族某個核心成員的影響。


學生:

佛經裡講,假設我現在是一個大靈魂,如果做了不太好的事情,我可能會分化成很多小靈魂。比如我從人變成了雞,我可能同時會變成五十只雞,或者變成更多更多小蟲子,這個靈魂被細化了,要再回到原來的狀態就很難了。是這樣嗎?


Yachak:

不是你想像的這種細化,並不是削弱你的力量。靈魂在分化的時候,其實是保留最核心的力量的,它是在的,但核心力量在不斷分化下來以後,需要最初、最主導的力量去激活它。


學生:

最初的力量是指那個“A”嗎?



Yachak:

對。一般來說最大的靈魂力量在宇宙周期裡是進化最快的,因為它不斷分化下來,當下面的還在繼續分化時,它可能已經修到一個很高的程度。


學生:

可以理解為佛陀的眷屬嗎,其他的靈魂都變成它的眷屬了?


Yachak:

沒錯,就會有這樣一種緣分。可能最早的那個靈魂已經成佛了,而下面的靈魂還在進化當中,但會跟它有一個連接。當然首先得活在同一個時代才能建立連接,有時在無意識狀態或者冥想狀態,也可能連接到它,我們也可以叫它“本尊”。


 


學生:

如果連接到這個最厲害的靈魂,是不是意味著我不用努力了?


Yachak:

不是不用努力,是你會獲得一種內在的支持,一種加持。但靈魂的進化是個人性的,不是完全靠外力來幫助你進化、來完成所有歷程。整個歷程要你自己完成,但在某些時刻你會得到一些加持。


學生:

我想了解一下“本尊”的作用,每個人都有他的本尊嗎?是不是就等於我們下降的時候屬於不同的“A”,“A”用它的口令來召喚自己那群“眷屬”?



Yachak:

每個人都有他的本尊,但一般而言你只有靈性覺醒後才能跟它有連接,否則你和它的通道沒有建立。但它也隨時都在照顧你,因為當達到“佛”,它隨時都在大放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整個宇宙都會籠罩在佛光之中,但你能不能去感應到它才是關鍵,因為“本尊”不會刻意去做這種事,它是一種無為的狀態,但這種“無為”本身就是一種分享、一種擴展,但如果你達不到那麼深的層面,就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學生:

那念咒是不是就相當於跟它“打電話”?


Yachak:

對,就是跟它保持連接。其實我們最高的本尊就在我們內在,它是通過內維度與我們連接。從個體性而言,本尊是外在的,但從內層面來看,它是與我們相連的,就像源頭一樣。所謂“本尊”其實是源頭開始誕生靈魂以後才有本尊,這個靈魂獨自修完了,成為了最高的存在狀態,它就是本尊。


 


學生:

“修本尊”是不是跟念佛法門差不多?都是要寄托,其實是一種外力的加持。


Yachak:

不完全是外力的加持,它其實是讓你達到與本尊相應,你的心與它相應了,就有了連接,這樣在無形中它會給你巨大的加持。禪宗就很強調以心相應,當你達到那種非常有接納性的狀態,師父的法會傳到你心裡,這就叫做“相應”。所以禪宗傳法不完全是靠講,而是心的傳遞。比如你在那種接納性的狀態裡,師父那種存在狀態、見性的狀態可能就被你體驗到了,在你心裡留下了強烈的感受,這就是以心傳心、直指人心。這樣傳法是最快的,但你必須有一種非常大的開放和信任,它才會發生。所以一般要親近的弟子才能做到直接感受師父的法、師父的精髓,他不需要學很多知識,他整個存在狀態都跟師父融為一體,可以說他就是師父的一個通道、一個媒介,整個“師父”都在他心裡。“上師瑜伽”是怎麼來的?就是你的心跟師父融為一體,師父的法在你心裡,這樣你不需要很多自我努力,可以一直處在一種加持狀態。所以禪宗說當你達到一定的信任,“法”就會自動傳遞。


學生:

是不是密宗的灌頂也是這樣?如果弟子準備好了,就直接灌過去,不太需要學了。


Yachak:

還是要學。灌頂只是把法傳到弟子的心裡,進入弟子的意識裡,這樣可以讓他開始修行。這是給弟子的支持和加持,並不是說不需要修行。比如某個法門你覺得很難入手,這時師父給你一些加持、灌頂,你可能就理解了。因為這個“灌頂”是帶有法的,帶有師父的理解和經驗,整個能量都是一種精華。所以如果你能吸收它的精華,對你就非常有幫助,但能吸收多少要看你的潛力。一旦吸收到精華,你整個學習速度就會加快,減少獨自摸索的時間。如果沒有加持,摸索時間會特別長,還容易遇到逆緣,被自己的業力干擾或中斷修行。


一個能量很強的師父,他的能量裡是有自性和智慧的,當它進入你的身體,會根據你的需求來服務於你,而不是千篇一律。所以每個人得到的東西都不一樣,它很聰明。這種能量是長期修煉凝聚而成的“氣”,它非常豐富,濃縮了智慧,所以特別靈活。這種“氣”比你們自己修煉吸收的氣要強大,因為你們吸收的是單一的氣,但師父傳遞的氣是綜合的,可能是幾十種氣的結晶。所以佛經上說一個人可以得道的因緣是什麼?就是“善知識”,否則沒有人可以得道。你也許會說有一些人自學也可以,那是因為他過去就是一個“善知識”,所以可以自學。但你從來沒有得道過就說要靠自己,你沒有這個因緣,根本就不會成功。


學生:

老師如何看待有史以來大多數證悟者都是男性這種情況?


Yachak:

其實女性證悟者也很多,只是在歷史上很少公開。尤其在過去的封建時代,女性的成道者需要去扮演一種男性角色。到了近現代,女性開悟者的傳道都是小範圍,比如有些女性就是家庭主婦,沒有辦法像男性一樣傳法,把它當成一種事業,可能她們就當作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女性證悟者是有的,只是相對來說比男性少一點,可能是在女性的成長過程中,容易被自己的角色所束縛,比如到了一定年齡她需要擔當一個妻子、一位母親的角色,如果她的傳統觀念又比較堅固,就會影響修行。你要她放下家庭和子女專門修行,可能做不到。但男性在這方面會堅決一些,因為男性是頭腦型的,可以暫時放下情感,當他有一個目標,為了實現它可以一往無前。而女性在情感方面看得更重,有一定局限,但這不代表女性不能修行成功。


其實這種不平等是歷史造成的,因為女性一直被設定為男性的配角,她服務於男性,這導致女性在求法時不被重視,被認為缺少一種堅定的立場和大智慧。這其實是社會塑造的角色認同,一旦有一天社會平等,女性可以在外做事業、男性可以在家做家務,你會發現女性修行起來也很快。這就是現在的趨勢,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創造自己的理想,包括靈性上的傳道。你會發現將來很多女性都會開悟,很多導師都是女性,只是這個時代暫時還是陽性能量更強大,在這種環境土壤下培養出的開悟者,需要一個男性角色,因為女性在面對強大的世俗偏見時可能無法承受壓力,但男性可以去承受壓力與挑戰。


 


所以這不僅僅涉及到開悟的問題,還涉及到你開悟能夠帶來什麼,它就好像一個遊戲規則。假如我這樣的男性開悟可以帶來更多影響、幫助更多人,也許男性就會更快開悟;如果女性開悟沒有能夠產生更積極的影響,那在靈性法則中會更傾向於男性先開悟。所以它有一個內在法則,這個法則怎麼產生的?當然不是人為的,它是自然產生的,它是根據社會與歷史需求、大眾需求而產生的靈性上的分配,一種靈性責任的分配。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女性想要成為很好的傳道者,必須變得非常陽剛。你去觀察女性開悟者,她其實很陽剛,具有男性的一面。但將來這種情況會被打破,將來大多數人都會更接受陰柔的、平衡的力量——陰陽平衡的力量才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因為太陽剛就會變成一種教條,一種嚴苛和高高在上,你看宗教的上師就是這樣。但如果我們的社會找到陰陽的平衡,靈性導師就可以很平和、很親近,不再存在所謂的大師,所有高高在上的人都會變成朋友,這是將來的趨勢。過去之所以有高高在上,是宗教和封建時代的等級制度導致的。




學生:

那說夏娃是亞當的一根肋骨變的,是不是當時社會文化所產生的一種偏見?




Yachak:

它是一種文化上的偏見,但也包含一個真相。這個真相是在遠古時期,人類是受到改造的。最初的人類——不是指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原生人類,而是說地外的外星生命剛到地球的時候,是刻意的設計。這個設計最初是雌雄同體、沒有性別的中性,但到了一定程度,為了適應地球環境、找到與二元性的匹配,就產生了分離——因為中性是完整的,但你活在二元性的世界,要更適應它必須把自己內在完整的部分先分離出來。比如我是一個同時擁有男性與女性特質的完整性,我把內在的女性特質分離出來,她就變成了夏娃,所以夏娃是從雌雄同體、沒有性別的狀態分離而來。其實亞當代表最純粹的人類狀態,完全無欲的完整人類。他不一定指男性,只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原始人類,沒有知識、沒有智慧、沒有善與惡的分別,只有純真。這種意識狀態其實就包含了雌雄同體的潛質,當把他的陰性特質分離出來後,就成了夏娃。這代表了從“一”到“二元性”的改造過程。




學生:

當一個靈魂準備好了,是不是就會見到相應的老師?




Yachak:

對。第一是自己要準備好,第二就是跟老師有緣分,沒有緣分你也見不到他。


學生:

我們在老師這裡學習,是不是只需要保持精進,就不用擔心會遇到逆緣了?因為我覺得能遇到老師很幸運,又很害怕逆緣一來我沒有辦法修行了。


Yachak:

不一定不會遇到逆緣,但如果你對我完全信任,我可以改變你的命運。比如你生命中需要經歷一段逆緣,但我可以用我的力量幫你避開逆緣,或者快速通過它。如果你對我有極大的信任,我就可以幫你改變人生走向,讓你快速結束那些阻礙修行的東西。但你要經歷的還是需要去經歷,比如你在一段感情裡需要學習一些東西,你還是會經歷,但可能本來那段感情需要耗兩三年,因為我的出現可以縮短到兩三個月。


 


學生:

老師您也說我們本性是一切具足,那為什麼我們還要修?直接躺平不就行了嗎。




Yachak:

你躺平是看不到本性的,只有看到你的本性後才不用有為地修。“修”就是要看見本性。比如我們說修出一個東西,你發現自己原來就有這個東西。當你發現自己有一個藏金庫的時候,就可以無限使用和享受它,但你現在不知道藏金庫的鑰匙在哪裡,你的修其實只是為了尋找鑰匙。找到那把鑰匙,把門打開,裡面一切具足。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內在藏金庫,但你必須配一把剛剛好的鑰匙,這才是關鍵。




學生:

所以這就是源頭給我們的遊戲?讓我們去找鑰匙。




Yachak:

是的,這是遊戲。本來一切都是你的,但當你擁有它時,並不覺得珍貴。突然有一天失去了它,你總感覺缺少什麼,當你不斷尋找,有一天才發現原來自己尋找的東西本來就擁有。所以“尋找”是重新去認識它的珍貴,通過失去才懂得珍惜,通過走出伊甸園,才了解伊甸園就是天堂。




靈魂必然會經歷這個過程。一個神擁有一切,但並不知道自己擁有一切,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喜樂,祂體驗不到。“體驗”需要有一個對比,喜樂必須有一個“不喜樂”來作對比。當你處在永恆的喜樂中,不會知道那是幸福和喜樂,所以幻相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讓你感到不幸福、不喜樂、不圓滿,透過這種對比,你才知道最原始的存在狀態已經擁有一切。所以靈魂的受限和下降是必然的,它要重新認識自己,認識到喜樂就是喜樂,至福就是至福。




學生:

老師之前提到靈魂的七道光、七種特質,這個我還不是特別理解。


 


Yachak:靈魂從源頭開始誕生,它下降的過程是通過七道光。比如源頭是白光,它分化為七道光,你從哪一道光下來,就會具有哪一道光的特質。這是你最原初和原始的靈魂特質,它會從你的性格中體現出來。


 


學生:

是哪七種光?分別有什麼特質?




Yachak:

就是彩虹光,紅橙黃綠青藍紫。比如紅光是熱情、富有生命力,橙光是溫暖,黃光是理性,因為黃光對準的是太陽神經叢,所以是服務自我的,但這種自我裡有一種謹慎,它並不衝動。如果是偏冷性的色彩,你就是冷靜的、成熟的。如果是偏紫光,你就是第七道光,是純真的靈魂,內在永遠有個小孩。


 


學生:我感覺我的靈魂是靛藍色。


 


Yachak:靛藍色是一個智慧的靈魂,處在兩種中和的光當中,是偏理性的。而綠色是比較和平的靈魂,不喜歡和人爭執,追求和諧。靈魂特質可以說是你性格的核心,是最突出的特質。但你也會發現自己還有一些特質,可能和靈魂特質是矛盾的,這些可能是對你特質的一種保護。比如你是個特別感性的人,可能就會有一部分很理性的特質來保護你。這在你輪回轉世當中是必要的,也可能是無奈的因為你可能因你的個人特質受過傷害。


 


學生:

我現在最喜歡的顏色是純白色,它代表什麼光?


Yachak:

白色代表你對神聖意志的一種渴望,白色是一切色彩的緣起,它是最純淨的一種光,是源頭的光。但在靈性層面,最高的層面不是白色,是天藍色。天藍色是最純淨的一種藍色,我們說靛藍、深藍色是代表深刻的智慧,但天藍色是非常和平的一種藍,是最超越的一種色彩,所以它是最高層面的色彩。實際上我們感覺到的一切光,都還不是來自於最高,但那個“最高”可以反映下面的一切光,它本身卻超越所有七道光。源頭的光你看不到,因為太強了,我們不能用肉眼看見它,一看就會瞎掉,它就像億萬個太陽同時出現。


 

學生:

老師,自性之愛和宇宙之愛是不同的嗎?




Yachak:

其實性質上是一樣的,但在深度和廣度上不一樣。比如你找到“自性”的時候,你感到那種愛就是從內心散發出來的,但這個“內心”可以無限伸展、不斷深入,就像沒有底一樣。這個過程裡你其實就在尋找源頭,因為這種愛從源頭而來,它和源頭本就是一體的。但你體驗到的宇宙之愛,可能從外在來而不是你心裡,它可能代表源頭向宇宙發射的一種愛,也可能代表從中央太陽發出的一種愛,也可能代表宇宙中的高等生命——比如天使、大師發出的一種愛。所以宇宙之愛在感受上會不太一樣,和你的自性之愛有區別。自性之愛沒有身份感、個體感,是完全平等的一種愛的感覺;而在宇宙之愛裡,你可能更多地體驗一種神聖感,像神和天使一樣的感覺,或者非常喜樂和廣闊的生命藍圖,它會帶有一種特質,這種特質可以涵蓋整個宇宙,但它會變化。



學生:

“恩典”從哪裡來?我們應該怎麼去接收?



Yachak:

恩典可以從外面來,也可以從你心裡來,其實是一樣的。我們的內在也有不同的維度,外在的維度其實是由我們內在投射出的,它們是同樣的。宇宙就像一個大球包一個小球,不斷地包裹,最外層最大的那個維度的核心其實又在所有球的最裡面,所以你的源頭也在你的心裡面,源頭的中心就在你心裡。但從外在來看,它包含了所有宇宙,是最大的,同時在你心裡它又是最深、最小的一個點,這是同時存在的。如果它沒有達到最深,就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它就無法支配所有中間的維度。





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如果我們在臨在狀態, 我們怎樣去參與時間的世界?李爾納・杰克伯森。Leonard Jacobson。


李爾納・杰克伯森。Leonard Jacobson。

如果我們在臨在狀態,

我們怎樣去參與時間的世界?

2022-02-08。



學生:

如果我們在臨在狀態,我們怎樣去參與時間的世界?



李爾納・杰克伯森:

在臨在的最深層,由於沒有時間,所以你無法在時間的世界裡生活。毫不誇張地講,在這個層面,過去和未來沒有了。你只是沉浸在合一與當下時刻之內。對自己是個獨立個體的所有感覺都已消失殆盡。來自過去和未來的所有個人感受也都已消失。你與所有的存在處在合一裡。不過,除非你直接去體驗我所說的,否則你不可能明白我在說什麼。



在這個層面的臨在,你無法和他人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你需要至少兩個護理員來照料你的日常需求並呵護你。這似乎是最高的靈性成就。不過,更大的挑戰是掌握平衡的藝術。我們必須要如此地全然覺醒以至完全植根於臨在,但同時我們又能參與時間的世界而不迷失在裡面。




一旦你覺醒了,就會面對兩個世界:當下時刻的世界,和過去與未來的頭腦世界。在人類進化的這個階段,我們必須要掌握在這兩個世界之間往來與平衡的藝術。這如何做到呢?必須要有正確的意圖是覺醒過程的一個組分。要決心頻繁地去臨在而使當下時刻成為你存在的根基。這就意味著,每天你必須要選擇臨在很多次。當你注意到自己走神進入了思想,記憶和幻想的世界的時候,就把自己輕柔地帶回到當下時刻;當你讓自己和已經在當下的存在臨在時,你就做到了。這就是那把讓你從頭腦裡解脫出來的鑰匙。如果你能夠看到,聽到,感覺到,嘗到,摸到,或聞到,這就意味著它們在此刻真實地與你在一起,你就可以和它們臨在。與實際存在於此刻此處的某事某物真正臨在了,立即就會把你帶離思維頭腦的世界而進入寂靜的、覺醒的臨在狀態。當你在頭腦的世界裡玩的時候,你進入的是時間的世界,你所有的記憶,幻想,念頭,想法,觀念,見解和信念都在裡面,不要認同它們就是你的第二個意圖。你不會把它們當成真相來相信。過去已消逝。未來永遠不會到來。只有這一刻是生命的實相。你的第三個意圖,是要在生活中超越評判。評判是把你禁錮在分離裡的能量。要超越評判,你的做法是每當有評判升起時,要沒有評判地去擁有它,承認它,並坦白它。你的第四個意圖,是要在世界上活出愛與真理,哪怕你在時間的世界裡生活也要如此。由於你已不再以Ego的形式活在分離的世界裡,現在你在時間內個人層面的表達,和你的永恆及非個人的維度就完全一致了。換言之,你在個性表達非個體層面,你是愛、真理、接納與慈悲的表達。




要達到這個層面的覺知需要一個過程。你會犯錯,你會陷入頭腦,或有情緒反應。當你注意到自己從頭腦和Ego的層面在反應或反動的時候,單純地承認自己在這樣做,然後脫離它,而不要對自己有任何評判。只是注意到自己在頭腦裡,然後讓自己臨在就可以了。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再沒有其他的方法了。你也許需要讓Ego去表達它自己,因為你不想讓任何評判,壓抑或者否認的痕跡存在。出於同樣的原因,你也許也需要讓情緒進入有覺知的表達。但千萬不要覺得你需要修整或改善自己,因為這本身也是一種微妙的評判。只是允許一切上浮進入覺知的明光裡即可。只有去承認,愛,和接納那些一直被你否認,隱藏和壓抑的一切,才會產生有效的療癒和轉化。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or805qqQvHMsTvyAj_5ExQ

禪室問答錄:道和聰明才智。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道和聰明才智。

2022-02-16。

文字整理:行果。



學生:

我想分享一個和時代有關的體會。我們平時說的芯片,其實就是一個集成電路,它的核心是二極管和三極管。集成電路尺寸非常小,集成度很高,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可能有十一個二極管、三極管構成一個芯片。我大學上模擬電子技術這門課時就學這個。過幾年我看到一個資訊,說二極管三極管出現是一個偶然契機,貝爾實驗是1947年,它剛立項半年後就產出了。有一個叫維納的科學家,是當時美國科學界的泰鬥,在1946年寫了一本《控制論》,他當時寫電子產品的發展還在說電子管,完全不知道有晶體管這個項目。在維納這本書半年以後,貝爾實驗室的晶體管就量產了,還得了諾貝爾獎。後來不斷有消息披露這其實是因為一個事件,一個外星飛碟墜落在美國羅斯威爾,後來在飛碟上發現了外星人用的集成電路,然後用逆向工程複製,去研究它的結構,所以貝爾實驗室很快就把三極管造出來了。


我到老師這裡修行接觸了能量結構以後,有個更深的感受—我們人體的能量結構有種說法叫“梅塔特隆”【Metatron】,如果粗略看,它有幾個投影面相,頂輪一般是接收信息的,心輪是提供能量的,相當於能量可以把信息放大或融合起來,它可能是這種功能。這個結構其實跟三極管結構很像,三極管就是一個極進信號、一個極進能量,能量把信號放大,從另一個極輸出去。


所以我覺得芯片看似是一個物質化的東西,實際上可能是山寨外星人的,但外星人為什麼會提出這種結構?可能是人體能量結構的一個投影,那人體的能量結構又是誰創造的?可能是神,那為什麼要用這個結構?它一定是能體現宇宙非常本質的原理,宇宙的信息它是全息的,我本科讀到現在接近二十年了,才發現這個事情有很完整的流程,當時對它的困惑有了初步的答案。


我在想科學的根本意義是什麼?老師的文章和課程給了我很大啟發,我覺得科學的根本意義是神在理解自己為什麼能創世,祂能創造星系、銀河,但祂要換一個角度看看這件事為什麼能做成,所以就有了科技。我讀博那個階段對科學比較喪失信心,它不問意義,只關心怎麼用、什麼性能、怎麼產業化、賺多少錢。後來我兜了很大圈子,終於發現科學確實是有意義的,它能連接一個很高的維度,它還是有精神內涵。


 


Yachak:

其實你的工作如果用在正確的方向,是很有意義的。比如用來探索生命,探索宇宙的來源或法則。外星人其實非常善於通過科技手段研究宇宙法則,所以能夠在科技上超越人類那麼多,尤其是對能量層面的理解,遠遠超過人類。


 


人類對能量的理解非常有限,我們只認識物理屬性的能量,比如電力和磁力。但那種超越物理性的能量,例如暗物質,可能就沒辦法了解,再比如宇宙的黑洞到底是怎麼回事?它其實也是一種精微能量,這種能量在靈性上我們叫做“普拉那”,它遍布宇宙,而且每種能量都有它的功能和屬性。如果你達到更高的靈性層面,你就會成為一個精微能量的科學家。


 


所謂的黑魔法、白魔法怎麼來的?其實就是對能量性能的研究所得出的一種運用,這種魔法是存在的,只是很少在地球上得到傳播,因為它屬於神秘科學與靈性科學。當你不斷走向更高的層面,就會扮演一個科學家的角色,不斷深入研究能量,研究什麼能量和什麼能量結合在一起產生什麼樣的魔法。


 


所以通過這種科學,其實也可以探索宇宙之道,它們是相通的。但如果你要找到一條更加相互融合的道路,可能還是要把個人修行融入到你的研究中,它會結合得更緊密。如果你是純理論研究,還是會有一些破綻。比如現代物理能夠去解釋世界,解釋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空性,這跟佛法講的是一致的,它說世界是一種量子形態,說所有物質都是一種能量振動,能量振動就來自於弦,它可以研究到這個地步,但還是不能夠運用它,或者說它不能成為你靈性成長的一部分,只能作為一種外在研究和科學結論去運用。




如果要讓它成為你靈性成長的一部分,你必須親身體驗,這是有區別的。所以現代科學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敲開了靈性的大門,但還是沒有進去,如果要進去,你就得親自體驗。比如你知道物質世界是一種空性,但你沒有體驗,研究結果也只能停留在理論上,不會再進一步,可能剩下的工作就是怎麼去運用它。但是對你自身而言,並沒有達到一種更高的意識轉換,只得出一個結論。要想獲得一種宇宙性的智慧,必須通過體驗它——你知道有宇宙智慧,但不是通過研究得到的,而是通過跟它融合,獲得對它的理解。你要掌控能量,必須要跟能量合一,只能如此。但這還只是能量層面,還沒有涉及到宇宙的智慧,缺少這種宇宙智慧就沒辦法理解能量是如何協調運作的。


 


在某個角度,科學確實是研究宇宙是如何被創造的,物質內部的原理是什麼,它也是一種進化的方式。外星人在這方面通過研究科學達到很高的進化點。我們地球人類還沒有達到這種科技水平,只能靠一種信仰,很多時候宗教信仰就是一種“虔信”,你願意去相信超越人類認知的東西,你就可以達到它;或者人會依賴一種情感,一種對神的情感,我們把源頭理解為神。但有時它也會變成一種迷信和盲目相信,把無法解釋的東西理解為神跡,如果從科學角度解釋,它可能只是一個宇宙級別的自然現像。所以當我們有科學的頭腦和科學常識再去走向靈性,它會更客觀,不會盲目跟隨宗教裡表面的東西,但無論如何,探索的最終目的是要與它合一,不管你是科學家還是宗教人士,如果沒有與它合一,就還是停留在表層,沒有抵達實質。


 


我們談到“創世”,很多經典、包括《聖經》都講有一個造物主,但真的有造物主嗎?有耶和華嗎?很難說。但你說有沒有中央種族,它是有的。在宇宙誕生之初,中央種族首先被創造出來,但它們並不具有人類形體,剛開始就是一種能量,當這種能量自己獲得了一種進化意識,可以隨意顯現一種形體出來,這時就有了中央種族的人類最早模板。最開始中央種族只是一種純粹的能量,是從源頭分化出的七道光,七道光中產生了七個中央種族,再往下傳遞又分成不同的七個宇宙。


 


這些最初的生命為什麼會停留在那裡?它們離源頭最近,但它從源頭分離的時候沒有繼續往下跌落,而是一直停留在最高層面,所以中央種族的進化程度很高。由於最接近源頭,所以它對後來進化的所有種族——包括人類和非人類種族,都有管理權限,去幫助較低的生命體進化。因為當生物進化到人類時,需要完成一個向神性的回歸,必須要成為神性的載體。這時人類整個身體的設計、DNA鏈,都必須要能承載神性的光輝,或者說承載我們的靈魂。如果你的身體不能匹配靈魂,靈魂就不能下降到身體來完成進化。所以在某些進化點,一定會有最高的文明來對人類進行設計,讓人類更符合進化的道路。


 


所以人類為什麼有七個脈輪?其實它和七個宇宙相互匹配。為什麼我們的海底輪有一種創造能量?它是故意被設計的。有人說人類是按照上帝的樣子設計的,其實所謂上帝就是指最初的人類模板,這個模板完全包含了整個宇宙的進化藍圖。生命之所以被創造,就是為了能夠完成旅程,為了進入幻相再回歸源頭。源頭通過這種方式來認識祂自己。所以在人身上包含了所有潛力,包括每個宇宙的法則以及與之相契合的能量系統。如果沒有這個能量系統,沒有七個脈輪,我們就永遠留在較低世界,沒有辦法回歸到更高的宇宙。我們就是一個人類,無法變成一個高於人類意識的生命類型。我們甚至還包含了成為一個神的潛力,整個微型宇宙都在我們身體中。

 


所以法則與規律都是存在的,它們可能就是由最高的生命體規劃的。當我們靈修,向內去探索,其實也是在解開宇宙法則的奧秘,打開維度之間的封印,找到一個更高的實相。如果你沒有獲得靈性知識和能力,就不能打開封印,永遠被封閉在三維世界中。你只能用三維世界的觀點來解釋生命,如果你打開那個封印,站在四維或五維,就有了更高的觀點解釋生命,你的視野就擴大了。所以我也相信科學的正確發展也是可以擴大人類的視野的,科學會最終探索到某些普遍的宇宙法則,只不過在靈性和科學的某些交彙處,我們需要完成靈性意識上的轉換,擁有靈性智慧才能探入更高的宇宙科學。不然在更高世界的生命是不允許你隨意探入的,這裡面是有法則的限制的。


 


學生:

我對體制內官僚形式的東西不太接受,但之所以一直選擇在學校工作,就是因為對研究有興趣。但現在的環境,我覺得他們不是以一種求道的精神來做研究,都說教師這個職業是傳道授業解惑,那其實不管什麼專業,最終方向還是求道。即便你是做自然科學、數學的研究,最終也應該是向著求道。


 


我之前看老師文章,覺得特別驚艷和欣賞。在自然科學方面,我也努力用這樣的方式探索這些方法和算法的實質。比如你是那個算法,你會是怎樣的體驗和感受,它的精神實質是怎樣的。我感覺自己確實能夠做出一些有原創性、比較深入的研究工作,但周圍就是沒有人認可我,都在否定我。他們不理解我做的東西有什麼用,對經濟發展能有什麼好處。我覺得這些方面當然也可以關注,但如果在思維上有原創,肯定是有用的。像AI人工智能算法,首先是思維上有創新,然後能在各個行業領域應用。但在我的環境裡,包括一些有頭銜的院士,始終都沒有找到這種原創能力,都是拿別人的東西來用。


 


我打坐時有個感受,數學上用得最多的歐拉公式,它就是一個螺旋線。這個螺旋線一個角度的投影就是正弦餘弦函數,這其實就是陽性能量,是“龍”的縮影。另外一個角度的投影其實就是它的旋轉,那個旋轉比較像“鳳凰”,它就是一種陰性能量的投影。我讀本科時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復雜的公式?它為什麼長這個樣子?那些老師只是告訴我這樣用就行了,我非常痛苦。但實際上我逐漸發現,這個星球發展到二十世紀,能出現這些信息科學、生物科學,必然會有螺旋線的各種縮影,必然會有正弦余弦函數、歐拉公式。如果換一個星球,它有另一套文明路徑,發展到一定階段肯定還是有這種高維度的投影,這些東西也必然會出現。我摸索到的這些東西,想分享給我的學生,但周圍的環境還不能接受。有時我挺無奈的,對這個地球很無奈,我可以不對抗它,盡量包容和平靜,但要我欣賞它還是很難。


 


Yachak:

其實你的問題涉及到你怎麼去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和原創性思想。假如你發現自己現在的位置很難去發揮,很難得到認可,也許潛在的鑰匙並不在世俗層面,或者說不在你現在的工作環境、大眾思維模式裡面。它可能在另外一條道路上,你只有找到那條道路,才能找到那把鑰匙,才能把你的聰明才智、原創思想發揚光大,哪怕這把鑰匙、這條道路可能是屬於未來的。



如果你不斷去尋找,還能找到一個最適合的方向,找到一個傳播它的方法,是可以的。你有聰明才智,但還需要吸納更多睿智。睿智和聰明才智不一樣,它是一種流動的東西,一種“道”的思想,如果你能把“道”的思想融入進聰明才智,那一定會對人類提供非常大的貢獻。


有時你的聰明才智不能服務於大眾,可能是你還沒有找到那把最適合當下啟動的鑰匙。你可能會說是周圍人的心智還沒有跟上,也許是這樣,但你為了找到鑰匙也需要耐心等待,等待合適的時間點。如果你的人生總是碰到不如意,可能代表你還有一個更高的潛力沒有發揮出來。你還在探索中,當你把最高潛力發揮出來,會發現過去所有的挫折與不如意都是為了讓你達到它。有時候我們必須面對現實,這個現實就是不是所有好的事物就可以得到世界的欣賞和承認,不是所有善意和努力都有一個好的結果。阻礙我們前進的不僅有來自時代的背景和社會環境影響,也來自我們的過去那種無形的命運力量,還有具體的時間、人為因素等等波動帶來的干擾。所以因緣的成熟是很重要的。




一個人修行也是一樣,他可能在世間就是沒有辦法施展潛在的才華,但通過修行找到了他的最高潛力,這時他也可以再回去施展自己原來的才華,因為那些過去的障礙都被打破了,潛力就可以完整地釋放出來。有時你會看到我們真正需要先完成的是靈性意識的覺醒而不是聰明才智,人過早的陷入“成就”反而有損靈性的覺醒。當他完成這一步意識上的轉化,他可能會認為在靈性領域能更好的服務世界,而不是委曲求全去適應這個社會,遵從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所以他可以把這種聰明才智融合到靈性追求中,變成一種靈性上的服務,這也是一種途徑。很多來這裡的學生都很聰明文化程度高,都很有才華,但他們最終放棄了自己的專業。為什麼放棄?其實他們也經歷了同樣的狀況,發現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理念沒有辦法被社會和周圍人更好地理解和接納。但放棄不意味著才華沒有用,如果你找到一個更新的方向,還是可以結合起來運用,變成你個人獨有的靈性特質和服務技能。




我覺得你應該先尋找一個方向,比如現階段你應該以什麼為主?如果是以修行為主,其它的應該先放一放,不急於要達成什麼結果。如果將來你在修行上成功了,有了大智慧,再回到你的專業,你可能就知道怎麼去突破它、運用它,怎麼讓它成為一種人類的知識財富。可能你就是缺少一種大智慧來統合它,如果只是單方面發展聰明才智,會很困難,因為你是以個人的力量在使用它。但如果你順應“道”的力量,順應自然法則來運用你的才智,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哪怕它很超前、很未來主義,終究有一天會發揚光大。

 

比如特斯拉,他所有發明都是超前的,在當時不被人認可,因為太超前。比如自由能源,如果人類接受自由能源,我們就不需要花錢來買電,但是人類社會不允許。你不能否認他的發明,也許再過幾十年就派得上用場。而且你會看到他的整個人生,並不完全是一個科學研究工作者,他其實是很有靈性、很自律、心靈品質很高的人,把自己的修行和靈性融入到科學研究工作中,為人類留下很多發明,雖然有些發明到現在都沒有被解密,但終有一天會發揮作用。


所以你的挑戰來自於如何把個人才華與“道”的思想、自然的力量融合起來,這樣才是最省力、阻礙最少的。你用個人意志去施展才華,總會有人反對,如果你才華特別高過度張揚,還會被嫉妒和打壓,歷史上就有很多這樣的悲劇。但如果你順應“道”的力量,比如這一刻你覺得自己就是應該隱藏,那就先放下想要得到認可的想法,去順遂“道”,去獲得它的力量。當有一天“道”的力量指出一個正確方向,你就順著它走,自然而然,這是不費力的,而且你也會得到很多認可。因為在“道”裡面是沒有衝突的,現在你感到衝突,是因為在以個人意志對抗整個社會的迂腐、思維的封閉,所以你的潛力應該更多放在修行方面會更好。先解決好自己修道的問題,當你站在一個“道”的制高點來處理較低層面的問題是不是會更簡單容易?形而上是能源,形而下是中道。認識了“無何有之鄉”才能達到“齊物”,才能站在中道更好的處理具體有形的問題。當你內在沒有任何思想阻礙能夠隨“道”而流動,在宇宙法則的允許下,在靈性力量的支持下,你就可以很容易去完成你的理想。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禪室問答錄:靈魂的功課。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靈魂的功課。

2022-02-15。

文字整理:行果。

 


 


學生:

每個人靈魂的功課是設計好的嗎?是固定的嗎?


 


Yachak:

功課不是固定的,但靈魂的目標是固定的。你要達到較高的世界,必須要完成較低世界成長所必須的經驗,這個經驗可以通過不同但相類似的生活劇情或內心體驗來完成。它不是固定的,它是由你今生的人生選擇、環境、個人想法共同創造的。


 


學生:

所以不管選擇哪一條線,都會經歷相似的命題?




Yachak:

對。一定會相似,但劇情不完全一樣。有人是通過外在的遭遇來完成功課,有人透過內在體驗來完成。那為什麼有人選擇內在?可能相對於外在而言,內在體驗會更好地成長,更有安全感,或者在一定環境下可以得到保護。對於另一些人,他們能更快適應或處理外在事件,可能就會讓功課發生於外在。所以每個人都會經歷功課,只是形式不同。你經歷的方式會是適合你的,也許你人格不認同,但靈魂一定更適合這種方式。所以不要看表面的形式,而要看靈魂有沒有獲得成長。或者有時我們會選擇外在的功課,有時又去體驗內在的功課,它會相互交替。


 


學生:

靈魂的功課或者成長的內容,它會不會提前劇透?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


 


Yachak:

一般不會劇透,但它會給你提示。如果你開始走靈性道路,一定會得到內在的提示,關於你當下在經歷的對你有什麼影響、有什麼靈性幫助。如果你能連接信息源頭,當一個問題出現,你會同時看到不同層面的答案,它的信息量特別大,大到你都不知道原來我們的人生、命運可以設計得那麼巧妙,巧妙到你無法思考。你在某個點經歷的所有問題、所有挑戰,都有一個終極答案,還有一個相對的答案。但你站在三維是看不到的,你在三維是根據人生經驗來看事物,它已經是受限的,你看不到終極答案,也看不到多層次的相對答案。所以這兩種答案同時存在,因為維度是相互疊加、包容的,所以答案和真相也是相互疊加的。


 


學生:

疊加的概念是指更高維度的答案涵蓋了較低維度的嗎?那終極答案是包含了所有相對性答案嗎?




Yachak:

更高的包容較低的,但終極答案是超越所有相對答案的。它需要你更高的智慧才能理解,一般來說我們看到的都是相對答案。所謂相對答案,就是你靈魂成長、進化所需要的組成部分,如果你缺少這一部分經歷,就不完整。因為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在靈魂的功課與設計裡,它已經設計好,只有通過才會變得完整。但我們站在人的角度很難去理解,因為你對自己有固定的看法與觀點,認為自己應該過怎樣的生活、走怎樣的道路。但靈魂並不固定,它有很多經驗要去完成,可能過去它走了一條比較順暢的道路,那今生它一定要選一條曲折的道路,才能完成成長。




學生:

那透過星盤分析出的靈魂功課,算劇透還是娛樂?


 


Yachak:

它涉及到人格完整層面的內容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的人格其實就是受行星影響,它有一定聯繫。但從更高的靈魂角度而言,不會帶有任何相對性的劃分,一切都是體驗和成長,靈魂不會去劃分所謂好與壞。而占星還是會強調你應該避開壞的,去追求好的結果,這是它的局限性。占星之所以能給你建議或提示,就是讓你能避開一些不好的東西,但有時你必須在這種事件裡去成長,因為靈魂想體驗它。靈魂是不受限於二元性經驗的,它沒有痛苦、沒有善惡,所以不害怕體驗。




學生:

我們會在生命事件中去做不同的選擇,這些選擇就代表我們在完成功課嗎?




Yachak:

如果這個選擇是發自內心的,它就是在完成功課。但有時我們選擇錯了,可能只是一種衝動、一種基於個人需求的選擇,而不是靈魂的選擇。當我們不是很有意識時,會按照個人想法做選擇,當然你最終也會完成內容,但這種選擇會給過程制造出更多曲折性,而不是一條直線。因為體驗會不斷創造,無窮無盡,如果不能有意識地按照靈魂計劃去選擇,你可能會在迷失的狀態不斷體驗下去。但你並沒有真正獲得靈魂的進化,也許你的體驗很豐富,卻是在一個水平面上,沒有跳躍性,就像不斷重復做同樣的事。


 


學生:

那這個靈魂的體驗是不是也對應了業力的消耗?




Yachak:

它一邊消耗,一邊增長。我們所有的體驗、行為都是在增長業力,業分善惡,如果你增長的是善業,對你是有幫助的,但如果你是無意識的去體驗,業就有善有惡,非常受限。當你善業增多,慢慢會走向一種靈性解脫。所以從因果來講,宗教為什麼勸人棄惡從善?其實就是讓你將來不至於墮落。但你不管做什麼、善也好惡業好,都有業,就算你什麼都不做,它也是一個業。


 


學生:

業力永遠消耗不完,不可能為零嗎?




Yachak:

永遠消耗不完,但你可以讓它達到非常平衡的狀態,在善惡業平衡的狀態下,你就可以跳出因果這張網。但你要達到極致的平衡、那種沒有善也沒有惡的狀態,需要在三摩地裡完成。因為所謂的善惡其實就是起心動念,你的念頭要麼善、要麼惡、要麼無意識。“惡”不一定代表你有嗔心和恨心,可能只是一個看法不對,你的人生觀、對自我的認知不對,它已經是惡業了,比如你對自己有評判和不接納,也是惡的。當你沒有這些東西,而你的善業也不需要刻意增長與追求,不需要去思考如何變得更有道德、變成所謂的聖人,它就達到一種極致的平衡。在達到平衡後,你的靈魂在那種狀態下可以和業力脫離。




我們之所以在業力之網中,是因為靈魂跟業力有一種“黏附”——去認同善念與惡念,認同你的想法,靈魂就會和業黏在一起,這時你們就不超脫,困在因果裡。但在三摩地裡你可以與它脫離,這時你就明白靈魂是“非善無惡”,但它所有的行為又完全是符合善的,沒有惡的,這叫做至善,不是相對的善。所謂至善,是你站在靈魂或本性的角度自然而然所做的一切、包括起心動念都是善的,沒有扭曲。一旦你進到二元性裡,對自己與他人分別和評判,它就已經扭曲,有了相對性,就不是真的善。所以要找到這個東西,你不“死”成百上千回是不可能的。所謂“死”是指你的二元性觀念,要徹底死掉,心智主體不再認同,不再受它支配。




學生:

就是要不斷超越自己原來的分別心?


 


Yachak:

是的。當你不願意臣服、一直掙扎的時候,其實就是不想失去小我、不想“死”去。這種掙扎裡有一種固有的觀念和執著,這種執著讓你痛苦又無法擺脫,每擺脫一次,你就感覺好像死了一次。當你經歷這種“死亡”時,確實會感覺被抽空了,自我死掉了一些,但一次遠遠不夠,要成百上千次才徹底。所以佛法講開悟需要大死一次,一點都不剩。但這種“大死”跟前面的“死”不一樣,前面的你還有痛苦,還會感覺失去自我,沒有力量。而徹底“大死”會讓你忽然變得很有力量,因為沒有了限制,你會感覺過去是那些東西一直在限制你的思維,讓你無法看到真相、超越痛苦。但真正的“死”能讓你復活,前面的過程只是為了不斷接近那個狀態,突然有一刻你就超越了,不會再掉下來,永遠處在那個狀態,沒有限制性。假如還有限制性思維,它也沒有了力量,像影子一樣飄來飄去,對你沒有任何束縛。




假如你在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意識形態裡都有這種扭曲和限制性思維,那就真的要“舍我”。因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被各種各樣的觀念嚴重扭曲,要擺脫它特別困難,比如你對自己的不接納、苛刻、想要變得完美、想要獲得別人認同,這些全是社會觀念帶給你的枷鎖。


 


學生:

我們此生投生為人,碰到的人或者降生的家庭,也是由業力注定的嗎?


 


Yachak:

有一部分是注定的,有一部分是可以改變的。比如你跟這個家庭的緣分特別深,那你一定會出生在這個家庭。假如你在投生的時候沒有緣分特別深的父母,這時就可以挑選,你可能會投生到比較投緣的家庭。所謂投緣是指在過去你們沒有業的糾纏,但這個家族的某些基因符合你的需求,對你今生的成長有利,它有一定的選擇性。但如果你跟某些人的業力牽扯特別深,不管是善業還是惡業,那你無論如何一定會遇到他,這就是注定的。


 


學生:

那遇到的這個人是不是會呈現出一種跟過去不同的關係?




Yachak:

這要看你在關係裡需要完成什麼,是償還債務、了結緣分還是重續舊緣,這關係到你的意圖,所以意圖不同,你在關係裡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如果你這個業力模式不是特指你與某個人的聯繫,可能只是為了解決內心的一個問題,那你是有選擇的,不一定要選某個特定的人來解決,換另一個人也一樣,他是為了幫助你完成功課或者學習某些靈性課程,那他就不是注定的。所以有時你發現並不是跟所有人的緣分都特別深,但這些人的出現還是會幫助到你。比如有的人和父母緣分並不特別深,就屬於第二種情況,可能是透過投生到這個家庭去解決自身的成長問題,而不是過去業力的糾纏與捆綁。所以人的命運中,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可以改變與靈活選擇的。


 


學生:

我父親在我四歲時就過世了,在一個不正常的年齡忽然走了,這是他自己業還是與我的業也有關?




Yachak:

跟你沒有關係,是他的業結束了,剛好在那個時間,他這一生要完成的已經完成。但對你而言,在你的靈魂意圖中你可能做了一個選擇,想要去學習在一個沒有父親的童年環境裡成長,想要收獲經驗。所以某種程度上,這是你靈魂的意圖,你們之間並不是因為過去的某種惡緣導致分離,是你們有各自的成長道路。


 


所以你不能想自己為什麼失去這份父愛,而要看到在沒有父愛的情況下,你能學到什麼?這個情況能讓你成長的部分是什麼?去看到這個真相,你就知道它發生的意義所在。如果暫時看不到,可能在這一部分你還沒有完成,沒有完全達到成熟,也許你內在沒有培養出一種像父親一樣照顧自己的情感,如果你能做到照顧自己就像父親在照顧你一樣,達到那種情感的完整性,你就會知道這一切發生是為了什麼。可能就是為了讓你變成一個非常堅強、強大的男性,或者培養出一種懂得從男性角度去照顧別人的人格。


 


學生:

不同的人出現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時間點和時間長短可能不一樣,但其實他們給我們帶來的人生意義可能是一樣的,只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他們帶來的影響,對嗎?還是說就是有某個人、某段關係對關係而言本身就有不同意義。




Yachak:

我們在每個成長階段,所遇到的人、所維繫的關係,都是有原因的。比如你在童年、青少年接觸的是父母、同學、親友,對你而言那個階段要求你從家庭的角度、同學師生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的關係、親情的重要、人性當中的溫情,或者去認識溫情之中潛藏的人性弱點,比如仇恨、自私、嫉妒等等,它是你學習成長某個階段所必須體驗的,既有善也有惡。當你成長到一定階段,又會進入親密關係、家庭和親子的關係,轉換到另一種學習狀態。然後當你走向靈性,你所接觸的人又是另一種狀態,它已經不是原來世俗的關係,你認識的靈性同伴,可能是帶給你靈性道路的相互扶持、信心,在這種同伴關係裡,你會感受到心靈的擴展和更純粹的愛,沒有自私和小我的愛。


 


所以每個階段出現的同伴,都是為了服務你的成長,但如果你還沒有達到這個階段,你不會碰到這種同伴。比如你沒有走靈性道路,永遠不會碰到靈性同伴,一旦行走了就會碰到,這會幫助你認識你在這個階段需要完善什麼,而過去階段的關係學習可能就結束了。你任何的得到與失去都是在服務你的靈魂成長,當你站在靈性角度,所有的經驗無論好壞都是在幫助你成長。當你真正明白如何去學習、如何找到統一性,就達到了靈魂的成長目的。


 


學生:

當我走上另外一條道路,原來的關係是不是會自然脫落?還是說關係依然還在,但我的心跟它已經不再糾纏了。


 


Yachak:

當你走向更高階的人格,較低的人格必然會脫落,你已經不在那個模式之中,不在那種向外需求、依賴、向外獲得滿足的狀態,你就會走在完全創造性的道路上,可以去創造你想要的實相。過去你是沒有力量的,有依賴性的,你就不能創造,你是被設計的。你碰到什麼人、出生在什麼家庭都是設計,就是為了完成進化,變得更完整。而一旦你能獲得自己內在的完整,就可以去創造人生。你想讓什麼人出現在身邊,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過什麼樣的生活,都可以創造,這個狀態是不固定的,它就不是一種命運。




學生:

聽起來有點殘酷。




Yachak:

當你在業力中,它就是很殘酷。你沒有力量,未完成的、沒學會的東西都需要再次經歷,而一旦你學會,就可以徹底和它告別,不再經歷舊的模式,你必須要重新創造一個新模式。所以在較低的三維和四維,我們被業力捆綁,因為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思想限制。但當你達到五維的世界,你就可以創造一個實相,比如你想創造一個道場、一個有愛的團體和社區,都可以創造。但你必須活出那個狀態才能創造,當你力量足夠,可以活出來,很多人就會跟著你一起活出來。


 


所以在第五維度,你們要成為一個奉愛的大師,能夠跟宇宙之愛始終保持連接,要找到你今生的靈魂使命,實現它。你在世俗生活中是沒有使命的,你所謂的使命不過是一種個人追求,事業或責任,它不屬於靈魂。靈魂的使命是要活出一種靈性實相,活出一體之愛,活出那種分享自己去服務眾生的狀態。當你完成這一部分,才能繼續進化到第六維度,所以它是一個過程,每個人都必須經歷。每個維度都有它自己的功課,到達更高維度我們會更傾向於服務,不像第三維度完全是服務於自我,到達第五維度以上你是透過服務他人來成長,擴大你的心量,增長你的功德。如果你心量不夠大、功德不夠,你沒有辦法進入第六維度和第七維度,每個維度都有它的規則。我們在較低維度學習的是業力功課、因果法則,或者學習怎麼通過愛、接納、寬容去釋放扭曲的關係,所以它沒有所謂的能動性與創造性,因為這一切是規定好的,沒有完成的課程你只能不斷經歷去完成它。但是當你達到第五維度,你是自由的,可以創造你想要的生活形態。


 


學生:

這樣講的話,人生道路到底是必然還是偶然?比如我此刻坐在這裡。




Yachak:

有必然也有偶然,所謂必然可能是你今生在處理自己的業力到某個階段時,會走向靈性,這是必然的,因為這是你靈魂成長的終極目標。但所謂偶然可能你不一定是尋找我,也許會是另一位老師。像你能來這裡是通過朋友介紹,這就是偶然的,她不是注定要把你介紹過來。


 


學生: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一條必然的路要走,但是不是在初期能量都是混沌的,好像擺在面前有很多選擇可以選,可能每個選擇都會導致不一樣的道路。然後必須要等到能量明確到某種程度,這條真正的必然道路才會顯現出來。


 


Yachak:

你的成長意圖不明確的時候,反而會有更多機會去選擇。比如你不知道該走哪一條道路,是學佛還是走身心靈、或者練習其他法門,這時你其實是有選擇的。但是當你特別清晰,反而它就是你自己創造的、在內在已經選擇好的道路,它就是注定的。




學生:

我很想知道現在自己的靈魂功課是什麼,卡在哪裡了。




Yachak:

如果你功課沒有到,也不需要急於解決它,你必須讓它自己完全顯露出來,才能去解決。因為你必須經歷一個過程,經歷它對你的限制和受苦,如果這些東西還沒有給你帶來致命的受苦,你不會有力量去解決它。你想要提示或引導,必須要等到一個時刻,要來到一個你無法忍受它的時刻,這樣才能一次性把它處理掉。我們做內在功課要等時機成熟,時機沒有成熟之前要保持耐心。




你要從各個角度多方面去理解與體驗它,對它完全熟悉、了解,這樣就可以捨棄它。我們成長為什麼有反反復復的考驗?因為你對這個課題沒有吃透、沒有完全理解,它就會重復出現。所以成長永無止境,比如某個階段你已經學過一個東西,但當達到一個更高的階段,也許你又得重新學習和體驗它,但這時候你體驗它是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一種不同的高度去理解它。所以成佛為什麼要經歷那麼長時間,三大阿僧袛劫,就是反反復復體驗,從完全不同的層面去學習同一個東西,直到圓滿。




學生:

這麼說來這一生只能完成靈魂成長的一小步?但另一個角度來看,時間不也是虛幻的嗎?三大阿僧袛劫也是幻相。我一方面覺得很絕望,覺得靈魂有那麼多功課要做,要千萬年才能完成所有功課,但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時間也不存在。




Yachak:

當你站在解脫的狀態,和未解脫的狀態完全不一樣。所謂功課,就是在你沒有解脫之前的功課,是你要通過學習才能成熟、才能解脫。但當你解脫了,那就不叫功課而是體驗。因為生命既然無窮無盡,就是要不斷體驗,哪怕成佛還是要體驗。既然如此,時間沒有任何意義,它本來就不存在。對於靈魂而言就是永恆的體驗,但當你站在解脫的角度去體驗,就沒有任何痛苦與煩惱,它的性質不同。當你體驗著痛苦和煩惱,就會有一種“時間感”,會想要盡快結束這一切。當你達到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狀態時,時間對你而言就無所謂。不管它是長是短或者是永恆,你不會有厭倦感,厭倦感是你還在受苦當中才會產生的心態。


 


當你解脫,不再受苦,其實體驗不體驗都一樣。如果不想體驗,就去涅槃,一個宇宙周期後再回來體驗,這就是自由,你想體驗什麼都可以。如果不想體驗物質層面、人類生活,完全可以換到另一個世界去體驗。生命會變得很廣闊,你不會把自己的意識局限在這個三維世界。


 


學生:

去了解自己的前世經歷有意義嗎?




Yachak:

如果它是自然出現的,可以去了解。我們看前世只是為了更多理解今生遭遇與前世的聯繫,或者今生的一些思維模式深受過去影響,它可以幫助我們看自己看得更清楚更徹底。但你沒有必要刻意去了解它,因為今生的顯現已經告訴你,那些根深蒂固的東西肯定是前世帶來的,還有那些莫名的創傷,一樣是前世帶來的。它們是你今生要完成和克服的東西,所以你只需要關注今生要完善什麼,至於過去是怎樣的人、受過什麼傷害已經不重要,就算你過去是大修行人,今生還是得老老實實從頭開始。因為你要解決問題,要從當下開始,不能帶著過去的印像來處理今生的問題,你一定會帶著偏見。


 


我們對自己所有的善惡都要接受,要去超越它。不要因為過去可能有惡的東西就否定自己,真的不重要,善惡是相對的,我們都在收集經驗,最終只是為了超越它。假如你還有自己曾經做錯事的想法,就代表你還沒有超越,我們可能傾向於不斷批判自己獲得一種所謂的道德感,但這不是真正的道德,真正的道德是完全接納善惡,同時超越它們,不受影響。


 


有道才有德,你沒有站在“道”的角度去理解,怎麼說自己是道德的?很多道德其實是虛假的觀念,它對人是一種束縛,對自我是一種傷害。所以社會為了規範去做越道德教育,其實人就越墮落。為什麼?因為“智慧出,有大偽”,如果你把一些東西稱為智慧或道德,那虛假的東西也會跟著出現。人學了這些,就會用它評判和要求自己,認為做這個道德做那個不道德,人就開始分裂,一分裂本性就無法認識。因為你只有完全在統一性裡,才能找到本性,因為本性完全超越善惡。

對那些批評我的人,回應他們的最佳方式是什麼?李爾納・杰克伯森。 Leonard Jacobson。




李爾納・杰克伯森。

Leonard Jacobson。

對那些批評我的人,回應他們的最佳方式是什麼?

2022-02-11。



學生:

對那些批評我的人,回應他們的最佳方式是什麼?


李爾納・杰克伯森:

每當你感到被批評時,首先,你要去分辨這是對你的批評,還是單單對你個人的信息反饋。如果是信息反饋而不是批評,那你就要很明智地去仔細傾聽,而且要恰如其分地去回應。人們跟你說的這些是否就是你需要聽到的?反饋的信息也許會返照出你自己內在無覺知的領域,如果你對此進行打擊,那就是愚蠢的行為。




不過,在一個無覺知的世界裡,人們經常會批評或者評判。重要的是,你不要接受那股能量。這跟你沒有關係。如果人們評判或者批評你,他們所展示的是他們自己,並不是你。他們在暴露他們自己愛批評、愛評判。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自己感到被批評、被評判了,並且仍然活在這股能量裡,很有可能這股能量來自於他們的童年。




如果有人評判我,或批評我,我不會將其攬到自己身上來。如果他們想評判我或批評我,那是他們的自由。實際上,我會對他們感到慈悲,因為他們仍然陷在那些限制性且痛苦的能量裡不能自拔。




你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你為什麼會接受別人的批評或評判?是你需要別人的認可或接納才導致你把他們的評判和意見撿了起來。如果你不需要他們的認可或接納,他們的評判或批評就不會影響到你。




因此,我建議你要覺察為了尋求別人的認可或接納而把自己迷失在他人那裡的所有方式,然後,輕輕地脫離這種行為。這樣做會使你找到自由。




不過,如果你對人對已仍然愛評判或愛批評,那麼就很難解放你自己。要徹底解放自己,你必須要做到在評判升起的時候把這股能量帶入覺知,而且你這樣做的時候不要有任何評判。只是覺察它,承認它,坦白它,然後輕輕地脫離它。你只是單純地承認評判,這樣它就會逐漸放松並從你的內在世界裡消失。之後,其他人對你的評判或批評就不會再對你產生影響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繼續和那些評判你、批評你的人交往是有毒的。要告訴他們你不能接受他們的行為。如果他們繼續這樣對你,那就和他們斷絕來往。但是,你這樣做要從對自己的愛和對他們的慈悲出發,而不是出於對他們的評判。



原文網址:

https://mp.weixin.qq.com/s/su-qTFV9FggydTcELkC64A


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李爾納・杰克伯森。 Leonard Jacobson。 如何打破不良行為模式?

 



李爾納・杰克伯森。

Leonard Jacobson。

如何打破不良行為模式?

2022-01-28 。


學生:

我正在戒酒、戒毒。我發現我在用變態的性行為來代替酒精和毒品,而且對這些行為滿懷罪惡與羞恥。於是我專注於我的靈性狀態,也能在一段時間內停止這些自我毀滅的行為,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這種過度的行為已經對我造成了傷害。我怎樣才能打破這個不良的行為模式?


李爾納・杰克伯森:

你分享的這些使我心裡湧起了巨大的慈悲。

我們對毒品或酒精上癮,是逃避我們內在那些來自過去的痛苦與孤立的一種方式。大部分的痛苦和孤立來自兒時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你在兒時受過什麼樣的虐待?你攜帶了哪一種傷痛?對這些情感,你壓抑了多少?克服上癮非常困難,而你現在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變態性行為與上癮很相似。也是不想去感覺感受的後果。當你壓抑感受時,你就切斷了與自己的聯繫。在無覺知層面,這就更加劇了你已經感受到的分離與疏遠感。我冒昧地猜測,你越感覺與世隔絕,你陷入這種性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大。


據我所知,唯一的出路,是你要暴露這些壓抑的痛苦感受,而這是一個過程。


在感受中療癒(In thefeeling is the healing)。這並不需要花很長時間。你也用不著沉溺在裡面。這些感受都來自過去,所以它們並不是真實的。療癒這些情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允許它們浮到表面,但不要相信它們,也不要卷入與它們有關聯的故事裡。只是去感覺、擁有並負責任地把它們表達出來。重要的是,當你內在有感受浮起時,不要將其倒給他人。


同時,你也必須要為自己生活中的孤立感負責。你要負責管理自己的生活。你要確保有足夠的朋友、工作、活動與興趣,讓你感到更加連接。當孤立感消失時,使你進行變態性行為的衝動就消失了。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需要幫助。在本地找個輔導員,在你允許感受上浮並有覺知地表達出來時,這個輔導員要能和你臨在並給予你支持。不要找試圖修正你或去除這些感受的輔導員。目的在於,當這些痛苦和感受上浮進入覺知之光中時,你和那個跟你在一起的任何人,要單純地和這些感受臨在。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怎麼強調臨在的重要性都不為過。我們每個人都被召喚進入更深一層的本體(臨在)。


有時候,痛苦是把我們喚醒的警鐘。


原文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JDiUGSshUS4t9oCdJ9zKJg


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開悟合一開台一週年感想 。

大家好!今天有保持在覺察或與萬物臨在嗎?

「開悟合一」站台已經一周年了。

在2021/2/3上傳了第一支影片。當時連影片都不太會製作。AI語音也找了好幾個,甚至還有背景音樂比AI語音大聲的狀況,就這樣默默地做傳導影片數年就過去了。


為什麼會想創立這個站台?

因為想了解當時那一晚,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而且如果搞清楚了,是不是這站台的資訊能幫助「正在找答案的人」呢?因為那個人可能跟當時的我一樣,是一個對靈性毫無關心的世俗人。所以起心動念是一種「純粹的愛」。但也可以說整個站台是我對於靈性知識的「筆記本」。


如果沒有閱讀這些文章書籍善知識,可能這輩子都不知道那晚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在此之前小編是一個跟靈性毫無關係,極度使用左腦的普通人。事情發生要快三年多了,現在才逐漸地有能力使用眾多開悟者與佛教的語法寫出當時的感受。


2019/9/20日晚上那一天,和朋友外出旅行住溫泉飯店。

45度熱騰騰的溫泉與大地的能量把身體完全地鬆開療癒了。

因為朋友們在房間內聊天吃零食,泡完溫泉躺在床上並沒有完全睡著。

只是躺著,什麼都不做。進入一個完全放鬆的狀態。因為身體全面地放鬆腦袋什麼都沒念頭,


沒有什麼念頭...甚至身心舒暢到...

「我什麼都不要了....」

「我....什麼都不要了.............」


隨後,就停在「什麼都不要了」的念頭。



停住...

一片空白。但「我」還在。



不知過了多久...

突然!本來閉著眼睛的我被朋友用力搖,


嚇了一跳。腦袋一片空白。


「啪」


就是這個空白。連「我」都沒有了。

這瞬間不知道停了多久。

好像停了一輩子。



這時凝視著的天花板。

忽然變成粒子。塌了下來...


心中的震驚不停地蹦蹦跳跳冒出來。

震驚的情緒升起後馬上消失。


「我」變成觀著這身體的「覺」...

「我」的視線跟房間彷彿有段距離。

「我」彷彿好像在後面...離這世界有段距離...


當時發現我變成「覺」,

頭腦的念頭與思緒可以馬上消融。

(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


「無法說話了...」

「只能看著...」

「身體幾乎不能動...」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身香味觸法)


接著,掉入意識合一的大海。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為什麼是意識合一的大海?


隔壁的朋友正在洗澡沐浴,感受到他身體沉浸在溫熱水的舒適。另外一位朋友在喝著果汁與多利多茲餅干,嘴裡立刻有果汁的甜與起士餅干香脆鹹的感受。

另一個朋友已經睡了,正在打鼾,感受到氣體在鼻腔因阻塞而產生的共鳴。感受著同步的呼吸。接著變成地毯,感受著被腳掌踩著的感覺。變成牆壁,如如不動地看著大家。變成床墊,感受著人體在上面躺壓的感受。隨著意識飄動體驗各角色的感受。不知體驗多久。


接下來就是,一切的圓滿...大圓滿和大悲恨...宛如一個太極八卦...完整體驗當人的滋味。

一切的歡喜自在的意識世界...「我」這個肉身角色說不出話...因為沒有你、我、他一切合一了...沒有比較、沒有仇恨、沒有分別,回到二元對立都沒有的那個感受,但同時也有二元對立的感受。這輩子還沒有這麼極樂/悲傷過!那個滿足/毀恨...超越了擁有100兆金錢的圓滿....超越了肉體慾望上的滿足....超越了人世間你所有擁有的一切!!


那個當人的滋味

什麼都有一次完整地體驗(愛恨情仇悲喜交加)

就是神性的我想體驗的吧?


「我」並沒有使用任何啟靈植物藥劑阿?

甚至當時的2019年的我,根本不知道啟靈植物(死藤水、相思湯)是什麼東西?因為,在意識上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極樂圓滿。就只想一直永遠地...永遠地待在源頭這裡。


「我不要回地球了,真是他馬的受夠了!」

「什麼家人、朋友、伴侶都是假的!」

「這樣徹徹底底的解放感,徹徹底底的圓滿...」

「這樣的排山倒海巨大的落差....把我們框住的這三維世界這一切是為什麼?」

「我....怎麼把自己活成這個樣子!?」


事情發生得很突然....泥丸宮/松果體當時也意外地打開,

靈視畫面也看到很多文字無法言喻的意識狀態...

基本上是意識想看什麼,畫面就隨時跑出來。只是訊號並不會太清晰,例如:想椅子這東西。依稀只有剪影輪廓般的形象,可是什麼顏色材質,無法辨認。

甚至像極了ai生成的影片與圖像。



整個晚上,只要閉眼睛躺著讓頭腦安靜,

意識就回到源頭,感受到一切的圓滿。隨著在源頭意識的感受發展,開始好奇生生世世扮演的角色,當時看到了「時間團」。但現在寫文字的當下,已經記不住累世的劇情。因為當下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第一次回家的感覺,真正的我、覺察的我激動的不得了,但只能默默安靜地流下感動的眼淚。「第一次體驗到帶著覺察掉眼淚。」在源頭那裡幾乎有待了「數年」的感受,做了很多服務性質的「事情」,都是發自心裡面想幫助對方利他的。


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就是待著存在著...圓滿的感受一直不停湧出....那一刻才知道聖經說的豐盛與愛的世界....流進奶與蜜之地...



也問自己:「我死了嗎?」

Ego在此也不放過這細節

尤然升起對幻相生活中的家人/朋友/伴侶的愧咎情緒:

「如果當時不要那麼倔將...」、

「為什麼我這麼好強..」、

「我父親...我母親...」、

「為什麼這麼折磨伴侶...」

,也因為這強大的內疚情緒抓取,逐漸地被帶回地球了。



朋友因為看我流眼淚一直躺著沒有動靜,以為憂鬱症又犯了。

叫我去沖洗刷牙準備睡覺,才帶著覺察撐起身體。緩緩地走路。因為這身體似乎不是我的了,必須用強大的意志才能「操控」身體去動作。邊走邊看著房間....陌生著看著這環境,幾乎認不出這是飯店的房間。而房間內的朋友,這時因為靈視已經開啟,看到他們累世的樣貌與當下的能量。樣貌不停的變化,那樣貌有時是無法講出的外星人,不知哪裡的文明的人類,甚至全身忽然有鱗片....但只有眼睛的部份。可以認出是哪位朋友......



沖洗身體時,幾乎感受不到水的溫度。以及水沖到身體上的感覺都無法感受到。刷牙時,牙膏的氣味也聞不到。這具身體所有感官覺知頓時失去連結。

當時如果要感受,必須要發出強大的意念才能去感受到。有點像是心經談到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整個身體感官與頭腦念頭...都沒有了。沒有念頭的走路,沒有念頭的刷牙,沒有念頭的吃飯....沒有念頭的生活..........沒有念頭的自動導航生活.......

整段時間約是晚上10點多開始進入源頭合一,到隔天早上10點多...才慢慢地回到地球。還記得那天離開旅館後....下午在咖啡廳看著一杯咖啡停了三個小時.....(只是存在著。參。)


那晚幾乎沒有睡覺,一直待著在源頭。因為睡覺也是個幻象。

那一晚的狀態給「我」很大的震撼。幾乎是排山倒海徹底改變人生觀。真的是回不去以前的生活。回不去以前二元對立的世界觀。汲汲營營每天處理不喜歡的工作只是溫飽三餐的狀態....


回來地球之後當時新買的iPhone11足足花了三天的時間才會使用它習慣它,因為幾乎都忘了怎麼用「複雜」的手機...

(我知道手機操作很簡單,但當時的狀態幾乎忘了怎麼使用手機。)

(這也是為什麼很清楚知道是2019/9/20,因為當天發售iPhone11。)


整個頭腦似乎都被重組啟動了。更別提工作...使用手機...製作影片...吃飯。以及整個...整個複雜笨拙的人類世界...因為在源頭一切都只要意念啟動立即顯化。人類生活真的超級lowend....



回來之後,又變回普通人的狀態,害怕生命的一切。

但是我知道我內在已經不一樣了


所有事物要重新適應。

幾乎花了兩週重新接地的適應地球。回地球後渴望了解發生在身上是什麼事情。

曾對真相有匆匆一撇體驗過後,開始尋找生命真相的答案。為什麼當時是一個普通人體驗後就知道要找「開悟」相關的議題呢?

當時內心十分的渴求想知道答案,內心十分飢渴需要知道真相...當時整個宇宙都來幫我...當時也沒訂閱任何靈性頻道的我,每一天都可以在手機高頻率的看到/刷到開悟覺醒相關的影片或訊息。


(你所知道檯面上任何宗教與任何覺者的訊息)。

連在咖啡廳/健身房都可以聽到隔壁的陌生人在聊「顯化法則」、「什麼是脈輪」!這樣默默吸收靈性的知識。關於覺者文章的判斷,有那晚體驗過的回到源頭的經驗之後,看到覺者有相關的體驗或是一模一樣狀況都打中我心。所以才開始開創這站台分享文章製作影片,我知道現在自己的狀態並無什麼神通(也不渴求),只是有時對能量敏感以及敏銳的直覺,比起在靈性界打滾多年會通靈、會能量療癒、會神通的前輩們相比。我的能力單純傳遞覺者文章是對大家以及自己是最好的狀態。至於為什麼選擇用影片傳遞?也跟個人過去成長背景學習的技能有關係,在寫文字當下也覺得生活的一切都是高我安排好的(原來當年學習剪輯軟體皮毛是因為現在當下)。


所以這三年拜讀很多開悟者的文章,也上了一些禪修冥想止觀課程,不管是長達一個月的轉化班還是住家附近的宗教打坐課程或是線上課程。看著莫子老師與學生的問答、看著李爾那老師的書、艾克哈特‧托勒的談自己開悟的影片、薩古魯的演講、楊寧老師的修道歷程、Yachak老師鉅細靡遺談論腦內突變的經驗....等等低調的分享者的零散發文。才知道當時發生的事情。


但如果以「證悟」到達「不動地」的角度來看,體驗到的只是突然的「恩典」。就是一個凡人意識體驗到「初地」的感受(那是一個愛充滿到破表的意識狀態),讓一個認為這世界沒有靈魂的人「觀」到了有靈魂有靈性的源頭世界。像李爾那老師共有六次開悟覺醒經驗,也期待下一次恩典的到來。也或許...不要期待恩典才會來。至於這輩子能不能證悟或者悟後起修也不都重要了。因為執著心越重就到不了,每天處在當下,一直保持臨在/待在覺察裡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開悟合一小編這角色並沒有所謂的「開悟」

也不想被「開悟」兩個字滋長「靈性我慢」。這幾年也看了許多宗教信徒與靈性社團粉絲,和有許多因為分別心,產生許多事情歷歷在目。所以也請大家體諒小編用AI語音與不露臉的用意。

金剛經說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曾問過自己所體驗到的意識狀態是不是幻相?如果是幻相...那麼靈魂所體驗到的那個愛滿出來愛到破表的世界....那個豐盛無限愛的感覺一直深深烙印在心裡是什麼?那是如此地真實。滿出來愛的感受讓「我」渴求急迫地想給大家知道「真的有靈魂」、「真的有靈性的世界」、「無限滿出來熱騰騰的愛」而已。


以上體驗與心境真的都真實不虛,只是如實地把體驗告訴大家。一切只是過程

包含檯面上你知道的所謂的覺者/開悟者/分享者大家的體驗都只是「過程」。

隨著打坐時間的累積與打坐定靜深度的探尋,慢慢對能量上的感受越來越敏感。開始對水晶礦石的能量深感興趣。所以在去年9月遇到困難時才開始販售水晶,也謝謝大家的幫忙,度過了艱困的關卡。未來會慢慢開發能量商品像是豐盛魔法油、手作塔香、手作線香....等等。豐盛療癒大家的生活。還請大家支持!


也謝謝大家把文章看到這裡,大家新春愉快。

2023年也請多多幫忙指教。感恩!

開悟合一:https://reurl.cc/GoNAVZ

----------------------------------------------------------

💖喜歡這平台,也喜歡各個開悟者/覺者的文章,歡迎結緣水晶原礦!💖

小編會讓豐盛愛的能量持續流動!新的一年還請多多指教!

賣場連結請點選👉https://reurl.cc/aNl4oZ

喜歡阿賽斯特萊👉https://reurl.cc/g0RGOV

喜歡原礦水晶鳥👉https://reurl.cc/AKMjx8

獨家豐盛魔法油👉https://reurl.cc/7eKd9y

台灣蝦皮搜尋:開悟合一結緣小舖。

滿千免運。

薩古魯週記:如何清除靈性的障礙?





薩古魯週記:如何清除靈性的障礙?

2020/11/22 


在本文中,薩古魯指出要在靈性道路上,從停滯走向成長需要做些什麼。首先,他建議我們自我審視,回答以下問題:“你生命中那個阻止你走向靈性的障礙是什麼?”接下來,薩古魯提到了一些最常見的障礙以及如何超越它們。


如何清除靈性的障礙?

Sadhguru(薩古魯):

靈性修行對不同的人意味著不同的東西。很多人認為靈性修行意味著總是很有愛、總是在微笑、總是輕輕走路。另一些人認為靈性是某種缺陷。另一個普遍的看法是,靈性意味著努力做個好人。有些人認為靈性意味著做點放縱的事—抽大麻、瘋瘋癲癲、不負責任。對另一些人而言,變得靈性意味著試圖變得快樂、平和或狂喜。變得靈性並不意味著以上任何一項。變得靈性意味著你在某種程度上更偏向靈魂而非肉體。


現在可能存在某些障礙讓你無法體驗到這一點。你必須要知道你的障礙是什麼。可能是你太好了,以至於你對周圍的生命毫無感知。或者是你太瘋狂了,以至於你對內在和外在的生命都毫無感知。或者是你太克制了,以至於沒有任何事發生在你身上。你生命中那個阻止你變得更加靈性,阻止你順利並輕鬆地走這條道路的障礙是什麼?你可以這樣做:閉上雙眼,看向自己的內在,看你對靈性的理解是什麼,看需要發生什麼讓你多一點靈性,讓你對內在的生命更加敏感。找到一個需要被清理的主要障礙,讓你更偏向靈魂而非肉體。如果你能真正明確地找到這個障礙,我會幫你解決掉它。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障礙。如果你感覺身體有些僵化或阻力,你可以通過早上做哈他瑜伽來解決。身體就是一台機器,用得越多運轉越好。身體的僵化或阻力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死後僵直”的身體正在慢慢形成。哈他瑜伽不會讓僵直在身體中存留。如果你活著,你就必須全然地活著。活著的一個方面就是你不讓僵化存留。你的身體、頭腦和能量必須盡可能地流動。只有這樣你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生命。


另一些人可能會有做sadhana(靈性練習)的打算,但最後變得過於懶散。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意願強度,但是如果一件事是必須要發生的,那它就必須得發生。只需這樣來加以解決:不做香巴維—就不吃東西。不要認為這樣太過嚴苛。在瑜伽道路上,人們曾採取過更極端的方法。那些想要一天24小時都進行冥想的瑜伽士們會把蠍子放在身邊,用它們蟄自己而保持清醒,或者把手指切個口子,再放片檸檬上去,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對你來說,只需要做21分鐘的Shambhavi(香巴維)。這點承諾你必須要有。這不是關於思考或談論靈性。這是關於實踐和體驗靈性。


如果有身體疾病,你可能要更努力一點。因為,如果身體成了一個問題,它就會占據你生命的重心。比如,你哮喘發作無法呼吸—那麼你只會想要呼吸;別的一切對你來說都不重要。對任何疼痛或疾病來說都是如此。當身體沒得到適當照顧時,它會占據你所有的注意力。你擁有的一切都會被用於保持身體。這就是身體的本性。讓身體保持好的狀態並不是讓它變美或在別人面前炫耀它。重點在於,身體不能成為你生命中的障礙。它應該成為一個墊腳石。如果身體變成障礙,你會很難跨越這個障礙。你仍然可以變得靈性,但是需要更多的努力。與此同時,一旦你意識到身體隨時會給你帶來麻煩,那麼想要超越身體的渴望就會增加。


主要的障礙也可能是你的頭腦。進化的過程長達好幾百萬年。而從猴子到人類的轉變發生得很快。生理上,他們說黑猩猩和人類的DNA只有1.23%的差別。但就智力和覺知而言,我們人類和黑猩猩的差別就大得太多了。這種智力水平對我們來說相對較新。問題在於,相對於你的智力,你沒有足夠穩定的基礎。這就是為什麼瑜伽——去創造一個穩定的基礎,從而使你的智力以你想要的方式為你服務。只有當你的手聽你指揮時,你的手才是有用的。同樣地,只有當你的頭腦聽你指揮時,你的頭腦才是有用的。當頭腦四處亂跑時,就會成為累贅。


另一個障礙可能是你的業力。業力不是剛剛發生的某件事。業力是關於掌控你的生命。當你意識到你的生命是你所創造的,你就能把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這之後,還存在能力的問題——我們可以在這方面幫助你。我在這裡就是出於這個目的。但是,如果你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掌握在手中,為什麼我要接管它呢?不管怎樣都不會起作用。如果你已經把你的生命掌握在手中,而沒有能力做你需要做的事,那時我可以介入,那時我可以幫你做點什麼。


然後,還有許許多多人總是試圖保護自己,怕被別人占了便宜。讓他們占便宜吧。我周圍有些人自作主張來做我的顧問,一直告誡我要小心,說有人可能會利用我或者做些什麼。我說,讓他們利用吧,這就是我在這裡的原因。不要擔心這一點。對生命說“是”。回答“是”,你不會有損失。而回答“不”,你才會有損失。“不”是一扇關閉的門。不要出於任何原因關上門。生命很短暫——沒有時間不停地關門又開門。


只有肉體才需要保護。有時候,某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否則,應該對所有的一切都說“是”。宇宙中每一個原子對你來說都是潛在的途徑。我的意思是,“是”不是一種態度,而是對存在的反映。存在永遠皆“是”。如果你明白你是存在的一部分,你也會變成“是”。如果你呼吸的空氣對你說“不”,你就死了。如果你周圍的生命對你說“不”,你就死了。如果進入你身體的食物對你說“不”,你就死了。存在正在對你說“是”。那麼為什麼你要算計“是還是不”呢?是時候對生命說100%“是”了。


對一些人來說,最大的障礙是害怕被評判或嘲笑。首先,其他人真的對你做的事感興趣,並且有時間對你做評判嗎?不要擔心其他人在想什麼。他們頭腦裡發生什麼是他們的問題。你應該關心的是你自己的頭腦的品質。這會改善你的生命。不要擔心其他人頭腦的品質和內容。如果你擔心其他人可能在想什麼,你會瘋掉,因為那完全是猜測。如果你認為某件事值得做,只管去做,不要管其他人可能在想什麼。如果有人嘲笑你,你可以和他們一起笑。也許他們會幫你改正錯誤。但不管怎樣,大多數人都沒有在考慮你。他們在忙自己的事。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創造一個穩定的基礎。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平衡。如果沒有平衡,你的身體和頭腦就會和你作對。一個穩定的基礎意味著身體和頭腦聽你的指揮。你必須有能力在系統中創造合適的化學成分。這點對你的健康和幸福必不可少。你需要管理自己系統的技能。這就是為什麼瑜伽。彎曲和扭動身體的簡單練習不是為了伸展你的肌肉——而是為了改變根基。至少,從做21分鐘的Shambhavi(香巴維)開始,可以和Yoga Namaskar(瑜伽合十禮)或Surya Kriya(蘇利亞克裡亞)一起練習。它會給系統帶來穩定性和平衡。如果想享受旅程,你就需要平衡。每個人都需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原文連接:isha.sadhguru.org/global/en/wisdom/sadhguru-spot/clearing-the-path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ishayoga.net/sadhguru-spot/clearing-the-path/

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薩古魯週記:如何擺脫壞習慣?




薩古魯週記:

如何擺脫壞習慣?

2020/04/24



薩古魯週記

薩古魯常說“當今社會早已為靈性進程做好了準備”。他的願景是將內在福祉的科學帶給每一個人——幫助人們實現他們內在的終極潛能。多個項目、課程和方法在這個願景裡應運而生,都服務同一個目標:讓每一個人都到達自己潛能的巔峰,都活力四射、包容萬物、與自己的內在和世界和諧共存。


在這篇文章中,薩古魯提供了一種方法來永久地打破周而復始的壞習慣以及想脫離壞習慣的徒勞意願。他說,“當你習慣性地做事情時,似乎變得簡單了,但其中沒有覺知,沒有成長。”


如何擺脫壞習慣?

Sadhguru(薩古魯):特別是在新年的開始,一個經常提出的問題就是如何擺脫壞習慣。習慣並沒有所謂的好壞——所有的習慣都是不好的。習慣意味著無覺知,出於自動反應地做事情。例如,刷牙有兩種基本方式。你可以有覺知地做,這意味著你根據這一刻的需要調整你刷牙的時間和強度,這才是正確的方式。或者你根據固定的規則去做,比如三分鐘之內,你必須刷完牙。如果你是有覺知的,一天之中你會根據身體的需要去吃和睡。事實上,你會根據需要做每一件事。但是現在,你每天的很多行為都是出於習慣或者規則——你何時應該醒來,何時應該睡覺,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如果每件事都被規則限定,那就是奴役——來自於你的醫生或和來自於奴隸主並沒有什麼差別。任何時刻,如果你不知道你真正需要什麼,那是由於缺乏覺知。


習慣並沒有所謂的好壞——所有的習慣都是不好的。


將習慣分為好壞,就像在說無意識存在好壞之分。如果你將一件事情當成是好習慣,那就像是說你以一種好的方式保持無覺知,換句話說,就是以一種好的方式死去。活著和死了的根本區別在於是有覺知還是完全無覺知。保持部分的無覺知就是一種部分死亡的狀態。不要去養成任何習慣。去靜修所的根本意義在於為自己找到有助益的環境,能夠讓你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保持覺知。你建立了各種習慣來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你來到靜修中心,你則要把注意力放在你身體、頭腦、情緒,以及能量的需求上。你需要有覺知地去關注生命自然的需求。如果你是無覺知的,那就是一場對你自己的犯罪。如果你因為我而做你自認為靈性的事,那就是對我的犯罪,最好不要那麼做。


如果你想脫離習慣,不要想你得擺脫無覺知(Un-consciousness)的狀態。前綴“un-”意味著某件東西是不存在的。無覺知就是覺知的缺席。你不能擺脫某樣不存在的東西。舉個例子——假設房間是黑的。試圖驅逐黑暗會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行為。想要脫離黑暗,你只需要開燈。如果你開燈,黑暗就消失了。黑暗本身並不是一種存在。它是光的缺乏。類似地,無覺知本身並不是一種存在。它只是覺知的缺乏。如果你成為有覺知的,你將不需要與無覺知的習慣對抗。你需要的是讓自己變得有覺知。生命的本質就是覺知。你之所以知道你正活著是因為你有正常的覺知狀態。


要變得更有覺知,你必須提升你的能量的強度。這正是我們在做的。你的物質身已經聚集了惰性——那就是為何早上要做哈他瑜伽。你的頭腦已經陷入了習慣的模式——那就是為何內在工程要強調那幾個要點,並做那幾個特定的冥想練習。你的能量已經陷入了它們自己的模式——那就是為何要做Sadhana(靈性練習)。這都是為了打破無覺知的循環而成為有覺知的。當你成為有覺知的,很可能一開始的時候,會像是到了一個未知的領域——你會感覺到困難。當你習慣性地做事情,好像更簡單了,但是這當中沒有覺知,沒有成長。


要變得更有覺知,你必須提升你的能量的強度。


大約25年前,當我第一次去哥印拜陀監獄開設一個課程時,我觀察到,監獄裡的生活是很多人都在尋找的東西。這是一個總有人為你開門和關門的地方;他們為你打開和關上燈;食物來得很及時。這就是很多人在他們的生活中所想要的——組織、系統和效率。唯一的問題是它是強加給你的——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要為之感受到痛苦。如果你進了監獄,空氣中彌漫著痛苦。不管我在哪個監獄裡開設課程,每次我都帶著淚水走出這個地方,因為人們在這個環境中所承受的痛苦是難以忍受的。一個人最大的痛苦不是缺乏舒適、財富和其它東西——而是缺乏自由。


監獄的生活相比你上班、困在交通中,以及你每天面對的各種情況,要簡單得多。作為囚犯,你是國賓。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沒有意外的有條理的生活,它就是。如果發生的每件小事都讓你感到緊張和壓力,讓你失去平衡,那麼監獄生活就是完美的。一切都井井有條,沒有驚喜。即使是接下來七天的菜單也會被嚴格安排——不多不少。一切都按計劃進行。那些尋求有序、平淡的生活的人,監獄是最好的地方。但是,當沒有自由時,人類就會遭受巨大的痛苦。習慣意味著你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小小的監獄,最終你會被折磨。最初,它看起來有效率。過一段時間,它就變成了監獄。監獄在很多方面都是效率的一個縮影。但是效率並不是生命所追求的。這個生命追求自由。當自由被帶走,盡管生活井然有序,你也會變得不快樂。


這讓我想起了與美國一位非常著名的管理專家的對話,他提出了基於嚴格流程的管理原則。為了提高效率,所有的東西都被固定在細節上。對我來說,它就像一個牢房。再舉個例子——這裡有修剪整齊的花園,看起來很完美。那裡有森林,看起來一片混亂。但是如果你一個月不修剪花園,它就毀了。森林已經自我管理了數百萬年。很明顯,森林的組織要好得多,效率也高得多。這個例子再進一步延伸,開悟意味著你從一個修剪整齊的花園變成了一個無需外界支持的森林。不需要澆水、施肥或修剪。一切在自身之內發生著。它自我維持著,因為混亂的效率。


我們稱之為混亂,是因為它不符合我們的邏輯——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低效的。習慣意味著你已經成為你自己的邏輯的奴隸,在一段時間之後,它變成一種自動化地、無意識的模式。為了擺脫習慣,你必須變得有意識。如果你變得更有意識,就不會有習慣。在這一刻,你會為自己和周圍的環境做正確的事情。意圖不會帶來轉化——只有意識才可以。



文章來源出處:

https://isha.sadhguru.org/us/en/wisdom/sadhguru-spot/get-rid-bad-habits

你可以重新設定你是誰,你就可以重新設定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莫子

嗨,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各位聊一聊走出角色扮演跟掌握角色扮演。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以我來運作的。 那「我」有幾種不同的層次,之前我們有提過小我、高我、超我。那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我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為什麼要聊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