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新人類揚升意識:在陰影期成長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在陰影期成長

 (2017-11-22)


人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的陰影期。如果一生代表輪迴的一期,那在這一期當中又可以分為好幾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有每個時間段所特有的成長課題。


如果是一個懵懂的少年,通常也不會去思考這些事情,因為對他而言,生命還可以有無數的時間和未知;如果是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年,成長也代表著探索和玩樂,人生不是太過嚴肅和複雜的事情。只有一個經歷過一定的人世經驗和陰影期的人,才懂得人生的意義不是玩樂或者賺錢那麼簡單。而人性的複雜和社會結構的約束讓一個渴望單純和自由的靈魂備受折磨。一個人靈魂的成熟度決定他會在哪個時間段如夢初醒。這樣的人如果命中注定要醒過來,那他一定會醒過來。醒過來的感覺並不是完全好受的,它意味著某種長期以來依賴的幻象的刺破。從根本上,是價值觀或世俗欲望的破滅,也可能是一直活在社會規範的生活痛苦當中讓他再無法承受。



人生最大的陰影期不是關於個人生活層面的,比如生存、學習、關係、情感等等。盡管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成熟的靈魂來說心靈層面的陰影期才是最讓人考驗和成長的。陰影期代表的是我們沒有看到或認真面對過的個人問題,成為了心靈擴展當中的一個或多個障礙。心靈層面的陰影期有時候是一種命運的幻覺被撕破,就是我們覺得命運應該是如此的,但實際上卻不是。以為自己會和別人一樣的成功、幸運,最後卻不是。這裡面暗含著對自我的了解遠遠不夠深入。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獨一無二的,盡管都處於同樣的靈性成長背景當中,卻不可能有相同的成功經驗。所以了解自己是擴展心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


心靈層面的陰影期有時候體現的是在生活層面的個人願望、情感需求被不斷衝擊。它導致了在生活、情感需求和靈性成長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於這一點,我們需要了解我們是在不斷地改變和選擇當中,過去帶來的習慣性傾向可能突然之間被內在的一個認知改變了。但是我們卻以為我們還可以活在過去的態度和選擇當中。就是我們內心的變化遠遠比外在的習慣要快。有時候是別人變了自己還沒適應。所以外在的各種變化才顯得突然和不確定。


有時候是個人習慣和他人願望的衝突。對於此種矛盾暗含著各自的成長內容。需要在兩者之間獲得平衡,去盡力做到最好,但是也尊重包容彼此。他人的批評和挑剔也不是一件壞事情,說明可能我們還是不夠認真謹慎,沒有隨時保持足夠的警覺性。


心靈陰影期也可能是一些未曾達成的心靈目標,造成成長中的遲緩、挫敗感。


如果認真觀察,這些陰影期是有一定規律的。這個規律就是我們會進步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讓我們感覺生活仿佛陽光普照一般,到處都充滿了愛和歡快的氣氛,處處是奇跡。這是一段陽光期。但是它維持的時間並不是很長。


如果我們想獲得更多這樣的感受,那渴望就會再度被引發出來。而且渴望會隨著時間的進程愈發強烈。這增強了繼續深入學習的動力。同時,我們也會越來越對這些短暫的變化感到超然。心態也變得越來越平和。我們最終認識到除非達到完全的恆定,否則短暫的體驗都不會讓人滿足。


這確實是一種從青澀到成熟的過程。在心靈的兩極體驗當中,我們浮躁不安的心會被磨平,任何微小的不滿足也因為渴望的加深而湮滅。


從生存到關係、從物質到靈性,在每個獨特的陰影期裡面我們會處理一到兩個特別突出的,用一年或幾年的時間。但是也有很多微細的,也有一些不易察覺的會反復地出現直到完全學會和掌握。有時候我們覺得已經做到了,但其實可能只是思想意識上的做到。我們的心並沒有完全準備好改變。這就是為何當事情再次發生時我們感到沮喪和失敗的原因。有些人好像一直很幸運,沒有遇到太多的問題,但是這不代表就沒有問題。最後的問題會出現在心靈對成長的渴求和突破上。實際上,既然命運的安排已經無法改變,我們也不必執著於事情如何來如何去。心態放鬆會對成長更加有益。


個人的陰影期和整體人類的陰影期也會相互交織在一起。整體的影響也會讓心靈倍感壓力。外在的影響也加速了個人陰影的顯化。當全體人類開始進入療癒的周期,我們都在分擔著這種命運。除非我們足夠努力,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狀態,不然外境隨時都在影響著我們。人生就像一場設定好的迷局,而人生的陰影就好比在迷局裡布的陷阱和路障。盡管活在陰影裡面總是讓人難免有些壓抑的,但是它也不會妨礙我們內在的努力。甚至更有利於內在的努力。陰影畢竟是陰影,它僅僅是用來襯托永恆的實在。


所以不要把陰影看得太簡單也不要看得太嚴重,事物總是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唯有在心靈深處建立起磐石,才能抵擋外在的風浪。留給心多一點時間,專注在永恆上,才能感受下一刻的恩典。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新人類揚升意識:潛意識、夢境和靈性運用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潛意識、夢境和靈性運用

 (2018-02-23 )


在清醒和深眠之間,是潛意識和夢境領域。潛意識之所以難以理解,是因為它包含著未曾出現在顯意識當中的動機、欲望、期待和因果。它們被限制在不同的時間區域發揮作用。而因果和隱藏的層面有關,任何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潛藏著某種因果的機制,有時候是自己的因,有時候是別人的果。


不管是顯意識或潛意識,積壓到一定程度都會以圖像、聲音、劇情的方式在夢境裡面呈現。對於頭腦來說這是一種減壓的方式。因為內在區域是非線性的,所以呈現的夢境也是時空錯亂的。


穿過夢境領域才能進入深眠地帶。深眠是回到最原始的宇宙心狀態,在這個狀態身體補充白天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在深眠狀態裡面,仍然可以保持一種純粹意識,這種意識說明在深眠的背後仍然有高度的覺照在發生作用。


隱藏的層面是未知世界的時空變換。這種時空變換的次序在潛意識和夢境當中被無意識地打破。在一個多次元的、多世界的時空交彙點,不同的時空信息有時候會被傳遞。並影響人內在的感受、選擇、判斷。但是傳遞的過程卻千差萬別,有可能是混亂無序的,也有可能是一目了然的。


通過對夢境的回憶和感受,可以找到一些靈感。這些靈感有效地補充了白天顯意識當中的經驗缺失。每一天我們都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當中度過,而發展靈感和直覺層面是高度靈性化的一種需要。同時也需要對夢有更直接和清晰的洞見。


不過只有一些特殊類型的夢可以帶來靈感和啟示:

持續不斷重復性的夢:這些夢往往暗示著內在有一些需要被重視的問題。身體病變、精神創傷、震撼經驗等等,問題變成一種需要不斷通過夢境來釋放的緊張和恐懼能量。在少數情況下,重復性的夢也是一種未來事件的征兆。


預言式的夢:

在事情發生之前而預先知道,或者了解一些外在的真實情況。要確定是否是真實性的一種反映,就是看對它們的第一感受。而且這個感受通常要在頭腦恢復到平常意識之前發生。


啟示性的夢:

這些夢裡面通常帶有啟迪性和積極意義。在這些夢裡面可能是一些很真實的場景,讓人感覺身臨其境。或者帶有一些神聖氛圍,讓人感覺是來自高維度的顯現。這些夢帶來靈性進步、人生使命、靈魂淵源的啟示。而且這樣的夢通常會一直保持不會忘失。

還有一些啟示性的夢,並不具有具體的細節和場景。僅僅是一種抽像性的像征,比如大腦的某些區域被激活或融合的過程,和宇宙能量發生了一些交感作用。在提升過程中會經常發生。


溝通性的夢:

有目的性地和內在層面溝通。通常在靈媒、催眠和連結高我中發生,這種夢的特質和身體在過程當中能夠接入的頻率密切相關。個人的知識結構和感知能力也會決定溝通對像和內容的准確度,但存在欺騙性的風險。而連結高我並非需要通過夢來完成。


夢的靈感從何而來?夢的靈感通常來自於未曾顯化在物質層面的能量層或者宇宙心。所以通過一些特殊的夢境,能夠首先獲得一些靈感和預知的信息。但是這些更多是被大腦無意識接收的。

在清醒狀態下運用夢的靈感和直覺,才是一個人走向高度靈性化的關鍵。其重點就在於頭腦是否可以進入睡眠的頻率波段當中而又不失去意識。對進入睡眠當中的大腦部分保持清醒,這樣就能有意識地把內在的直覺和靈感顯化在現實當中。


對內在潛在活動的細心觀察有利於對潛意識的了解和掌握。這些潛意識活動不僅是做夢的基礎材料,了解了它們就了解了夢境的內容。同時通過潛意識也可以尋找隱藏的內在層面。


潛意識的活躍也會阻礙靈感的出現。而刻意地尋找靈感不一定就處在那條最貼切的頻率線當中。所以,需要隨時淨化我們的潛意識,還要有非常細致的感受能力。找到那條最自然最貼切的頻率線。


利用靈感和預見性,可以讓生活的選擇更靈性化,更簡單、輕松和可靠。預見自己的未來方向,可以避免心理矛盾和錯判。這些靈感和預見需要有現實的一些對應,如果在每一個階段都有正確的對應,說明這些靈感和預見是一種內在靈性的引導。而內在靈性的引導總是最恰當的選擇。


但是獲得這些預知能力並不代表能改變事情的正常發生。在這些發生裡面有一些更為重要的因素在決定這一切,比如因果機制。一旦改變這些環節,其它環節也會跟著改變。從長遠來看,也許並不劃算。


例如一個人要去某地見另外一個人。一些預見已經告訴他會有一些不利或麻煩發生。但是外在的因素卻又決定那是當時唯一的選擇,而且通常頭腦也很想去驗證直覺的可靠性。最終證明,行動確實帶來了麻煩。但這麻煩卻有利於解決自身的一個重要問題,從而獲得了一個成長機會。


難度最大的是在深眠中保持覺醒。如果能有這樣的經驗,哪怕只是短暫的,那在任何夢境中就可以做到清醒,即在做夢過程中也能知道自己在做夢。或者讓夢無法打擾到內心,一旦產生打擾意識就會自動醒來。這也是一種覺醒很深的表現。在清醒夢裡面,並不需要去控制和改變夢,那裡沒有太多靈性價值。


在清醒狀態下保持深眠的頻率會讓大腦完全停止活動。多次元大腦會自動開啟。在這種狀態下要了解和多次元相連的夢狀態很容易,但要區分醒和夢卻很困難,身體也將很容易感到疲勞。基本上醒和夢沒有太大區別,至少在大腦的感受上是如此,但是意識卻超越身體獨立存在著。


普通的大腦很難在這種狀態維持較長時間。大腦需要一系列的淨化和整合過程才可能維持在這種頻率當中。在這種狀態下,頭腦的選擇性會更少。一個人會更傾向於自然和完美地表達當下的意願,這個意願讓一個人也許作為也許不作為,不按照一般的行為方式。但是卻沒有費力和掙扎的過程。


這個過程看起來缺少主觀能動性和選擇性,其實是一種祝福。越是高度的靈性越是簡單和純粹,在簡單和純粹裡面已經包含了潛意識中的所有因果聯繫。事情似乎都已經設定在那裡,要做的僅僅是做出恰當地回應,既沒有意外也沒有遺憾。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新人類揚升意識:處在揚升的哪個階段?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處在揚升的哪個階段?

 (2018-12-16 )


很多人想知道自己處在揚升的哪個階段?判斷的依據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了解,一是內在的體驗部分(提升),二是脫離束縛的程度(抖落),三是內在知識的確認(直覺)。如果是內在的確認,只要能做到內心沒有懷疑,說明已經達到了某個相似階段,如果只是半信半疑,尚不能完全確認,或者經不起時間考驗,就是沒有站穩基底的表現。如果從生活經驗來參考,生活中的主要經驗即代表一個不同階段的轉變過程:


醒悟:

醒悟到你真正是誰,以及來到這個世界所需要達成的東西是什麼,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由渴望成為真實的自己作為開端,你才會去探索自己的內在,而不是盲目地追隨和依附大眾的眼光。醒悟到一定階段,你會確認真正的圓滿和幸福源頭來自內在而非外在。醒悟到靈性的層面,你會渴望實現真實的個人解脫。這不是表面上的心靈雞湯和勵志故事,這是關於解除內心困惑和實踐真理內化的艱苦成長過程。


淨化:

醒悟到真實的自己,必定要釋放之前很長時間被世俗觀念壓抑的深層情感。一種是無法在眾人面前做自己,一種是靈魂的回家渴望。一個長期帶著假面具的人,拿走面具就要面對真實的自我,自我可能很醜陋,也可能很弱小。隨著遞增認識和接納,展開一系列只有自己才能深深體會的、看似沒有任何光亮的“靈魂暗夜”過渡。在此過程中失去的,是社會角色認同、虛浮的人格面具和心理錯位,而獲得的將會是更大的心靈視野和自信認可。


療癒:

曾由錯判和偏執引起的投射、不良嗜好和上癮引起的惰性、以及創傷性記憶和受損情感需要彌補和療癒。療癒的過程是漸進還是立斷,取決於一個人的理解層次和決心。一個人的情緒體堆積了太多情緒污染,會變成一種自虐習慣心理。人在無意識當中接收了太多的負能量,而沒有及時得到清理是需求療癒的原因。要意識到這些並不屬於我們自己的真實,被動式的接收環境影響和自我評判造成了精神上的受苦,這需要從根源上去斬斷它。


磨練:

磨練是將生活和真理認識結合起來的鍛鍊。一個人經過一定的淨化和療癒,開始擁有決定性的自主力量,這時候就是考驗一個人能否經得起世間的種種誘惑,檢驗自己是否還存在受無意識習慣左右的地方。在這裡,一個人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真正的靈性戰士,堅守自己的真理,不傷害不欺騙任何人,也不要受任何人的傷害和欺騙。不要把世界看成一片黑暗,但也不能將世界理想化,內在可以擁有單純,但是在外在生活中要懂得自我保護和靈活處理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要能夠靠內在的知識力量去平衡各種考驗、測試,以獲得一個完整的自我。考驗和測試源何而來?不經囚禁的痛苦難以認識自由的價值,而周圍的世界基本上又是習慣囚禁的,它不會輕易放過任何尋求自由的人。


抖落:

抖落的過程就是解脫束縛的過程,這個解脫帶來的感受是尚在深重束縛狀態的集體和個人,難以想像的自由和輕盈。但這也是經由磨練消耗的債務平衡。這些束縛是:

工作的束縛、原生家庭的束縛、情感的束縛、物質的束縛、人際關係的束縛、親密關係的束縛、學習條件的限制、思想模式的限制、創傷性記憶、恐懼反應、尚未全面認知和接納的自我。

意識的轉變是影響一個人生活和存在狀態的主要因素,比如同樣是工作,你可以將其視為生存需要、積累技能經驗,或者滿足個人野心。但是你也可以從整體的角度去看待這一過程,讓它成為你靈性鍛煉的一部分。或者你要通過日常工作探索什麼樣的工作狀態是最適合你的,能帶來靈性自由的,並為之努力。在抖落和減少這些束縛限制的過程中,辨析力、經驗、勇氣、時機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會有短暫地掙扎過程,但從其效果來看,只要你能戰勝恐懼、不自我設限,抖落的速度常常是不可思議的,也許你前段時間還在執著的某些東西,現在已經輕鬆抖落了。這得益於你的內在提升速度和整體的揚升協調一致。


提升:

提升屬於內在靈性層面的體驗,但也缺少不了正確的對體驗本身的認知。提升是一個穿越天堂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清晰的,就像自駕車穿過街市;也可能是模糊的,比如坐火車隔著窗戶看風景。借用佛教裡面對不同天堂的劃分,從體驗來簡單地說:


欲界天。

有欲求的,心情放鬆如同度假的狀態,正能量滿滿。


色界天。

無欲的,輕飄飄的,身體如同羽毛落地;光明的,喜樂的,形同一個發光體;有力量的,無染的,解脫的;清淨的,超離苦樂的,無思無想的狀態。


無色界天。

極樂的,感受不到身體的,無央的光之界。只有心體的微弱意識保留著。


 

內在的靈性體驗不同於知識性了解,體驗是超越言思的。當你有體驗,你會去參考前人的總結,這其實又是一個系統化地學習過程。這種過程才是真正的了解,是屬於你自己的知識。


隔離:

提升到一定階段,一般性的世俗關係將退出你的生活。一潭淨水掉進任何灰塵都會污染它,你需要和世間無關的人事隔離一段時間,以便能夠讓內在的純淨狀態結晶化。結晶化並不是凝固,而是為了儲存力量打破邊界,像河流一樣自然流動。所以隔離的最終目的不是設限,而是融入不受限。哪怕這個受限的根源僅僅是一個分別念或一個恐懼。


成就:

天堂在內維度都可以快速地體驗完一遍。成就意味著你可以自由享用你的資產-不同的天堂狀態,也可以自由進入寂滅-有意識心止。有人覺得能通達宇宙心智是成就的標志,有人覺得慈悲心是成就的標志,有人覺得“無中生妙有”是成就的標志。但從解脫而言,能夠解脫地獄、人世的各種痛苦束縛,也能超然天堂的享樂體驗才會達到一個穩定的點。這樣的成就屬於持續不退轉的意識。


標竿:

成為一個標竿,就是成為物質界和靈性界之間的媒介,成為把人引向靈性世界的一個有效參照物。從此以後靈性工作就是唯一工作,為存在分擔責任,就是你在這個世界存活的唯一理由。不是說一定要服務全世界、所有人,你只需要跟隨存在的河流,讓它帶你到任何可能的地方。


 


新人類揚升意識:覺醒和頭腦。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覺醒和頭腦

 (2018-05-31)


覺醒以後,很大程度上依賴修禪定來完成對身體和頭腦的掌控能力。讓身體和頭腦相互配合,凝成一股專注力量在覺醒的道路上精進。內在道路要求一個人不攜帶欲望、頭腦、情緒、個人問題才能自由進入第一個門檻。而且只能一個人單獨前行,沒有同伴、行囊和地圖。這種全然“獻身”只能依賴內在智慧的引導,身後也不會留下足印。這種視野絕非平常經驗,平常經驗常常讓人陷入單調和重復的循環,內在道路卻讓人感受到因靈性世界開啟帶來的光明之旅。而新奇感則是它前進的驅力和誘惑。



控制頭腦也是為了最終的悟道。既然無形世界不在感官和頭腦意識可以觸及的層面,那首先要能排除掉這些表面方式和工具才行。一般情況下,頭腦很難自己停止下來,而且停止的時間不會超過幾秒,這幾秒之內也只是念頭與念頭之間的暫時休息,潛意識仍然在活動。而悟道卻要求一個人能夠失去頭腦意識,並在三摩地當中維持一個較長時間。潛意識的干擾也要停止,這樣才有機會讓真實本體顯露出來,並被智慧識別。


不過這種控制最終在證道以後被釋放。那時候不再需要通過禪定來控制。因悟道而帶來的真知,讓頭腦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就像被拔掉了牙齒的毒蛇不會帶來威脅。當頭腦獲得真知就不會對一切思想結論和偽真理感興趣,所以頭腦是可以非常自由的,不受任何想法和觀念的左右。對於一般人想法往往具有實體感,對於頭腦自由的人,想法可凝聚可虛化,不會在頭腦和心裡留下任何痕跡,因而也不會產生執著。“心不系道,亦不結業”,心裡雖不想著如何修道,但也不會去制造業力。這就是一種自由和解脫的狀態,這種狀態從覺醒開始就要慢慢成為一個可體驗的目標指向。


但是在那之前是不得不學會控制的,以便將頭腦導向有意識的某個方向。頭腦在生活、環境、精神壓力和各種信息轟炸之下,幾乎失去了敏銳地感知能力。這種能力只能通過訓練而發揮其功能,讓其作為一個有用的工具,同時又不因其四處漫游而影響心靈的專注。而且頭腦的過度活躍也會導致消耗大量的精力。除了情緒最大的能量消耗就是頭腦,兩者通常會相互影響。而一個清晰、敏銳、有方向感的頭腦即便在工作當中也不會損耗太多能量。這樣的頭腦在禪定中就可以保持足夠的觀照,能夠和直覺結合,感受到不同的頻率狀態,調整不穩定的頻率。



控制頭腦也需要了解頭腦的運作方式。在沒有了解頭腦運作的方式之前,頭腦容易受到概念、邏輯和習慣思維的影響。比如一說到“控制”,頭腦馬上想到的方式就是壓制和阻止念頭;一說到“放下”,頭腦又會理所當然把放下當做一種技巧來追求: “如何放下”?一說到“努力”,頭腦又把努力當做一種外在的行為。當頭腦習慣還停留在相當固化的模式,傾向於表面概念的理解,就不會用心去感受和理解概念背後所需要的心理狀態。在靈性學習當中,心靈感受和內在領悟才是最關鍵的。


修禪定剛開始需要借助概念理解,用概念打破習慣,但是最後什麼概念都不應執取。因為禪定就是一種徹底放下的心境,在這種心境裡面,是無所作為的,但又不是昏沉、散亂的。唯有如此才能進入到頭腦的本質裡面去了解頭腦。同時也不是空洞的,禪定需要將能量凝聚在一起。並借能量作為接觸本體的手段。


所以不要對修禪定有“做”的行為,最好是把它看成一個自然的生活習慣。也不要讓頭腦太過激動和興奮,急於追求一個結果。或者用壓制和壓抑的方式,把頭腦看成一個對手,這些本身就是頭腦的行為。一部分頭腦想放下另一部分頭腦,頭腦無形中就被分裂了。生活中很多和頭腦有關的疾病,如精神分裂、憂鬱、焦慮,在一定程度上無不是對頭腦的分裂行為無法決斷取舍的結果。


對待頭腦,要覺察它但是又不要過於關心它。不干涉它的自由但又不放縱它。就像看待一隻調皮的猴子,你不去逗它、餵它食物,慢慢它就會無趣地走開。


對待頭腦,就像老人照看嬉鬧的小孩,身體放鬆表情漠然,而不要像一個操心的父母,處處緊繃。等到小孩鬧累了,自然就會安靜下來。


對待頭腦要像對待一個親密適中的朋友。如果這個朋友思想不靠譜,就不要靠得太近。如果這個朋友消沉低落,就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如果這個朋友自負驕傲,就要保持一點謙卑。對待頭腦,如同對待一池隨風波動的水,不必使用工具再攪動它,越攪動越難平靜,不如無所作為地讓它自然恢復。


頭腦也具有二元性功能。因為評判會帶入二元性,所以要徹底控制頭腦也要杜絕任何形式的評判行為,不給頭腦的執著製造機會。意識到頭腦的評判行為就要讓其無效。這樣就不會因為評判而給自己或他人帶來負面影響。評判基於外在的感官現實或內在的主觀想法,不一定就會帶來真相。試圖用頭腦的方式來尋求一種真知,想像經驗之外的答案,也會讓頭腦崩潰。唯有認識到頭腦的局限、機械和荒誕,才能徹底從其中解脫出來。


除了控制頭腦,在修禪定的第一個階段也可能面對一些突發考驗。這和海底輪的徹底淨化有關系。海底輪所代表的是生存恐懼、財產恐懼、死亡恐懼、性的恐懼和現實的連接。特別是性的恐懼,它不僅僅是指害怕性,也包括對性的理解層次。當性意識從肉體快感上升到能量意識並進駐心輪和頂輪,性能量就實現它的最終價值。


在這個階段所有隱藏未決的恐懼都要被釋放出來,在禪定境界或外在生活中顯化,以便生命之火得到全然淨化和覺醒。這種生命之火上升到大腦的時候就會帶來喜樂狀態。


禪定的階段有好幾個層次。以進入三摩地的時間長短和速度來衡量:在第一個階段,需要一些觀照和準備的時間,達到的三摩地效果以感覺不到呼吸存在、頭腦無思想、脈輪充滿能量為準。在第二個階段,只有很少的幾秒鐘準備就會進入三摩地,呼吸、脈搏、心跳停止。其中感覺不到身體意識存在。第三個階段,無需準備而直接進入三摩地,身體出現了光場,稱為三昧真火。這個光場可以阻擋任何外來的能量傷害。所有對人、非人類、環境的恐懼都會消失。第四個階段,身體能量和外部能量開始交融和擴充,意識進入到無形層面。



覺醒以後修禪定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如果覺醒前的基礎做得好的話。剛開始一年一個階段,越A往後就越快,幾個月就是一個新的階段。但是修禪定的過程中也會有它的考驗,那就是脈輪加速運轉,釋放所有脈輪中的堵塞能量帶來的考驗,以及內在境界帶來的誘惑。而這種考驗和誘惑在第一階段僅僅是個開始。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證悟的狀態&悟性和破迷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證悟的狀態&悟性和破迷 

(2019-02-18 )


證悟的狀態


在證悟的狀態,身、心、境都融入到大光明當中,一切想像空間都化為灰燼,一絲游離心緒也蕩然無存。因此不會有一個悟境,就連悟道的人也不會存在,所以證悟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奇妙的感受發生。所謂奇妙只是心的一種比量境界,通過不斷和心所交互而產生的覺受。想像消失的時候,心和心所之間沒有間隙,當然也沒有可以比較的東西。不管一個人怎麼去描述悟境和開悟,甚至寫出優美的詩句,其實都是一種比量境界,都不是證悟。


一旦證悟或處在證悟狀態,一個人無法使用任何語言。能說出來的都不是真正意義的“悟”,但證悟卻是讓人感覺安穩實在的東西。或許用無分割、分別、分離、界限來形容會更貼近一些。和靜心、禪定最大的不同在於,證悟是一種不費力地、沒有自我目標和努力的三昧狀態。


而靜心和禪定是需要努力才能維持的一種不同平常的身心陶醉,如果狀態夠好可以接近類似於不費力的三昧,陶醉的時間長度取決於心靈對目標的專注程度。但是證悟是一種可以帶入生活任何時刻的可支配能力。正如插頭插入插孔,刀劍投入鞘中,證悟是一種無法再分開的內在結合狀態。這種結合狀態並不會因為心靈的暫時對外而改變。


所以證悟以後也不是死的,身心也會有不平靜的時候,一個人也會有不同的情感狀態。只是它不再有一個連續的“自我”在努力去達到某處,或想要改變什麼,反而生活的一切顯現都是可利用的靈性媒介。如果這個“自我”全然熄滅,就是證悟的最高狀態,一個人成為他的大我。這時證悟不僅僅是不費力的,也是自發運行的,沒有達到這種證悟就不能說無需努力和修行。


只要能立足於證悟狀態,就不再有任何沉溺和逃避的問題,問題出現的同時就立刻被蛻變到心性的光明裡面,變成一種真實的智慧。一切就像在聚光燈下無所隱藏,這是證悟帶來的完全覺醒狀態。




悟性和破迷 


最高等的悟性完全是形而上的,它主要來自於頓悟,因此沒有一個過程,這種悟性狀態可以稱為上上智。如果上智的悟性依據是通過實踐靈性來達到終極目標,那上上智的觀點會說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達到目標。理雖如此,但卻不可以從字面上去效仿。在頓悟裡面,悟即是目標。如果還有個思考準備過程就是效仿而不是真悟。



最高的悟性是建立在真如的親身體驗之上,上上智狀態一觸即悟,這種悟性在其成熟之後就是見道,見道的人無需使用心智來學習最高層面的東西,對其而言悟和不悟都在心智範疇,但尋求其本源卻又是“非空非有”。在最高的悟性裡面有平等性、交疊性、一元性,一旦超出心智認知之外,單純的有和無、悟和非悟都是鏡花水月。


古人積累的智慧沒有當代智者的詮釋,是很難被人理解和吸收的。字句的晦澀是一方面,個人所處的具體情形是一方面,是否和現實結合成為實用可行的手段也是重要的參考。從個人的理解角度,上上智的悟性需要有特定的環境和氛圍才會持續成長。一般環境下,最高的悟性往往最不穩定,因為它需要很高的熱情專注於這個狀態。


上上智狀態因為擁有最高類型的悟性,所以能夠一招破迷,徹見終極真相和本質,省去了很多額外的煩惱和思維陷阱,進步神速。但也容易走入極端變成狂慧。而多數的人,處在生活壓力和煩惱垢重當中,想要保持最高悟性很難,主要還是靠上智和中智的悟性方法來漸漸圓滿。


上智的方法首先是建立正確的知見,明了終極的目標所在、過程以及手段,然後通過實修的體驗,最後達到對真理的徹悟。它的最高認識是要認識一元性的絕對,調和二元性並最終超越二元性對自己的束縛,打破苦和樂、生和死、輪回和涅槃的界分。通過徹悟帶來的力量,能夠讓自己隨時隨處都回歸安樂自在,享用一元絕對實相帶來的豐盛成果。


上智的悟性狀態是有步驟、有階段地行走靈性道路,理論支持、內在體驗和精進努力都是重要的保證。但是過程當中容易受到干擾而失去耐心,不能保持長久熱情而陷在某個階段,缺乏正確引導而多走彎路或形成障礙。它是一個反反復復不斷磨礪成熟的過程。


中智的悟性狀態是為解脫受苦、獲得安樂為追求目的,從具體的生活狀態,身體、工作、金錢、情感、關係問題入手,單一地去理解和解決問題,缺乏靈性的宏觀視野。這樣的出發點催生了很多相關的產業,這和靈性上的目標並無干系。靈性上的覺悟是要從煩惱的源頭上下手,通過意識上的覺醒、改變思想結構、提升精神狀態來達到身心靈的平衡統一,從而在過程當中不知不覺地化解各種問題和煩惱。最終是為了永久地解除受苦而達到安樂。


在這種方法裡面仍強調著苦和樂、好和壞、輪回和涅槃的二元對立關係,因此是不圓滿的悟性狀態。但在面對不得不處理的現實問題上,這樣的方法有時也是需要的,首先要處理掉一些沉重的個人負擔,才能創造有利的條件和氛圍,為進一步提高和穩定自己的悟性做準備。


下智的悟性狀態大多出現在剛接觸靈性不久的初學身上,對理論缺乏了解、斷章取義地解讀、為自己的世俗欲望和個人滿足尋找合理的解釋。這種狀態容易多走彎路,也可以視為一種靈性生澀的過渡階段。比如“需要滿足物質、精神欲求之後再會升起靈性欲求”這樣的理解,從邏輯上看似行得通,但其實經不起深入的思辨。人生無常,生命短暫,不可能一切如自己所想所願。悟性遲鈍的人迷失在物質和思想幻象當中,唯有經歷自我和頭腦的挫敗才會帶來覺悟。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靈性道路的分辨和選擇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靈性道路的分辨和選擇

2021-02-01 


---------------------

學生問:

除了上午您說到的幾條修行路徑外,目前靈性界流行的新時代靈性,外星人傳訊之類的理論是否也能達到最終的證悟目的?因為感覺這些包括克裡希那穆提( J. Krishnamurti)也好,或者是阿瑪斯(A. H. Almaas)這一類現代的靈性大師,他們好像也證悟到了本體,但是他們走的都不是東方的這種路徑。對於這些西方的東西的話,您有什麽建議?


 

---------------------

Yachak:

新時代的東西,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相對於傳統的修行道路來說,他們的東西更加直接,沒有那麽多宗教的條條框框,更加針對你個人的生活,更加面對當下。對生活於發達的物質環境沒有宗教背景的人,更有親和力。有些還能夠對你的生活、你的工作、關係、財富等等提出了很多比較精闢的見解。當然這些見解的話因人而異,不是所有的新時代思想都包含著開悟的智慧。有一些只是針對你的世俗生活,它在試圖幫助你解決世俗層面的問題,它們可能有一定的幫助,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心的問題,因為那個最終的“飢渴”沒有被滿足。


還有一些稍微地能夠接近一些開悟的智慧,至少它們在指向那個開悟的真相。比如:鑽石途徑、與神對話。但是這些新時代的東西它有一些不足,就是說要練習起來的話,如果沒有一個現實的導師來一直指導的話,只是靠一些文字上的理解,文字上的閱讀,或者一些共修,我認為那是挺難達到的。


你要完全地吃透那個思想,你是要實踐的,而且智慧它是一層一層深入的,不是說我知道這個道理就夠了。很可能你過了一段時間,有體驗有經歷,在生活當中有經驗的積累,你再去看這些文字、思想,可能你得出的理解又會更深,它會深到什麽程度才能讓你開悟,才能讓你證悟呢?我覺得臨界點非常難以把握。因為如果沒有人告訴你,給你一個臨在的體驗示範,你不會知道你現在處在什麽階段,很多時候你只是在猜想,這種事情發生的幾率是很大的,就是幾乎無人能避免對自己靈性狀態的高估行為。


 

因為沒有人告訴你,你是否已經來到了這個臨界點,你應該在哪些方面使一把勁?只是靠你自己,就等於說你試圖在黑夜當中尋找出一條道路一樣,沒有燈,摸黑著前進,你很可能會迷失方向。即便有人成功也會付出很大代價,而且這些人的基礎還得是綜合素質很高、非常有自學能力的人,就是獨立性很強的人才有機會靠自己獲得成功。對於新時代精神的探索可能還處在初級階段,遠遠沒有達到人人皆可開悟、皆可做自己大師的地步。有些大師不屬於新時代體系的,但也不屬於傳統宗教,比如說克裡希那穆提( J. Krishnamurti),他生前到處去講演,到處去宣傳他的智慧,如果這些追隨他的人一直跟著他,也一直渴望從他那裡獲得開悟的智慧,經常能夠見證他的臨在示現。這些人還是有一點機會,因為一直跟著他,這個智慧就能持續地深入下去。


如果僅僅只是看他的書,只能算是基礎入門。你讀了他的書,了解一些真相,這個不夠,我們說修行求證,這個過程它不是靠書本,而是靠你自己去實踐。實踐,就是在你的內在去體會,體會這種智慧,把你的生活跟這種智慧結合起來體會,你才有可能達到那種高度。而內在,你要達到什麽樣的精神狀態才算是內在?它是有些秘密和訣竅在裡面的,所以必須要得到他們的指點,每個階段都要有指點。如果他還在世的話,你必須要不斷地去向他學習,才有可能。通過看書你只能學到他一點點的皮毛,真正的實修過程,只有他知道。


 

他的智慧,他是怎麽修出來的?他的起點在哪裡?他是怎麽達到目前狀態的?他很可能在他的書裡面沒有說得很詳細,他甚至不會把方法告訴你,為什麽?這個原因很覆雜。第一個是他可能會更看重他的思想,他覺得方法只是基礎的東西,還有更多的智慧需要了解,他不想用方法來困住你們的思維。第二個,如果他強調一個固定的方法,他可能會把你的道路限制了,如果你認為他這個方法是達到證悟的唯一途徑,那會給你造成一種限制,一種錯覺。



所以一般來說他不會特別強調某個方法,方法只有在具體的修證過程當中,才會被不斷地提出來,不斷地強化。所以在真正實踐的時候,你必須要找到適合你的方法,要麽你自己摸索出自己的方法,要麽你就通過向一個有實證經驗的導師學習,不斷地去實踐這個方法,實踐一段時間才能去確認它是否適合你。


 


道路是無跡可尋的,就像天空中的飛鳥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它不是簡單掌握一個數學公式,然後把這個公式背下來,就學會了,不是的。所以一個有經驗的導師並不是在傳授一個公式,而是把無形的精神通過簡單的技巧輸送給你,達到喚醒你內在智慧的目的。方法只是手段,而一個有證悟經驗的導師卻有可能把最精華的部分告訴你,讓你省去很多自己摸索的時間。在你學習這個方法的過程當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每次出現的問題可能都是不一樣的,你沒有經驗你怎麽解決?你只能靠一個有經驗的導師指出來,你這個方法在哪裡出錯了,你應該怎麽練,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非常需要一個老師去指引,從最基礎的開始。如果你自己練的話,不是不可以,但是你會走很多彎路,你會碰壁,會經常碰壁,直到你從這種失敗的教訓當中總結出經驗為止。


 

比如像李爾納( Leonard Jacobson),單看他的書覺得是很好的,很優美的,但是真正實踐起來你必須要跟隨他。再比如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你要聽他的東西,真的很好,講的東西很陶醉,但是你要實現起來非常困難,你很難保持,很難體驗他的那種開悟的心態,做不到,你沒有那麽高的頻率,所以你要達到他的層次,你必須向他學習那種最基本的結構,高度是由堅實的基礎結構慢慢累積出來的。他必須要給一個適合實踐的方法給你,他如果沒有一個方法給你,只是學一點感受和智慧,你是不會滿足的,你也不會修成功。


 


我說這個主要是針對這些還有一些靈性智慧的思想體系和修行體系,它不是特別完善是因為它缺少導師的一直引導,如果這個導師過世了這種靈性的力量就會漸漸減弱。能夠跟隨一個在世的導師學習是最好的,它甚至強過傳統留下來的典籍,這些書本的東西沒有經過個人經驗的闡釋和淬煉是非常難懂的。當然,我們也要明白,你能達到的靈性高度是由這個導師所證悟的高度所決定的,他無法把你帶到超出他證悟的高度。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你想變得象佛陀一樣有智慧、圓滿,你必須尋找一個同樣達到佛陀境界的人才有機會。至少那些沒有任何證悟經驗卻宣稱自己開悟的人,我們要小心。遇到這樣的人,一個可能是求法心切,另一個沒有仔細觀察他的“法”和行為,最後就是有急於求成、想走開悟捷徑的心理。


 


還有一些東拼西湊的所謂新時代的東西,我們看看可以,但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去關注。所謂拼湊就是說他會教你一些東西,但是你發現這個東西不是一個系統的,好像你只是學了一部分,還有其他部分都沒有學。它把靈性體系切割成很多碎片,然後把一些碎片包裝起來,當做一種商業的模式來運作,就是利用靈性來做成高消費的商業行為,打造成所謂的精英文化。這些東西跟修證毫無關係,你學了可能獲得的只是一時的興趣和自我安慰而已。可能在當時你好像學到一點東西,但是你回來你發現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學到,我怎麽繼續修下去?我處在哪個階段?你還是沒有學到。


所以這種東西你們是沒有必要去學,如果實在有興趣也可以去體驗,但是不要認為這就是已經在修行了。修行還是要找到一個系統化的,你必須了解我現在是在哪個階段,我下個階段應該學什麽?我最終的目標是什麽?我應該怎麽達到目標,需要具備什麽條件,需要改變什麽習氣等等。你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見地。你沒有見地,你的修行就是很盲目的,當然成果和效率都是很低的。


至於還有一種體系屬於外星人、星際種族,主要是一些通靈信息,這些也有良莠不齊的成分,就是有一些比較好,有一些你會感覺都是編造,你會感覺有些信息它就是頭腦,他自己的頭腦創造出來的一些東西,好像一個播放器在不斷播放一些相同的內容。你們看這些都是浪費時間,都是一些口頭式的東西,它沒有真實內容,所以這種信息帶有很大的誤導性,讓人想入非非、忘記了自己現實的功課。


巴夏還好一點,巴夏還是能夠講一些真實的內容,它有一些靈性的知識在裡面。少數一些揚升信息,也講到一些揚升的整個過程,你如何覺醒,你要經歷多少個階段,覺醒意味著什麽?揚升意味著什麽?都會告訴你,但現在信息很少了,因為我們已經不在那條時間線了,它的目的已經達成了。


所以你們在看到這麽多的信息的時候,一定要能夠用你們心靈的直覺智慧去分辨哪一些內容是可以提升我的,是我正需要的,你們就去看,能夠和你共鳴的你就去看,如果不能和你共鳴,就放棄掉。對於研究那些高深的智慧,你還沒有接近那個層次,其實是沒有用的。


但是如果你有一定體驗,你修證到一定程度,你再去學習,那個知識就很有用,比如我們說能量,你現在去研究能量,研究脈輪其實沒有太大用處,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打坐,你感覺到能量,你脈輪啟動了,再去學習脈輪知識,那就很好,那就能幫助到你。所以學習也需要一個技巧,我在什麽階段我應該學什麽,你就針對你需要的去學。我們要珍惜我們現有的時間,所以沒有必要學很多東西,浪費很多時間去摸索。哪些有共鳴就看哪些就可以了。至於它的好壞,要靠你自己去分辨。頻率高和頻率低,有深度和沒有深度,是很容易感受出來的。


 

---------------------

學生問:

像現在非常流行的星際種子,流浪者,還有包括很多外星人是一些來自不同的種族的,有各種傳訊是說這些流浪者現在該回去了。這一類的體系跟我們所說的這種四禪八定,證悟到最初的本源,這兩條分支是有什麽交叉點嗎?因為如果回到很多外星種族從高維來的,所謂的再來人也好,所謂的流浪者也好,來幫助地球提頻等等這種信息,就這一類的東西跟我們今天說的這些禪修也好,或者說證悟本體也好,這兩個東西有什麽衝突嗎?


 

---------------------

Yachak:

沒有衝突,比如說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星際種子,如果你要再回到你原來那個維度,你還是得修,因為你來到這裡以後,你的頻率已經下降了,已經降到三維度的頻率,所以你很多的能力,包括你的脈輪全部被封印,就是說你的脈輪沒有打開,你沒有一個跨維度的工具,我們叫做梅爾卡巴,你沒有光體,你根本不可能進入高維度。所以不管你是哪個種族,你從哪裡來,你都先需要達到四禪八定。四禪八定其實是一個統稱,不是一個具體的法門,而不管什麽法門和道路都必然會經歷的內在靈性體驗。四禪八定就是為了幫助你打開脈輪,幫助你啟動梅爾卡巴,讓你獲得一個光體,但是你會發現有些信息裡面,它沒有告訴你怎麽去修這個東西,有些甚至是投機取巧,他認為你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去啟動你的梅爾卡巴,用人工的方式或者用機器的方式,這是不可能的。怎麽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情?在你獲得這個光身體之前你必然要經歷意識的轉換,在你的意識裡面沒有準備好接受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就相當於不存在。


 


肉體的頻率是很低的,你要一下子把它提升到很高的頻率,它是承受不住的,它會垮掉。所以我們適應高頻率它是一點一點來適應的。所以適應的過程,就是四禪八定的過程,四禪八定它也可以用來代表維度,比如說你進入到初禪,就相當於接近第五維度了。過了四禪八定以後,就等於說你已經快要進入第七維度,如果你過了四禪八定,你可以進入第七維度。大多數來自本宇宙的星際人,他們會有一種想要來地球體驗揚升的渴望,所以他們會紛紛投身到地球。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一些人不太一樣,頻率比較高,可能是從相對高的維度下來的,相對而言他的業力比較少,但是他們有不足的地方,就是他們會不太適應這個世界。他們曾經生活的世界很美好,他們會不太適應二元性的世界。而如果你要達到解脫的維度,你是必須要超越二元性的,就是要達到開悟。


 

---------------------

學生問:

那就是說揚升只是讓他們能夠體驗到一種飛躍。然後再回到他的維度,還是說可以再提升一個維度,借助揚升的通道,可以再提升到另外一個更高的維度?


--------------------- 

Yachak:

揚升有兩種,一種是向上的揚升,在宇宙和宇宙之間穿越,這就屬於我們的修行的目標,要回到源頭。但是另外一種揚升它是回返的揚升,比如說他在我們這個物質宇宙,它同樣有12個維度,但是它是橫向的,它是平面的。就象銀河有個中心一樣,這個宇宙也有一個中心,從中心向外擴展。所以每一圈它代表一個維度,它不斷的向外擴散,向上揚升它是往上走,不斷往上走。如果你是橫向的,比如說你生命結束以後,可能你會回到你原來那個維度,但是你還是在物質維度,你沒有達到一個更高的世界,相對來說你的靈性,還是沒有超越物質宇宙。在印度教裡面,一共有七個天堂,我們認為這個宇宙很大,有很多外星球都是天堂,但是在瑜伽世界裡面,這個物質宇宙只是第一個天堂,它還有更高的天堂。


 

有些人他想法比較簡單,可能他是從橫向的宇宙過來的,他覺得他沒有業力,這一生結束,他就回到原來的地方,但是這並非事實。你沒有業力你不可能回到這個世界,只是說你的業力相對普通人較輕微而已。除非你是來自解脫的宇宙,但是你是再來人的話,你應該懂得你來到這裡的目的是什麽?你會有一個更高的個人目的,你不可能僅僅想要回到原來那個地方,不是這樣的。你來是要超越原來那個地方,這才是你來這裡的目的。你不是來這裡逛一圈就回家了,不是這樣的。你是要不斷超越過去,這就是揚升的意義所在。







新人類揚升意識:靜心所需要了解的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靜心所需要了解的

 (2017-12-03)


靜心的本質是將心的注意力放在一個具體事物上而忽略其它。所以每個人都在不同的事情上靜心,在不同的人上靜心。這些靜心雖然粗淺,但是也暗含著心靈的一種潛質,那就是在萬事萬物中冥想自己。人通過這種自發靜心獲得對萬事萬物的意識,卻唯獨迷失了自己。和造物的最初衝動“我是誰?”的意志背道而馳。事實是,靈魂在探索宇宙進化的過程中故意隱藏了自己,僅僅意識到造物界和生命的各種形式。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靜心是對真理本身的靜心,是對“我是誰”的一種終極冥想。這種靜心會創造出一條看不見的靈性之路,把人帶向與真理的合一。


靜心沒有一條既定的路線。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探索之旅,它重在對體驗的不斷深化和累積,而不是如何體驗以及用什麼方式。而且通常走了一段路以後才會發現它的軌跡是非直線型的。方式會在體驗過程中不斷改變,經歷較多的反復。這主要源於心不習慣於固定和機械化,它無法在同一件事情上專注太久,特別是當靜心沒有達到效果的時候。直到在最終穩定下來之前,每一種靜心方法都有可能被嘗試。


而現在的社會環境和過去不一樣,過去由傳統留下來的形式,它有一條主要的脈絡傳承。且形成了很多復雜、繁瑣的外部特徵。但是現在的人如果不是生活在宗教氣氛較濃厚的地方,或者沒有完全吸收裡面的教導,就很難堅持下去。而那些過於注重技術而非實質的靜心方式,盡管長期堅持也會有一定效果。但是卻不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對靜心來說,形式不是特別重要。而一個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平時接觸的事物廣泛而通雜。放棄單一的形式而自由的組合反而更有利於培養靜心的興趣,也有利於進步。




其實靜心可以有非常多的形式。只要一個人願意,可以通過任何外在的行動來靜心。閱讀、走路、品茶、書寫都可以成為一種靜心方式。


 




靜心的狀態是一種全然享受的狀態。就像在怡然的自然環境中放鬆身心一樣。剛開始的時候並不適合進入太深層次的探索。而是以享受為主。在這種享受當中,要放下心事,放下煩惱情緒,以感受當下時刻的美好為主。讓心完全處於當下,這是對靜心最基本的要求。


掌握了這種最基本的靜心,漸漸就可以上升為一種對真理的吸收和同化的靜心。在這種靜心當中,意識沉浸在對真理的理解和研究上,而失去了對外在事物的關注。這種理解是帶有體驗式的思維和推理,想像和靈感。這種靜心甚至自己都經常意識不到,因為它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形式。


中等階段的靜心,是重在對真理的實體化。比如冥想一尊佛,一個本尊神,專注光,念誦等等。這種靜心是在和本體之間建立一個可以替代的橋梁。最終也是要捨棄的。但是這種靜心卻有利於獲得專注的能力,以及培養神聖的情感。



實際上,靜心是專注的初級形式。靜心是尋思一個靜心對像的過程,而專注則是牢牢固定在對像上。不管這種對像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是一種覺知狀態還是一種能量狀態。專注是進入並停留在更高意識的狀態,是進入禪定的基礎。


在專注的培養上,莫過於對大腦中心點——松果體的注意力更為直接。因為這個地方是連接更高次元的通道,而我們的靈魂是通過高次元的連接而被自知的。所以一個建立起靈魂意識的人是透過這個松果體來感知事物,透過松果體來觀看世界,這和透過肉眼來看完全不同。肉眼看到的是事物的表面,透過松果體可以看到事物的裡面。


只要把意識輕輕放在松果體上,人就可以感受到專注力就像磁鐵一樣產生作用。也可以感受到警覺性的產生。


另一個重要的地方是額頭的上半部分。這裡是神性的入口。在頂輪完全打開之前,這裡首先需要獲得恩典的降臨。當把頭部輕輕揚起,感受光從上面傾灑而下,很容易感受到神聖的情感。與之相反的是頭部太過低垂的狀態,如果後腦高於前額,更多的則是夢境和記憶,是種昏沉的狀態。


在靜心裡面念頭是不可控制的。潛意識的念頭都會在大腦進入一種非清醒的腦波狀態下釋放出來,就像做夢一樣。想壓住和消除念頭會製造出更多的緊張。對於念頭只能採取耐心地等待。這種耐心是非常重要的,發展到最後是對一切境界體驗的超然態度。


在禪定之中,當大腦的記憶中樞被淨化的時候,那些隱藏得最深的記憶影像也會被釋放出來,伴隨著各種壓抑的情感。這時定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念頭本身是一種印像和業力,在靜心當中得到大量消耗。除非一個人在平常生活中已經獲得了專注,不然積累的各種印像會被帶到靜心當中釋放。


獲得禪定以後,開始體驗對無相的靜心。無相靜心是通過對本體的認知,利用想像中的“無相”來達到一種類似體驗。但是想像並不等於無相。就像剛開始靜心的時候感覺到身體的消失,或者感覺意識飄到頭頂之上,這是平常思想太過活躍,注意力集中在頭腦的結果,身體缺乏能量。


無相不是意識創造出來的,在無相裡面不存在一個體驗的主體和客體。只有在超越於任何境界的想像和追求之後才會出現無相。另外一種無相靜心則是對一切虛幻的自我否定後的結果。無相靜心更適用於靜心的高級階段,但是也可以用來打破對靜心的目標過於執著之時。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新人類揚升意識:關係,最短的時間學習最多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關係,最短的時間學習最多

 (2017-12-15)


為了和內在建立起神聖的情感關係——這種情感關係就像一把鑰匙,可以打開塵封已久的心靈門戶。一個人要準備好他的“獻身”,獻出自己的身心靈。為了把這種情感關係延伸到外在的關係當中,需要有對一切情感關係的認知和深化,以及對事物之內在聯繫有更多的直覺和覺醒。

 

神聖關係考驗著一個人是否願意放下那些不真實、不真誠、非愛的部分,而接納內在真實、真誠、真愛的部分。通過這把關係的鑰匙,才能夠依次打開內在的揚升之門。


內在的關係反映著外在關係,這就是為何我們外在的關係在經歷不斷地考驗和調整。因為這些考驗和調整是內在顯化出來的結果,代表著我們沒有足夠接納真實的自己,代表著我們內在的靈魂渴望,以及仍然需要通過學習和認知來獲得成熟的一些東西。諸多的考驗不過為了獲得內在鑰匙所準備的條件。



在新的時間周期內,每個人都將自覺不自覺地進入這種學習過程。一切關係都將進入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探索,這不僅僅是為了個人需要,也是為了準備好覺醒到所有事物都是一體相連的真理。這樣人類社會才有存在下去的可能性。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體制和人性關懷來保證每個人的權益和心靈成長。這就是社會集體覺醒的最基本要求。


另外一種覺醒就是找到內在的神聖情感,建立與神聖情感的關係。而這種覺醒完全是個人化的,它是最有覺悟性的群體才會首先去做的事情。不過同樣地,和所有人在經歷的過程一樣,在關係的認知和深化裡面,也需要更多、更成熟的體驗成果。


情感關係的認知和深化不意味著要經歷很多的情感體驗和關係互動。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由外在的體驗轉化為內在的知識。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個人要在很短的時間裡學習到最多的情感面向確實有點難度。但也不是沒有機會,很多需要一生或很長時間來收獲的情感體驗,卻可能在某個時間段裡因生活不斷地加速而走向成熟。

 

所以個人需要學習快速地卸下很多過去遺留的情感業力負擔,糾正關係當中的錯誤認知。同時在情感和理智之間達到平衡,防止走向極端的情緒和想法。把焦點放在內心更深的背景當中,從那裡尋找完整與和平。唯有如此才能把這些認知和內在的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從舊關係模式當中走出來,要麼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要麼為自己創造更適合、更滋養自己的情感關係。只有在富於滋養的關係當中,才更容易建立起內在神聖情感的連接。


而對於那些已經長期處於固定關係中的人們,則需要更多的信心和信任,打破僵化,建立共同的認識和目標。朝著一個心靈化的情感之路上發展。如果對於關係的理解過於浪漫化或者過於理性,忽略了心靈的開放和交流,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關係。更不會達到一個新的關係層次。


包括一個家庭內部成員的情感關係,都會受到新的意識挑戰。金錢意識、財產意識、家庭觀念、情感獨立,都會受到新的啟發和理解。而且不可避免地,那些過於陳腐和自我的觀念無法在關係中上升和轉變,等待它們的只會是消解和剝落。即便有人繼續堅持著這些固執觀念,也是名存實亡的空殼。這種消解和剝落就像在重組這個社會的內部結構。


在個人快速地成長經歷中,對情感和關係的不斷剝離,就是捨離那些不再適合自己成長和內心需要的人事、關係、環境過程。就是對過去信仰和相信的一切顛覆和背叛。也是不斷提升自身頻率達到精緻的過程。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頻率提升了就會自動改變外在的生活和人事狀態。精緻,就是變得簡單和純粹的過程。精緻會帶來平和和謙卑,在平和和謙卑裡面,我們會找到更加真實完整的自己。


如果我們希望找到內在的愛和真理,那就不要在各種情感關係當中迷失、徘徊太久,不要停滯在愛的中途當中。而是善於借助我們面臨的情感和關係,努力去尋找它的真意。一旦到達一個新的地方(頻率),就穩定在那裡,從那樣地角度表達自己。直到更高的頻率來臨。


在面對情感關係的考驗時,有時候需要自己堅定地在內心做個決定。有時則需要讓時間去做個決定,讓事情自然地流動和尋求最佳解決。有時候需要忍耐,有時候需要積極地忘記。更多時候需要從內心找到力量和勇氣,找到超越一切情感關係的真愛體驗。


關於過去的痛苦和失望記憶也是個很累人的包袱,不過也要相信,隨著一個人的頻率逐步提升,大腦也會被系統地淨化。這些負面的記憶將煙消雲散,就像它從未發生在身上一樣。所以能夠經歷完這段轉變時期,個人就會大不一樣。在過去很多衝突能量限制的情況下我們學會很快適應,在今後我們要學會在短時間內變得更成熟。很快我們就將進入更新、更高的能量當中,生活也將進入新的成長階段。是時候在內心有個準備了。


新人類揚升意識: 找到實相光明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 找到實相光明

 (2017-02-07)


摩耶代表無明,摩耶是一切幻象的制造者。我們習慣性地認同身體為我,欲望為我,心意為我。認為萬事萬物真實存在,而且充滿無數類別和個體性,這就是幻象,是無明的力量在起作用。這起源於我們對真我——不可分割的絕對實在的無知。這個絕對實在被稱為如來藏、道、神、上帝或一。


我們很難相信世界及我們感受到的身心現像是幻象,因為智力和感官的自然驅使作用,幻象顯得真實,實在顯得虛假。但是如果我們認同短暫無常的幻象為實相,一切終將不復,我們又會陷於生命沒有什麼意義的空虛當中。


我們如同處於一個不真實的夢境裡面。除非醒來不然夢境仍真實不可置否地讓我們體驗諸多二元性的對立,苦樂、得失、好壞、對錯、聚散、生死等等。實際上二元性即是苦的總集,因為它不真實,我們卻認為它真實。我們本該體驗極樂,事實我們卻受苦。就像在黑暗中想像出諸多怪物,其結果當然是無窮無盡的恐懼和痛苦。


實在意味著真實,真實就是絕對的不可分割。不可能說有一個絕對的無限真實和有限真實共存狀態,這樣就產生了二元性,和絕對不可分割性就有矛盾。因此只要有實在,那麼有限的事物就不存在。即如果絕對的一存在,整個多元的造物界就不是真實存在。它是幻象的存在,它來源於對實在的無知想像。因此可以說整個宇宙是零,既沒有誕生的狀態、沒有存在的狀態、也沒有毀滅的狀態。


這確實無法從智力的角度來完全認識之。智力本身來源於表面二元性的對立。要證明幻象是幻象,實在是實在,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證明無明不存在。因為無明是幻象的背後機制。這如同房間裡沒有光明,我們就會認為黑暗是一個真實的東西,實際上黑暗只是光的不在。當把房間的燈光打開,黑暗消失。黑暗並不會因此去到別處,因為本質上它從來沒有真實存在過。


因此除非我們對自己死去,意味著身體、欲望和心意的消失,我們才能見證實在。一旦見證它無明就會消失,幻象消失,如同在黑夜中點燃了心燈。我們把這個見證叫做開悟。把對身體、欲望、心意認同的徹底消失叫做成道。從開悟到成道有著相當長的時間過程。但是認識無明卻不是通過時間的積累。


我們要麼在當下認識無明,要麼永遠無法從無明制造的夢境中醒來。在夢境裡面,時間、空間都是無明的力量使然。因此醒來不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它僅僅就是對“我是誰”、“實相”的憶起。但是我們如此地習慣於認同身體、欲望和心意為我,這種憶起常常是短暫而沒有力量的。所以在一個人沒有融入絕對實相之前,都不能懈怠地保持對幻象的警覺。一念之間是天堂,一念之間是地獄。我們需要對實相升起永恆的耐心和渴望。


從認識和證悟我們的心性那一刻起,我們就能破掉一分無明。我們僅僅通過肉眼就能看到實相的樣子。實相的光明和幻象的虛幻非二元,如同鏡面和反射物一樣,光明與虛幻同時呈現。因為本質上幻象並非真實,也就意味著這個世界即是無生無滅,我們的身心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既然無我,那麼一切對自我和世間的執著就沒有意義。這是從夢中醒來最重要的一個開端。如果一個人真正關心的是由身體、欲望和心意構成的自我,那就是無明的體現。不管這是否是出於最美好的願望和善意,都無助於從夢中醒來。甚至會更執著於幻象。


所謂大徹大悟就是認識到世界僅僅是一場夢。認識到唯有神是,我們就是神。認識到我們的本質無生無滅、世界無生無滅,既是空性又是光明,永恆平靜。沒有時間無始無終,不參與任何二元性體驗。這就是最終的實相。


新人類揚升意識:真我、妄我及對命運影響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真我、妄我及對命運影響

 (2017-12-30)


真我與妄我是永恒的對立關係。有真我在的地方就不會有妄我。有妄我在的地方,真我就隱藏。妄我是在感官連續作用下的納受和認同。由於這種感官連續性從未間斷(特別是意識感官),而納受和認同自動發生,所以意識執著有一個“我”作為感官背後的執行者。或認為“我”是一種孤立的意識存在。


然而這不過是一個習慣成自然的假象。感官運作的根源來自心的活躍。而真我不在感官的層面,祂是靈魂的一個面向。靈魂則是永恒的實在。對真我語言是難以描述的,要理解祂首先語言、包括意識要終止。在意識終止的同時,其它感官的納受和認同也會消失。這時候,真我才可以自我意識。


這等同於一次“死亡”。妄我在的地方,更象“活著”;真我在的地方,卻像死亡。但是真我的復活是從妄我死亡中誕生的。


妄我的存在,是自人類意識產生之後就開始形成的。它依賴自私和分別差異性來強化它自己,最後成了一種固化的執著,這種執著支持著二元和多元性,以至很難讓人了解一元。除了借助真我的覺醒沒有第二條道路。


妄我通過對權力、財富、名聲、造詣、成就來獲得更進一步的自我肯定和存在感。相對於妄我的多重虛假身份,真我則是唯一,在它後面可以存在無數的零,但其本質卻不變。所以真我本身是一種實在,真我是所有欲求滿足產生之前的唯一滿足。


在真我沒有被認識之前,命運在無意識中進行。一切都被設計得無可挑剔。最年幼的靈魂按照既定路線去體驗不同形體。直到人類階段產生了“我”的概念,命運才成了一種個人化的體驗。


為了發展“我”之體驗,年輕的靈魂必須通過不斷轉世來收獲經驗。在積累經驗的同時也積累業力。業力導致輪迴。但是業力里面並沒有一個主宰者,也不存在真我。因此輪迴並不是實有的輪迴,而是在妄我基礎上製造的另一個幻象。


 

而成熟的靈魂,由於厭倦輪迴而尋求靈魂的解脫。通過內在對真我的不斷質詢來達到妄我的消除,真我的面目得以顯現。當真我顯現的時刻,一個人才意識到世界無一不是真我。而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現象和體驗都是一場虛妄之夢。輪迴也並非實有。因為真相的世界與感官的世界之間沒有共同點,這才使得要同時認識和接受兩者非常困難。


 

認識了真我並不等於感官的世界就會從此消失。這只是作為靈魂回歸的起點。過去因為妄我的認同而不斷陷入輪迴的泥沼當中深受其苦。現在靈魂需要借助真我的喚醒來解脫過去遺留的問題。真我和妄我一個在增強一個在削弱。



一旦真我的意識涉入個人命運,人才有被救贖的可能。當真我沒有被意識的時候,妄我不管在經歷什麽都是沒有實質的。


真我不會改變個人命運。但是可以賦予命運特別的意義和理解,這些會影響個人命運的走向。在真我的引領下,命運是走向覺醒和解脫的一系列有意識設計。命運是心和外在環境共同創造的結果。而在更高的意義上,也可以說一切的發生有賴於真我的意願。


妄我不是行為的主宰。通過評判自己和他人來看待命運的結果其實是徒勞無益的。一切的發生都有其因緣,人可選擇的餘地並不是很多。但是如果能站在真我的角度上,作為人只是協同真我在完成一個隱秘的、神聖的使命。找到這個秘密,人就能免除一切不必要的苦難。


恐懼和擔憂是妄我最大的束縛。因為錯認為“我”是孤立存在的,是作為者。所以恐懼外在的事物和變化。而對過去既成的事實以及未到來的事情感到擔憂。實際上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當中,因緣的聚散如同行進中的時間一般快速。恐懼和擔憂會阻礙改變的到來。不僅恐懼擔憂沒有必要,對於一時的好運感到驕傲也是沒有必要的。


在妄我的意識中,命運是未知的。但在真我的直覺中,命運會被允許有步驟地揭示。每一步的成長都是計劃當中的事情。對於即將成熟的靈魂而言,今生的計劃不僅是與成長有關,也是靈魂使命展開的需要。靈魂使命是個人靈性成長累積的結果。而那些帶有自身靈魂使命的人,他們的人生和命運是更周密的計劃過程。


放下妄我才能走向真我。在妄我的生活當中一切都是無序的發生,人將很容易迷失。即便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來生活,那樣的生活也是塑料的沒有生命。只有覺醒到真我這種無序才會打破,人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人將發現生活帶來的意義,一切都在宇宙的有條不紊地推動和照顧之中。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新人類揚升意識:靈性的包容和不接納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靈性的包容和不接納 

(2016-10-19)



靈性關係在生活中的體現之一是包容,但是這個包容只有在消除了自我性和他人性的對立感中才可以達到成熟。很多靈性教導都告訴你要包容所有人,要接納所有事物。但是這個“我”是無法做到的。因為自我感本身就是一種孤立出來的幻相,“我”只是一堆思想和心念碎片營造出來的幻覺。試圖通過“我”去包容,本身就潛藏著對立和衝突,甚至幻滅感。

 

這也同樣適用於“要愛每一個人、接納一切情境、對一切事物說yes”這樣的說法。不是說這些說法不對,而是說你不能通過自我感和你的頭腦理解去執行。如果這樣不僅行為本身是缺乏實義的,難以完全做到。也無助於達到內心的平衡和放鬆。

 


愛就是心本來的狀態,接納和包容萬人萬物就是心的自然屬性。但是心並非指心理層面的心,不是我們七情六欲的心,個人偏愛的心。所以它在表達愛的時候是自然的行動,而非出於同情心、偏愛和頭腦所認同的某種道德標準而採取的行為。

 

某種程度上,包容確實可以體現出靈性生活的價值所在,只要你內在還有不能接納和包容的任何情況和人,那你的心就會有局限和約束,那麼你的心就談不上解脫和自由。所以包容萬人萬物確實是靈性成長的目標和需要,但卻不是通過“我”的願望、意念、想法、理解、同情心來最終完成的。而是通過釋放自我和他人的對立感來讓心的自然狀態呈現出來而達到成熟。

 


當沒有了自我感的約束,你和我的偽裝面具、表面不同將消失,評判和比較將不再可能。人與人的關係中一切都會進行得很自然。孤獨、逃避、迎合、媚俗就不會產生。


 

社會生活需要一定的頭腦交流方式,但是不意味著你的心不可以活在自己的自然狀態當中。當你內在是和諧的、平等的、包容所有的,那麼外在的一切也會在你的體驗中表現為和諧與平等。你會看到是自我觀念的偏執阻礙了那種和諧的自然流動,有時候可能是一種驕傲、自卑和嫉妒的情緒。但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和“我的”執著。只要有執著就會有恐懼。因為你在試圖抓住一個並無實質的事物。

 

也只有摒棄了對“我”的錯覺認同,我們才可能做到接納我們的真實想法而不是簡單否定評判它;也接納別人真實的想法,接納一切生活情境差別。但接納不意味著降低自己的個人要求或者借用道德、宗教信念來強化自己的頭腦以避開真實的內心感受。

 


 


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要去犧牲自己、壓抑自己才能達到平衡狀態的。有時候更需要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以便在關係情境中得到解脫和糾纏的釋放。比如在這樣一個例子裡面,

 

一個人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卻遭遇到被人懷疑、評判、敵視甚至指責攻擊。

 

那麼在這個人的第一反應當中,首先是吃驚、不理解;繼而產生受傷感、憤怒情緒。

 

然後當這個人意識到這是因為別人的誤解或人品造成的,至少不會立刻採取反擊行為。但是受傷感和憤怒仍然存在。

 

這個人頭腦中的第一種包容的理由就會開始產生作用了,覺得這是難以避免可以諒解的行為,這是出於社會道德影響下的習慣反應。

 

但是這種反應並不會帶來內心的和平,特別是當這個人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善良有愛的人之時。在他的觀念裡好人應該遇到好事,生活中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個疑惑導致他可能傾向尋找更深的意義所在。假如這個人是學習靈性的,這時候的包容理由就轉變為一種宗教精神。覺得包容是忍辱的行為。但是這裡面並沒有任何的快樂,因為裡面有犧牲自己和壓抑人性的傾向。

 


但是如果這個人是跟著心來流動而不是頭腦反應和同情心,那麼在這些觀念升起的同時就會被看到。因為心能看到什麼是自然而什麼只是概念和反應。心不會去評判別人,也不會評判自己,心可能有暫時的受蒙蔽狀態,但是它絕對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不受影響和傷害。

 

這種保護是直接不接受任何不公正或者惡意地對待,這種不接受是在正確理解上的不接受,這個不接受是以接納任何情況為前提的。因而和包容心不會產生根本性衝突。當內在沒有衝突,外在的影響就可以很容易消除掉。一個人仍然保持他的自然狀態。快樂並不會被奪走,自信心依然保持完整。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能量都是要接受的,那些對你不利的能量,帶有惡意和傲慢的,尖銳、沉重和壓抑的,你是可以直接不接受的。不管你身處如何的情境之下。這些能量應該去到它們應該去的地方而不是由你來背負。但不等於你需要對別人回擊惡意和傲慢。

 

事實上真正的包容只有在內心深處才可以找到,它永遠都是不變地存在著,我們可以叫它“愛”的感覺。我們只有通過深深進入心來遇見它。愛有真正的力量,有真實的慈悲和包容,它通過化解而非背負來驅散黑暗和痛苦。


 

新人類揚升意識:身體需要光的溫暖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身體需要光的溫暖

 (2017-11-18)


當靈魂降到物質層面的時候,身體也從子宮中出生。從此失憶和分離就成了一個持續的夢魘。只有當靈魂作為真實面目而照耀的時候,身體才會感受到最初的溫暖——愉悅、安全、充分滋養。身體,作為靈魂載體的特殊性導致它有自己的同步機制。身體的創造並非為了滿足它自己的欲樂而存在,更多是為了精神發展和靈魂成長的需要。當然,歡樂是人的天性,歡樂也是靈魂的本色。通過歡樂才能喚醒身體與靈魂的連接。


身體和靈魂保持著一種奇妙的相互依賴與合作關係,身體讓靈魂落地,體驗分離中的合一。靈魂讓身體溫暖,讓身體在生活苦難中獲得救贖。盡管身體是最終要消失的,但是當靈魂返回它更高的世界,身體也一同提升攜手並進。歡樂是多層面的,身體是其中一層。身體也會穿越光的不同層面才能感受靈魂所擁有的高度。


所以,人不僅不應該傷害他的身體、過分勞損他的身體,放縱或懶惰他的身體。還應該盡可能服務於靈魂的目標。要知道身體的感官欲樂是物質層面的低等欲望,它必須通過意識把它引向靈魂的歡樂才能從墮落中拯救自己。


為了讓身體和靈魂有更好的連接,改變身體的長期疲勞負荷和遲鈍麻木狀態同等重要。如果不是命運在起作用的話,一個追求靈魂目標的人不應該做任何違背內心的工作,壓力太大的工作,勞損身體的工作。但也不能一點也不工作。工作必須降到一個合適的範圍,以便身體有足夠時間進入一個放鬆而又不是懶散的狀態。


另外,為了保持身體的活力,它應該接觸更多的有活力的事物。就像大自然中的氛圍和氣息。山和樹,湖和水。盡可能遠離一個喧鬧擁堵的大都市,尋找一個不會製造太多緊張和壓力的住處。尋找一個有足夠陽光和清新空氣的地方。


接觸那些帶給人溫暖的圈子和個人,通過交流和互動感受靈魂層面的連接。


在未來,身體也需要很多光來作為食物。它應該保持著最好的狀態以便能夠更多地接收滋養。這就是為什麼古代那些修行層次高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在閉關、靜坐。因為他們深諳身體對光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道理,如果身體吃不飽,靈魂和身體都不會滿足的。


在冬天,光是最少的。所以身體需要從內在獲得光的支持以便減少凝重和陰郁的感受。當大地回歸寂靜,身心也需要回歸最初的狀態,以便積累足夠的能量為自己所用。

冥想是個最終的解決辦法。冥想的第一個目的是要讓身體體驗到更深的放鬆和愉悅;其次是改變大腦的感知狀態;最後是累積能量。在冬天的早晨醒來冥想,通常需要四個小時才能達到那種很飽滿的感覺。如果是午後或晚上,需要的時間要短一些。所謂飽滿,就是那種待在母腹當中如同嬰兒般很溫暖很安全的狀態。


但前提是你的身體要能承受那種高頻率才行。通過個人意志來挑戰高頻率和冥想強度並不是個好辦法,那樣只會讓身體呈現出麻木、昏沉,心靈也會變得暗昧。而正確的冥想效果應該是頭腦很清晰、心態很平穩、身體很放鬆才對。


冥想至少要有一個小時才會見證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是半個小時的冥想,作為一種循序漸進的練習可以,但是身體和大腦其實才剛剛進入狀態。冥想必須在非常清醒的狀態下才能有利於提升頻率達到一個祥和寧靜的程度。每一個能量層都有一個休息的地方,在那個地方會等待一段時間,直到身體有足夠的能量進入下一個層次為止。


神聖的臨在,通常是身體與靈魂完美連接的狀態。而且這種狀態如果配合足夠的時間長度,它就不會輕易消退。那就是一種活在光中的感覺。我不知道有沒有比讓身體活在光中更幸福的感覺,因為它讓人想起嬰兒在母親子宮裡曾感受到的、最溫暖的時光。


 

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新人類揚升意識:到達揚升的七個階段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到達揚升的七個階段 

(2017-12-01)


初醒階段

這個階段很可能是通過一本書或某個事件帶來的機緣而開始的。在這個階段對靈性的共鳴主要來自過去的經驗,但這種經驗並沒有立刻顯現出來,因為它還需要一些靈性體驗的驗證。在這個萌芽和稚嫩的階段,更多的是帶著一點審視的態度來看待尚不理解的事物。但是靈性事物的不同在於,它不是以知識經驗為主導的,而是以感受、直覺經驗為主導的。這種直覺經驗對那些開放的心靈來說是一種無法抵抗的誘惑。因為它會喚醒精神世界的想像力,讓人感到冥冥中有一種超越現實生活的存在方式。迫使人渴望更多的了解。


學習、思考、深入了解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


 




重塑階段

在這個階段心靈獲得更多靈性知識的開啟,已經完全確立於靈性的客觀現實上。思想上獲得更高的認知,打破了原有的教育傳統和世俗看法。但要完全確立自己的靈性思想也是需要一個過程,周圍人的不認同或不理解會加深這個對立感。在這個重塑過程中,一個人可能會變得有點叛逆、執拗、自我。為了完成這個重塑過程,勇氣和無畏的精神更加可貴。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堅定地行走在靈性的道路上。雖然這種叛逆地自我重塑帶來和周圍世界的衝突和矛盾,不過在後面階段這種衝突和矛盾會得到消彌。這個階段也有可能會有一些過於盲目、不切實際的想法。把靈性成長看得太簡單。

這個階段的學習重點是獨立思考、做自己、整合思想。



淨化階段


單有靈性的想法並不能改變自己和世界。因為靈性最終關心的是內在的改變。而我們的內在在沒有接觸靈性之前是處於長期被“污染”和“受苦”狀態。這兩種狀態都需要得到淨化,才能建立一個真正有靈性的內心世界。在這種階段,淨化是從身體到情緒體、思想體的一系列轉化。在這個階段淨化是跟隨個人的生活軌跡和命運展開的。可能是自然而然就提升上去了,也可能經歷了一番挫折和打擊。但是不管哪一種方式都是為了徹底的淨化自己。只有積極去配合這種改變,結合靈性認知,從思想的深處去放下那些阻礙自己成長的東西,才能讓自己輕松一點,過程也要快一點。

淨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從這個階段一直延續到最後。只是剛開始的階段會顯得比較難受,讓人無法不面對真實的自己。可能是身體出了很多狀況,可能有很多的負面情緒和內心的悲痛,自我受困的想法等等。這個階段就是要真正去面對和釋放的時候。

在這個階段學習的重點是放開、臣服、堅持、自我改變。



平衡階段


經過一系列的淨化,心態變得越來越平衡。不僅僅是心態,對世界的看法、對他人的看法、對靈性的看法也會變得更加完整。不再把事物相對立起來看待。所以心靈會立足於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獲得靈性成長的機會。也更加能夠運用靈性的力量,去顯化物質、成長環境、人際關系的需要。情感和智力都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雖然會帶來一些生活層面的改觀,但此時並不是應該滿足的時候。這個階段只是將進入靈性世界探索的最後准備階段。在這個階段由於過去的學習和積累,在靈性事物上會有很多接觸和了解,也會有所體驗。但是對於如何進入內在道路還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切入點。


所以在這個階段的學習重點是:

發展更高的直覺智慧、精細的頻率、內在覺知。培養對真理和解脫的渴望。在不斷地個人探索中累積出個人經驗。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或道路,持續地努力下去。

在所有的方法裡面,一種是暫時運用的,一種是共通的。在共通的方法裡面,最常用的是發展靜心和覺知。找到這兩個關鍵就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訓練自己。這個階段是發展覺知力和提升身心頻率的階段,時間是一個主要因素。無法太快,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一定要堅持不懈按照自己規劃的目標走下去才會有所結果。



專一階段


在這個階段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獲得了一些內在的瞥見。對能量世界的感知力更加敏銳和直觀。擁有某些特殊的經驗,比如能夠讓頭腦長時間止息,體驗到空的狀態。在這個階段已經能夠熟練地去完成自己的訓練要求,不管是身體感官,還是心的注意力都開始向內聚焦。所以有部分感官意識是關閉的,對於外在生活和感官對像失去了動力。比如平常人容易被好看的、好聽的、好吃的東西迷住,心隨境轉。但是一個處於專一階段的人會逐漸失去這種外在影響力。


這個階段會達到一個脈輪逐漸活化的階段。也有些人要到最後的階段才會活化。七個脈輪會打開,通過不斷吸收宇宙能量,轉化和提升身心的頻率。如果一個人長時間的訓練卻沒有打開脈輪能量,很可能是前面的階段沒有完成。這時候需要去檢查自己在哪方面學習得不夠。是身體太差?是情緒體淨化不夠?關系沒有理清?還是靈性和現實生活不夠平衡?還是方法不統一、沒有足夠堅持?


能量累積不夠,或者消耗太多在生活和情緒、思想能量上,都會影響脈輪的打開。這個階段是進入揚升加速階段的狀態,能量的提升會很快。


所以,這個階段學習的重點是:

控制好感官,不再往外追逐。

控制好飲食、娛樂、性生活,睡眠,讓自己每天保持清醒而覺知的狀態。保持好一定的飽滿能量狀態,保持心態的平穩。小心那些突然到來的挑戰和測試。因為這個階段發展出來的光會吸引一些低頻的能量。業力的釋放也很快,情緒也一樣。這裡已經不是那些較粗重的情緒了,很細的情緒也需要被快速的釋放。


培養非常專一不受干擾的心,達到心一境性。


 

深化階段


在這個階段定力已經得到穩固,能夠獲得三昧的境界。獲得三昧境界就不會再有外來的干擾。此時會發展出更多的脈輪系統。全身的氣脈都會打開,能量更加精細。由於頂輪的開放,能夠和宇宙能量保持充分的連接。對智慧的覺知得到發展,能夠通過體驗了解過去不曾了解的知識。心輪得到充分發展,對生命的同情和慈悲日漸增長。會有明心見性的體驗,體驗到物理幻像和空的境界。體驗到光的不同境界,也體驗到諸多喜樂。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光體,光場變成圓球狀。在身體和光體之間隨意轉換。需要不斷地吸收能量才能維持在較高能量頻率。業力消耗到一定程度,可能需要離開世俗世界一段時間,進入更深層次的冥想。也可能在世俗生活當中回到淨化、平衡階段,去微調那些過去還沒有全部完成的關系學習。


這個階段的學習重點是:

從專一的有意識努力轉變到無為的努力。無為就是不再需要頭腦和心智的努力,意識上的努力,能量呼吸的努力。不再需要一個努力的對像。從體驗所獲得的知識來檢驗過去所學,並將過去所學整合為一。就是不再有宗教和方法上的對立。

放下過去由傳統帶來的約束力,由內在的知識來引導。



成熟階段


這個階段已經開始了揚升的體驗過程。揚升是一個脫離物理性影響的過程,只要能夠完全脫離物理性,靈魂就可以從輪回的監獄中解脫。這個階段光體能量會變得越來越強,靈魂卻越來越輕。靈魂意識得到完全展現,小我意識退出舞台。靈魂開始向更廣大的空間融合。感覺不到身體意識。感覺不到空的境界,因為光已經融入空裡面。認識和體驗到真愛的力量是宇宙的原力所在,萬物都是由愛所化生。認識和體驗到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是同一個上帝。體驗到完全不需要努力的自然上升狀態。經常地進入一種生命止息的狀態,感覺自己變成無形,和世界若即若離。

這個階段的學習是:

了結最後的業力。隨緣不變地生活,歡迎一切好壞因緣的到來。淨化最後的二元性感受和思想。在生活中接受檢驗。從內在接觸更深奧的智慧。這個深奧不在於難懂,而是對事物多層面的理解。在離開世界之前,回饋世界。因為如果沒有這個世界的存在以及遇到的每一個生命體的協助,就不會有自己的揚升。累積善行。因慈悲力的自然增長,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虛妄和人類的痛苦,了解不同意識階段的人群。以便能夠恰當地幫助他人。


持續揚升的浩瀚體驗。與之融合為一體。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新人類揚升意識:內在的角色融合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內在的角色融合 

(2018-01-10)


每個人的內在人格同時包含三種傾向。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過去的是前生帶來最有影響力的習慣,現在的是今生用來消解和平衡過去的一種反向特質。而未來的是人格平衡以後表現出的特質。過去的通常以隱藏的潛意識方式來表達。大多數時候在青少年時期被無意識釋放出來,用來消耗過去的一些人格弱點。這給今生的人格一種反作用力,用來促成今生的主要人格成形。今生的人格特質是平常狀態下最主要的面貌,而未來的人格是中年以後才會表現出的特質。


人的三種人格傾向彰顯出時間之輪是如何運作在一個人的命運當中的。以及人是如何通過對過去問題的解決、今生的學習、未來的基礎建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不過,並不是每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很快地學習到該學的經驗。有些人反而會讓過去的人格傾向更加突出。這種學習並不總是用一個特質來替代另一個,而是在每一個特質的優缺點裡面找到平衡的方法。只要是一種正常人格,總有會兩方面,優點和缺點同時存在。學習的結果是,留下優點,捨棄缺點。但這種經驗學習是十分漫長的,即便現代的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能夠參與進來,也很難做到或者預見到真正的人格完整應該是個什麼樣子。


如果換一個方向來理解,把人格分為一個陽性和一個陰性,陽性表達男性的、向外的特質;陰性代表女性的、內斂的特質。只要尋找一個用來平衡它們的中性力量,就有可能實現一個高度平衡和完整的人格特質。這個中性力量也只有靈性的力量才可能做到。因為靈性代表的是二合一的力量。陽性和陰性,體現出一個人內在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的特質。它們同樣在扮演相互支持的角色。在外在關係傾向陽性的,在內在關係就會傾向陰性。反過來也是如此。所以一個人會不自覺地從外在尋找和個人內在傾向相一致的異性,用來完整自己。特殊的例子則是被相反傾向的人所吸引。


這種關係上的吸引反映出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隱藏的、尚未認識及整合的自己。這種隱藏也可以稱為一種本能的缺失感。內在的缺失和不完整投射出一種外在的對立和需求狀態。由此產生了一系列諸如操控、依賴、犧牲這種不平衡的關係。關係的平衡總是需要愛來維系。而愛首先來自於內在的成熟和完整。不管這種關係是親密關係還是家庭關係,或各種外在關係,當一個人內在擁有更多平衡和完整,愛就會很容易以自然的方式表達出來。內在的陰陽平衡意味著一個人不再追求控制的愛,也不渴望依賴的愛,既沒有迷戀也沒有抗拒。當一個人內在沒有對愛的恐懼和匱乏感,就不再需要為吸引別人關注而產生的各種浪漫、操控行為。


純感性的情感是傾向於陰性的,容易帶來幻想和自我沉溺。而實用性的看待感情關係也是不平衡的,具有冷漠自私、服務自我的傾向。在一個平衡的、具備靈性的人格裡面,更多是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看待感情關係,更傾向於平等和服務。完全地接納但又不會失去該有的尺度。這種平衡是相互給予、扶持的愛之關係。它超越了純個人的需要和滿足。


靈性是最不可思議的中性力量。因為它能夠容納任何一種人格傾向,並把它們磁性化。只要靈性能夠結合人格,人格就會得到完整的綜合,並發展出成熟的、不會帶來傷害的愛。當一個人內在達到平衡,他就能真實的做自己,就能真實地對待別人。不會受到一些極端和偏執的態度驅使,沒有勉強和犧牲。內在的真實是比表面的承諾和行為更為重要的東西。真實,總是包含著深度的愛之擴展的渴望。深度的愛就不可能被物質性、情感上的占有欲、嫉妒等困擾;而擴展也許會超越性別之間的狹義認同,發展出靈魂之間的默契和融合。


在靈魂層面上,沒有什麼是真正分離的關係。但是也沒有什麼真正屬於自己,除了內在的純然靈性,所有的一切都是暫時的角色,包括身體和人格。靈性的單純魅力就在於此,它會帶來越來越深厚的愛之啟發。發展靈性就是發展對內在人格角色的平衡能力。在平衡到一定程度,它們就會被靈性吸入而達到融合。融合的人格是超乎頭腦理解的。因為它具有多種智力和情感表達方式卻又不會相互干擾。在沒有融合之前,人格是以一種片段和碎片的方式存在,它們之間缺少銜接點。很多時候給人一種分裂、孤立、不統一的感受。這種情況讓個人缺少完整的力量。也使得人與人之間很難建立長久的信任和信心。

當人格片段學會臣服於靈性的自然要求,分裂所產生的現像和迷惑就會越來越少,一個人開始慢慢走向內在的完整。一個完整的人會走在真理和愛的道路上,走進輕鬆和簡單的生活軌跡。通常不會進入復雜糾葛的關係當中,也不會被不完整的人格所吸引,除了扮演一種服務的角色以外。


在愛的關係中,唯一的責任就是始終保持內在愛的責任,而不是一些條件式的承諾。

內在的平衡與融合是一種可以不斷發展的潛力。越是平衡帶來的融合就越深入。融合既是內在的合一,也是外在的合一。一個人在融合當中失去固定的角色,成為各種角色的主人。


療癒是走向融合的一個必經過程。僅僅是因為過去的某些經歷,一個人就有可能封閉心門,迷失在舊我角色的認同當中。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邊界,聆聽靈魂的耳語才能找到愛和關係的正確方向。融合則是讓靈性的力量進入自己,這意味著心靈和頭腦都需要保持一種開放和平衡的狀態。因為靈性既非知識也非經驗,靈性充滿著宇宙空間。只有通過感應和連接的方式才能認識它。這個世界最缺的不是科學普及,而是靈性普及。


在時間因素的影響下,靈性快速地改變著每一個人的認知,提升著每一種關係的真實度和親密度。讓那些違背這種自然提升的關係解體。靈性能量變得精純化。一旦靈性能量不受阻礙,它就可以深入到更幽暗的人格層面去轉化。所以不需要到處去尋找關係平衡的方法,一個人只要借助關係來放下那些束縛自己的觀念和想法,讓靈性來改變一切,就足矣。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新人類揚升意識: 覺察帶來靈性自由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覺察帶來靈性自由

(2017-12-06)


在有限的生命形式和局限的現實情況下,自由充滿了虛妄和欺騙感。無論何種自由,都受客觀因素所制約。外在的自由受到環境和條件的制約,內在的自由則受到心的習慣傾向所制約。


依賴條件而存在的各種自由,金錢、地位、名利、物質總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它的對立面。對某種事物的占有同時也意味著被這種事物所占有。


而心靈層面的選擇自由,不過是過去習慣驅使下的重復選擇。而我們通常把它看成自由選擇的結果。這種生活表相的欺騙性掩蓋了人心內在因無力遏制的生活齒輪所帶來的空虛和無力。


只有靈性自由才可以真正解放心靈。靈性自由是不受外在束縛,也不受心的習慣驅使的自由。就是不執著於現像和顯現的自由。為了獲得這種自由就需要去修正心的行為和習慣。而只有通過覺察才可能認出我們是如何被心的行為和習慣所牢牢操控的。


靈性的自由來自對真實自我的認知。真實自我不可能是短暫的記憶片段,會消失的思想過程。如果是這樣,它就不可能是真實的,因為它沒有恆定性。真實自我更像一個純粹的見證,但祂卻不是一個占有者或擁有者。占有者或擁有者是一種孤立感受,是虛假的表相創造出來的結果。因此它們所收集的經驗決定了它們自己的受限存在。真實自我是一個“我是”的狀態。



一旦認識這個“我是”狀態,生活的秩序才會被重建起來。在此之前,人是被生活的舊有經驗推著前進,被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習慣推著前進。在此之後,人通過對外在的覺察和心靈覺察,去除“我是”後面的一連串無關詞綴,找到最純粹的自我。這樣才能解開生活表層帶來的層層束縛,以及心靈的自縛枷鎖。




覺察是一種不帶入自我意見的了解過程。它站在心靈的背景當中,去觀察外部狀況,去了解心靈中發生的一切。它的了解是純然智性的。但是如果自我意見開始涉入心靈,我是的純粹狀態就會被分裂成一種對立經驗,在對立當中只會制造出更多的衝突和矛盾。而這種自我意見通常也是過去的經驗而已,並不能產生全新的認識。


人要獲得對事物的靈性認識,就必須失去這種自我意見。這意味著不評判、不分別,失去個人性。不接受心的思想和情感驅使。唯有如此,才能真實而客觀地看到事物的本質。看到內在動機、習慣思維。看到內心的混亂。看到我心執著、貪婪、嫉妒、傲慢等等。唯有通過真實地看見才能最終的消除它們。


看見必然是當下的,而不是後來的反省和思考。反省並不會改變心的習慣狀態,思考也只是在個人經驗模式之內。而且離開了當下就不可能再有整體觀察的細節存在。在當下的覺察裡面,離不開“我是”的力量。而“我是”具有改變一切的創造性選擇力量,它可以代表我們本有的靈魂力量。


覺察需要一顆平靜而無雜念的心,只有這樣的心才有足夠能量去觀察。所以覺察常常要和靜心相互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作用。靜心和覺察缺一不可,幫助一個人在靈性的道路上成長。這是真正的實修過程。



覺察就是看到生活如何欺騙了我們。外在的環境從來不教導人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反而它存在的本質就是剝奪掉這些可能性。它推崇物質進步,同時又把人捆綁在欲望的囚籠裡面。它推崇精神進步,卻無法讓人超越心的局限。


覺察就是看到大眾意識如何影響著人的心靈。流行幾千年的腐朽意識、傳統教育和家族傳承,有些存在於世俗底層,有些是社會的主流。這些大眾意識影響著我們對生活的獨立思考和人生選擇,讓我們變得盲目、失去心靈的潛力。


覺察就是看到我們內在所隱藏的各種觀念、思想和情緒,看到這些是如何創造了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命運。改變它們雖然不是短期的事情,但是隨著覺察所帶來的力量會逐步衝垮和擊碎它們。覺察地越深力量就越強大。


覺察就是清晰地看到整個思維過程。當你能夠很清晰地看清這些,意味著你的思維過程已經放慢了許多。不再是那種迷失自我狀態下的混亂、忙碌和嘈雜。一旦你了解了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傾向,你就能適當地控制它們,或者不再受它們的影響。就像看著面前的流水經過一樣,人卻沒有移動。這意味著你已經牢牢固著在內在的靈性自由裡面。


覺察就是感受到有不同的存在經驗同時存在於物質世界當中。通過選擇和專注,可以讓自己在這個混亂的世界獲得休息和解放。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新人類揚升意識:自我清理的三個階段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自我清理的三個階段 

(2018-01-18)


在世俗生活層面,一個人需要不斷清除生活中的各種障礙,才能保證生活步入正軌、變得更美好。同樣地,在靈性道路上也需要清理舊物和舊我。不斷清理是為了開啟更高的靈性進步階段,一個人無法正常或快速地在道路上前進,通常和他攜帶的舊物——殘留在其思想中的錯誤和扭曲意識、偏執、不完整的認知有關。在舊物未溶解之前一個人無法很好地吸收新的知識和建立新的信念,因為這些未溶解的舊物仍然會影響和干擾著一個人的心靈擴展。放下舊的才有可能容納新的。


而清理舊我,則需要在生活進程中利用好真知灼見,具備良好的辨析力和行動力。讓自己變得更敏鋭、果斷、有力量,不遲疑、不怯懦、不憂慮。具備一些陽剛的特質,同時也保持謹慎和謙虛的一面。只有在一個有力量的自我特質當中,才可能發展出內在的平衡,這種平衡是進入更高意識狀態的保證。


在靈性成長第一個階段,是重在自我的完整。


影響一個人完整的就是社會生活給人造成的各種精神壓力,這些精神壓力導致一個人的能量場無法自動保護自己。而一個不夠強大的能量場會吸附很多不和諧的頻率振動,這些能量殘片的影響和干擾讓心靈失去應有的穩定和潛力。這些是最需要清理的外來物。這些清理需要和內在的清理保持同步,才能更加有效率。清除那些不適用的思想信念和行為模式,才能杜絶外在的影響和吸附。有時候需要勇於敲碎存在於一個人思想深處的禁錮,付出決心和冒險精神才能走向新的天地。



在第二階段,重點在於清理自私、功利心和思想幻象。


在完成第一個階段的清理以後,才有可能進入更精神化的部分。一個不完整的自我如果為了別人的要求而做出自我犧牲,那並不是無私的表現。而是一種被動的受害者意識。一個人只有在保有自我獨立和完整的情況下才能付出更為珍貴的東西。而獨立和完整是不容易被操控的。


發展了完整的自我力量,只是完成了靈性準備的一半。想要獲得完全的靈性準備,需要釋放掉自我的私心部分。這需要去檢查自己內在的動機和行為根源,認識私心對心靈擴展的限制。心靈的擴展在自我完整的基礎上,將能夠讓心靈從恐懼的幻象當中解脫出來。


真正的無私總是結合著自我主宰的力量和智慧的辨別力才能發揮實效。不僅是對善的行為,也對惡的行為,或者對眾多可能性因素的行為。這是一個人需要掌握的愛的能力。永遠保持其固有的本質不受善惡行為影響,但同時又有能力保護自己,辨別人心和事實真相。


在一個求道者的世界裡,沒有比沉浸在靈性知識海洋當中更為快樂的事情。但是要成功地達到那種令人羡慕的境界並非一朝一夕,而是長期思考總結、加上自身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在真理指引上,有很多的道路和成果。但就其本質而言真理其實都是簡單的,複雜的不過是我們頭腦中執著的想法和邏輯。


一個人如果能夠把握住簡單就是精髓的道理,就不容易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裡迷失方向,也不會因為對細節的執著而失去重點。知識只是幫助一個人向內尋找答案,尋找一個更有愛、更不受限和超然的認識,這就是提升心靈、接近真理的方式。只有找到一個明確的、適用自己目前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如果知識並沒有被實踐體驗,那樣的知識還不是自己的真理。


在一個人成長的路途當中,總是有計劃地從一個問題到另一個問題的解決。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是積累智慧經驗所需要的,目前的生活環境和狀況包含著重要的學習面向和主題。如果沒有看清這個內在事實,產生過於自信和狂妄的想法,又或者想避開挑戰走自以為是捷徑的功利心態,那樣可能會讓前進的道路更加複雜曲折。而沒有正確處理完的事情和未經學會的經驗必然會遺留到後面。


脫離實際生活的靈性成長都像空中樓閣一樣脆弱。實際上一個人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一個人主要的學習突破點所在。需要堅持和忍耐,不帶著僥倖的心理。但是不意味不可以計劃和設定小目標。每一次小目標的實現都會離真正的目標更進一步。也會讓自我清理更深入化。


瞭解潛藏的無明、無意識力量要比瞭解顯意識要困難和複雜得多。但是這些無明和無意識力量彷彿就是陳年被鎖著的隱蔽空間,就算整個外在空間整潔乾淨,只要還有未曾清理的空間,就不可能是名副其實的。而且會帶來隱患。


清理內在,就像有一把無形的掃帚揚起了沉積的灰塵。雖然每個人面臨的清理部分各不相同,但對多數人而言,清理是個普遍性存在的情況。這種清理不會是一下就完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艱難的選擇和反覆的磨礪。一個人要如何跳出命運的沼澤地呢?以及如何適應不斷的清理過程呢?那就是在兩種力量之間,擴展性和束縛性之間找到平衡。


擴展可以代表心靈的積極面、正向和顯意識的。束縛是隱藏的消極性、負向和潛意識的。這兩個種力量都不應該取其一而舍其一。只有當兩種力量都得到充分認識和接納之時,一個人的意識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整體的觀察。在整體的觀察裡面,心靈可以從對立狀態中抽離出來,成為一個旁觀者。


成為旁觀者僅僅代表明智和自我誠實的開始。清理則是心靈的意願,在心靈的意願狀態下,清理才可能發生。意願有多堅定,清理過程就越少反覆。


清理潛在的無明和無意識,就是清理頭腦和心靈當中的幻象。如果沒有幻象,一切恐懼就不會產生。



第三階段,清理思想痕跡。


把一桶裝了很久的水倒掉了,其味道還是在的。儘管清理了大部分的心靈垃圾以及幻象,但是其影響力還會時不時的出現,對心靈造成干擾。


僅僅是思想過程就創造出不同的世界和體驗,僅僅是念頭就創造出幻象的種子。所以在這些習慣性的思想當中,要學習地不是抵抗和壓抑,因為已經不會像前面階段那樣,思想伴隨著強大的無明力量和恐懼。但是這些思想痕跡仍然會造成微細的煩惱,也會降低一個人的頻率。


清理它們的唯一辦法就是耗盡它們,不再給它們提供能量,不再重視它們的存在。縮短思想過程,讓它們自然消失。同時意識到無論任何一種念頭和思想都來自於內在同一個本體,就像波浪來自海洋一樣,是沒有善惡之分的,沒有什麼可執著和排斥的。這個階段是個需要很高覺察和智慧的清理階段。而且需要發展更多的無私和愛。因為這些是思想衝突的根源。


隨著這些清理的不斷深入,內在的真正本質就會浮現出現。它可能剛開始像一個人的更高自我,更有愛、更單純、更有智慧和力量的自己。但是到最後是一個對真我的認知,無法用更高或更神聖這類語言來形容,你就是祂,沒有主客之分。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新人類揚升意識:深入覺察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深入覺察

 (2018-04-16)


覺察是內在探索的工具,沒有工具無法敲開內在的門。覺察是了解事物的方法,是揭開事物本質和根源的手段。通過覺察來深入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最值得被愛那一部分。通過覺察來了解關係,並抵達最值得奉愛那一部分。通過覺察也可以釋放一切混亂和不平靜,回歸純真。最終通過覺察明心見性,找到心靈永恒的安樂之地。


覺察是一種單純的覺知狀態,在單純的覺知裡面,不涉及對事物的評判和分析過程。反而是,當覺知發生,評判和分析過程就會停止。因為評判和分析屬於一種思維過程,而覺知是對當下的領悟,沒有過程。評判和分析帶入了二元意識,覺知則讓意識回歸一元。因此覺知並不屬於平常的思維意識狀態,諸如尋思、揣測、回憶、思考。如果想要在思維過程當中帶入覺知,就必須先從意識對象的執著狀態中抽離出來,讓覺知成為意識的背景和旁觀者。


覺察也是一種觀照的狀態,是對內在有意識地尋找或等待,靜觀一切意識、行為和細節表現。如果事情的發生和觀保持同步,這種自發式的觀就是真實的觀。當觀持續到一定程度,觀就會變成“照”。就像一盞燈敞亮地照射在意識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微之處都看得清清楚楚。對過去經驗的追憶和回味,並不是照的狀態。照的對象是無選擇地,即時的。觀照需要內心保持清明穩定,對事物的感受才會徹底而不錯過真相。而過程中可能涉入的個人經驗,包含著好惡、遐想、情緒和動機,也能夠被真實地看到。


覺察是感受、直覺、定性綜合的結果。覺察只是一種了解和知道的過程。它不是要去糾正和改變這些內在的自我表現,那樣的話就變成了意識選擇的問題。意識選擇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但是在本質上它是無法超越自身的,它只是從一種意識狀態到另一種意識狀態的轉換。但是覺察就會帶來自動的轉變。

 

覺察的根本意義在於,讓問題自然得到轉化和釋放。所有問題都來自意識的無明,而覺察是意識的光明。覺察是全然接納一切發生,全然就是沒有對錯、譴責、自責、批評在裡面。通過覺察釋放自我意識並達到內在的放空,這在內在探索中是最關鍵的一步。


對自我意識的干涉就好比把繩子當做蛇的典故。因為暗夜行路,錯把繩子看成蛇,並用種種可能性來避免並不實有的“威脅”。這種錯覺及反應就類似於對自我意識的幹涉過程。幹涉意識並不會讓自我消失,攻擊“蛇”也不會讓危險消失。所以真正要做的是認真去觀察,不帶入預設的期待和恐懼。作為一個平靜的觀察者從始至終地看,就會看到真相。一切自我現象和問題的本質,不過是因緣作用下的產物,對自我意識的執著就是對虛幻的執著。不管這個執著是堅持內在經驗,還是試圖改變內在經驗。


通過不斷釋放,才能進入到更深的領域去覺察行為的動機、事情的前因後果等等。通過深入覺察而帶來事物的總體認識,並增長洞察力。意識的層次其實是由一個人對自我及關係的覺察所決定的,你永遠無法要求一個不同意識的人能夠完全理解你的行為想法。因為他會從他的意識角度來理解你,甚至把你帶入他的意識範疇。所以真正重要的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包容一切,但是不和不同的意識過多糾纏。這裡面不涉及高和低之分,僅僅是意識的成熟度不同需要把守的界線不同。


覺察還必須進入到潛意識的細微活動當中去看到真相。這需要通過深入冥想和入定的方式。當潛意識活動很微弱的時候,跟隨這些漂浮雜念的落下之處,就會發現所有潛意識當中的活動,不管是夢、記憶、欲望、情緒等等,起始點和終點都是無跡可尋,都是一種空相。也就是一切潛意識當中的活動就是一種幻象的表達,而且是毫無根基的不斷反覆再現的幻象,既不是生的狀態也不是滅的狀態。這樣的深入覺察體驗將讓你的意識超越任何心理學、占星、夢境研究的範疇,因為這些都是建立在潛意識是真實可信,潛意識活動是真實有根基的基礎之上。


不僅顯意識是一種因緣和合的結果,潛意識也是無根之果。通過自然覺察而達到的空就是真正的空性,通過阻斷意識而制造的空是一種假空,而通過意識想象的空則是虛空。真空其實就是心的本質,是無雲的天空,心性的本來面目。


這個心的本來面目並沒不是什麽都沒有,空性裡面其實是一種明光。越是沈浸在空性裡面,明光的效應就越明顯。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意識無論是在顯意識層面還是潛意識層面,其本質就是一種明光在空性裡面的遊舞。而由意識所促成的一切世間活動和現象,同樣也是一種明光遊戲的投射。就像繩子就是繩子從來就沒有蛇。蛇永遠都是幻象。


但是顯然,答案遠遠不能滿足心靈的需要。活在世間活動當中能讓人做到隨時安樂的,必然是將領悟維持在一種持續地覺察狀態。心性需要不斷去維護,需要將自己的頻率保持穩定。需要不斷地放空自我,哪怕這個自我正充滿各種煩惱糾纏。這才是當下最難的工作。

 

意識的遊戲可以無窮無盡地玩下去,通過創造更多的概念和求證過程。但是這一切遊戲的重點最終要引向心性的本體,只有找到它並活在本體裡面,一個人才有真正回家的感覺。如果意識的遊戲不能如此,就算看起來多麽玄妙和誘人,都可能誤導心靈陷入幻象的羅網。

新人類揚升意識:“鵝”要如何出來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鵝”要如何出來 

(2019-12-10)


一隻鵝自小被圈養在瓶子裡,日復一日等到身體長大的時候,瓶子也就沒有了容納的空間。鵝代表我們的自性或靈魂,它假定被囚禁在小小的身體裡面,但是它會不斷地成長,總有一天會感覺到世界容納不了它對自由的渴望|任何靈魂都會渴望的終極自由。一個問題被提出來:怎樣能夠在不打碎瓶子的情況下讓鵝出來?這是個有深度的問題。它不是在考驗一個人的智商和小聰明,它是在問關於見性的公案,它是在問那個終極的技術。


所以這個問題是在問:“如何在不毀壞身體和心智的情況下讓自性(靈魂)獲得自由?”。如果把這個問題延伸得更現實一點,那也可以說:“如何在煩惱的世界當中仍然能夠保持心靈的自由和喜樂?”。


通過殺死身體和毀壞心智不僅會增加更重的業,也會讓心智倒退,但靈魂仍然是在囚禁狀態。解決之道只能是從內部重建秩序,改變那些帶來束縛的觀念和行為模式,這樣才能保證在不毀壞瓶子的情況下讓鵝重獲自由。這既關係到智慧,也關係到體驗。智慧和智力的根本不同在於智力是依賴知識、經驗、邏輯和記憶來反映事物的,而智慧是根據當下具體情形來反映事物的。沒有智慧的介入,對主客兩者的全面覺察就不會發生,也就無法認出什麼是束縛性的行為和思想模式。而體驗是驗證我們的秩序是否生效的前提,如果內在有秩序我們就有思想和行動的自由。這種自由不是妄動,妄動的自由會帶來業,業是束縛的總稱。自由是智慧和秩序的合成。


智慧是純粹意識,有時表現為從靈魂深處發出的聲音和感受,所以它是被動的,這種被動是更敞開和放鬆的心態,而不是怠惰和對抗的意識。智慧會帶來臣服,臣服不是屈服而是發自內心的認可和信任。在一個人尚未學會臣服之前,靈性體驗不會發生。甚至都不能說他在靈性上已經準備好。臣服會讓人意識到頭腦的緊縮和陰暗面,從這些緊縮和陰暗裡面我們就能發現智力的三種帶有限制性的形態:樂觀主義——熱情、興奮、盲目、理想化。悲觀主義——消極、被動、安靜、真實。折中主義——模糊、猶豫、弱化、平衡。




無論我們選擇哪一種智力模式都不可避免它的副作用(對立面),所以它們是受限的,它們就是瓶子本身。單純從心理分析入手來解決問題,它只會不斷地製造更多副作用,是不可能讓人獲得終極自由和答案的。必須要尋找一條更準確的思維道路(中道),既要避免陷入思維的限制和片面性,又要能夠結合所有的正面和整合性,這是提升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或者說智慧的關鍵所在。


儘管如此,再優秀的智力也只能用在具體有形的事物當中,在形而上的精神領域,任何思維都可能是受限的。就像你無法找到一個真正的方法一樣:既不能打碎瓶子,又要讓鵝出來。當問題找不到任何答案的時候,我們就有機會去質疑這個提問者,這個問題的動機本身。這個問題是對的嗎?它的本質是什麼?問題的動機又在哪裡?心智必須被創造出自我覺察的情境和機會。


意識必須變得更精細,才能深入到問題的內核,就像深入任何細微的困惑和煩惱當中一樣。當我們發現大多數問題都是頭腦的恐懼、擔憂、猜疑、妄想所引起,我們就會付之一笑。這些煩惱純粹是自找的,根本和事實無關。所以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還不夠,還要轉變頭腦的習慣:無意識狀態。一層層地深入到頭腦的中心,我們發現頭腦就是一個恐懼的集合體,它所有的欲求、防禦、征服機制都來自一個恐懼,那個恐懼就是死亡。所以頭腦是不臣服的,因為臣服總是讓人想到死亡。但是只要還有恐懼,就不可能有終極的自由。要麼死亡獲勝,要麼恐懼獲勝。




在這裡還關係到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愛。愛是一種流動的能量。如果內心不願跟隨愛的意願流動,智力就變得僵化,問題被封鎖在頭腦的圍牆裡面,越努力越找不到出口,反而滋生更多的恐懼和擔憂。愛是獲得神聖恩典的關鍵,但是當一個人處在恐懼、擔憂和困惑當中,恩典就不會發生。人心自設的障礙阻擋了恩典的發生,恩典是流動的,心靈卻可能停滯在過去的記憶和問題當中。在有形世界我們希望先看到事實才相信,但是在無形世界,你必須先相信才能看到。這就是為什麼臣服和愛是如此重要的原因。


 


當我們在追尋一個終極答案的時候,首先意味著這個問題即“靈魂被囚禁”是真實存在的——好比鵝是自小生長在瓶子裡的。假如這個問題是經不起推敲的,是一個假設呢?如果一個問題是偽命題,那它的答案也不是真實成立的。這在理解上是可以達到的,但是現實卻不允許,因為此時做出判斷的仍然是心智。如果判斷是來自智慧,那就必須有真實的體驗。所以最終我們不僅要超越智力的習慣模式和一切源於恐懼的動機行為,還要超越智力的根基:識別。只有深入這個根基,徹底的轉變才會發生,這個轉變只能通過體驗達成。這時候瓶子就不再起到什麼限製作用了,因為所有的故事發生都源於最初的一念,即概念認同。根基一旦動搖,上層建築就無法立足。


靈魂從來都是自由的,鵝從來都沒有被放到瓶子裡面。要認證靈魂本是自由的,並不是要摧毀外在的一切束縛形式,因為這可能是一個歧途。靈魂只能回到自身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這意味著它必須要非常準確地繞開思維的陷阱和虛假動機,並戰勝對“失去”的恐懼。假如靈魂處在類似於鵝的處境,在困境中掙扎那它只有一個結果:痛苦地死去。但是這種死亡沒有意義,它不是自我拯救的方式,也不是靈魂的意願。


自我拯救的方式是讓頭腦以及它所代表的一切侷限和經驗臣服於靈魂的智慧引領。這意味著越來越多地意識到頭腦的侷限和偏執,越來越少地使用頭腦,越來越多地使用智慧。頭腦的價值僅僅用在日常生活具體的事情上就足夠了,但在自由這件事情上它起不到什麼作用。當你不再使用它會收穫業的地方,它就會枯萎。


頭腦不生就形同於死亡,但那不是真的死亡,而是涅槃。這時候死亡的並不是靈魂,靈魂是永生的。“死亡”的是身體和心智的感受,當身體和心智都進入“死亡”,靈魂就會重生。類似的,當個人經驗死亡,智慧和靈感就會發生。靈魂並不在一個物質性的時空裡面,這是一個無央之界,它本身並不在身體和心智的管轄範圍。所以靈魂在自我覺悟的那一刻,它意識到它一直都是自由的且永恆自由,不自由的概念是心智帶來的結果。心的止息也形同死亡,但那也不是真的死亡,而是極樂。


有一些古老的訓練要人去折磨身體,或者刻意控制念頭的發生,其實是不必要的。靈魂所在的維度和這兩者無關,它是無限的意識和覺知。能覺知心智和身體的是同一個意識,我們需要的只是變得對它們有意識,然後重建秩序。認出我們是無限意識,臣服和愛就會發生。


在證悟的當下,並不存在身體、心智、靈魂的區別。因為它們的本質相同。在涅槃裡,萬物一體沒有差別。心智才會產生差別的意識,靈魂沒有。所以,當鵝通過一種類似死亡的方式獲得重生的時刻,它發現瓶子本身也是虛幻的,束縛是心智創造出來的幻覺。在真實的自由裡面它不在,而虛幻的根本沒有力量。切斷了心智的根基就是釋放了靈魂。當靈魂意識到這一點,鵝就自由了,就出來了。


此岸就是彼岸。所以解脫並不是離開的意思,而是無處不在的意思,實相在哪裡它的影子幻象就在哪裡。確實沒有一個佛是真正進入涅槃的,因為他是無處不在的,在輪迴裡在涅槃裡。但是為什麼人要浪費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給影子呢?都是心智一直在波動的緣故。


死亡不是哀傷而是極樂的誕生,哀傷是無知的表現,因為愛的高潮因死亡的到來而達成。短暫地死亡可以通過頓悟的方式,但那不夠徹底和強烈,心智的根基仍然牢固,也沒有愛。通過給以意識足夠的能量和精細度,最後達到的死亡才是死亡的高潮,那樣的死亡才會足夠的徹底和唯美,這就是證悟。證悟就是在實相的世界休息,心智不但不毀壞它的屬性也變了,它服從智慧。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讓心智能夠放慢、停止、感受“死亡”的氣息,直到徹底轉變,智慧反轉。


在那之前,我們無法靠卑微的智力和軟弱的心靈去證悟。甚至我們都處理不好生活中的困惑和煩惱,把它看成靈性成長所必需的試煉,是為了讓我們的心智更有效率,以便加快我們成長的速度。這樣的理解會更有智慧。當我們內在準備好,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師父才會出現,把我們直接帶入證悟的道路。


 


新人類揚升意識:智慧的本體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智慧的本體 

(2020-05-18)


當念頭寂滅或被推翻,智慧的本體才會顯露出來,寂滅是三摩地的方式,而推翻是了悟的方式。只要能夠了悟念頭的“無我”性,念頭就會被推翻。這種推翻可能是暫時也可能是徹底永久的,徹底地推翻就是達到智慧的本體。這種“無念”境界有定和慧的成分,而不是一般的“沒有念頭”。要控制念頭意識就可以做到,但這卻不是智慧的本體,智慧要推翻的是念頭的“假有性”。念頭就是意識,意識就是念頭,所以真正來說不是意識推翻了念頭,而是智慧推翻了念頭的基礎即意識。智慧是超越意識的,它不是要壓住念頭不放,而是從實相的角度來根本上推翻它:它的假有性、暫時性、無常性。智慧的本體是實在、不可分割、超越時間和空間,當智慧的本體顯現,暫時假有的就不可能成立。


在有意識地覺知下,如果念頭是來自對實相的質詢或自發性的思考,這種念頭沒有對假有的認同和執著,那也是無念。如果念頭來自意識的分別或妄想,把個性“我”或“我的”認同實在,就是妄念。既然是妄念問題本身就是虛假的,通過虛假的問題不可能找到真實的答案。智慧推翻念頭的根本意義在於,無論何時何地,一個人都應該是有意識地自我覺知,而妄念將無法構成有傷害性和誤導性的。這時候代表實相的智慧才能夠作為一個前提條件,一切問題都將包含在實相的理解之內。只有在智慧的幫助下,才能真正認識意識和妄念是如何創造出困惑和幻象的,從而妨礙人心體驗真正的實相世界。


智慧的本體難以通過意識的想像來達成,它能找到的只是無窮的概念和問題的延伸,它所獲得的理解也是暫時和非恆定的。智慧的本體並不存在於相對的二元想像領域,沒有概念可以標註,也無法用“客觀事實”這樣的二元屬性來證明。通過覺知也無法認識它,因為覺知就是智慧的一部分,本體是絶對的單一性,它無法把自己分割成主體和客體的對立狀態。眼睛可以看見萬物但唯獨看不見自己,覺知也是如此,它無法瞭解它自己(的本體)。既然無法瞭解,除了體驗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可言說的了。但是通過覺知外境一切無常的變化,一切的無我性,就能最終確認在二元性裡面不存在任何智慧,二元性是虛假的意識表現。進一步,當智慧確認二元性非實有,除了本體絶無其它,那智慧的絶對性遍在就可以了悟。


但是本體並非一個實體,智慧也並非一個認識。本體更接近於“非有非無”、“o”的描述,智慧更接近於“不知”、“無知”。因智慧沒有概念和記憶,所以它不是知識。智慧需要意識建立一個假想對立面來投射才會產生作用。所以一個了悟實相的智者不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他知道的只是自己“一無所知”,但是在別人看來他卻有可能是“有知”或“無所不知”的。儘管智慧可以利用意識來表達某些體驗,但是他知道那不代表真正實相。概念和知識之所以被使用,僅僅是讓智力便於理解而已。


普通人和一個智者,在意識層級上可能被認為相差甚遠,但這僅僅是從意識的高低、清濁、深淺角度來說的,這也是可以從感受上直接獲得的認知。但是在智慧認識的層面,卻有根本的不同,意識能產生的智慧屬於有漏的智慧,它離不開概念和知識。有漏的智慧不是絶對的、非永恆的,因為意識本身就是智慧被侷限在形象當中的產物,從意識角度來說普通人有普通人的侷限,智者也有他的侷限,儘管智者的侷限顯然要小很多。但是一個活在實相當中的智者它的智慧其實是來自無漏的本體。智慧的本體無法去理解,它是經由體驗而獲得的整體認識。


從身體的角度,意識的中心被置放在“第三眼”的位置。所以第三眼既是意識和知識的源頭,又是回到覺知和本體的關鍵。當它向外看,它投射出世界。當它向上或內看,它連接著更高意識。要認識本體,它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是往外探尋,而是逐步向背景後退:意識——覺知——存在——本體。意識從第三眼投射出來,並形成世界的假象,接著意識把身體認同為“我”,於是有了主客的對立、二元和多元的分別,作為無處不在的意識本身被囚禁在小小的軀殼裡面,而作為意識的大我被徹底遺忘。這就是為什麼意識要意識到自己的大我,它必須先回到起點的地方,尚未向外投射意識的地方。一個沒有概念認同的地方,一個“我不知道”的地方,這就是自然狀態下的遍在覺知。從這裡開始。在專注力的幫助下,當覺知和感覺合而為一,那個永遠都在的背景就被意識到了,這就是智慧的發生。從實相的角度而言,並不存在所謂“開悟”這樣一件事,因為智慧從來沒有缺席,只是意識無法認出它的存在,智慧的出現並沒有“我”之在場,沒有開悟的“我”,也沒有可證悟的所謂“本體”,也沒有證悟的時間過程,最初就是最終的。這是真正的“原本合一”狀態。證悟是智慧認出了它自己的本來狀態。

 

智慧的喚醒純粹是自我覺察、自然升起的,並不是意識在刻意尋找它,也不是覺知作為主體覺知一個客體那樣的方式。不是有一個“小我”在了悟大我,了悟大我的就是大我本身。當大我意識到它自己就是目標,它已經如是存在,意識的概念認同就會不復存在。達到大我是不需要任何的條件預設的,需要的僅僅是簡單認出並記住它。但是這樣的直接觀點卻很難讓人相信和理解,即使智力卓越者也無法做到完全堅定。頭腦必須被徹底的說服或者妄念徹底被推翻,這幾乎是不可避免地反覆折騰過程,那些試圖從概念來認同它的人幾乎都發現自己再次陷入頭腦的僵化當中。在印度只有少數幾個後來成為“不二論”大師的人,才能夠直接從這個絶對“實相”要領入手。但這也不能作為一種標準來參考。


當智慧達到它自己的時候,所有時間的過程也會消失,時間中的奮鬥也成過往雲煙,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所謂的大我和小我、高我和低我的劃分在智慧上實質是不成立的,它只能出現在時間跨度的宇宙領域,用來暫時代表高和低的不同世界進化體驗。如果宇宙僅僅是大我所做的一個夢呢?那一切關於宇宙的概念和知識都會被推翻。雖然宇宙進化的方向是回歸到“一”,但這個“一”也最終被智慧所推翻。這種推翻並非發生在時間的跨度裡面,它是當下的自我覺察,是智慧在當下認出了永恆實在。它無法被一般的智力和頭腦所理解。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禪室問答錄:意識.心.無生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意識.心.無生 

(2020-09-07)



學生:

那個意識和心是什麼關係?


Yachak:

意識應該是思想創造的源頭,心是一切情感的源頭,但是它們都屬於“一”,都來自於“一”。意識和心都只能追溯到“一”,至於“一”之前是什麼完全超出了可理解的範疇。


學生:

那心智呢?我覺得它好像既包含心又包含頭腦的一些東西。


Yachak:

心智是思想和情感的一個復合結構。每個心智都包含不同的思想和情感特質,並以錯綜復雜的形式組合在一起,心智反映著靈魂經驗的成熟度。


Yachak:

意識的源頭來自哪裡呢?它從哪裡來?


學生:

如果以我自己的感受,我覺得是生下來的時候來的。


Yachak:

生下來之前它有沒有在呢?

 


學生:

我不知道,無可驗證。


學生:

你上午說的一個詞叫宇宙心,我覺得那個是意識的本源。


Yachak:

這個宇宙心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

我覺得宇宙的起源應該就是意識,然後慢慢分化,應該是意識自己也想發展。我現在只能感受到自己的認識,但是感受源頭我感受不到。我剛才說的那些,也是我自己看文章,然後我揣摩一下得出的結論。


 


學生:

我覺得意識就是業力。我覺得意識可能是靈魂的一些需求。靈魂本身上是不想所謂的來了又走,走了又來的。它想解脫,但是它有它的障礙,這障礙就以意識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個意識有可能是上輩子的,當然今生也會有業力,那麼今生祂為什麼解脫不了?祂的意識本身是沒法解脫,所以要去通過一個肉體,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靈魂想走,它為什麼不走還要來呢?它肯定是要依托一個肉體,並且他的解脫要依托一個肉體。


 


學生:

我覺得意識就是那個知。你知道。比如說我聽到外面聲音,一個是鋼琴的聲音,一個是汽車的聲音。其實知它只是聽到聲音,它不會去分辨,包括痛也一樣,它只是了知。但是沒有產生分別。


Yachak:

它的源頭來自哪裡?


學生:

源頭應該來自空性,空的本身裡面,意識還沒形成一個能量的時候,它可能還是在空的大的背景裡。


Yachak:那這個空性是什麼樣的空性。


學生:是什麼都沒有,但是又包含一切。


學生:我覺得知好像說的是那個在。然後它來源於道或者一或者源頭很多種說法,或者說知是空的一個用,你沒有知,如果你回到知也就回到一,因為沒有分別。


Yachak:基本上有一半是說對了。這個在,它的源頭又來自哪裡?


學生:這個沒辦法體驗。能體驗到就是開悟了。


 


Yachak:其實它就是沒有辦法體驗?當我們真正體驗到那個源頭意識的時候,沒有辦法描述。


 


學生:感覺上是可以是有任何可能。


 


Yachak:

只有那個源頭意識在體驗,不是我們自己以個體的方式在體驗,體驗者成為被體驗者。


Yachak:

意識有沒有中心?


學生:

它有一個本地化的設置。就是一個無限的源頭意識,然後植入到每一個有限的身心靈集合體裡面。


Yachak:

也就是說意識是無限的,可以這樣說嗎?


學生:

如如不動、沒有分別。


Yachak:

它有沒有中心?


學生:

感覺它在天靈蓋附近,然後一團霧蒙蒙的感覺。


 


Yachak:

這是意識還是物質?


學生:

片狀的。


Yachak:

你是說它是一個有形的東西?


學生:

它存在於人體當中肯定得有形,就變成有形的了。


Yachak:如果它不在人體當中呢?我想知道你對這個意識的感受是什麼樣的,你不要試著去理解。


學生:脫離於念頭身體之外的。


Yachak:

比如說我們外面聽到聲音,這個聲音是在我們外在還是在我們內在?


學生:

外在。


Yachak:

為什麼是你的外在?你既然知道意識是無處不在的,為什麼說那個聲音是在你外在?


學生:

是在身體之外意識之內。


Yachak:我們暫且假設這個聲音是在我們的意識之內,我們的意識是在哪個地方?意識它只是知而已,它的屬性是什麼樣的?既然剛才你們都承認它是無處不在,它是無限的,具體在哪個位置,它的空間性怎麼樣?


學生:就是無中心的。但是有一個慣性的有中心,是因為我們習慣了理解所有的身體以外都是外在的情況下,你感覺你是有中心的。


學生:只要聽到只要看到就在意識之內,想到了也在。我人在這,可能北京那邊也起作用,因為你在施加影響,很有影響力,你在對它實施的某種影響。


Yachak:那他的意識跟你的意識有分別嗎?


學生:意識本身可能它是沒有所謂的分別的,因為它是零,它是道對吧?道是不可以通過比較來存在的,它是獨立存在的,但是如果它獨立出來,你可以拿到它,作為我的理解,這變成我的意識。


學生:因為它不能說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因為存在的對面是不存在的,意識是超越了存在和不存在的這兩個概念,你不能用別的來定義它,要不然它怎麼能叫空。


Yachak:意識是不是從空裡面生成的?它有沒有一個中心?


學生:沒有。中心也是相對空間才能談,它也沒有遠近,只要是對立的、二元的,就跟它沒關係。它就是在這個之上的,你都不能用任何的東西來定義它,能定義的就不是它。


 


Yachak:那它有沒有個體?


學生:我覺得應該有。因為他有個體意識才有集體意識,對吧?就是站在物質世界裡,我覺得它就是一種能量,能量無處不在,然後在大的能量場裡面,每個人的意識又算是一種能量的。


Yachak:假如這個說法成立,那是不是和它剛才說的空又有衝突。比如說既然所有都是空,那怎麼可能還有所謂的個體,所謂的整體?


學生:

你剛才不是說從空裡生出的意識,意識是一,有一就有非一,所以就變成了往下分化的東西,一分化就有了個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Yachak:

假如意識本是空的,那它在創造什麼呢?如果它是空的,怎麼可能創造一種東西?


學生:

比如說如果空把它理解成以太或者能量,那它想變什麼就變什麼。


Yachak:

就是說這些創造都是真實存在的?


學生:

也不是這麼說。創造的東西本質上也跟這個意識是一樣的,它都是一種能量,不同的能量就相當於DNA一樣不同的排列組合。


Yachak:

這個能量能不能等於空?或者說能量是不是也是空創造出來的?


學生:

是的。


Yachak:

那這個物質的本質是什麼?是不是空?


學生:

就好像所有體驗到這些都是為了讓你認識空它其實是什麼?因為空你無法去認識它,也無法去描述它,你只有經歷了所有的或體驗到所有的一切,比如說都是生滅無常的,然後你才能夠就是說會皈依或者就是說認識到空,通過這些方式能夠讓你認識到空是什麼,通過不空的東西來認識空,那也不是空。空是因為有不空,所以它肯定不是空。


Yachak:

其實我們都理解空生萬物都是從空來的,但是我們不理解,所有創造物和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還有一個“無生”是最難理解的,幾乎是不可能理解。不生不滅的空性只有見道才略知一二,但那也是通過體驗到的方式。

“無生”在當下裡面它是怎麼樣的?你們只是了解有一個創造源頭,能量也好,意識也好,物質也好,都是從空裡面創造出來的。但是這一切卻又是自然發生的,沒有一個主宰者。


我們再來思考一下空是不是超越時間的?超越空間的?宇宙是在時間裡面嗎?是在空間裡面嗎?


學生:是的。


Yachak:

其實這就矛盾了。既然我們說絕對的它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但是我們現在感受它的創造物是在時間空間裡面,他們的本質應該是不一樣的。


 


學生:所有創造物的本質應該都是一樣的。


 


Yachak:對,是一樣的。既然這些整個宇宙整個意識整個維度都是由空創造的,它的本質應該和空是一樣的,你不可能是兩個東西對吧?它為什麼會有時間和空間存在?


 


學生:方便法。並不存在時間空間,只是個工具,就跟我只是個概念,為了方便體驗交流用的。


Yachak:那意識有沒有概念?


學生:意識當然沒有概念了。


Yachak:有概念的是什麼?


學生:

有概念的是頭腦,就本身意識這兩個字就是概念。是頭腦給它取的名字叫意識,然後我們是無法解釋它到底是什麼,只能說他的意識就是空,空是什麼,它就是空,除了空它啥也不是。你沒法解釋了,越解釋就越錯了。我們現在解釋這些事都是通過語言、文字、圖像,這些東西都是頭腦的東西,對吧?概念都是起的名。然後這些東西肯定是超越這些東西,你自然無法通過這些東西來解釋。


Yachak:

不管我們說什麼,其實我們要明白這個東西確實是不可思議,但我們可以去用一些概念去描述它,但其實它的本質是不可思議,因為概念會束縛它,概念無法正確描述超越性。但是要認識源頭及其本質才能糾正一切意識觀念和形而下的扭曲,矛盾的是如果不糾正這些扭曲我們也無法認識源頭。

因源頭的無始無終存在而創造的這一切游戲本來就是處在極樂、圓滿和無生當中,一切的磨難和受苦都是意識被嚴重扭曲的結果,一旦被扭曲,認識自我的游戲就顯得漫長無期了。


學生:你的意思就是說道生一,把意識生出來之後,就是為了讓它分化去認識自己是嗎?


Yachak:對,去認識它自己。你想像一下,假如你是無形的一個東西,什麼都不存在,你除了意識以外什麼都不存在,什麼物體都不存在,宇宙也不存在,身體也不存在。在這種形態之下你怎麼認識你自己?根本就不可能認識自己。但是分化意味著表面的分離,意味著相對性,意識的創造導致有意識的地方就有無意識,所以潛在的無明影子就注定要扭曲實相。


學生:

到底是誰想要認識的?


學生:

我覺得意識那個道也是圍城,它什麼都有了,然後他又覺得自己無聊了。


Yachak:

所以萬物的產生它來源於一個衝動,姑且叫做心血來潮,我想知道我是誰。就像一個睡了很久的巨人醒來突然產生的一念,但這一個衝動在一個無限平靜的海洋裡面掀起了波浪,這個波浪就慢慢的分化出許許許多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個體意識。進化和下降開始了,但它只是發生在海洋的表面。


然後造物界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就是通過意識的想像。比如說你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一個黑暗裡面,你感覺不到你的身體,感覺到有一個我在,但是你可以想像,想像有光,光就出現,你把自己認同為光;想像有萬物,萬物就出現,你把自己認同為萬物。作為源頭最初的個體化意識,它擁有巨大的潛力來創造這一切,當然進化在時間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既然是想像創造出來的,這個東西是真有還是假有,那顯然是可以理解的?你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想像出來的東西,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存在呢?


學生:

但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其實還是困在個體意識,就是水滴意識裡的,比如說我今天打坐的時候,因為我有一個理論就是你閉上眼睛其實都不存在,都無限可能。對於未來來說,然後我就想像自己不在這個空間裡什麼之類的。但是那邊有個個體意識他打了個噴嚏,我突然就沒法相信自己是在一個山頂上什麼的。


Yachak:

其實還是落入我們這個相對意識裡,還是個二元分別的意識,還不是一的意識。在一的意識不是說它不存在,它還是存在,只有你沒有感覺到那種分別,所以也等於不存在。


學生:

沒有感覺到分別心是覺得自己的意識裡面的另外某個地方打了個噴嚏嗎?


Yachak:

你還是陷在一個概念裡面,就沒有完全把這個概念完全剔除掉。比如說你首先有個概念,我存在,它存在,有一個打噴嚏這樣一個現像存在。假如這些都是一個概念,對立起來的分別,如果我看到的只是本質,它是一個空,它不是一個現像,或者說現像本身就是一個空。


學生:

你說的意識到底是不是從空裡來的?遍布虛空的意識到底是不是從空裡來的?一也是從空裡來的。


Yachak:

我們可以說是從空性裡來的,不是虛空,是空性,是有存在性的空,不是我們說的虛空,空間的空。是究竟的空,非空非有、超越兩邊的真正的空性。


學生:

空跟你說的空元素的,以太的那個空是兩件事吧?


Yachak:

空元素也是它創造的,它是絕對的。


 


學生:

空性跟那個意識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Yachak:當然是一回事。


 


學生:

為什麼說道生一,一生二,你看一跟二不是一回事,現在成了道跟一是一回事。


Yachak:

意識是從空生出來,它本質不就是空嗎?比如說你生出個小孩,這個小孩不就是個人嗎?他肯定是人了,他不會是其它東西。


學生:

我們能體驗到的最高,只是意識了。意識是一,那就不應該有道這個東西,為什麼要起個名它叫空,我們直接說意識不就好了嗎


Yachak:

因為在意識之上還有個超越的東西,超越意識。如果用一個概念的話,就是空性。它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讓你們討論這些東西就是讓你們在實踐中理解如何達到源頭,不可思議、絕對不可分割、無生無滅、體驗者和被體驗者是一,明白這些就快悟道了。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新人類揚升意識: 心靈幻象阻礙靈魂極樂。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心靈幻象阻礙靈魂極樂

 (2017-11-04)


極樂,是對靈魂之完美存在狀態最恰當的闡釋。極樂也是對生命實相的神聖臨在之邀請。靈魂有多深邃,極樂就有多迷醉。讓靈魂無法體驗這種“清醒迷醉”的,不是靈魂不渴望,而是靈魂在這個物質世界裡面被緊緊捆綁。


物質世界能給人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體驗,這些體驗帶給人一些快樂,或很多快樂,甚至可能有時候會讓人亢奮。但是快樂總是易逝而短暫的,因此尋求快樂幾乎就是物質生活的本能需求。這種對物質生活的依賴和上癮甚至會伴隨到一個人靈魂蘇醒之後。哪怕靈魂已經決定回歸它真實的家園,心也還不習慣屈服。這個不願屈服的心就是我們所說的心靈幻象。


心靈雖然能夠擺脫掉一些物質的誘惑,傾向於精神層面的豐富和發展。這種豐富和發展帶給人喜樂和自由。但是它仍然無法和靈魂的極樂狀態相比。如果喜樂是湖水,極樂就是海洋。心靈可能從文化藝術、興趣愛好、社會公益、宗教信仰、靈性體驗來獲得滋養。但這並不代表一個人就能獲得心靈的最終平靜。


唯有讓靈魂徹底從身心的系縛當中解放,它才可能達到一個完美的狀態。如何知道它是完美的?


如果靈魂可以完整的體驗它自己,不受任何時空限制。它就是完美的。如果靈魂沒有被心靈的暗影所遮蔽,完全綻放它的光芒,它就是完美的。如果靈魂感受到自己和周圍的實相世界沒有分離,它就是完美的。所謂心靈幻象,就是一刻不停圍繞著我們展開對話的心靈影像。這些就像意識流一般,這些意識流可能很粗重也可能很精微,卻構成一道面紗,足以讓靈魂的光芒無法散發出來。




心靈幻象來源於:

物質生活帶來的印象。物質生活的頻繁,導致人心不斷相互交換印象。在心靈層面留下的印象越多,所形成的潛意識干擾力量就越強烈。它會分散心靈的注意力,以至於無法專注更高的心靈層面。對過去記憶的沉溺。對過去已發生事情的過多沉溺而非理性思考。這同樣會不斷消耗能量。限制性的思維干擾。物質現實、二元對立、自我動機的角度來思考人生問題。限制性的思考會降低頻率。擴展性的思考會提升頻率。


內心戲。帶有情緒、情感和相互衝突的成分,通常是潛意識當中懸而未解的諸多生活問題、情感問題、業力展現。心靈的幻象幾乎是無法停止的。除了在深眠和三摩地的狀態。真正的重點不是如何停止它而是認識到我們在不斷追隨和認同它,這才是讓我們出離幻象的關鍵。


當一個印象被諸多的相似印象投射於外,於是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我們自己認為的世界。這就是幻象世界的由來。幻象世界就是靈魂無形的囚籠,它讓靈魂無法超然於身心之外。


幻象製造出固定的反應模式,讓心變得僵硬和機械化,無法獲得自由地思考和行動。受束縛的心常常采用恐懼的方式來獲得平衡。幻象無法停止,但心可以通過減少欲望,不作為或者停止對幻象作反應,從而避免制造出更多的幻象。為了獲得心的自由狀態,不對好的印象或壞的印象產生評判和執著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意味著不停留於記憶當中,也不沉溺於幻想。


讓幻象越來越少,越來越減速,越來越無效。這才是面對它的正確方式。也是心獲得對靈魂專注的方式。心一旦獲得足夠的專注,就有可能被靈魂本有的光芒所吸收。要想在地球這個地方保持靈魂的高頻狀態要比在河邊行走又不濕到鞋子還難。但是它並不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除非達到讓心止息。


心的止息就是幻象的終結。雖然生活本身並沒有停止,心卻實現了幻象的脫落。一旦心從幻象中抽離,靈魂的意願就會降臨。心的止息不同於心的封閉,其實它是被靈魂的力量所牽制。但是心的慣性是不容易屈服的,這意味著最後的掙扎和決鬥,是要過靈魂生活還是回到幻象生活?我想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新人類揚升意識:覺醒中的個人命運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覺醒中的個人命運 

 (2017-11-06)


命運這個詞似乎不應該放在覺醒的範疇之內。但是有些事情是逃也逃不掉的,如果這些事情的發生是靈魂必須要面對和淨化的東西,或者必須要學會的一些東西。沒有誰喜歡經歷一些不如意的挑戰,但是命運法則不是根據人的喜歡或不喜歡來安排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只要通過意願、祈禱、燒香、預測就可以避開這些事情。那我們就應該過得像神一樣。


如果覺醒僅僅是讓人過得好過得舒服,更加迷戀塵世的東西。那神也不會喜歡的,這樣神的國度和無限珍寶就沒有人繼承。認為覺醒了就可以不需要經歷太多磨練和挑戰也是很天真的想法。害怕挑戰本身就是一種需要清除的恐懼。人在世間生活修行不是專注一極,而是包容兩極。但是除非從靈魂的角度來看待兩極的人生,了解靈魂的目的和意義。不然就有可能出現曲解,給自己帶來更多的人生痛苦。


我們無法改變哪些事情會發生,我們只能決定如何看待這些事情本身。


不過通過不斷的靈性努力,是可以改變一些未來的走向的。可以讓生活環境和關係變得更好。但是來自過去的命運種子通常是不會改變的,只能被消耗和體驗。我說的命運不是那些災禍的東西,而是決定你今生是否成功的東西。


在這些個人命運裡面,你通常是沒有選擇余地的。你認為你在選擇的時候其實是命運在讓你這樣選擇。因為我們的每一個想法和外在的每一個生活變動,都處在一個大的背景之下。這個背景就是地球、太陽系和銀河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就如同一粒微塵,所思所想怎能不受大磁場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我常常在某些場景之下會突然感覺以前有過這樣的記憶。也許是在夢裡面也許是頭腦的一個閃念。這也恰恰說明這些場景和生活是注定會出現的。


人的命運並不完全由於此生性格,更多是心積累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很古老很久遠。在古老而久遠的輪回歷史當中,人不會只有一種性格。這些心內的東西是注定要釋放出來被消耗的。所以從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好壞對錯之分,關鍵在於如何從靈性的角度來看待它們。這樣才能發現這些事情發生的意義是什麼。

 

但是由於人本性中的傲慢和自視過高,可能會錯過學習的機會。會給自己很多理由和借口。如果人能謙卑一點,善於自我總結,一個人的成長速度一定是很快的。


成長越快挑戰也越頻繁,這不是什麼壞事,而是煉金的過程。就連關系的分分合合也是逐步深化去除雜質的過程。一個人的強大並不表現於外在所擁有的,而是他內在的堅強。堅強到可以不受任何事物的影響,不管是得失榮辱還是什麼生活的改變。


所以無法從一個人外在遭遇的命運來評價一個人的靈性高低。有些人可能很受眾人崇拜、名利雙收。但這個和靈性高低也不沾邊。這些是一個人過去積累的結果,不全是今生積累的結果。真正的靈性高度來自堅強和超然,堅強面對命運,超然於苦樂。不為生死悲歡所動。


在人生這個盛大的遊戲場裡面,誰是成者誰是敗者?只有死亡到來那一刻才可以知曉。生命真的很短,不應停留於滿足、安逸的生活當中。沒有努力就不會有成功,有挑戰的人生才是成長最快的人生。特別是在這個世界和個人深入釋放業力的時刻。


 


 

新人類揚升意識:看到生活的神聖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看到生活的神聖

 (2016-10-08)


去到一個寺廟、一個教堂,去到一個有著特殊能量的地方,多多少少給我們一些神聖感的體驗。坐著、傾聽著,讓時間從茶台上順著茶水流過,如果沒有特別要高聲探討的事情,內心就會很平靜。在那一刻靜默的神聖就會升起。神聖感不見得就是環境和氛圍帶來的,對一顆平常的心來說,就算做著一些看起來很神聖的事,如果沒有內在的寂靜和優雅,一個人也會從自己的經驗投射中破壞掉它。只有當你不帶著任何宗教色彩去看,不帶著屬於哪個系統和教導的眼光去看和感受,並且也不樂意強加給人一種“神聖感”的自我經驗的時候,那一刻的神聖才是真實的。

 

神聖感就像我們的“自然神”,既是自然也是神。自然就不應該局限在任何形式當中,神就應該是充滿萬物,無處而不在。它不可能通過一本書、一個形像、或者其他人來告訴你。因為它不是時間裡已經編排好的故事,讓人翻了一遍又一遍的記憶和經驗。神聖只有在一個活生生地、沒有任何經驗執著地、內心寂靜的心靈中得以傳授。那時候神聖感是內顯而非外來的,那一刻是可以觸摸的,不是和你分離的一種東西,或者需要努力去找尋的一種東西。我們終日尋找,a-b-c-d地一步步展開,似乎成長就是像上學規劃好一樣。


其實一切都因為你內在沒有自然升起的神聖,才費盡曲折。你無法去指責一個習慣於循規蹈矩、一成不變生活模式的普通人,在他們內心只有痛苦和無盡的生活瑣碎。這樣的平庸和空洞,以致於神聖在他們眼裡變成了一尊與世隔絕的雕像。

 

平庸不是平凡,平庸是世俗的;平凡是一種心境,樸素得就像四季的輪換一樣。當平凡的心和四季的韻律和諧共存,自然生活帶來的神秘和存在感本身就是一種神聖體驗。在這種感受中,時間是無窮無盡的,平凡的生命是不足掛齒的,內在的匆忙是毫無意義的,但是有一種東西是永恆的,就像心靈的故土一樣,永遠在那裡靜靜的等待著。


神聖總是絕對的,當你擁有它的那一刻,你就會自然明白。但是生活中所有事物都是相對的,時間是相對的、物質是相對的、心情是相對的、思想是相對的,命運是相對的。在相對中怎麼可能有絕對?所以在有形和變化當中不可能找到它的蹤影。

 

但是相對的對立面就是絕對,因此它無法離開相對的事物而存在。因此要活在絕對當中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看到一切的相對都沒有什麼實質的存在感和神聖感,心靈就會退回到背景當中。背景變成主體,主體變成背景。當神聖變成一種切實的體驗和主體感,那生活的一切才具有根本的意義。不然,生活的所有追求都不比死亡來得更解脫和現實。


唯有一個看到神聖的人才會覺得,生活不是一種開始和結束,生活是一種自然。因為自然才具有神的形式,而神具有自然的平凡本質。神就是這一切生活,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在相對物之中隱藏著它的無限神秘。時間感是多麼巨大的一個謊言,它讓我們覺得“從一件事到另一件事”,從“一個願望到另一個願望”、從“一個目標到另一個目標”就是生活。事實是沒有比這更平庸和膚淺的生命觀了。


一個活在生活神聖感的人是可以充滿享受生活的人。既然拋棄了心理時間的衝突,既然看到欲求、分別、評判和愛憎讓我們迷失於相對事物當中。那一切都會隨緣而住,沒有任何需要操控、強迫和壓抑的。盡管生活層面還是一如既往的平凡,但是內在卻是神聖的寧靜生活。絕對永遠都是絕對的,所以不可能有迷失存在在背景當中。你不可能從一個人的外貌和穿著以及自我經驗當中來判斷一個人的神聖感,因為越是擁有內在神聖的人越不活在形式裡面。如果你的心足夠寂靜你才能感受到那種自然升起的神聖早已存在於你、我和他之間。


所以為什麼親密關係總是那麼難以相處,總有許多功課要做?因為只有在非神聖感當中才有你和我的的對立感,而對立就造成了占有欲和分離感的心理衝突。我們對關係的渴望僅僅就是渴望我們自己的完整和神聖。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新人類揚升意識:打坐是必須的嗎?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打坐是必須的嗎?

(2016-10-08)


我們知道佛陀開悟之前在一棵樹下坐了49天,這靜坐不是一般的禪坐,而是涅槃的三摩地狀態。當這個涅槃達到極致的時候,真空變成萬有,至高無上的本性被完全證悟。不要說在涅槃狀態待上49天了,實際上要體驗到那“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涅槃境界都非常不容易,因為那意味著你的能量體需要完全處於一種高速振動到幾乎停止的狀態,除了完全融入光明而體驗到的絕對凝定、祥和、堅固、不動之外,不會有身體上的昏沉、散亂、疲乏、游離狀態出現。


這意思是涅槃是一種高度恆定地覺照狀態,如果你不是在覺照,那麼你就是處在無意識的黑暗當中,因為無意識才導致你生存在無知無覺和麻木、慣性的各種模式當中,所以生活變成一種持續的時間衝突,或者恐懼、焦慮、壓抑、沒有快樂、思維遲鈍等等。當然,我們不需要達到涅槃才可以產生覺照,在生活中稍微用心一下,我們也能做到去覺察我們的身體、思想、情緒以及周邊各種細微的事情,以便能夠及時地回到內心的安定當中。


我們無法想像佛陀的境界,更不會認為僅僅坐在那一動不動49天就可以成道了,而忽略了在此之前他所經歷的六年苦修以及內在的心路歷程。不過這種苦行確實是自古以來打坐修行的典型例子。就算是傳遞心印的禪宗鼻祖達摩也不例外,也是在山洞中面壁九年而化虛入道的;更不用說道家的修煉了,從築基完成開始也是需要十幾年的日夜用功。還有儒家的“正危襟坐”都是需要一種靜坐的功夫。


當然打坐並不限於雙腿緊盤,打坐其實只是進入靜心和冥想狀態的一種方式。有些人可以睡著靜心,有人可以行動中、專注事情中靜心。還有人通過直接進入覺知和觀照來獲得靜心狀態。只不過打坐是最普遍和基礎的方式。當現代人已經完全依賴科技的力量和習慣物質的豐富以後,瑜伽士那樣的修行似乎顯得太過辛苦和困難。加上很多或真或偽的大師的方便法門、現代技術。似乎讓人有一種意識上的錯覺,就是說不定有一條頓悟捷徑呢?又或者古人的修煉體系是走高難度的,而與現代人的隔閡太深了。現代人只要過得內心安定、快樂就足夠解脫了。


比如克利須那穆提曾說:“真理是無路之國”。這聽起來確實是正確的,任何自我的努力都是在自我的意識範疇之內,如何可能超越自我?但那其實是從明心見性的起點來說的,而在明心見性之前沒有必要的方法或者過程嗎?顯然,我們可以從能量上先接近那種狀態,然後慢慢放下一切自我的捆綁。總的說起來,沒有人不是通過觀照或者提升能量振動達到一定程度而明心見性的。


事實上,有智慧的人並不想高談闊論太多技巧的東西,雖然那是實實在在的。除了避免讓人過於追求心外之物以外,還有就是能坐下來認真打一次坐也是需要一些條件的。所以有智慧的人不刻意讓人去打坐,但是你准備好了,你應該或者自然就會去學習打坐。這是因為,當你還是煩惱垢重、心事重重的時候,打坐對你沒有意義,你也許更應該借助一些方便或現代技術,先去除你的思想和身體負荷。


當你忙碌於生活的物質保障,你也不需要打坐,因為你很可能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當你還很年輕,對豐富的物質體驗充滿渴望,對修行的理念也不是很懂,你也不需要打坐。因為它不比玩電腦、打游戲或談戀愛更來得有樂趣。當你對人生的和世界有了消極的心態,你也不必打坐,因為你有可能沒有覺察到你在逃避你自己的現實生活。但是,當你開始了你的靈性旅程,減少了很多身心負荷,又對解脫產生了渴望和信心,那你應該學習打坐或者任何可能的靜心方式。

 

當你脫離了舊系統的控制和奴役,又安頓好了自己的新生活,你應該學習打坐。當你有很多時間,沒有太多身心壓力,那你更應該持續不斷的靜心或打坐。因為如果你的身體很弱、情緒負荷很大,就算覺照可以升起也沒有什麼力量。但是有規律的打坐卻可以經常讓你獲得內心的平靜,身體的穩定。最重要的去提升和喚醒你的靈能,這個靈能作用在你的脈輪系統,特別是眉輪就會帶來不間斷的覺照。

 

而通過覺照我們才能看清一切真相,看清無明,看清我們的心被什麼困住了。同時,讓能量體保持在較高振動,我們的洞察力會變得更敏銳。定力會變得更為穩固,情緒和煩惱更容易轉化。有了這種定力和覺照帶來的智慧光明,那麼時候到了,明心見性、證悟涅槃就會發生。打坐並非要鍛煉我們的身體,因為它並不是像吃食物或者健身鍛煉一樣帶給身體能量和活力。它真正要做的是喚醒和積累靈性能量,靈性能量就是生命的拙火、覺照的光明、宇宙能量的混合。

 

沒有這些就無法超越身體而達到較高層面的意識狀態。所以,人們並不知道剛開始打坐避免昏沉和散亂是多麼重要。往往一到昏沉狀態就急著下坐休息睡覺,這等於沒有任何修煉。只有當身體的陰氣引起的昏沉過後才是真正地開始修煉。在那個狀態,你是非常清醒和覺知的,能量體也很充沛,你應該盡可能多地呆在那裡。

 

打坐並不需要太多技巧和口訣,太多和復雜的都是哄人的,因為作為入道的方便沒有必要弄得那麼復雜深奧。你只需要毫無條件的放鬆就可以輕鬆達到入靜狀態,或者注意你的呼吸,觀照好你的頭腦幻影,再堅持熬過昏沉。當你感受到了一點打坐的妙處,你才會堅持做下去。當你的靈能喚醒,它會帶著你往前走,你只需要配合它。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我們的下一步成長階段是什麼。會如何展開,也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那麼這時候就珍惜好每一個當下吧,把打坐、靜心、觀照當做家常便飯一樣,融入你每一日的生活,我想你會感受到精進修行帶來的力量和樂趣。


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

新人類揚升意識:入定和自我療癒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入定和自我療癒 

(2018-02-03)


在所有的自我療癒方法裡面,入定帶來的效果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入定得越深,就越容易清理內在的混亂和創傷。不過療癒的真正目標並不僅僅是釋放和清理,盡管這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療癒最終的潛力是要達到愛的頻率,有了那種無分別的愛,超越情感的愛,所有的負面情緒、傷痛記憶和評判的心念都會溶解。入定作為一種療癒手段並非一種強制性的行為,但是如果不經努力,想要自然入定也是不可能。


想要通過釋放創傷來達到愛幾乎是不可能,至多也就是寬恕和平衡。想要通過分析和抽離達到愛也是不可能的,至多也就是認清了事實。但這個事實是停留在二元對立的事實。而通過情感的努力來達到愛,除非是在沒有任何欲望動機的情況下。有時候我們把人道主義、兄弟情誼當做愛,但那並不是愛。愛的頻率是極其精微的。在現實生活領域的幻像投射當中,很難找到這種頻率。愛的頻率裡面應該包含著純淨的意識、寂靜的心緒、慈悲和喜樂的氣息。通過思慮無法達到純淨,通過意志和精神也很難達到寂靜、慈悲和喜樂。只有在入定當中,當一個人不再需要努力的時候,也不再需要思慮的時候,才是愛的開始。


入定是有層次的。不同的層次和療癒的過程相互吻合。在初步的入定裡面,身體是不活動的,但是頭腦是活動的。身體的不活動和放松有利於調整內在的氣息,讓一切內在緊張得到釋放。頭腦的活動則是對這些內在釋放有一個認知過程。這個認知過程相比一般狀態下的認知更專注,同時在入定當中意識的注意力是單一和清晰的。在入定的第二個層次,身體和大腦都進入到沒有活動的狀態。所有需要療癒的問題和身心方面都被吸收進入能量的和諧場域裡面。在和諧的統一場,不和諧的頻率就會被糾正和疏導。


在入定的第三個層次,能量的緊繃狀態開始緩解和釋放。同時身體意識和自我意識消融。本質的療癒開始發生作用。這種狀態下,當你不站在身體和自我的立場來看待問題,及和其他人的糾纏、煩惱,你就明白了業力模式。你就能夠理解包容一切事情。在一些深度心理學裡面,業力模式是最主要的觀察對像。但是要打破業力模式卻絕非容易。因為那首先需要一個完整的認知,然後在沒有混亂頻率的煩擾之下才有可能。理性上認為的解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解決。身體和大腦都是業力的一部分,一個人怎麼可能完全打破它們?


真正要做到就需要通過入定去觀察,業力模式是由什麼維系的。如果放下自我意識是否還能存在業力模式,所謂自我意識是否經得起觀察。在愛的頻率裡面自我意識是否可以存在。一個人需要超越身體和自我意識才可能做到真實的觀察。從自我意識出發的觀察不會有完整的客觀性。就算一個人可以靠經驗和謹慎態度避免出現過去的錯誤,但是在努力避免事情發生的同時又可能關閉了一些其它東西和可能性。


入定的第四個層次,愛的頻率自然流淌地狀態。這時候意識不再關注自己以及自己的問題療癒,因為在此狀態沒有什麼要療癒的自我,心靈是自我滿足的。在這裡更關心的是與其他人關系的療癒和圓滿,因緣取代業力模式的觀點,在業力模式裡面,事物觀點是沉重的。在因緣裡面一切事物是因緣聚合、緣起緣滅的。達到更真實完整、更有愛的關系處理方式,那就是沒有將自我意識作為主體的方式。主動去糾正曾經被濫用的自我意識。傷害與受害的分別、對立與衝突只有在這個入定層次才能得到深刻調和。


我們很可能在療癒的第一個階段,分析和思考浪費了太多時間,卻收效甚微。在這個階段發展出龐大的心理哲學和療癒方法,都是停留在頭腦的層次。就是因為我們不敢進入自己內在更深、害怕失去自己。但是越是喧嘩的東西越停留在表面,越沒有太大價值。如果進入內在不夠深,就無法將問題的根源連根拔起。從而讓事情有不斷重復的可能。這就是業力模式,在某種程度上自我很依賴這些,因為在裡面自我感受到某種執迷帶來的上癮。而上癮會成為一種心靈的麻醉快感。


療癒在本質上是為了獲得內在深度的和諧與平衡。但是在達到這些和諧與平衡之前,人應該誠實而認真地看到內在的各種強迫和上癮症。好比做切除手術總是令人疼痛的,但是不切除將來的隱患會更大。真正意義上的入定,並非就是坐著不動,雙目閉上。入定是心靈不受塵擾,不受感官意識的左右。是與內在深刻的連接感,有一個主導的中心,但這個中心並非自我意識。而是風暴的中心,那裡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但卻是最穩定和平靜的。


入定也只有那些已經不再渴望從外界體驗中尋求刺激的人才會尋求。只有渴望愛而非自我意識的人才會尋求。自然的入定是本來的真實狀態,只是受到外界的各種干擾、思慮以及長久積壓的情緒而無法展開。當把這些影響沉澱、釋放,就是入定的狀態。


禪室問答錄:圓滿修行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圓滿修行

 (2021-01-30)


學生:

其實在各行各業有一些很出色的人物,他們可能也沒有特地去修行,但他們活出來的狀態,其實也是很接近真理的一種顯化,可能各個領域都有一些很出色的人,比如像xxx等等,他們可能並不是個修行人,但是他們活出來的那種狀態,可以達到很多修行人認真地在那修半天也修不出來的那種狀態,那這一類人就是說他們如果沒有正兒八經地走這種有意識地修行之路的話,他們能達到最後的終點嗎?


Yachak:

任何生活方式都可以成為修行的載體,關鍵是看他是否活出了他內心的真、善、美、純。如果他能把這些面向做到極致就能走到終點。就像一個人能夠把他所愛的對像當做神來愛,那這種愛就超越了世間情愛,而達到純愛。而純愛就是神、就是上帝。修行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世間的,一部分是出世間的。世間修行是我們初步認識真、善、美、純的渠道,但只有世間的修行是不圓滿的,它不過是永恆生命真相的一小部分而已,它也沒有超越二元性。如果沒有超越二元性,所謂的真、善、美、純就是個人的,主觀的,相對的。它無法達到極致,因而就不可能圓滿。人不可能僅僅滿足於做“兩條腿行走的動物”,人必須蛻變成另外一種生命形式才能在無央的法性中自由翱翔。這種只關心物質現實的存在方式,並不是生命的終極。


能夠不被社會環境所影響,超然於個人命運,這樣的境界是所謂儒家的聖人;能夠清心寡欲、遠離世俗名利這是有道之人;能夠不為個人目的、無私服務大眾這是菩薩心腸。但這是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多數人的存在狀態只是在盲目地尋找一種生活平衡而已,物質和精神、工作和玩樂、個人和家族、積極和惰性等等。但是這種停留於表面的理性平衡不足以活出內心真正的自由和灑脫。命運是無情的殺手,時間是死神的侍者。沒有人可以逃脫得了這兩種嚴酷的法則。人性的諸多弱點是一種潛伏的炸彈,隨時可能在特定的條件之下爆發,讓表面的理性平衡灰飛煙滅。人要過得舒坦,必須要有一顆平常心,看得破、放得下,但是整個集體意識都不容許你活在這種“自我”和“隨性”當中,要一直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從容實則很難。


比如說一個平常看起來很鎮定溫和的人,也會因為某一天跟人發生衝突,而損害了自己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修為。這說明基於社會生活、情感關系、個人信念而建立的道德規範其實是不穩定的。再比如說我們學佛法,我們學道的智慧,它是一種出世間智慧的結晶,這種智慧能夠消除一個人內在各種根深蒂固的習氣。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羅漢,你不管怎麼罵他,怎麼朝他扔石頭他也不會生氣,他不會反擊你。這說明他修的定力是非常高的,內心有真實的智慧,嗔心已然熄滅。普通人是達不到的,即便能夠不發作也會有壓抑自己的表現,這些都會給心靈留下印痕。這種普通人不僅僅是指一般人——不管他的表面作為和身份如何,也指那些表面好像在修其實沒有修出什麼成果的人。


世間也有一些思想高尚的人,心地善良、純潔的人,但如果他們沒有接觸出世間的法,他們還是不可能獲得真理,不可能獲得心的圓滿狀態。但是如果讓他們來接觸出世間的法,他們修行會比較快,因為他們的障礙較少。


不可否認最終每個人都會去追求生命的圓滿、更高的意識層次,這是一種潛在的靈魂衝動,特別是在物質層面已經獲得成熟體驗的基礎上。有些人對目前的現狀很滿足,但是不代表將來不會改變,只是機緣未到而已。在二元性的人世體驗裡面,需要獲得足夠的相反經歷一個人才會充分覺知到靈魂的受縛狀態,並產生回歸統一(非二元)的渴望。 即便一個人此生並不對任何出世間修行方式感興趣,但是當他體驗完可以體驗的人世對立面之後,他還是會慢慢走向更高的意識。那時候出世間的修行知識和形而上智慧就必須被學習和掌握。


所以他們也是有機會解脫的,不過相對於專注於走系統化的靈修道路來說要曲折一點。因為二元體驗有時候是個誘惑和陷阱,讓人困在過去的模式當中無法自拔。體驗也會被創造出更多的形式讓人麻醉,遺忘內心的真實感受。在沒有獲得真理的認知之前,心就不會達到圓滿,它缺乏力量,不足以祛除無明的黑暗。真知就是大道,他不了解這個真知,他只懂得世間的法則而不了解天道,或者他了解天道但無法完全活出來,都是心不夠圓滿的原因。他也許有機會去到一個很合適他修行的地方,可能不在地球上,那時候他才開始修這個大道的法。如果我們修習的法是從一、從源頭下來的,一層層的下降過來的,我們就可以更快地回到源頭,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它也是一種經驗、一種智慧的結晶。


學生:

您是說比如說他們這一輩子如果真的就是沒有接觸到,他們可能會到另外一個更高維的世界繼續下一輩子修行。會不會出現就像您說的,因為一直沒有找到終點,所以在他的福報耗盡的時候,它又會再回到類似像現在地球的這樣的一個空間裡頭繼續再輪回。


Yachak:

對,沒錯,是這樣。


學生:

再往上就是在那個平台上,比如說到了第五層台階,就是剩兩層就到第七層了,他就一定要再回到第三層才能再爬到第七層嗎?還是說他可以從第五層再慢慢爬到第七層?


Yachak:

可以爬,你在更高維度的話,比如說你在第五維度,你可以繼續上升到第六維度,你不用再下來,但是維度跨越和靈性解脫不太一樣。比如說像那種修仙道的人,他可以渡劫,他知道他處在那個世界的維度要經歷劫難。如果他渡劫成功了,它就上升到更高的維度,更高的天堂。但是這不代表他在靈性上特別有進步,也不代表他已經解脫。事實上大多數離開物質層面的靈魂都有一個壽命,或長或短,但是最終還是要回到物質層面作為一個新的起點。這不僅僅是過去的業力還在的問題,如果你要成道,你必須要回到物質身體才能成道。因為物質身體它包含了所有的潛在維度,但是你缺少一個肉身,就等於說你少了一個維度,你就不能成道。所以每一個想要成道的人他必須要回來,天使和眾神也不例外,回到三維世界才能成道。你只是單純在維度中跨越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你這個生死的業力還是在的。


 


學生:

那就是說他怎麼玩還是得回來。就是說不管他到哪了,他反正還是得再回來一次。



Yachak:

要不然怎麼叫輪回呢。但是一個因開悟而解脫的人,他可以自由選擇,他可以選擇停留的地方和時間,但通常不會在高維度停留太長時間。當他回來性質已經不一樣了,它不是被迫的,因為他的心已經獲得圓滿,已經體驗過源頭的壯闊了,他一定會再度想要去獲得它。遠離一切恐懼、顛倒夢想、不知足和精神痛苦,這樣的心對他而言才是真實的、屬於自己的。對他而言二元性既是他將來成道的道場,也是他的游戲三昧,他不執著於任何世間法,包括出世間法也會超然。最終,圓滿的實相是無處不在的,二元性體驗是一個幻相,但是沒有獲得心圓滿的人是不可能了解的。


我們要超越二元性,超越天堂和地獄,我們不能站在一個對立的角度去超越,不是單純追求美好的一面,但也不是追求壞的。一定要站在兩種相反的體驗當中去釋放對二元性的執著,認識到圓滿的實相並不在對立當中,並不在它處。這就是修行的真諦。而這必須要在心完全擺脫思想上的種種執著,重新無條件地敞開,感知到實相、獲得真知的基礎之上。


 


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新人類揚升意識:揚升之“化蝶”階段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揚升之“化蝶”階段 

(2020-02-18)


作為宇宙計劃的一部分,揚升是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宇宙周期進入新的時間循環的必然現象。不僅是地球揚升,所有本宇宙的星球都會揚升,而地球是最後一個,所以它具有特別的靈性意義。作為地球中的所有維度(1-4),具有微弱意識的礦物和生命體都會跨越它們自身的維度,而達到更高意識層級。無法經歷(承擔)這個過程的,會以死亡或轉移的方式離開這個地球;剩下的大部分人會離開第三維度進入第四維度的不同現實,而只有不到1%的人口可以不依賴外在條件的改善和團體協助而自行揚升。


揚升後的世界主要存在三個維度的人類。星際人類(第五維)、開悟人類(第六維)、揚升大師(第七維)以及更高。達到揚升大師層級,從覺醒並進入揚升過程算起,至少需要十幾年的時間累積。揚升過程簡單分為四個階段,覺醒階段、光體階段、穿越帷幕、化蝶重生。其中的“化蝶”階段,是成為一個揚升大師的可能性,是在本次揚升周期中可達到的最高潛力。“穿越帷幕”是徹底地脫離3D幻相世界的禁錮,“光體階段”是提升各個精微身體的頻率以達到開悟,“覺醒階段”是為進入揚升過程所做的身心準備。建立光體需要3年時間,穿越帷幕也需要3年時間。覺醒的準備時間則不定。


“化蝶”階段的時間雖長,但不是最難的,一但你脫離3D矩陣干擾,化蝶重生只是個時間問題。當你徹悟大道,達到宇宙意識你就能夠擁有“自然無為,湛然常寂。”的心態,就能掌握如何轉化肉身的技術。好比將我們的身體細胞全部煉化為光,成為水晶光體;或者煉化成氣,“聚而成形,散而成氣。”能夠顯隱自如,這雖然不代表最高的光商水平,但它卻是提升光商到一定程度後的自然副作用,“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化蝶階段關係到假象世界的破除,這是物質和空間的假象,只要你的身體化空,物質和空間就名不副實。那你就能夠瞬間穿越物質宇宙。


從第五維度到十三維度共有七個天堂(或七個平行宇宙),物質宇宙屬於第一個天堂,它是所有人類,包括外星文明、星際種族的家園,其中有人類居住的星球有18000個。雖然也有科技程度和靈性層次的不同,但是他們都屬於第五維度世界,一半物質一半靈性。是佛教裡面的“欲界天”。如果你的頻率沒有達到六維以上,你最終的去處是物質性宇宙的五維星球,當然地球也會成為它的一份子,你也可以留在地球上。將不會再有“帷幕”、不能自我做主的輪回轉世機制,可以直接體驗第五維度的身心狀態,可以體驗很多欲界天人的美好生活和科技水平。


非物質宇宙從第六維度開始,它是五維的根源和本體。只有了解了宇宙的本體以後,才可以通過證悟的方式跳離物質宇宙,達到更高的非物質宇宙“色界天”。在色界天眾生是以完全的光體形式存在,確實有一些靈魂是特意從色界天下來參與這個揚升的盛宴。在揚升群體的時間次序裡面,是按照靈魂下降的維度來劃分的,首先是來自或達到非物質宇宙的群體,其次是來自和達到物質宇宙的群體,最後是進入第四維度不同現實的地球人類。所有人的揚升都是同時進行的,不同在於覺醒層次高的人會首先體驗揚升過程。最難的是大眾群體,因為他們對揚升一無所知,只能等待社會環境的整體改變帶來的影響,需要一個“事件”。而這個“事件”的時間點掌握在源頭手中。


如果揚升起始時間從2012年開始算起,最早的非物質宇宙群體也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跳出帷幕”階段,而進入最後的“化蝶重生”階段。144,000個大師正是來自於非物質宇宙的第七至九維度,他們就好比地球上的小型供電站,將揚升的能量導引到世界各地,他們代表著新水晶網格的完整性,所以他們必然首先達到揚升。一但這些人全部覺醒恢覆到原來的高度,每個人都會影響到1萬-10萬人的意識水平,並將他們引向揚升的入口。


幸運的是,所有人的潛力裡面都已經包含了一個真正的揚升大師:那就是當你越來越符合道的法則,你的頻率自然會水漲船高。當你提升自己的各個細微體頻率到一定階段,“大師”將取代你目前的心智狀態,將你從各種各樣的思想限制和恐懼中救拔出來,3D矩陣將不再能影響你,而你不會感覺有任何不自然。對你而言,揚升變成了一種個人探索經驗而不是歷史命運的強迫,你對生死的存在意義將獲得體驗式的超然。因為“你只是從容地來這裡,然後從容地去那裡而已。”


“不懂去珍愛生命,也不懂去厭惡死亡。對任何遭遇都欣然接受,無所牽掛地擁有本來的狀態。知天命曉人為,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順應自然……” 這是莊子眼中的得道真人,這樣的人就接近於揚升大師的特征表現。當然從時代的要求來看,揚升大師或許更有時代的印記和超前性,雖然其內在本質保持不變,但他們的意識層次和頻率是超越這個物質宇宙的,早已超越生和死的邊界,達到不生不死。在他們眼中“一”和“不一”都是“一”,真正體現了大道的法則和精髓。 而我們能夠做的不是模仿大師,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頻率,以期可以達到“化蝶重生”的階段。


“穿越帷幕”才是最難的。跳出“帷幕”是幻相世界的破除,幻相世界就是我們的心智體投射出來的個人思想和情感在3D物質帷幕上的成像。這個成像是個人化的。能夠看穿幻相意味著你已經清楚地了解了這個幻相世界的運作原理,你能看到幻相是如何通過社會體系、集體觀念、世俗規則、外在事件、個人潛意識投射出框架,並依據你思想和情感的強度來俘獲你,以達到用框架來禁錮你的目的。所以你不能失去自我意志,任由幻相來控制你。當我們不再簡單認同我們的思想和情感(沒有經過覺察),不再把外在現實當做實相,就沒有任何東西和人可以抓住我們。我們也就擺脫了業力之網,成功地從幻相戲劇當中脫離出來。當然你還可以隨時回去,帷幕比面紗還“輕薄”,但是你不會再被它捆綁。你將自由地活在自己創造的實相當中。


不去認同心智體,當然不是從心智的角度去否定我們的思想和情感,而是要上升到一個更高的角度(高我、智慧)來看待和審視,了解它們所體現出來的所有可能性意義和啟示,了解它們的動機、根源、編程、外在影響等等,了解它們的複雜結構,以及如何製造出情緒干擾讓我們失去內在平衡和穩定、失去高我的直覺,從而越挣扎越被捆綁。只能在平衡好我們的較低身體情況下,運用智慧的能力才會從根本上解除這些由多個線路糾纏在一起的複雜線團。


實相和幻相好比手心和手背,二元分別本身都是虛妄的,因手是一個整體。實相是一元,在實相當中有真實的幸福、自由和解脫。幻相是二元和多元,在幻相裡面有真實的受苦、束縛和禁錮。把握好我們的心智體,關鍵在於我們必須能夠有意識站在智慧(靈性體)的層面上指導我們的現實人生,耐心的一步步解開身上的枷鎖。而這通常經歷光體階段,因為在光體階段我們能夠實現多個細微體的完整融合,這樣才具備足夠的力量和準確度去達到目的。                                                    


所以“穿越帷幕”也不是最難的,難的是經歷“光體階段”。我們有機會在這個階段建立十二個脈輪系統,也有機會獲得開悟。但必須要有一定的學習和領悟能力,同時提升大腦和心輪的光商,偏重任何一方都是不協調的,都不會獲得開悟。對於那些缺乏來自最高層面的真理教導,比如對地球上的大師老子、佛陀、基督等的教導缺乏一定了解和認識,不能區分它們的宗教形式與核心教導;或者和源頭無法產生心輪連接的人,將無法發展出完整的脈輪系統,對光能量的體驗不夠充沛和強大,這會影響到細微體的“淨化”。



開悟需要心和腦的平衡發展,所以開悟的時候,大腦和心輪一定會被一條管道連接起來,這條管道就是“中脈”。光體完成的時候,心腦連線的區域就會成為你真正的力量中心。一個人只要關注好這個部位就可以了,其它不是特別重要。較低的脈輪系統可以通過在生活當中磨礪意志和耐心、調節身體頻率去完善它。光體階段,已經能夠將身體、能量體、情緒體、心智體統攝在靈性體之下,這樣才有可能讓我們本已具有的自性光輝自然顯發出來,我們會認識我們的本心是永恒的、非二元的。我們會清楚地看到我們的“小我”意識是如何給我們的永恒體驗帶來阻礙的,而小我意識常常是3D矩陣的犧牲品。所以開悟以後需要進一步轉化我們的濁意識和習氣,以便用本我意識來實現穿越帷幕達到實相。但沒有精微能量作為基礎就不會有光體階段、也不會有開悟。

 

所以“光體”完成也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建立光體”。尚處於覺醒準備階段的你需要更有決心和意願,把你目前所處的位置當做神的意願,是為了成就更成熟的你而設計,這樣你可以有信心不斷去化解各種外在的考驗和測試。會有一個重要的時刻,你的心輪從內到外的一個“覺醒”,並將所有脈輪通道連接起來,那是你被恩典的時刻。這種恩典發生在當你和銀河中心對齊的時候——不是位置上的對齊,而是在縱向上的對齊。這意味著它發生在你專注於非時間領域的時刻,它絕不會在你的心依戀過去和期待未來的時刻發生。當你的專注力穩定地達到了“當下”,恩典的“火焰”也會如約而至。


在三年之內完成建立光體的準備,這往往是從喚醒你的昆達裡尼開始。但是你也可以從打開你的能量呼吸“玄關”,建立起能量通道開始。你必須了解一些能量的知識,減少能量在生活中的損耗,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不良生活習慣都需要改變,一但你的身體經常處在沈重、疲累的狀態,你就需要了解你的身體感受和需求,了解你的情緒狀態。讓自己能夠經常地放鬆但不是慵懶,打坐是調整內在四大平衡的最直接方法,也是最聚能量的手段。只有身體和情緒的頻率提升以後,你才能感受到輕盈的星光體。而一但你的星光體變得純淨有光,配合激活的第三眼脈輪,就會有靈魂意識的第一個覺醒(第一個高我)。


“建立光體”也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覺醒前的準備,因為這個準備時間可能是無限的。是你個人的意願和自由意志在做決定,並沒有任何人可以為你做決定,哪怕全世界都揚升了,源頭也不會刻意把你拉上去。準備時間的長短取決於你個人的人世功課做得如何,你是否為了達到自己的最高夢想而願意改變自己:包括從世俗世界當中收回自己的力量,成為完整獨立的個體;同時勇於實踐,把自己的靈性思想運用在生活當中而不妥協和茍同3D法則。內在誠實不虛偽,不害怕別人的輕視和不理解,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等等。這會幫助你完善你的下三脈輪力量,如果你發現自己長期沒有獲得進步還需要一個明師來指引你,畢竟大部分人都不具備自學成才的能力和基礎。


新人類揚升意識:靈性潛力論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新人類揚升意識:靈性潛力論 

(2019-11-04)


每個人都有他獨一無二的潛力所在,往世的經驗構成了今生獲取進一步靈性成長的資本。但在我們完成世間對我們的測試和考驗之前,靈性的潛力通常是被封印的,無法完全顯現出來。通過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我們可以判斷出這個人將來的成就大小,但卻很難簡單判斷一個人將來是否能夠開悟。這就是靈性潛力和一般聰明才智的不同之處。好比將一張存有一百萬的信用卡交到一個小孩手裡,不僅是浪費也有誤用的可能,必須要等到小孩長大成熟能夠善用這筆財富為止,靈性潛力的解封也與此類似,足夠的人生經歷和靈性潛力是並行不悖的。


行走靈性道路需要成熟的心理素質和人格完善,這不同於一般的神秘能力,神秘能力有可能生來就會具有。靈性潛力主要是一種高度精神化的心智結構,靈性潛力在達到一定程度以後所有能力、知識都可以互通共享。為了達成最大的互通共享,靈魂的每一次出生都有一個尚待解決的課題,對應我們內在的靈性潛力必然有一個需要挑戰的人格弱點,倘若我們一開始就能夠恢覆到前生的靈性潛力,那我們就沒辦法繼續修煉其它較弱的人格層面,因為我們會本能地拒絕或避開它。


但是靈性成長需要一個全面的、而非單一的知覺能力,靈魂需要一個完整的經驗,才能辨別一切虛妄價值並獲得真實智慧,所以它所遇到的挑戰正是它要恢覆自身潛能和力量的重點所在。上升的道路很窄並非依賴有限智力,必須依靠心性的精細度才能辨別方向、保持穩定和平穩。而這種精細度是長期修行的累積。


解除靈性封印的過程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說明,分別是渴望、臣服、耐心、恩典。渴望必須由內心真實地升起;臣服意味著跟隨內心的引導、行動必須服務於成長的最高目的;耐心是等待成熟的機緣到來;恩典則是覺醒並釋放潛能的瞬間。恩典來自源頭,只有一個人的渴望、臣服、耐心達到臨界值的時候才有可能發生。解開靈性封印需要有幾把鑰匙,鑰匙的傳遞也是在內層面發生的。當我們靈性知覺打開以後,還需要跟隨內在向導去獲得這幾把鑰匙,這後面的成熟階段並不困難,難的是前面的準備階段。


有個瑜伽士去找一位靈性大師,說自己非常渴望成道,希望得到大師的恩典。大師讓他到一棵樹下靜坐三天三夜,然後再給出進一步指示。但是這個瑜伽士只待了半天時間就耐不住悄悄離開了。從這個簡單的例子說明,真正的心靈準備沒有這麽簡單,瑜伽士對成道的渴望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堅定和純粹,瑜伽士也對大師的能力一無所知,認為大師只是在故意難為他。內在的認識不足會導致懷疑的產生從而無法做到臣服,頭腦的計算蒙蔽了內心的真相。由於無法讓頭腦臣服於內心渴望,必然失去耐心,淺嘗輒止無法堅持到底。而對大師而言,不管對瑜伽士的考驗是否有意還是無意,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結果。


測試和考驗不一定來自某個大師,在生活當中也隨時有可能發生,檢驗我們內心是否真的準備好了。源頭並不著急於釋放恩典,但是如果有一個人真的準備好了,恩典一定會精確無誤地如約到來。讓我們無法準備好的,除了知識的準備以外(但這只是時間問題),主要有兩種力量:一種是世俗的力量,由於前世靈性經驗的部分封印,世俗力量就會接管,導致我們的內心力量不完整,內心有很多的糾結和沖突,害怕成為不同的個體。


第二種力量是人格弱點帶來的,它影響著我們在世俗世界和靈性世界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的支點,阻礙內在更大的臣服。企圖通過自己的個人力量去達到靈性成功是非常困難的,個人需要向更高的意志臣服,但是這個更高的意志必須是值得信任和經過檢驗的。在靈性內道一個人應該是以被動的姿態,努力聽從內在的聲音,才能穿越靈魂的暗夜;在外在生活一個人則需要主動去努力看清個人的問題,雖然這種不逃避的態度往往也是多次經驗失敗的打擊後才會逐步成熟的,在生活當中多次出現的類似麻煩和惡性循環模式就是我們著重要打破的人格弱點。


世俗力量包含著傳統、習俗、潮流、限制、壓抑、控制、誘導等等人為因素,同時也依賴對抗、沖突、仇恨、軟弱、恐懼等情緒來延續和滋養這種力量。憤怒和恐懼的能量是摩耶的手段之一,而摩耶則站在真理的對立面。一旦被這些能量抓住,我們就是存在於世俗力量的場域之內,我們不僅沒有擺脫世俗力量,反而越掙紮束縛越緊。


我們站的位置越高,看得就越遠,也就容易擺脫掉恐懼和憤怒的力量。一旦和集體意識站在同一個頻率範圍之內,我們就可能失敗,無論我們怎麽思想都是集體意識的一部分。我們的意識首先要能夠從對立當中超然出去,從更高的審視角度回放一切生活經驗,以便總結出最佳選擇。如果能夠這樣,擺脫了世俗力量的限制和幹擾,我們的心智才會完整。


其次,個人的固執我見也是導致一個人心理不成熟的重要原因,比如愚昧、傲慢、嫉妒、猜疑等等。這樣的心理顯然是很難做到臣服的,因為臣服意味著放下自我,以便能夠從高我的位置看問題,必須做到對自我最客觀的覺察和認識,才能有意識地去敞開心靈容納所有對立面。只要我們還帶著這樣的人格面具,限制性思維就是一道硬傷,我們就很難認出我們要行走的靈性道路和個人方向。人格的弱點是釋放我們潛力的最後一個屏障。


能夠最終打開封印的人一定是個不畏懼艱難,有信心、總是不斷檢視自己的行為動機,堅持到底的人,這和一個人的年齡、學習時間長短沒有關系,主要和個人思想的不斷修正有關。一旦封印打開,那他就可以象一匹在平原上馳騁的駿馬,比任何時期的自己跑得都快。在靈性道路當中並沒有所謂的“命中注定”,改變有時候往往是一瞬間的事情。而那一瞬間將改變個人所有的歷史看法和假定結果。這個靈性的時間一旦開啟,外在時間就不再有參考意義。


每個尚未啟封的人都如同那個瑜伽士一樣,都有高估和自我想象的可能。同時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幾次轉變的機會,但是能不能把握好卻是個人的選擇問題,沒有人可以代替自己做出選擇。如果覺醒是源頭對一切靈魂行使的內在驅動力(渴望),而我們又相信源頭是惟一的實在,擁有無限的能力。那我們當然可以把一切無法自己解決的重擔交給祂(臣服),只要我們堅持祂的道路就好(耐心)。一切對世俗的擔憂都是多余的,當我們在道路不斷前進的同時,世俗力量的捆綁也會自然解脫(恩典)。業力是一種慣性力量,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種力量在你的靈性強大時就可以逆轉(靈性潛力)。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禪室問答錄:阿難的考驗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阿難的考驗 

(2021-08-03)


學生:

我最近看楞嚴咒的來歷,有一些困惑,原來是因為阿難被梵天咒給攝受住了,佛陀為了去破梵天咒,去念的咒語。第一個困惑是阿難居然還能著魔,佛陀是這個宇宙的最牛的大佬,大佬罩著阿難,他怎麼還會著魔?佛陀是有預知能力的,他怎麼不去阻攔這個事情的發生?這是不是為了楞嚴咒的出世故意安排的?第二個困惑是阿難的層次已經很高了,他已經證到了初果,怎麼還會被摩登伽女給色誘了?阿難後來被佛陀解救後,佛陀就說阿難以前都是博聞強記,不修禪定,所以著了魔。難道一定要修禪定才能抵禦色的誘惑嗎?


Yachak:

在開悟的大師或至師眼裡,幻象裡面沒有什麼黑和白之分,也沒有什麼光明和黑暗的對立,它們是平行的。所有光和暗的力量都是在幫助你從迷夢中醒過來,包括這些魔考,都是在幫助你在修行上更加圓滿。所以就算他有預知能力,他也不會提前干預,他必須要讓你如實地經歷這種考驗,他必須讓你自己去選擇和判斷,去喚醒你的靈魂力量。只有你自己親身體驗過的事物你才能真正瞭解它,掌握它。


所以,作為大師他一定不會刻意去阻攔你經歷這一切的,但是在最危難的時刻給弟子施以援手那也是必然的,那是他的責任。通過這個事件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深遠意義,比如楞嚴咒的誕生。那也是大勢所趨,眾人所願。一個同時處在不同層面的開悟意識,當他行動絶對不是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你是無法猜測的,它更像是一個多維度的行動,它也是相當靈活的,它一定會出現在最恰當的時刻。


一個有一定程度的成就者同樣要面臨很多考驗,比如說阿難已經證得初果了,已經獲得“入流”即超凡入聖的資格,但是考驗其實才剛剛開始。一個凡人也會有考驗,但那不是成就一個大師的考驗,那是自身弱點加上業力呈現的考驗。其作用更側重消業,一個成就者的考驗不僅是消業,也是為了從根本上把自身的習氣連根拔除,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打破幻象的力量,是為了將來能成為一個大師做準備的。

 

初果羅漢雖然已經開悟也得到一些初禪的身心覺受,但如果他沒有修完四禪八定,他的定力還是很弱的。因為他沒有證到那個道體,道體才是金剛不破的力量,只有它的力量才可以摧毀一切幻象的力量包括魔障。一個開悟者也能見到心的光明,但這個光明是心的光明不是本性的光明,在心和本性之間是有帷幕的。如果一個人內心通透了,心輪打開了就會散發出這種心光。但這個光畢竟不是本性的光,所以它還是有生有滅,無常變易的。如果這個心光比較強那還能夠克制自己,但如果心光比較弱就不行了,遇到特別的考驗還是會有恐懼,會有掙扎。



學生:

初果羅漢是破了幾藴,就是初果了?色受想這幾藴破了嗎?


 

Yachak:

如果他不修禪定不一定完全破了色藴和受藴。他只是在知見上正確,走上了正法,心入道了。但是初果的境界還是不同於一般人的狀態的,他的身體也有一定的轉化,他的心比較清淨,很少的妄想,他也能控制自己的念頭。心靈比較容易有光明和喜樂的覺受。但是從他的表現來看,你沒有破掉行藴,只有破掉行藴才能超越個人的心和情感。


學生:

意思就是他只是在道理上理解了空性。

 

Yachak:

不完全是在道理上明白了空性,也有一些內在體驗。這些體驗指的是破了“思惑”和“見惑”的程度,思惑是一個人對事理的無明困惑,見惑是見境起貪愛的心理。能夠達到初果還是有一定境界的。但是因為沒有破行藴,行藴是末那識,是我們在輪迴當中的心體,也是小我的根源。如果他沒有遇到前世的緣分,就是摩登伽女和他前世有500世的夫妻緣分,但這個500世只是一個概數,不是真實的次數,只是代表很多世都是夫妻。所以阿難碰到這樣的緣分一定會動心的,這不是個人控制能力的問題,也不是簡單地受到魔咒的問題。


所以一個沒有破掉行藴的人,無事的時候是可以很清淨很超然的,碰到較深的緣分就不行了,一定會執著的。因為他還是把這個無常的心看做真心。但是真心是不生不滅的,永恆的,不是變幻不定的情感。只有破掉行藴我們才會意識到真心並感受到永恆之愛,沒有任何侷限的愛。這樣一個人才可能超越過去的情感業力和緣分。並不是說一個人打破行藴就沒有情感了,只是他不會執著於這種侷限的愛了,他只會認同永恆的真愛,這樣情感業力就不會束縛他。即便有時需要情感的表達,但那也只是幻象遊戲的一部分,對他而言親密伴侶、婚姻、家庭這些概念就永遠結束了。


 


 

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

禪室問答錄:生活禪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生活禪 

(2021-08-02)


學生:

在工作包括在生活中,以前老師也講過,像您在老家做生意的時候,怎麼在很繁忙的一個狀態下靜心,包括您會一個人到很嘈雜的廣場上去專門靜心,我就想再問一下如何在工作中包括吃飯走路的時候能保持一個很好的修行狀態?


Yachak:

如果你想在一天當中都能保持一個很好的狀態,那你在工作當中就不能想靜心的事情,你在靜心的時候不能想工作的事情。 如果你有這種對立的思想,那你的靜心會和你的工作產生衝突,你就做不好你的工作,工作不做好對靜心也有影響。當我謀生的時候,我更多關心的是如何謀生。對於靜心,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盡量保證工作這個事情要做得完整。所謂完整就是,做事情要圓滿,不留遺憾。我要照顧好每一個細節,分清主次。盡量不要把今天該做的事留到明天,我也要遵守規則,有自己的道德標准。


我謀生只是一種生活的需求,也是為了能夠靜心有保障,我不能為了貪求更多利益或者追尋更多利益的滿足而去做事,只要達到一定的平衡就可以了。然後我也不要對這個謀生的整個過程、整個狀態太過於在意。在謀生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意外情況,甚至利益的衝突;但是我不能太在意得失,更不能計較人事的各種糾纏和麻煩。因為我如果太在意這些得失和糾纏的話,就會影響到我的心情,影響到我的心態。那當我做完事情的時候,我就無法靜心了。如果我不能靜心那我做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因為一開始我就已經確定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是主什麼是次。


當我做完生意了,我就得放下,我不再想生意的事情,當我一個人不忙的時候,我就開始靜心,盡可能忘掉之前發生的一切。這樣我就可以從之前一些不好的狀態和消耗當中恢復過來。所以在工作和靜心的轉換當中,你的轉換的速度一定要快,如果你轉換得很慢的話,你就沒辦法靜心,如果你的精力大部分都放在工作,工作完了還想著工作,你一天的精力基本快要耗盡了,你怎麼可能還去靜心?但是如果你在整個事情當中,都能保持一種高度的警覺性,帶著警覺性去做事的,知道怎麼把握那個度,然後你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放下,回到你的內在。如果你把握好那個度、那個節奏,你在行住坐臥當中都會保持一個隨時靜心的狀態,這樣你的靜心狀態就可以保持得更久一些。只要你的工作有效率或者善於見縫插針地找機會,你總是可以靜心的。


學生:

如果工作特別忙的時候,你覺得做完一個事兒,馬上領導要交辦另外一個事兒,這個時候你能不能向高我或者是向宇宙投射一個願望,就是說不要這麼忙,不要這麼多事,這種願望,會有一定的幫助和作用嗎?


Yachak:除非你辭職了,這就可以。如果你是坐班的,時間基本上不由你來支配,像這種情況怎麼辦?那你就盡可能完成好你的工作,然後當你做完工作之後,即使還有一些工作沒有做完,你也不要去擔憂它。你下班以後,你必須要放下工作,找回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樣才可以。如果你不這樣的話,你真的就沒有精力去修行,你會被上班徹底拖垮。你必須保留一些精力才能靜心,當你想靜心的時候,你就不要去管周圍環境如何、嘈不嘈雜。只要你想靜心,這些都不影響你。所以有時候嘈雜環境反而會督促你去靜心,因為你不靜心,你就會感覺被外在的環境所影響,所以會特別考驗你的意志力,還有你的警覺性,要達到一個狀態,那個狀態剛好是你隨時可以抽身出來的那種狀態。


對我自己而言,我也有自己固定的時間表,我一天用於謀生的時間至少十個小時,沒有周末,一年當中大概也就放假三四天。但是中午我一定會休息靜心一些時間,晚上睡覺前也會。白天則是隨機的靜心,一天都會保證有好幾個小時靜心的時間。如果沒有這個時間,我一天的狀態就會變差,就無法達到我靜心的要求。只要任何事情干擾到我的靜心標准我都會選擇放棄或無視它。在這一點上我確實不是一個真正的生意人,做生意不過是我的一個幌子。一方面我不像生意人,另一方面我又極度喜歡一個人呆在門市裡而不是家裡,因為我已經習慣敞開式地靜心,體驗和人打交道的樂趣,也享受沒有生意時一個人的自由自在。沒有事情我幾乎從不出門,偶爾我會去嘈雜的廣場呆一個小時,只是為了檢驗我靜心的成果,看看我還容不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學生:我覺得您走路說話好像都很能保持自己的節奏,而我就是經常狂衝下來,然後就是說話也會特別快,這個是不是隨著自己修行其實會有調節的?還是要有主動的儀式,比如說早上上班的時候,即使快遲到了,也不用特別著急,就是要給自己一些心裡的暗示,還是隨著修行,它自然節奏就會調整得比較平和、比較優雅?


Yachak:

隨著你的修行進步,你的禪修境界高了以後,你可以隨時轉換到那種很平和的狀態、安定的狀態。在忙碌的生活中體驗穩定的中心,在清閑的時候體驗隨心所欲的自由無拘。“靜若鏡,動若水。”這就是一種生活的禪意。當你身心一體、連貫自如沒有多余的東西,做到定慧等持的時候,你的動作自然也會慢下來,說話也會變慢,思維會非常有條理,深思熟慮,但這不會影響你做事情的效率。而且你會更善於調整你自己,比如說你不會允許自己有一點點混亂和焦慮,或者你發現自己有恐懼、有擔憂,你會立刻去調整。並不是我不能做事很快,如果有必要我也可以做事雷厲風行,但那是事情比較緊急的情況。如果我去配合內在這股力量來說話做事會讓我更省力,更少犯錯誤。這樣也會減少我的受苦,因為當你的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要維持那種狀態任何精力的勞損、能量的下降都是一種受苦。所以你可能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那些世俗層面的行動需求就自動結束了。所以當我達到一個快要接近不再逆轉的狀態,我的敞開式靜心生涯也就結束了。它不再適用我的進一步要求,我不再面對諸多的人事而是更多接觸山和水。


所以這裡面其實就有兩個課題,一個課題就是說你必須要在生活當中尋找你的節奏感,這個節奏感意味著你要找到一個很適合自己的狀態,有秩序有專注但不混亂,那個狀態就是靜心的狀態。經常處在靜心狀態裡面不斷積累,沒有過度消耗和浪費能量,然後精力就有了。精力有了才能深入地禪定。第二個你也可以從自己的心態去調整自己,可以去嘗試更淡定、更從容地去生活、去工作。如果你的意識轉化了,你的思維轉化了,你放下了很多不必要的生活模式,你發現其實外在生活的節奏也變慢,因為外在是你內在的一個投像。你的生活之所以出現那種繁忙,需要你很匆忙地去做事情,其實是來自於你內在那個認同,就是你認同這就是生活。你必須要滿足很多物質欲望、要適應這個瘋狂的世界等等。但如果有一天你不認同它,我覺得這不是生活。你的意識轉換了,你更認同一種從容和淡定的生活作風,這種才是真正的生活的時候,外在就會改變。但外在改變,也許你就不再想做這份工作了。


就像剛才你說,向宇宙發出願望這還不夠,因為你有投機取巧逃避目前狀態的傾向,你是在依賴外在的幫助,這裡面有太多不確定性。首先得你自己願意去過那樣的生活,我自己想要那個狀態,在你想要的同時也不能有太多思想上的衝突,比如顧慮別人的看法、不顧現實情況急於達成目標等等。從靈性的角度來改善生活,就是首先從內在建立一種你樂意看到的未來的存在狀態,去嘗試活出我真正想要的樣子,然後外在才會為你改變。


學生:我發現我在發言的時候,比如說我一想說話,就是人多的時候,我想表達我自己的時候,我就會發現我自己心裡面有很多湧動的東西要出來。我也覺得很納悶,但是我整個過程我都能夠感受到那種很強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它想出來的那種感覺。


Yachak:你再感受一下這個湧動的到底是什麼?


學生:我感受不到。



Yachak:那就是你的情感。當你感覺到激動,感覺到喜悅,感覺到有情緒的時候,就是說你在這些事情裡面,其實你擁有著很豐富的情感體驗,但是可能在某些生活場景裡面,或者工作習慣的緣故,你把這個情感給壓住了,所以你在這裡才有需要釋放的衝動。


 


學生:

今天下午打坐快結束的時候,我就覺得心輪比較擴張,然後我好像有很多情緒想出來。


Yachak:

其實就是你過去一直被壓抑住的,但是你沒有意識到,包括你怎麼去表達對一個人的愛,怎麼去表達對一個人的憤怒,可能你就在你的理性生活當中壓抑掉了。你沒有嘗試過完全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學生:

比如說我跟我姐相處,尤其是這一段時間,我就覺得她的心特別軟,她可以很自然地就能夠表達出對我的愛,她會抱我,然後我就覺得很感動,但是我自己在這種狀況,我覺得我的心軟不了。可能在有的時候是軟的,但是大部分的時候,我都覺得它好像在抵抗什麼東西,或者它在保護什麼東西,或者捍衛什麼東西,我感受到我姐的心很軟的時候,其實我在想她那種感受是很好的,但是我沒辦法讓她感受到我的心也很軟,因為我自己覺得我的心軟不起來。


 


Yachak:這個不是你的心軟不起來,只是說你要意識到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太一樣,如果你知道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非常柔軟的一面,你就能夠喚醒它。你要釋放掉那些封閉住你的心的那些堅固的圍牆,比如恐懼、固執、不信任、過度的自我保護等等。你必須要在這過程當中去嘗試完全地釋放自己,完全去表達你自己的情感,嘗試去跟你的心溝通,看它需要什麼,想表達什麼,去感受它。當你越來越能感受到它的時候,你就知道它想表達什麼,當你知道它想表達什麼的時候,你的外在就會很樂意配合它,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心想表達什麼,你也不知道它壓抑了什麼,你就不知道怎麼去表達心的思想和情感。你就會習慣性帶著面具,作為一個社會角色來表達你自己。你可能說如果我表達的對自己或別人不利或不喜歡怎麼辦?當你完全展示的是一顆赤裸裸的心,而不是偽裝的心,你怎麼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呢?只有一顆假心才會讓人感覺不自在,有什麼不太對勁。所以找到你的心你就能做你自己,接納你的心別人也會接納你。


 


學生:

我特別受不了別人哭,不知道為啥。我真的會情不自禁跟著流眼淚,有時候我覺得特別尷尬。然後剛才這個姐在旁邊一哭,我就立馬感覺到我心中有一股憂傷的感覺,就在我心中出現了,我不知道是我感受的是這個姐的,還是我自己心中的被挑起來的,我有時候很困惑,然後特別容易被牽動。


Yachak:

首先你的心非常柔軟,非常敏感,要不然你不會很容易受別人情緒的影響。就是說你同理心特別強,很容易同理別人的情緒,才會有這種反應。所以你有同理心並不是什麼壞事,這樣的話你會更能感受到別人的內在,但是通過這個過程你也能夠反觀你自己,我為什麼會帶出來一些情緒?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這種憂傷等等,其實就是你內在還有一些情緒沒有得到釋放,沒有得到轉化。如果你得到轉化了,你還是能夠感受別人的情緒,但是你不會把別人情緒當成是你的,因為如果你自己沒有這個東西,你就很容易分辨這個東西是來自於別人,還是來自於我。但是如果你自己也有這種情緒,加上別人的影響,你就會放大這個情緒,這時候你就要稍微觀照這個情緒,不要讓它放大。但如果你很感動你想掉幾顆眼淚也沒有問題。不要給它一種批判的色彩,不要把我們的眼淚,看成是一種軟弱,這樣會導致你更加壓抑自己。


所以我們就是盡量地去敞開我們的心,讓我們的情感得到自然的釋放,如果我們壓抑它了,它就會扭曲。這種扭曲看起來很堅強,其實都是壓抑的,就是要很自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你哭夠了笑夠了以後就很自然。而自然的東西才是最有力量的,因為它是源源不斷、無始無終的。


 


學生:在二元性的戲劇裡面,我怎麼去超然於它呢?


Yachak:

就是保持你內在的自然和優雅。這種優雅不是你刻意去訓練你自己,我指的是多去體驗生活之美和心靈之美。在每一個當下裡,在每一個工作和清閑的日子裡都去體驗生活的美。這種對美的感知會激活你內在的柔軟。在你的心靈柔軟之處,你會找到完全放松、坦然自在的感覺,這就是你的心靈之美。當你感受到你的心和渴望並順著它去行動,像流水一樣沒有任何抗拒和強迫,那就是優雅。當優雅變得無處不在的時候就是生活之禪。在禪裡面柔軟的力量就變得強大了。有“禪”的人他會把優雅自然帶入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所以他也懂生活。生活並不意味著晴朗或陰雨,忙碌或清閑,重要或不重要,大事或小事的區別,生活的真意就是要有禪的心境並如實地經驗當下。不要太在意這個二元性的游戲,不是說你不應該面對現實,你必須要面對現實,但這個現實只是一場游戲,你既要很認真地玩一場游戲,但你又不能被這個游戲拖累,那你就真正明白什麼是超然了。當你還不得不留在游戲當中不要輕易放棄你的理想,不要認命不要隨波逐流,要隨時為脫離這種游戲准備好。一旦這個機會來了,你就要全身而退。不要留戀,不要試圖帶走一片雲彩。因為那時你將擁有整個天空。


 


 

你可以重新設定你是誰,你就可以重新設定你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莫子

嗨,大家好,今天要來跟各位聊一聊走出角色扮演跟掌握角色扮演。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主要的一個基礎。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以我來運作的。 那「我」有幾種不同的層次,之前我們有提過小我、高我、超我。那針對這三種不同的我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情。為什麼要聊這件事情呢...