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怎麼理解“神聖計劃”。
2022-02-17。
文字整理:行果。
學生:
怎麼理解您說的“神聖計劃”?
Yachak:
“神聖計劃”就是宇宙周期的演變,用佛法來說就是“成住壞空”,它是一個完整的循環。
學生:
那個體靈魂也有神聖計劃嗎?
Yachak:
當宇宙進入循環時,宇宙當中所有的生命也要跟它一起完成。比如我們現在要進入一個新的宇宙周期,那人類也有機會去完成他的循環,提升到另一種存在狀態,這是“靈魂的收割”——過去靈魂剛進入宇宙周期時,是一種播種狀態,沒有任何物質和二元性體驗,是個單純的靈魂,當宇宙周期結束的時候它就成熟了。就像《聖經》講的麥子成熟,等待收割的時間。當我們完成這個宇宙周期,代表靈魂的二元性體驗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體驗,有機會上升到一個合一的世界。
學生:
那所有在這個時代的靈魂都有機會被收割,對吧?因為這是宇宙的神聖計劃。
Yachak:
每個靈魂都有機會,但要看它願不願意去結束二元性體驗,如果不願意,也沒有辦法收割。它們也會進入新的宇宙周期,但還是會選擇同一個維度的相似體驗。當地球提升到更高的維度,不願意跟隨的人,就會選擇去其他星球進化,一個更適合體驗的地方。
學生:
是不是現在地球很多外星靈魂就是這麼來的?
Yachak:
是這樣,大家都在尋找機會結束這個周期,結束過去所有的業。所以這個周期的業力清理特別強烈,不會讓你平緩舒適地來清理,一定非常強烈。因為要在這個時間內清理完過去所有的惡業。
學生:
我們投生在這個關鍵的時代,是不是意味著就是來做這件事的?
Yachak:
假如你今生覺醒,基本上就代表你是這個目的。如果沒有覺醒,你對這些一無所知,那它就和你沒有關係,雖然你處在這個時代,但你完全保持無知和沉睡,就代表沒有到收割的時候。收割是針對體驗比較充足的老靈魂,對於小靈魂、年輕靈魂可能體驗不夠,還沒有到收割的時間。
學生:
那像我這種比較年輕的靈魂,是不是沒有機會了?
Yachak:
靈魂的成熟度不是按照時間或者次數,有時一生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如果你充分地去學習和體驗,一生就可以變成老靈魂,完成累世的經驗。當你有意識的去經歷體驗,它會不一樣,你的每個體驗、每個功課都去做到完整,其實這個體驗就結束了。如果你是無意識的,它就不完整,有時你是帶著一種過去的習慣和經驗在體驗,沒有看到全貌,所以就需要累世體驗。你今生出現的任何功課,可能是你每世都在體驗的,但那不是有意識的。當今生你有意識地去體驗它,就會解決累世的問題。這時你就完成了它,代表你已經“老”了,你看它看得很徹底。如果還有很多困惑和無明,就代表你還很年輕。比如某種感情問題,如果你曾是無意識的體驗過,那你每一生都會體驗相同的問題。但今生你有意識地去體驗關係,就學會了,一生就是老靈魂了。所以所謂的小靈魂和老靈魂,不是按時間計算的。
學生:
這是不是意味著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要很珍惜。
Yachak:
我們要有意識地去學習,要在問題中成長。我們必須對自己很真實,不能用主觀經驗去限制它,要更開放地接受和面對問題,不逃避、不掩飾,就會學得很快。我們每一世都在做相同的事,學習、工作、結婚、生子,一模一樣的模式,為什麼還是不成熟?因為在過去可能遇到問題我們總是逃避、找借口,或者以一種是非善惡的觀念去評判,這就代表靈魂還是不成熟。要從一種超越二元性的靈魂角度去看待問題,今生就會成熟。所以你說它是時間問題,也是對的,但有時時間的問題可以瞬間躍過,只要你是有意識的,找對方向,就會很快。但如果沒有帶著完整的意識,你還是只能一步步體驗,每一生只解決一小部分問題。當我們帶著終極真理和有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它就可以瞬間跳過去。
學生:
假設我們的靈魂剛開始從源頭下降的時候,它的狀態是A,然後父精母血是B和C,那A加B加C就等於D,而D又和E、G結合形成F,它其實是無限的循環,如果我去追溯前世,沒有哪一個前世是最初的那一個,對吧?它都是載體狀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父親的業力、母親的業力、自己的業力,然後像滾雪球一樣滾啊滾,最原初的那個狀態就不見了,是這樣的嗎?
Yachak:
這個問題有非常複雜的一面。因為你在轉世過程中個人會創造很多業,還會承載他人帶給你的業,比如父母。甚至還會有同頻相吸,你會吸收掉和你業力相似相關的那些心智模式。
學生:
那我們修行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把前面積累和吸收的業都清掉。但您之前也說過,比如我現在覺醒了,那所有跟我這條鏈條相關的因緣都會有機會覺醒。當一個人覺醒,它影響的是一大片人,是整個鏈條。因為佛經上說是“無量劫”,那就是有無量生命狀態會發生變化,是這樣嗎?
Yachak:
是的,但不是所有人跟你一起覺醒。你想像一下這個分叉,它是一層一層下來的,一般來說是跟你最近、緣分最深的靈魂群體先受到影響。但如果這個緣分已經過了很長時間,比如最初他可能是跟你連接的,但在過程裡不斷分叉後,他可能進入了其他靈魂家族,那你對他的影響就會減少,他會受另外一個家族某個核心成員的影響。
學生:
佛經裡講,假設我現在是一個大靈魂,如果做了不太好的事情,我可能會分化成很多小靈魂。比如我從人變成了雞,我可能同時會變成五十只雞,或者變成更多更多小蟲子,這個靈魂被細化了,要再回到原來的狀態就很難了。是這樣嗎?
Yachak:
不是你想像的這種細化,並不是削弱你的力量。靈魂在分化的時候,其實是保留最核心的力量的,它是在的,但核心力量在不斷分化下來以後,需要最初、最主導的力量去激活它。
學生:
最初的力量是指那個“A”嗎?
Yachak:
對。一般來說最大的靈魂力量在宇宙周期裡是進化最快的,因為它不斷分化下來,當下面的還在繼續分化時,它可能已經修到一個很高的程度。
學生:
可以理解為佛陀的眷屬嗎,其他的靈魂都變成它的眷屬了?
Yachak:
沒錯,就會有這樣一種緣分。可能最早的那個靈魂已經成佛了,而下面的靈魂還在進化當中,但會跟它有一個連接。當然首先得活在同一個時代才能建立連接,有時在無意識狀態或者冥想狀態,也可能連接到它,我們也可以叫它“本尊”。
學生:
如果連接到這個最厲害的靈魂,是不是意味著我不用努力了?
Yachak:
不是不用努力,是你會獲得一種內在的支持,一種加持。但靈魂的進化是個人性的,不是完全靠外力來幫助你進化、來完成所有歷程。整個歷程要你自己完成,但在某些時刻你會得到一些加持。
學生:
我想了解一下“本尊”的作用,每個人都有他的本尊嗎?是不是就等於我們下降的時候屬於不同的“A”,“A”用它的口令來召喚自己那群“眷屬”?
Yachak:
每個人都有他的本尊,但一般而言你只有靈性覺醒後才能跟它有連接,否則你和它的通道沒有建立。但它也隨時都在照顧你,因為當達到“佛”,它隨時都在大放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整個宇宙都會籠罩在佛光之中,但你能不能去感應到它才是關鍵,因為“本尊”不會刻意去做這種事,它是一種無為的狀態,但這種“無為”本身就是一種分享、一種擴展,但如果你達不到那麼深的層面,就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學生:
那念咒是不是就相當於跟它“打電話”?
Yachak:
對,就是跟它保持連接。其實我們最高的本尊就在我們內在,它是通過內維度與我們連接。從個體性而言,本尊是外在的,但從內層面來看,它是與我們相連的,就像源頭一樣。所謂“本尊”其實是源頭開始誕生靈魂以後才有本尊,這個靈魂獨自修完了,成為了最高的存在狀態,它就是本尊。
學生:
“修本尊”是不是跟念佛法門差不多?都是要寄托,其實是一種外力的加持。
Yachak:
不完全是外力的加持,它其實是讓你達到與本尊相應,你的心與它相應了,就有了連接,這樣在無形中它會給你巨大的加持。禪宗就很強調以心相應,當你達到那種非常有接納性的狀態,師父的法會傳到你心裡,這就叫做“相應”。所以禪宗傳法不完全是靠講,而是心的傳遞。比如你在那種接納性的狀態裡,師父那種存在狀態、見性的狀態可能就被你體驗到了,在你心裡留下了強烈的感受,這就是以心傳心、直指人心。這樣傳法是最快的,但你必須有一種非常大的開放和信任,它才會發生。所以一般要親近的弟子才能做到直接感受師父的法、師父的精髓,他不需要學很多知識,他整個存在狀態都跟師父融為一體,可以說他就是師父的一個通道、一個媒介,整個“師父”都在他心裡。“上師瑜伽”是怎麼來的?就是你的心跟師父融為一體,師父的法在你心裡,這樣你不需要很多自我努力,可以一直處在一種加持狀態。所以禪宗說當你達到一定的信任,“法”就會自動傳遞。
學生:
是不是密宗的灌頂也是這樣?如果弟子準備好了,就直接灌過去,不太需要學了。
Yachak:
還是要學。灌頂只是把法傳到弟子的心裡,進入弟子的意識裡,這樣可以讓他開始修行。這是給弟子的支持和加持,並不是說不需要修行。比如某個法門你覺得很難入手,這時師父給你一些加持、灌頂,你可能就理解了。因為這個“灌頂”是帶有法的,帶有師父的理解和經驗,整個能量都是一種精華。所以如果你能吸收它的精華,對你就非常有幫助,但能吸收多少要看你的潛力。一旦吸收到精華,你整個學習速度就會加快,減少獨自摸索的時間。如果沒有加持,摸索時間會特別長,還容易遇到逆緣,被自己的業力干擾或中斷修行。
一個能量很強的師父,他的能量裡是有自性和智慧的,當它進入你的身體,會根據你的需求來服務於你,而不是千篇一律。所以每個人得到的東西都不一樣,它很聰明。這種能量是長期修煉凝聚而成的“氣”,它非常豐富,濃縮了智慧,所以特別靈活。這種“氣”比你們自己修煉吸收的氣要強大,因為你們吸收的是單一的氣,但師父傳遞的氣是綜合的,可能是幾十種氣的結晶。所以佛經上說一個人可以得道的因緣是什麼?就是“善知識”,否則沒有人可以得道。你也許會說有一些人自學也可以,那是因為他過去就是一個“善知識”,所以可以自學。但你從來沒有得道過就說要靠自己,你沒有這個因緣,根本就不會成功。
學生:
老師如何看待有史以來大多數證悟者都是男性這種情況?
Yachak:
其實女性證悟者也很多,只是在歷史上很少公開。尤其在過去的封建時代,女性的成道者需要去扮演一種男性角色。到了近現代,女性開悟者的傳道都是小範圍,比如有些女性就是家庭主婦,沒有辦法像男性一樣傳法,把它當成一種事業,可能她們就當作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女性證悟者是有的,只是相對來說比男性少一點,可能是在女性的成長過程中,容易被自己的角色所束縛,比如到了一定年齡她需要擔當一個妻子、一位母親的角色,如果她的傳統觀念又比較堅固,就會影響修行。你要她放下家庭和子女專門修行,可能做不到。但男性在這方面會堅決一些,因為男性是頭腦型的,可以暫時放下情感,當他有一個目標,為了實現它可以一往無前。而女性在情感方面看得更重,有一定局限,但這不代表女性不能修行成功。
其實這種不平等是歷史造成的,因為女性一直被設定為男性的配角,她服務於男性,這導致女性在求法時不被重視,被認為缺少一種堅定的立場和大智慧。這其實是社會塑造的角色認同,一旦有一天社會平等,女性可以在外做事業、男性可以在家做家務,你會發現女性修行起來也很快。這就是現在的趨勢,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創造自己的理想,包括靈性上的傳道。你會發現將來很多女性都會開悟,很多導師都是女性,只是這個時代暫時還是陽性能量更強大,在這種環境土壤下培養出的開悟者,需要一個男性角色,因為女性在面對強大的世俗偏見時可能無法承受壓力,但男性可以去承受壓力與挑戰。
所以這不僅僅涉及到開悟的問題,還涉及到你開悟能夠帶來什麼,它就好像一個遊戲規則。假如我這樣的男性開悟可以帶來更多影響、幫助更多人,也許男性就會更快開悟;如果女性開悟沒有能夠產生更積極的影響,那在靈性法則中會更傾向於男性先開悟。所以它有一個內在法則,這個法則怎麼產生的?當然不是人為的,它是自然產生的,它是根據社會與歷史需求、大眾需求而產生的靈性上的分配,一種靈性責任的分配。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女性想要成為很好的傳道者,必須變得非常陽剛。你去觀察女性開悟者,她其實很陽剛,具有男性的一面。但將來這種情況會被打破,將來大多數人都會更接受陰柔的、平衡的力量——陰陽平衡的力量才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因為太陽剛就會變成一種教條,一種嚴苛和高高在上,你看宗教的上師就是這樣。但如果我們的社會找到陰陽的平衡,靈性導師就可以很平和、很親近,不再存在所謂的大師,所有高高在上的人都會變成朋友,這是將來的趨勢。過去之所以有高高在上,是宗教和封建時代的等級制度導致的。
學生:
那說夏娃是亞當的一根肋骨變的,是不是當時社會文化所產生的一種偏見?
Yachak:
它是一種文化上的偏見,但也包含一個真相。這個真相是在遠古時期,人類是受到改造的。最初的人類——不是指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原生人類,而是說地外的外星生命剛到地球的時候,是刻意的設計。這個設計最初是雌雄同體、沒有性別的中性,但到了一定程度,為了適應地球環境、找到與二元性的匹配,就產生了分離——因為中性是完整的,但你活在二元性的世界,要更適應它必須把自己內在完整的部分先分離出來。比如我是一個同時擁有男性與女性特質的完整性,我把內在的女性特質分離出來,她就變成了夏娃,所以夏娃是從雌雄同體、沒有性別的狀態分離而來。其實亞當代表最純粹的人類狀態,完全無欲的完整人類。他不一定指男性,只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原始人類,沒有知識、沒有智慧、沒有善與惡的分別,只有純真。這種意識狀態其實就包含了雌雄同體的潛質,當把他的陰性特質分離出來後,就成了夏娃。這代表了從“一”到“二元性”的改造過程。
學生:
當一個靈魂準備好了,是不是就會見到相應的老師?
Yachak:
對。第一是自己要準備好,第二就是跟老師有緣分,沒有緣分你也見不到他。
學生:
我們在老師這裡學習,是不是只需要保持精進,就不用擔心會遇到逆緣了?因為我覺得能遇到老師很幸運,又很害怕逆緣一來我沒有辦法修行了。
Yachak:
不一定不會遇到逆緣,但如果你對我完全信任,我可以改變你的命運。比如你生命中需要經歷一段逆緣,但我可以用我的力量幫你避開逆緣,或者快速通過它。如果你對我有極大的信任,我就可以幫你改變人生走向,讓你快速結束那些阻礙修行的東西。但你要經歷的還是需要去經歷,比如你在一段感情裡需要學習一些東西,你還是會經歷,但可能本來那段感情需要耗兩三年,因為我的出現可以縮短到兩三個月。
學生:
老師您也說我們本性是一切具足,那為什麼我們還要修?直接躺平不就行了嗎。
Yachak:
你躺平是看不到本性的,只有看到你的本性後才不用有為地修。“修”就是要看見本性。比如我們說修出一個東西,你發現自己原來就有這個東西。當你發現自己有一個藏金庫的時候,就可以無限使用和享受它,但你現在不知道藏金庫的鑰匙在哪裡,你的修其實只是為了尋找鑰匙。找到那把鑰匙,把門打開,裡面一切具足。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內在藏金庫,但你必須配一把剛剛好的鑰匙,這才是關鍵。
學生:
所以這就是源頭給我們的遊戲?讓我們去找鑰匙。
Yachak:
是的,這是遊戲。本來一切都是你的,但當你擁有它時,並不覺得珍貴。突然有一天失去了它,你總感覺缺少什麼,當你不斷尋找,有一天才發現原來自己尋找的東西本來就擁有。所以“尋找”是重新去認識它的珍貴,通過失去才懂得珍惜,通過走出伊甸園,才了解伊甸園就是天堂。
靈魂必然會經歷這個過程。一個神擁有一切,但並不知道自己擁有一切,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喜樂,祂體驗不到。“體驗”需要有一個對比,喜樂必須有一個“不喜樂”來作對比。當你處在永恆的喜樂中,不會知道那是幸福和喜樂,所以幻相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讓你感到不幸福、不喜樂、不圓滿,透過這種對比,你才知道最原始的存在狀態已經擁有一切。所以靈魂的受限和下降是必然的,它要重新認識自己,認識到喜樂就是喜樂,至福就是至福。
學生:
老師之前提到靈魂的七道光、七種特質,這個我還不是特別理解。
Yachak:靈魂從源頭開始誕生,它下降的過程是通過七道光。比如源頭是白光,它分化為七道光,你從哪一道光下來,就會具有哪一道光的特質。這是你最原初和原始的靈魂特質,它會從你的性格中體現出來。
學生:
是哪七種光?分別有什麼特質?
Yachak:
就是彩虹光,紅橙黃綠青藍紫。比如紅光是熱情、富有生命力,橙光是溫暖,黃光是理性,因為黃光對準的是太陽神經叢,所以是服務自我的,但這種自我裡有一種謹慎,它並不衝動。如果是偏冷性的色彩,你就是冷靜的、成熟的。如果是偏紫光,你就是第七道光,是純真的靈魂,內在永遠有個小孩。
學生:我感覺我的靈魂是靛藍色。
Yachak:靛藍色是一個智慧的靈魂,處在兩種中和的光當中,是偏理性的。而綠色是比較和平的靈魂,不喜歡和人爭執,追求和諧。靈魂特質可以說是你性格的核心,是最突出的特質。但你也會發現自己還有一些特質,可能和靈魂特質是矛盾的,這些可能是對你特質的一種保護。比如你是個特別感性的人,可能就會有一部分很理性的特質來保護你。這在你輪回轉世當中是必要的,也可能是無奈的因為你可能因你的個人特質受過傷害。
學生:
我現在最喜歡的顏色是純白色,它代表什麼光?
Yachak:
白色代表你對神聖意志的一種渴望,白色是一切色彩的緣起,它是最純淨的一種光,是源頭的光。但在靈性層面,最高的層面不是白色,是天藍色。天藍色是最純淨的一種藍色,我們說靛藍、深藍色是代表深刻的智慧,但天藍色是非常和平的一種藍,是最超越的一種色彩,所以它是最高層面的色彩。實際上我們感覺到的一切光,都還不是來自於最高,但那個“最高”可以反映下面的一切光,它本身卻超越所有七道光。源頭的光你看不到,因為太強了,我們不能用肉眼看見它,一看就會瞎掉,它就像億萬個太陽同時出現。
學生:
老師,自性之愛和宇宙之愛是不同的嗎?
Yachak:
其實性質上是一樣的,但在深度和廣度上不一樣。比如你找到“自性”的時候,你感到那種愛就是從內心散發出來的,但這個“內心”可以無限伸展、不斷深入,就像沒有底一樣。這個過程裡你其實就在尋找源頭,因為這種愛從源頭而來,它和源頭本就是一體的。但你體驗到的宇宙之愛,可能從外在來而不是你心裡,它可能代表源頭向宇宙發射的一種愛,也可能代表從中央太陽發出的一種愛,也可能代表宇宙中的高等生命——比如天使、大師發出的一種愛。所以宇宙之愛在感受上會不太一樣,和你的自性之愛有區別。自性之愛沒有身份感、個體感,是完全平等的一種愛的感覺;而在宇宙之愛裡,你可能更多地體驗一種神聖感,像神和天使一樣的感覺,或者非常喜樂和廣闊的生命藍圖,它會帶有一種特質,這種特質可以涵蓋整個宇宙,但它會變化。
學生:
“恩典”從哪裡來?我們應該怎麼去接收?
Yachak:
恩典可以從外面來,也可以從你心裡來,其實是一樣的。我們的內在也有不同的維度,外在的維度其實是由我們內在投射出的,它們是同樣的。宇宙就像一個大球包一個小球,不斷地包裹,最外層最大的那個維度的核心其實又在所有球的最裡面,所以你的源頭也在你的心裡面,源頭的中心就在你心裡。但從外在來看,它包含了所有宇宙,是最大的,同時在你心裡它又是最深、最小的一個點,這是同時存在的。如果它沒有達到最深,就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它就無法支配所有中間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